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155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行业PPP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2015年,基建及园林企业应收账款首次出现下降,基建行业经营现金净流量收入比同比上升164.19%。

根据ECF模型,我们预测这些改善将能够持续对公司估值产生明显的提升效应。

一、PPP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1、PPP定义:

最新进展

目前对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尚无明确定义,一般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

依据世界银行PPP指南2.0的定义,PPP是指私人部门同政府部门之间达成共同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长期合同,由私人部门承担主要风险及管理责任,且根据绩效(performance)情况得到回报。

世界银行主要基于市场准入和融资模式对PPP项目进行分类,前者协助项目识别,后者帮助项目选择最有利于双方利益实现的方式。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广义的PPP主要可分为三类:

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

国内PPP业务在争论中摸索前行,主要以财政部的示范项目和发改委的推介项目最为权威。

依据财政部(财金[2014]76号)框架性指导文件,PPP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发改委(发改投资[2014]2724号)的定义则是“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比较可知,财政部侧重财务测算和操作程序,其发布的示范项目侧重于项目的模式结构和融资方案;

发改委侧重项目建设和管理,其推介的项目侧重于特许经营类,二者重复率低。

现金流覆盖率=(项目现金流-政府补贴)/(项目总投资+投资回报)

2、建筑+PPP:

改变了什么

PPP规范化地实现了公共品提供者与生产者的分离。

PPP模式首要的创新表现在“供给”环节上,实现了公共品/服务提供环节与生产环节的分离,在“提供”环节仍由政府负责,即PPP的发起、识别、模式确定、监管等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都是政府的职责,而具体生产运营的环节,政府委托给了较低运作成本和较高运营效率的私营部门承担,这与传统方式下提供与生产全都由政府负责不同。

在效益与风险分担上,由于PPP具有“物有所值”、“最优风险共担”的优势,合作双方基于合理分工,通过PPP合同的形式落实并形成约束。

由于PPP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品,与建筑业紧密相关,PPP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建筑需求及供给双向收缩:

更精简的需求、更有效率的供给

PPP短期不增加建筑下游需求,长期看反而减少投资需求;

供给端PPP提升建筑投资效率,是对地方政府银行贷款及平台融资的替代,更有效率的供给同时意味着更少的供给。

1)从建筑总需求的角度看,PPP首先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并不能大量创造或增加下游需求。

长期看,PPP模式的出现将规范及约束地方政府盲目举债及投资冲动,过去政府盲目加杆杠(加给银行、企业及下一届政府)、做政绩(注重短期政绩忽略长期运营效率)的模式或将发生改变,量入为出、降低杠杆的结果将带来下游行业需求(基建投资)年均需求的减少。

2)从供给角度,对于地方政府而言PPP是对银行贷款及平台融资的替代,对于企业而言是对传统施工总承包等模式的替代。

在地方政府融资不足的情况下,PPP模式若能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有效供给量增加,问题在于中国的地方政府是否真正受制于收入支出预算有效约束?

若否,实际上并未增加有效供给。

若从PPP带来成本节约的角度(平均节约14%),即是总供量未减少、但总供给金额却减少了。

(2)地方政府:

初期示范项目质量较好,短期缓解债务压力,长期之道在于通过PPP降成本、提升运营收益

对地方政府而言,其目标函数是在地方融资平台、银行举债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到社会资本参与PPP,从而完成拉投资、保增长的任务。

由于地方政府对PPP项目具有完全信息优势,我们判断地方政府将会在项目收益及吸引社会资本方面寻求平衡,通过PPP模式开展的项目:

太好的项目地方政府不愿拿出来,太差的项目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因此初期政府示范项目往往具有较好的收益质量。

地方政府可通过SPV项目公司模式出表,不再列入地方政府债务预算,将大幅改善其资产负债表,当期债务压力大幅减轻。

但问题来了,如果地方政府把大量有经营收益的项目让渡给社会资本,其后续的财政收入又来自哪里?

