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36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前言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则较少见。

急性左心衰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衰大多数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有表现为舒张性心衰;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负性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施救和治疗。

◆急性心衰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

一、急性左心衰的常见病因

⒈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⒉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

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⑵急性重症心肌炎;⑶围生期心肌病;⑷药物和毒物所致心肌损伤与坏死。

⒊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⑴急性瓣膜大量反流和/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⑵高血压危象;⑶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⑷主动脉夹层;⑸心包压塞;⑹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多见于老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二、急性左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

⒈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

⒉血流动力学障碍;

⒊神经内分泌激活;

⒋心肾综合征;

⒌慢性心衰的急性失代偿。

三、急性右心衰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急性右心衰多见于右心室梗死、急性大块肺栓塞和右侧心瓣膜病。

◆急性心衰的临床分类与诊断

一、临床分类

⒈急性左心衰:

⑴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⑵ACS,⑶高血压急症,⑷急性心瓣膜功能障碍,⑸急性重症心肌炎和围生期心肌病,⑹严重心律失常。

⒉急性右心衰。

⒊非心原性急性心衰:

⑴高心排血量综合征,⑵严重肾脏疾病(心肾综合征),⑶严重肺动脉高压,⑷大块肺栓塞等。

二、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

⒈基础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和表现:

老年人中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而年轻人中多由风心病、扩心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所致。

⒉诱发因素:

常见的诱因有:

⑴慢性心衰药物治疗缺乏依从性;⑵心脏容量超负荷;⑶严重感染;⑷严重颅脑损害或剧烈的精神心理紧张与波动;⑸大手术后;⑹肾功能减退;⑺急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快心室率的房颤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严重心动过缓等;⑻支气管哮喘发作;⑼肺栓塞;⑽高心排血量综合征如甲亢危象、严重贫血等;⑾应用负性肌力药物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等;⑿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⒀心肌缺血(通常无症状);⒁老年急性舒张功能减退;⒂吸毒;⒃酗酒;⒄嗜铬胞瘤。

⒊早期表现

最早期征兆→原心功能正常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降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分

继续发展→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卧位等。

检查可发现左心室增大、闻及室性奔马律、P2亢进、两肺底细湿罗音等。

⒋急性肺水肿:

⒌心原性休克:

三、急性左心衰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⒈心电图:

能提供许多重要信息。

⒉胸部X线检查:

可显示肺淤血的程度和肺水肿,评估基础的或伴发心肺疾病。

⒊超声心动图:

可用以了解心腔的结构和功能、心瓣膜状况,是否存在心包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以及室壁运动失调;可测定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有助于快速诊断和评价急性心衰,还可用来监测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

⒋动脉血气分析:

可用以评价氧含量(氧合)和肺通气功能,检测酸碱平衡状况。

无创测定血氧饱和度用作长时间、持续和动态监测,也很简便。

⒌常现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

hs-CRP对评价急性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一定的价值。

⒍心衰标志物:

B型利钠肽(BNP)及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增高已成为公认诊断心衰的客观指标。

临床意义:

⑴BNP<100ng/L或NT-ProBNP<400ng/L,心衰可能性很小,其阴性预测值为90%;BNP>400ng/L或NT-proBNP>1500ng/L,心衰可能性很大,其阳性预测值为90%。

⑵心衰的危险分层:

有心衰临床表现,BNP/NT-proBNP水平又显著增高者属高危人群。

⑶评估心衰的预后:

临床过程中这一标志物持续走高,提示预后不良。

⒎心肌坏死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T或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

四、急性左心衰严重程度分级

主要有Killip法、Forrester法和临床程度分级三种。

临床程度分级适用于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I级病情最轻,Ⅳ级为最重。

五、急性左心衰的监测

㈠无创性监测(I类,B级):

每个急性心衰患者均需持续床边监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

㈡血流动力学监测

⒈适应证:

适用于血流动力状态不稳定,病情严重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如伴发肺水肿和/或心原性休克的患者。

⒉方法:

床边漂浮导管(I类,B级),外周动脉插管(IIa类,B级),肺动脉插管(IIa类,B级)。

六、急性左心衰的诊断步骤

⒈基础心脏病史、心衰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胸部X线检查改变血气分析异常(氧饱和度<90%)、超声心动图

