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77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

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一、节能减排约束,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1、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降低能耗

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偏“粗放型”,一次能源消耗及单位GDP能耗均位全球首列。

2011年,中国GDP是美国的48.3%,但一次能源消耗总量是美国的1.2倍、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2.4倍。

中国单位GDP能耗不仅远超过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甚至也超过了印度。

中国能源的高水平消耗,除与当前经济处重工业化阶段外,也与自身能源粗放使用相关。

然而,中国能源消耗却严重依赖于煤炭,若未来能耗继续大幅增长,环境的承受力将制约经济增长。

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为达成该目标,国内制定了相应的能耗规划,2020年单位GDP能耗将比2010年降低31%,其中2015年将比2010年下降16%。

2、十二五建筑节能目标1.16亿吨标准煤、占总节能目标的17.3%

根据我们的计算,2005-2013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实际年均速度为3.7%,为实现减排目标,2014-2020年能耗下降的年均速度需维持在3.9%,节能减排任务大。

中国已在工业、建筑、及运输这三个领域进行了节能规划。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约26%,建筑节能是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之一。

住建部关于落实节能减排规划的行动方案中,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目标是1.16亿吨标准煤(tce)、相当于社会总节能目标6.7亿吨标准煤的17.3%,也较十一五实际节能总值增长70%。

其中,新建建筑节能(推广绿色建筑)4,500tce、公共建筑改造节能1,400tce、北方暖房工程(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节能2,700tce、及再生能源替代3,000tce,分别占比39%、12%、23%及26%。

北方暖房工程节能改造侧重于围护结构节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更多针对的是中央空调及照明系统等节能,绿色建筑包含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本身为节能建筑,其空调、照明、围护结构等均是按照节能标准来设计。

我们认为,在节能减排的约束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新建建筑绿色建筑的推广,将带动建筑节能市场的快速成长。

二、核心驱动因素:

绿色建筑比率提升及大型公建节能改造

1、预计2014-2020年国内建筑节能市场规模CAGR高达32%

建筑节能包括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主要指绿色建筑的新建。

我们认为,未来建筑节能市场高速成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1)绿色建筑比率上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数据显示,2012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仅2%,预期2020年提升到50%。

在财政补贴奖励、法规强制性要求,及市场节能意识逐渐增强等利好因素驱动下,绿色建筑市场将快速增长,我们预期2014-2020年绿色建筑面积CAGR31%;

(2)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目前,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已经提上了议程,2011年及2012年批准了深圳、上海、重庆及天津这4个公共建筑改造重点城市。

十二五期内国内公共建筑(主要是高耗能的大型共建)改造目标是1.2亿平方米,按200元/平方米的改造成本计算,公共建筑改造节能新增市场规模240亿元,并将主要在2014/15年完成。

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引导、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进,当前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正在快速启动。

根据我们的模型预测,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将达2,300亿元、2014-2020年CAGR19%;预期2020年不包含北方采暖节能改造在内的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元、2014-2020年CAGR32%。

2、绿色建筑比率逐步攀升

目前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处于成长初期,绿色建筑及节能建筑面积均比较少,住建部数据显示,2013年底,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标示的建筑面积1.6亿平方米,其中2013年新增8,690万平方米、仅占当期房屋竣工面积的8.6%。

2013年1月住建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规划到2015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提升至20%,2014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2020年该比重进一步提高至50%。

2013年新增绿色建筑项目815个、大幅增长56%,其中LEED、三星、二星、一星认证的建筑项目分别为98个、131个、357个、244个。

同时,2013年具有绿标标示的绿色建筑面积增速高达112%,我们预期2014-2020年期间具有绿标标示的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的CAGR(年均复合增速)将高达31%。

绿色建筑要求符合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标准,绿色建筑本身就是节能建筑,这也意味着建筑节能未来在新建建筑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预计未来绿色建筑及相关节能建筑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有:

(1)政策补贴、容积率返还等优惠措施

政府鼓励绿色建筑普及,建立了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制度,获得三星认证的建筑补贴80元/平方米、二星补贴45元/平方米,预计分别可覆盖为符合绿色建筑建造所额外增加成本的26%、16%。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打算通过容积率返还加大地产商开发绿色建筑的吸引力,如在南京,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规划审批时可以给予一定容积率奖励;广州也计划通过容积率返还措施来提升地产商开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2)法规强制性要求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规定,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建筑(如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部分保障性住房等)及大型公共建筑(如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的新建必须符合绿色建筑标准,我们估算这两种类型的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重可达~5%:

(3)市场节能意识的增强

在房地产市场逐步迈向成熟之际,“节能”可作为房地产企业差异化竞争的营销手段之一,绿色建筑所倡导的节能、环保、低碳、舒适的建设理念,能够为企业树立高品质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

尽管绿色建筑会增加额外成本,但不同城市对此的敏感性有着较大差异。

我们认为,对大城市而言,房屋售价相对较高,购房者对大约平均200-300元/平方米的绿色建筑成本的增加并不敏感,绿色建筑对购房者、及开放商均具吸引力。

以二星级绿色建筑为例,其额外新增成本大约280元/平方米,扣除45元/平米补贴后新增成本占售价10,000元/平方米的2.3%、或占售价15,000元/平方米的1.5%。

2、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需求释放

(1)节能改造的两大领域:

北方采暖及公共建筑

国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是北方地区住宅采暖工程改造、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目前主要以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为主。

不过,随着南方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夏季能耗过高等问题的加深,南方地区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已经提上了日程。

从能耗成本占比、及政府节能意识引导来看,未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是大型公共建筑及政府投资的建筑。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7)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达70-300度,是普通公共建筑的4-6倍、住宅建筑的10-15倍。

大型公共建筑总面积不足城镇建筑总面积的4%,但总能耗却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其中中央空调系统占总耗电量的45%-65%。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潜力大,部分设备改造可节能30%-50%,大规模改造新建筑的全面节能措施可节能50%-70%。

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能耗下降目标约束:

1)节能改造目标。

十二五期内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米、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改造6,000平米;

2)重点城市示范。

十二五期内启动和实施10个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重点城市试点未来两年的改造面积原则上不低于400万平方米。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中央财政补贴为20元/平方米;

3)能耗下降目标。

公共建筑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

到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30%以上。

(2)2013年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的转折点

2013年是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转折年。

2013年1月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项目按节能量予以奖励;2013年7月住建部再次召开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会》。

2013年至今,各省市均在落实既有建筑的改造任务。

我们认为,在政策引导、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进之下,当前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市场正在快速启动。

十二五期间,按公共建筑(含政府办公建筑)改造量1.2亿平方米、及改造成本200元/平方米计算,期内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规模达240亿元,并集中在2014年、2015年完成。

其中,四个重点城市改造1,600万平方米,2011年启动了深圳、重庆及天津,2012年是上海。

三、商业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或主导建筑节能改造市场

作为促进节能市场化推广的EMC模式,正在逐渐被建筑节能企业所采用。

美国建筑节能大部分采用EMC,而当前建筑节能投资中EMC投资占比不足20%,亦低于工业领域的40%-50%。

我们认为随着绿色建筑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兴起,未来建筑节能中EMC的比重将提升。

当前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试点的4个重点城市(上海、深圳、重庆及天津)中,EMC(分享型)模式正广泛推荐采用。

1、EMC分享型在初期易获推广

合同能源管理(EPC或者EMC),指节能服务公司(EMCo或ESCo)和客户以契约的形式,对节能项目约定节能目标和商业动作模式,主要通过以节省能源费用或节能量,支付项目成本、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经营方式。

EMCo主要是提供能源服务,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赢利为目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专业化服务公司。

EMCo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诊断、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运行、维护和管理一整套的系统化服务,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

EMC商业模式包括:

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及能源费用托管型。

国内节能效益分享型EMC占主导地位,主要因:

1)目前国家财政补贴只针对节能效益分享型;2)业主以“零投入”的代价实现节能减排,分享到了节能收益,该模式容易获得推广。

节能效益分享型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项目。

随着建筑节能服务行业的规范和成熟,以及节能项目规模的扩大,保证节能量型合同也将逐渐成为主要采用的合同形式。

2、公共建筑节能改造EMC占半壁江山

建筑节能方式有EMC、总包施工、BT/BOT等模式。

EMC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源于美国,最早应用于建筑节能。

中国是工业大国、经济增长粗放,EMC在工业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EMC在工业领域的投资比重高达80%、建筑仅为16%,建筑节能中合同能源服务公司还处于成长初期。