若大量公益类PPP项目仍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缓解了地方政府一次性支出压力,但不解决其长期支出总额。

因此,长期看正解在于通过PPP来降低成本支出,提升项目整体运营及收益能力,才能根本性解决上述问题。

(3)社会资本及建筑公司:

核心是项目运营能力,获取有保障合理回报,出表情况下可显著改善现金流

社会资本的专业性、效率性可获取PPP项目的合理回报,包括项目融资、管理、运营回报等,一方面PPP模式要求建筑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这将导致资本运作是常态、规划设计是核心、施工利润拼管理、运营管理成为未来主战场。

在建筑公司通过SPV模式且不控股的情况下,可显著改善自身现金流量表及资产负债表。

3、中国PPP发展现状

(1)融资和法律长期掣肘国内PPP的发展

PPP在中国起步较早,但长期存在融资成本高和法律环境不足的问题。

1995年国家计委率先将BOT融资模式引入中国。

2004年,建设部颁布并实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4第126号),将特许经营概念引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

此后直到2008年,大批城市供水,污水治理等公用事业项目通过PPP方式进行融资。

然而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由于“四万亿”刺激政策的颁布,政府融资需求可以通过地方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等渠道得到轻松解决,这直接导致了众多PPP项目的停滞。

2013年底开始,为了解决短期地方政府债务问题,PPP重新得到大力推广。

项目融资和风险分担体系是PPP项目的两大核心关键性要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PPP模式在中国一直存在融资成本高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以北京第十供水厂项目为例,该项目于1998年启动,占地面积180亩,总投资23亿元,设计处理能力为50万吨/日,是国内第二个水务类PPP项目(第一个为成都威立雅项目),也是国内首个直接利用外资建设基础设施的试点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BOT的建设方式,但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水源地供需倒挂(2000年)、政府中途想要退出(2002年)、外资伙伴出局(2004年)、新股东接盘(2005)、土地价格飙涨(2007年)、项目用地重新办理手续(2008年)等一系列问题,2012年11月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原预计2015年3月建成通水,但因为部分管道铺设难题至今尚未进入竣工运营。

但这期间也出现了许多成功案例,如2003年开工2009年正式运营的北京地铁4号线便是一个经典项目。

不仅项目进展顺利,而且采用PPP模式后投资运营成本节省了约100亿元。

除4号线外,其社会资本方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已经通过PPP模式参与投资、建设并运营了北京地铁14号线及16号线,并通过委托运营的方式运营管理大兴线。

(2)政策强势预期下,PPP投资需求快速攀升

2014年以来,在顶层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PPP模式趋于完善和深化,并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2014年铁路等基建市场逐渐向民营资本开放,高层政府部门不断推出各项支持性政策和规范性文件,PPP市场发展逐渐完善。

其中以财政部、发改委为主导的政府部门连续出台操作指南、奖惩措施、管理办法、评价指引等内容,并持续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特许经营法等立法工作。

计划招标项目快速扩容,基建环保担纲主力。

截至2015年年底,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共计236个,总投资约8400亿元。

目前第三批示范项目已经启动报送工作,最快将于今年6月公布,数量和金额将比前两批要多很多。

发改委也已公布了两批推介项目,共计2522个,总投资4.24万亿元。

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CPPPC)公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4月15日,全国共计划投资7704个PPP项目,项目金额为8.79万亿元。

从项目数量来看,市政工程、生态环保和交通运输占比均超过10%;

从项目金额来看,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和片区开发比重排名前三,占比均超过10%。

(3)项目签约今年将持续大跃升

目前尚无对全部PPP项目进展的连续性的权威统计,从有限的官方数据来看,截至去年12月,发改委第一批推介1043个项目共1.97万亿投资中(2015年5月发布)共签约329个,签约率为31.54%。

其中污水、垃圾处理占比最高,为31.6%;

其后依次为水热燃气(18.5%)、学校医院体育(12.5%)、铁路公路港口(11.6%)。

项目金额占比最大的投资区间为1-10亿元,比重达54%,可见仍然以中小型项目为主。

根据财政部CPPPC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PPP新建项目占投资总额的91%,已进入执行阶段的示范项目352个,约占入库示范总数的5%;