→无→考虑肺部疾病或其他疾病。

→有→初步诊断→初始治疗。

⒉BNP/NT-proBNP

→正常→考虑肺部疾病或其他疾病。

→异常→明确诊断,并作出心衰分级,评估严重程度、确定原因→初始治疗→进一步治疗。

七、急性左心衰的鉴别诊断

急性左心衰应与可引起明显吸收困难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大块肺栓塞、肺炎、严重的COPD尤其伴感染等相鉴别,还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非心原性肺水肿(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非心原性休克等疾病相鉴别。

八、急性右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⒈右室心肌梗死伴急性右心衰;

⒉急性大块肺栓塞伴急性右心衰;

⒊右侧心瓣膜病伴急性右心衰;

急性右心衰临床上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心包亚塞、心包缩窄等疾病相鉴别。

急性衰诊断和评估要点

●应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和BNP/NT-proBNP)作出急性心衰的诊断,并做临床评估包括病情的分级、严重程度和预后。

●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左心衰所致的呼吸困难,系由肺淤血所致,严重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原性休克。

●BNP/NT-proBNP作为心衰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急性左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对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急性左心衰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有不同方法。

Killip法适用于基础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Forrester法多用于心脏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及有血流动力学监测条件的场合;临床程度分级可用于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急性右心衰主要常见病因为右心室梗死和急性大块肺栓塞。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如突发的呼吸困难、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等,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急性心衰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和处理流程

㈠临床评估

对患者均应根据上述各种检查方法以及病情变化作出临床评估,包括:

⑴基础心血管疾病;⑵急性心衰发生的诱因;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分级,并评估预后;⑷治疗的效果。

此种评估应多次和动态进行。

㈡治方目标

⒈控制基础病因和矫治引起心衰的诱因:

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控制感染、纠正重度贫血等。

⒉缓解各种严重症状:

⑴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

采用不同方式的吸氧;⑵胸痛和焦虑:

应用吗啡;⑶呼吸道痉挛:

应用支气管解痉药物;⑷肺淤血症状:

使用利尿利。

⒊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维持收缩压≥90mmHg:

可应用各种正性肌力药物。

血压过高者的降压治疗可选用血管扩张药。

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

⒌保护重要脏器如肺、肾、肝和大脑,防止功能损害。

⒍降低死亡危险,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

二、急性左心衰的处理流程

初始治疗:

⑴一般处理:

体位、四肢轮流绑扎等;⑵吸氧;⑶药物:

呋塞米或其他襻利尿剂、吗啡、毛花甙C、氨茶碱或其他支气管解痉剂。

初始治疗未获明显改善或病情严重者应作进一步治疗。

进一步治疗:

⑴根据收缩压、肺淤血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和缩血管药物。

⑵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无创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血液净化等。

⑶动态评估心衰程度、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急性左心衰的一般处理

⒈体位:

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

⒉四肢交换加压

⒊吸氧:

低氧血症和明显呼吸困难者(尤其指端血氧饱和度<90%)应尽早吸氧,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⒋做好救治的准备工作:

如保持静脉通道畅通等。

⒌饮食:

进食易消化食物,总量控制,少量多餐。

应用襻利尿剂时不过分限盐。

⒍出入量管理: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明显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和静脉输液速度。

对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者每天液体摄入量一般在1500ml以内,保持每天水出入量负平衡约500ml,严重肺水肿者的水负平衡为1000~2000ml/d,甚至3000~5000ml/d.。

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四、急性左心衰的药物治疗

㈠镇静剂

主要应用吗啡(IIa类,C级),2.5~5.0mg静脉缓注或皮下或肌肉注射。

伴明显和持续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COPD等患者禁忌使用,老年患者慎用或减量。

亦可应用呱替啶50~100mg肌注。

㈡支气管解痉剂(IIa类,C级)

一般应用氨苯碱0.125~0.25以葡萄糖水稀释后静推(10min),4~6h后可重复一次;或以0.25~0.50mg/kg·h静滴。

亦可用二羟丙茶碱0.25~0.50g静滴(速度为25~50mg/h)。

此类药物不宜用于冠心病如ACS所致的急性心衰患者(IIb类,C级),不可用于伴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的患者。