我们预计2013年建筑节能投资额约680亿元,其中EMC投资额约120亿元、占比不足20%,低于工业领域中40%-50%。

从美国经验来看,建筑节能大多采用EMC,目前随着绿色建筑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兴起,未来建筑节能中EMC的比重将提升。

目前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4个重点城市(上海、深圳、重庆及天津)中,EMC(分享型)模式正广泛推广及采用:

1)上海。

2013年上海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的30余个申报项目中,三分之二的节能改造采用了EMC模式;

2)深圳。

至2014年4月为止深圳公共建筑改造申报项目160个(改造面积769万平米)中,EMC分享型占比75%、EMC保证型占比11%,而其他模式仅占14%;

3)重庆。

至2013年底,共实施了36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其中12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已完成改造并采用了EMC分享型模式。

3、EMCo最核心要素:

技术及资金

EMCo自身而言,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中,技术、资金是最重要的两大因素:

(1)技术

EMC特点之一是EMCo保证客户获得足够的节能量,而且以分享项目获得的部分节能效益收回投资和利润。

因而项目的成功直接取决于改造方案、节能技术,这就意味着EMCo能否掌握节能技术或能利用相关技术则至关重要。

节能新技术持有者的EMC,更有利于快速占领市场。

(2)融资

对于中小型业主而言,EMCo提供的融资便利是一大吸引力。

但由于EMCo大多数规模较小、自身资信不足,也难以从银行获取借款。

因而具有资金优势的EMCo(尤其是上市公司)具有扩张优势。

四、关注节能领域中的智能化企业

建筑节能产业链,下游是建筑业主,即是节能需求方;上游主要包括节能材料、节能产品等制造商;中游为节能服务商,该市场细分领域多,企业也较为分散。

按节能技术的不同,节能服务商具体可以分为围护结构、机电设备、及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服务商;其中,除采暖工程侧重围护结构节能外,一般的建筑节能改造倾向机电设备节能,该领域的企业主要分为三类:

1、建筑智能化相关企业

如达实智能、延华智能、同方泰德、霍尼韦尔、江森自控。

建筑智能化最终是实现建筑的节能、及绿色生态,建筑机电设备监控、能耗分享计量、及能源管理系统等均需要通过智能化完成。

在机电设备节能中,节能与智能是分不开的,就好比机电设备是血液/呼吸系统、智能化的控制是大脑思考,机电设备节能基于智能化。

目前,智能化企业业务延伸至节能业务的企业数并不多,在申报发改委的节能服务公司(前5批共2,399家)中,智能化企业获得节能资质的有38家;

2、具节能技术的专业服务商

如贵州汇通华城、杭州华电华源、深圳嘉力达。

贵州汇通华城是国内最大的中央空调节能服务商;

3、综合性节能服务企业

如中节能唯绿,广泛覆盖了围护结构、机电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节能等。

五、重点企业

目前,国内建筑节能上市企业主要是有达实智能、延华智能、泰豪科技、及同方泰德等智能化上市公司。

1、同方泰德:

占据建筑节行业的领先地位

同方泰德(1206.HK)是建筑节能行业的领导者,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及产品优势,推进城市节能。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建筑节能改造需求将大量释放,凭借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及EMC模式采用,公司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分部未来三年收入增速将达50%,公司2014-16年公司净利CAGR将达29.3%。

(1)公司简介

①业务介绍

同方泰德主要从事楼宇自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含软件及工程)业务。

2005年在新加坡成立,2008年收购了加拿大楼控公司DistechControls拓展北美市场,2010年DistechControls进一步收购法国公司comtec及acelia、新增欧洲市场。

公司在海外主要是开拓楼宇自控系统,对公司EBITDA利润贡献大概30%。

2011年从同方股份(600100)内部分拆至联交所主板上市。

2013年公司收入1.5亿美元,其中楼宇自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收入是1亿美元、2,185万美元,占比78%、11.5%。