签约金额4954亿元,占总金额的6%。

处于项目识别阶段的PPP项目5542个,约占总数的78%。

从项目示范级别来看,财政部和省级示范项目的签约占比高达37%,较2015年上半年不足20%的情况已有很大提升。

从签约项目行业结构来看,市政工程、生态环保占比最高,两者合计占比为51.14%;

其后依次为交通运输、片区开发,占比均超过5%。

从项目地区分布来看,华东六省一市共完成签约169项,占入库项目总数的9.59%;

共完成签约金额1938亿元,占项目总金额的8.24%。

从项目回报机制来看,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三类PPP项目数量分别为133、116、103个,占比分别为38%、33%、29%,比重较为均衡。

中央资金部署落实,落地难问题将持续改善。

2016年3月,财政部联合建设银行等10家机构共同发起的总规模达1800亿元的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采用公司化运作,按照平均10%的资本金出资率(相当于10倍杠杆)估算可以撬动1.8万亿投资,目的在于提高PPP项目融资便利性,降低PPP项目融资财务成本,规范PPP项目的运作。

财政部还将研究制定以奖代补的政策,重点引导和鼓励地方的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型为PPP的项目。

同时,财政部还准备利用世行贷款2亿美元,分贷给各省,建立将近40亿的TDF基金,专门用于各政府在项目准备阶段购买相应的服务做实施方案。

发改委方面,2015年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建立专项建设基金,计划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1.2万亿元,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主要投向易地扶贫搬迁等三农建设、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建设、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转型升级项目等5个方面33类项目。

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发放四批次共8000亿元。

今年发改委也已安排部署了第一批专项建设基金申报工作,首批计划发放4000亿元。

二、国际发展经验:

政府积极推动,工程巨头借力转型服务商

1、国际PPP模式发展现状

根据PPP领域的权威统计机构——公共事务融资PWF(PublicWorksFinancing)的统计,自1985年至2011年,全球基础设施PPP名义价值为7751亿美元,欧亚市场容量最大。

为了解决高昂的公共基础设施维修和建设费用和日益紧缩的政府预算之间的矛盾,英国于1992年率先引入社会资本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其后这一模式迅速在各个国家发展起来。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PPP项目在过去15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建立的数据库研究了139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的6000多个PPP项目。

2014年全球在能源、交通、水务三大领域采用PPI(PrivateParticipationInfrastructure)模式的投资共计239项1075亿美元。

而从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重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比重处于不同的水平,以澳大利亚、芬兰等国最高,比重约为10-15%,英国在10%-13%;

加拿大、新西兰、意大利等国较低,比重约为1%-3%。

2014年主要发展中国家投资承诺金额最多的五个国家为巴西、土耳其、秘鲁、哥伦比亚和印度。

这五个国家总共吸引投资780亿美元,占2014年发展中国家投资承诺总额的73%。

从项目类型来看,主要投向能源、通信、交通、水务等四大领域,其中以能源和通信最为突出。

从这些PPP项目的融资结构来看,银行贷款占比均超过60%,其次为担保和股权融资。

2、英国PPP模式变革经验

2010年以前,英国PPP模式强调私人主导,政府负责技术指导、项目监管、法律服务等,并在危机时期提供担保和援助。

英国于1992年率先引入社会资本提供公共产品服务,首次提出私人主动融资计划PFI(PrivateFinanceInitiative),主要强调由私人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融资、设计、运营,而政府通过合同购买服务。

1998年成立了PUK(PartnershipsUK,由中央政府部门与巴克莱银行等合资组成,私营部门占51%,政府部门占49%)来推广PPP/PFI理念,对PPP交易提供程序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同时负责编制规划和发布项目。