㈢利尿剂(I类,B级)

⒈适用于急性心衰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襻利尿剂为首选。

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仅作襻利尿剂的辅助或替代药物。

⒉药物和用法:

采用静脉利尿剂,首选呋塞米,先静脉注射20~40mg,继以静滴5~40mg/h,其总量在最初6h不超过80mg,起初24h不超过200mg。

襻利尿剂疗效不佳、加大剂量仍未见良好反应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急性心衰患者,应加用噻嗪类和/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⒊注意事项:

⑴伴收缩压<90mmHg、严重低钾血症或酸中毒患者不宜应用;⑵大剂量和较长时间利尿可发生低血容量和低钾、低钠血症,且增加ACEI/ARB/血管扩张剂引起低血压的可能性;⑶利尿过程中记录尿量。

㈣血管扩张剂

⒈使用指征:

可应用于急性心衰早期。

收缩压水平是评估这类药物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

SBP>100mmHg者可以安全使用;SBP在90~110mmHg之间者应谨慎使用,而SBP<90mmHg者则禁忌使用。

⒉作用机制:

降低左、右心室充盈压和全身血管阻力,也使收缩压降低,从而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呼吸困难。

⒊药物种类和用法:

主要有硝酸酯类、硝普钠、重组人BNP(rhBNP)、乌拉地尔、酚妥拉明,但钙拮抗剂不推荐用于急性心衰的治疗。

1)硝酸酯类药物(I类,B级):

急性心衰时此类药在不减少每博心输出量和不增加心肌氧耗情况下能减轻肺淤血,特别适用于ACS伴心衰的患者。

应用血流动力学可耐受的最大剂量并联合小剂量呋塞米的疗效优于单纯大剂量的利尿剂。

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应十分小心滴定剂量,经常测量血压,防止血压过度下降。

硝酸甘油5~10μg/min开始,每5~10min递增5~10μg/min,最大剂量100~200μg/min。

2)硝普钠(I类,C级):

适用于严重左心衰,原有后负荷增加以及伴有心原性休克患者。

小剂量(10μg/min)开始,可酌情逐渐增加剂量至50~250μg/min,静脉滴注,疗程不超过72h。

静滴中要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合适的维持剂量。

3)rhBNP(IIa,B级):

于近年投入临床应用。

该药能扩张静脉和动脉(包括冠脉),从而降低前、后负荷,在无直接正性肌力作用情况下增加心输出量。

除扩张血管外,还兼有多重治疗作用。

用法:

先给负荷剂量1.500mg/kg,静脉缓注,继以0.0075~0.0150mg/kg·min静滴,也可不用负荷量而直接静滴,疗程一般3d,不超过7d。

4)乌拉地尔(IIa类,C级):

该药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扩血管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包括AMI)和扩心病引起的急性左心衰;可用于CO降低,PCWP>18mmHg的患者。

通常静滴100~400μg/min,可逐渐增加剂量,并根据血压和临床状况予以调整。

5)ACEI:

以类药在急性心衰中的应用有诸多争议。

急性心衰的的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的患者不宜使用(IIa类,C级)。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急性心衰可以试用口服剂,小剂量开始。

在急性期病情稳定后48h逐渐加量(I类,A级),疗程至少6周。

不能耐受ACEI者可以应用ARB。

⒋注意事项:

下列情况禁用血管扩张药物:

⑴收缩压<90mmHg,或持续低血压并伴症状尤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⑵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及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㈤正性肌力药物

⒈应用指征和作用机制:

适用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血压较低和对扩血管药物及利尿剂不耐受或反应不佳的患者尤其有效。

⒉药物种类利用法

1)洋地黄类(IIa类,C级):

此类药能轻度增加CO和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对急性左心衰治疗有一定帮助。

西地兰0.2~0.4mg缓慢静注,2~4h后可再用0.2mg,伴快室率房颤时可酌情适当增加剂量。

2)多巴胺(IIa类,C级):

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250~500μg/min,短期应用。

3)多巴酚丁胺(IIa类,C级):

100~250μg/min静滴,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心律。

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IIb类,C级):

米力农,首剂25~50μg/kg静注(大于10min),继以0.25~0.50μg/min静滴。

5)左西孟旦(IIa类,B级):