2013年楼宇自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对EBITDA利润的贡献比重分别为62%、34%。

若将被收购同方节能考虑在内,2013年楼宇自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工业节能三个业务分部占调整后EBITDA的比重将分别是58.8%、32.3%、5.1%;我们预计至2016年,楼宇自控系统EBITDA利润贡献程度将下降至36.5%,同时能源管理系统、及工业节能分别升至38.9%、22.3%。

②股权结构

收购大股东同方节能公司之前,同方股份持有公司股份33%;今年8月已完成了收购交易,收购后同方股份持有公司股份将提高至45.5%,管理层持股7.4%。

公司楼宇自控系统市占率提升。

公司为国内楼宇自控系统市场的主要厂商之一,依靠多年的工程经验积累和低成本制造优势,其楼宇自控系统市占率已从2009年的2%提升至2012年的7%。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市占率有望继续提高至15%左右,从而抵消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造成的负面影响。

以EMC模式积极推动城市节能。

与其他节能企业不同,公司节能业务定位于“城市节能”,主要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共同搭建一个节能云服务平台,对高能耗大型公建采用EMC模式进行节能改造。

2011年与重庆政府签署的战略协议是该模式的典型应用。

去年公司承接了湖南、武汉、内蒙古等多个城市级节能云平台项目,平台搭建完大概1年后,工程节能改造需求将大量释放,加之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及EMC模式采用,我们认为公司将能持续获得大量的EMC节能工程订单,预计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分部未来三年收入增速将有望达50%。

同方节能的收购摊薄股东权益,但长期看好。

被收购关联公司同方节能主要做吸收式热泵回收低温余热的节能工程,以EMC、BOT等投资运营模式为主。

此项收购,摊薄了股东权益,但我们看好未来同方节能在吸收式热泵的增长前景、及同方节能在吸收式热泵工业应用的自身竞争力。

我们预计同方节能2015年将稳定盈利,按我们的模型测算,明年同方节能将有望增厚公司原有业务净利的14%。

(2)对国际品牌的替代效应明显,公司楼控产品市占率攀升

①扭转由国际品牌主导市场的格局

国内自控系统市场被外资企业主导,2011年江森、霍尼韦尔、西门子三者市占率合计达64%,随着楼宇自控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进入了楼宇自控市场,外资垄断的局面最近几年在发生着改变,同方、中控等国内品牌在崛起。

千家网数据显示,在自控系统前10品牌排行中,同方泰德、浙江中控已分别从2008年的第10、9名,分别升至2013年的第4、6名。

我们预计凭借着工程经验的积累及低成本制造优势,国内品牌对国际产品的替代、市占率上升这一趋势将延续:

1)BACnet标准开放,产品接口、通信更为标准化;2)制造低成本优势,五金、人力成本均低,价格较国外产品具有竞争力;3)直接售后服务优势。

外资品牌的销售大都是依靠代理商完成,在国内并没有直接的销售渠道,与此相反,国内品牌建立了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直接由公司自己负责。

②公司楼宇自控系统产品市占率逐步提升

在国内厂商当中,公司、浙江中控是主要的两大厂商,均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及全国范围内的售后服务网络。

公司在中国、法国、加拿大三地成立了研发中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取得BTL认证的企业。

2013年,公司研发支出投入1,260万美元、占当年收入的8.5%,研发投入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厂商的~3%。

为了维持产品竞争力,预计公司未来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仍将保持在7%-8%的水平。

同方泰德,作为国内楼宇自控系统市场的龙头,依靠多年的工程经验积累和低成本制造优势,其市占率已从2009年的2%提升至2012年的7%。

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的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情况,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市占率可继续提高至15%左右,并完全抵销下游房地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3)EMC模式积极推进,能源管理系统业绩高速增长

①三大竞争优势:

技术、产品及品牌

公司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分部包括能源管理软件、及节能工程两块。

我们看好建筑节能行业的长期增长及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我们预计,在绿色建筑占比逐步上升及大型公建改造积极推进的利好之下,2014-2020年建筑节能市场规模(不包含北方采暖节能改造在内)CAGR或达32%,公司将有望充分受益行业的高增长。