2006年英国财政部设立PPP政策工作组(theU.K.Treasury’sPPPPolicyTeam),专门负责对PPP项目运作的立法监管与评估采购工作,与国家审计办公室、地方项目监控组等部门共同颁布了大量法规以及PPP模式运作指南,有效解决了企业垄断、提高效率、提升透明度等问题。

典型的PFI项目中,股本一般占比10%,其余90%为市场融资,PFI项目融资杠杆率较高,使得如果项目损失,私人投资者损失不大,但难以获得资本市场融资;

如果项目成功,私人投资者偿还债务后,会获得很高回报。

随着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欧债危机的发生和加剧,银行逐渐退出PFI市场,英国PFI项目融资的资金成本上升了20~33%,最后PFI项目的成本上升6~7%,项目价值受损。

2009年3月,金融危机前后,为帮助PFI项目融通资金,稳定市场信心,英国财政部紧急设立了基础设施融资中心TIFU(TheTreasuryInfrastructureFinanceUnit),为市场融资提供补充。

当PFI项目从市场融资遇到困难时,由TIFU提供临时、可退出的援助,可全额贷款,也可与商业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一起贷款,缓解了PFI项目的资金困境,保障其顺利推进。

整合各部门,成立新的统一的管理核心IUK。

2010年,英国政府把TIFU、PUK与PPP政策工作组合并,创设了英国基础设施局IUK(InfrastructureUK)。

IUK成为PFI项目的核心管理单位,不仅负责PPP政策的顶层设计和项目审批,而且为中央政府部委以及其他公共实体提供各领域PPP的技术援助和业务咨询,并与英国重大项目局(MajorProjectsAuthority,MPA)合作对大型项目进行评估。

同时,保留在卫生部、教育部等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私人融资管理部门,负责对特定领域PPP事务提供支持。

国家审计署仍主要负责PPP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保障项目运作依法合规。

在地方政府层面,2009年,英国财政部与地方政府协会联合成立了地方合作伙伴关系(LocalPartnerships),该机构主要为地方政府提供PPP项目技术援助和评估服务。

法律顶层设计方面,主要依据效力较低的政策性文件和指引进行规范。

英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PFI/PPP立法工作,但直到2006年才在公共合同法中作出比较具体的法律解释,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对PPP专门的立法,期间主要是通过财政部不断颁发各种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

在PFI阶段,主要有3个政策性文件:

《应对投资风险》(2003)、《强化长期伙伴关系》(2006)和《基础设施采购:

实现长期价值》(2008)。

在PF2阶段,目前已经发布了1个政策性文件:

《PPP的新方式》(2012)。

期间还发布了《关于公私协作的新指引:

公共部门参股PF2项目的条款磋商》、《PFI/PPP采购和合同管理指引》、《PFI/PPP金融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指引文件。

PFI升级为PF2,政府参与投资,增强资本金比例和提升项目话语权。

2012年12月5日,英国财政部公布“关于公私伙伴关系新模式”(ANewApproachto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政策文件(简称:

PF2Policy)和“私人融资

(2)标准化合同指引”(StandardisationofPF2Contracts(Draft))(简称:

PF2Guidance)。

相比PFI,新的PF2更加强调政企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在特殊目的公司(SPV)参股投入部分资本金以吸引长期投资者。

政府资本的参与使得PF2模式下资本金比例从10%提高到20%-25%,化解了在资金紧缺时的融资局限性,又有助于发挥私人资本的专业能动性;

最主要的考虑还在于能够借此合法出席项目董事会,详细了解项目的重要决策过程。

同时,在PF2合同中,公共部门

将承担更多的管理风险,如因法律、场址污染、保险等不可预见的变化引发的费用增加的风险;

PF2的融资结构更有利于获得长期债务融资,特别是从资本市场融资。

2016年1月,英国政府将IUK与MPA合并,组建成一个全新的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管理局IPA(InfrastructureandProjectsAuthority),直接向总理和内阁部长汇报工作,第一次实现了由统一的机构负责为重大基础设施和项目提供融资、交付和担保的全流程服务。

相比PFI,PF2提升了PPP项目的灵活性和融资比例。

PFI实行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主要包括:

(1)PFI项目采购招商阶段流程过于复杂,项目进展缓慢(从招标公告到草签合同一般为35个月,最长可达60个月),交易成本高昂,降低了项目服务的物超所值(valueformoney,VfM);

(2)PFI合同一旦获得确认并签订,在项目实施运营阶段就难以变更,政府如要修改服务要求,会非常困难;

(3)对项目最终服务对象——纳税人而言,项目在未来二三十年内的总负债和总回报不透明,债务实际上最终转向纳税人,收益回报却被投资人独享;

(4)政府过于依赖或信任私人部门的风险承担能力,向私人部门不适当地转嫁风险,私人部门借机提高风险收益,最终向公共部门提高要价;

(5)PFI项目融资的高杠杆率限制了市场融资便利,因此政府资本的参与使得PF2模式下,股本金比例从10%提高到20~25%,化解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此类项目的融资限制。

针对上述问题,PF2项目的改革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增加股权融资,政府以非控股投资的方式共同投资PF2项目,但投资比例不高,同时按比例吸引长期投资人以股权投资形式投资项目,如吸引养老金投资平台(PIP)进行投资。

促进项目交付,PF2项目开始投标,必须在18个月内敲定投标人,同时加强项目准备过程中的审核。

增强服务灵活性,剔除部分软服务(如清洁和餐饮),从项目开始就加入后续维修活动,在合同签订后,应能补充或接触某些可选服务,同时针对服务条款引入定期评价或审核。

增加透明度,要求私营部门公布股权投资收益,对政府持有股权项目每年公布详细的年报及财务报告,改善信息披露规定。

根据英国PPP发展经验,PPP项目在采购成本方面相对传统模式可节约14%,70%项目可按时完成(传统项目仅30%)。

普华永道的咨询报告显示,一般自从合同签约后,传统采购项目的成本会提升18%,但PPP项目采购成本仅提升4%,相对节约14%。

与此同时,根据英国IUK的统计,超过85%的PPP项目能够按时按预算交付,而传统的政府采购项目不足45%。

以目前英国市场情况为例,发行政府(或地方政府)长期债务的成本约为2%~4%,而对于已投入运营的PFI项目,收益率最少也达到6%以上。

政府投资与采购部门相互独立。

但值得注意的是,PF2同时也规定英国SPV(特殊目的公司或项目公司)不允许具体采购公共部门(对应中国“项目实施机构”)投资入股并持有SPV股份,二是通过财政部内新设立的机构CGU(CentralGovernmentUnit,类似于目前财政部设立的1800亿支持基金),由它关注PPP项目的商务问题。

由CGU投入并负责公共部门股权投资安排,但独立于采购公共部门,具体采购公共部门不投入股权投资,即政府的投资人职能和采购商角色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担任,这是解决公共部门作为采购人和投资人双重角色利益冲突体制安排。

截止2013年末,英国PFI项目中共有725个项目,投资总额542亿英镑,约占公共投资总额的11%,其中进入运营阶段的665个。

在其已经运行的20年间,英国年均10%-13%的基础设施投资来自于PFI项目,主要涉及医疗健康(24%)、教育(21%)、交通(13%)、废弃物处理(8%)等领域。

项目合作年限上,以20-25年最多,占比达44%;

其次为25-30年,比重为37%,二者合计占比高达81%。

3、国际建筑公司PPP模式成功案例:

万喜(Vinci)

作为全球领先的建筑工程公司,法国万喜集团是成功将特许经营模式纳入公司运营战略的典型案例。

万喜特许经营业务驱动其收入与利润连续十年高增长,特许经营业务2003-20131年收入增长11.6%、营业利润增长14.4%,超过公司整体收入、营业利润增速8.3%和13.4%,在收入和营业利润中的占比已达13.9%和60.4%。

公司将主营业务分为特许经营和传统建设两大主要模块。

通过发展包括项目咨询、管理、运营在内的特许经营业务,公司过去十年营业收入CAGR达到8.3%,利润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