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20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表格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综合教案·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算式的列法

器材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

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去哪里玩?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情境中。

谈话: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单元综合综合教案·续页

上接内容

课时教案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

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2+13-6

(2)22-6+13

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

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现在看戏有多少人?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综合算式:

(1)22+13-6=29(人)

(2)22-6+13=29(人)

答:

现在看戏有29人。

单元综合教案·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器材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5=25-8=30+7=3+27=

28-9=14+6=28-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知探究

1、学习例2。

出示课本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

54-8-22=24(个)

教师:

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

又该怎样列式?

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

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

54-(8+22)。

列式:

54-(8+22)

单元综合综合教案·续页

上接内容

课时教案

=54-30

=24(个)答:

还剩24个面包。

注意:

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2、教师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

第二步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

94-34=60(个)60-29=31(个)

或34+29=63(个)94-63=31(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94-34-29或94-(34+29)

2、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

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

58-6-7或58-(6+7)

注意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2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54-30=24(个)

综合算式:

(1)54-8-22=24(个)54-(8+22)=24(个)

单元综合教案·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3、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器材准备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

卖出35个皮球,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

课本第8页的挂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用自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2)学生自由编题后,全班读题,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不能)

那我们应该先知道什么条件?

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先算什么?

根据题目里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怎样列式?

<4×3=12(人)>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怎样列式?

12+7=19(人)

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

4×3+7=19(人)

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3)小结:

做这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算什么?

单元综合综合教案·续页

上接内容

课时教案

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

最后列式计算写答案。

2.练习。

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口头编题。

如:

(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

列式:

10-4+3或:

10-(4-3)

(2)花丛中有一些小蜜蜂,有两个花丛的蜜蜂是4只,还有一个花丛的蜜蜂是3只。

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列式:

4×2+3

(可让学生自己编题,然后请同学解答,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

教师在评讲时要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列完算式一定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看图口头编题:

爸爸,妈妈和大熊都掰了9个玉米,小熊掰了6个玉米,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1、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

第二步再求什么?

列式计算:

9×3=27(个)27+6=33(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单元综合教案·课时教案

练习内容

巩固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的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

(1)29-7-15

(2)还剩多少个果冻?

(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

(3)7+15

2.根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5=35(个)——————————————?

38-35=3(个)——————————————?

二.练习

1.课本第10页的练习二第2题。

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

(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

)接着再求什么?

(还剩多少个萝卜)

列式:

9×5-15

提问:

9×5表示什么?

再减15又表示什么?

2.课本第11页的练习二弟3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分析:

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共花8×2=16(元),小明是儿童,每张票5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21(元)。

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买票不够】

3、课本第11页的练习二第4题。

教师:

球队的得分有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

本题可让学生分小

单元综合综合教案·续页

上接内容

课时教案

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

中国队的主场得分是阿曼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曼主场得分是4分,所以中国队主场得分是4×3=12.中国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

中国队的总分是19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4分,客场得分是7分。

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3倍,卡塔尔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3=9,客场得分是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

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2=6.卡塔尔队的总分是9分。

阿曼队主场得分是4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1×2=2.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单元综合教案·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器材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

(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动手操作,引入“平均分“

1、谈话:

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请各组为二

(1)班的五位小朋友准备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

每份中的食品同样多。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得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的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

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

最少设计两种插花方案。

(2)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

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方案。

强调:

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插进3个花瓶里。

2、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全课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

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单元综合教案·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巩固“平均分”。

课本第15页的例3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器材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2、比较:

这两句话一样吗?

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例3。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

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

教师:

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

(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

完成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

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

够分吗?

教师:

这道题实际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单元综合综合教案·续页

上接内容

课时教案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

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每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一圈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发的认识。

2.完成课本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

你是怎么想的?

(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

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

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

(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得分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单元综合教案·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课本第18页的例题4。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器材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出示问题: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2、小结: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的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

除法)

一.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课本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几份?

(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单元综合综合教案·续页

上接内容

课时教案

(3)每份是几?

(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12÷4=3

(4)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5)教师: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份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6)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

15÷3=5

教师: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三、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

一共多少块饼干?

平均分给几个人?

每人分几块?

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完成课本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联系,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课本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

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

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单元综合综合教案·续页

上接内容

课时教案

4.完成课本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它是把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里,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

这一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单元综合教案·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除法各部分名称。

课本第19页的例题5。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器材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铅笔:

教师拿出8支铅笔。

提问:

要把这些铅笔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铅笔先拿2支分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支铅笔分给另一位同学

再拿出2支铅笔分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支铅笔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支铅笔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

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

8支铅笔,每个同学2支铅笔,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

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本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与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

单元综合综合教案·续页

上接内容

课时教案

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a、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b、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c、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

↓↓↓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