公司在国内的建筑节能领导地位,主要来源于公司以下三大优势:

技术研发、产品优势、及品牌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竞争者所难以比拟的。

②技术研发:

依托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

节能软件系统、及节能改造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主要是基于大量的前期调研及数据分析。

公司除自身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支出外,还能从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获得技术支持。

公司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柜的核心技术——模块化中央空调控制、和标准化的算法库,即是源于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十一五课题。

公司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柜的综合节能率能达到~35%,高于市场的~20%。

③产品优势:

E-Cloud为国内首个城市级节能云平台

公司一差异化节能管理产品是TechconE-Cloud节能云计算服务平台,是国内首个城市级节能云服务平台,能精确采集跨城际间的多个行业中不同建筑的能耗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

E-cloud将能耗检测、节能诊断和节能控制等多重功效融为一体,接入建筑的运行情况可以完整直观的在节能云服务中心监测平台展现,节能专家团队可以据此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并给出节能运行建议,同时节能运行规律可以固化到节能控制系统中,从而达到长期节能运行效果。

E-Cloud节能云平台、搭配EMS能源管理系统(各种设备能源监测与诊断),制定行为节能管理,节能率达5%-10%;进一步使用EEC节能专家控制系统,公司城市级节能服务综合节能率可达30%-50%。

公司E-cloud产品,直接对接地方政府城市级的能耗监测服务,已成功运用在重庆、武汉、湖南、内蒙古等省级城市监测中。

与分别获取单个工程订单不同,公司借助E-Cloud产品优势,能够直接与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取城市大型公建节能工程的整体订单,如“重庆模式”,预计这一模式在中小城市能够得以推广。

④品牌优势:

多年评获十大能源管理系统品牌之一

公司多年为能源管理系统十大品牌之一。

品牌优势,主要依靠公司工程经验的积累,公司涉足建筑领域20余年,在软件、硬件、工程等多方面经验丰富。

(4)以EMC商业模式推动城市节能

与其他节能企业不同,公司节能业务定位于“城市节能”,主要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共同搭建一个节能云服务平台,并根据诊断结果,对高能耗大型公建采用EMC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公司称该种模式为“银政企”合作模式,2011年与重庆建委、重庆银行签署的战略协议是该模式的典型应用。

2011年6月,公司、重庆银行和重庆城乡建委签定了三方《合同能源管理战略协议》,内容包含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及2012-2015完成200万平米节能改造(占重庆节能改造目标的50%)。

2013年底公司已完成重庆200多栋大型公建的能耗监测,及40多栋建筑的节能改造。

预计2014年底或明年初可以全部完成。

去年公司承接了湖南、武汉、内蒙古等多个城市级节能云平台项目,平台搭建完大概1年后,工程节能改造需求将大量释放,加之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及EMC模式采用,我们预计在近几年公司将能持续获得大量的EMC节能工程订单。

除“银政企”合作模式外,公司在大城市继续采用EMC在各建筑细分领域树立标杆工程,今年公司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均获得了一定的EMC订单。

(5)能源管理系统对公司利润贡献显著上升

2012年、2013年公司能源管理系统收入分别增长了70.6%、67.8%,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受益于2011年年底公司引入EMC商业模式、带动工程业务增长。

预计在行业高速增长、及公司充裕的现金流之下,公司EMC模式将继续驱动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分部的高增长,我们预计2014/15/16年该分部的收入增速可以维持在50%。

2013年公司能源管理系统收入2,185万美元,占收入的14.7%,但由于能源管理系统业务的利润率较高(能源管理系统EBITDA利润率49.4%,显著高于公司综合EBITDA利润率21.3%),其对EBITDA贡献比重升至34.1%。

我们认为,公司以EMC模式大力推进公建节能改造的努力,将会使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对公司EBITDA利润的贡献占比进一步上升,预计2015年该比重将达50%(未考虑收购同方节能工程的影响)。

(6)收购同方节能造成权益摊薄,但长期利好

今年8月,公司完成了对关联公司同方节能的收购交易。

为收购相关资产,公司以4港元/股价格向母公司增发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