是一种钙增敏剂。

0.1μg/kg·min静滴,可酌情减半或加倍。

⒊注意事项:

应用此类为需全面权衡。

⑴综合判断有无组织低灌注的表现;⑵血压降低伴低CO或低灌注时应尽早使用,而器官灌注恢复和/或循环淤血减轻时则应尽快停用;⑶强调个体化治疗;⑷警惕药物导致心肌损伤和靶器官损害的不良反应;⑸血压正常又无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的急性心衰不宜使用。

五、急性右心衰的治疗

㈠右室梗死伴右心衰竭

⒈扩容治疗。

⒉禁用利尿剂、吗啡和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

⒊如右室心肌梗死合并广泛左室梗死,则不宜扩容。

如有在严重左心功能障碍和PCWP升高,不宜使用硝普钠,应考虑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

㈡急性大块肺栓塞所致右心衰竭

⒈止痛:

吗啡或呱替啶。

⒉吸氧:

6~8L/min。

⒊溶栓;⒋内科治疗无效的危重员者(如休克),若经肺动脉造影证实为肺总动肺或其较大分支内栓塞,可行介入治疗,必要时体外循环下紧急早期切开肺动脉摘除栓子。

㈢右侧心瓣膜病所致右心衰竭

六、非药物治疗

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㈡机械通气。

㈢血液净化治疗(IIa类,C级)。

㈣心室机械辅助装置(IIa类,B级)。

㈤外科手术。

急性心衰处理要点

●确诊后即应采取规范的处理流程。

先进行初始治疗,继以进一步治疗。

●初始治疗包括经鼻管或面罩给氧,静脉给予吗啡,襻利尿剂、毛花甙C、氨茶碱(或二羟丙茶碱)等。

●初始治疗仍不能缓解病情的严重患者应做进一步治疗,可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包括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物和缩血管药。

●病情严重或有血压持续降低(<90mmHg)甚至心原性休克者,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治疗,并酌情采用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IABP,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以及外科手术。

●BNP/NT-proBNP的动态测定有助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其水平在治疗后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需进一步加强治疗;治疗后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要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

◆急性心衰的基础疾病处理

一、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急性心衰

二、高血压所致的急性心衰

三、心瓣膜病所致的急性心衰

四、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发生的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合并症的处理

一、肾功能衰竭

⒈早期识别急性心衰患者合并肾衰可检测肾功能损伤标志物:

Scr最常用,男性≥115~133μmol/L、女性≥107~124μmol/L即为轻度升高,中、重度肾衰>190~226μmol/L;肌酐清除率较Scr更为敏感;国内外均建议根据Scr计算eGFR,eGFR[ml/(min/1.73m2)]=175×Scr(mg/dl)-1.154×年龄-0.203×(0.79女性)。

⒉及时处理电解紊乱及酸碱失衡。

⒊难治水肿宜作血液滤过。

⒋严重肾衰应作血液透析。

⒌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肺部疾病

可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COPD伴呼吸功能不全,在急性加重期首选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急性心原性肺水肿也很有效。

三、心律失常

急性心衰中应及时纠正快速心律失常。

急性心衰中窦速、非陈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速伴AVB,其处理以减慢心室率为主,重在基础疾病和心衰的治疗。

心衰中新发房颤,室率快时应立即电复律(Ⅰ类,C级);如病情尚可或无复律条件或复律后复发,可选用胺碘酮复律或维持窦律(IIa类,C级)。

急性心衰中慢性房颤以控制心室率为主,首选毛花甙C静注(I类,B级),如洋地黄减慢室率不满意,可缓慢静注胺碘酮(I类,B级)。

急性心衰中房颤一般不选用β受体阻滞剂。

急性心衰时频发或联发室早,应着重抗心衰,纠正电解质紊乱,一般不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急性心衰并发持续性室速,首选电复律,再加用胺碘酮静脉注射用药(I类,C级)。

心衰中的室速不能应用普罗帕酮(III类,A级)。

伴缓慢心律失常,如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受影响,则无需持续处理。

三度AVB、二度2型AVB以及心室率<50次/min的窦缓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建议置入临时性心脏起搏器。

◆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急性心衰患者在纠正了异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病情稳定后,即应转入进一步的后续治疗。

一、根据预后评估的处理:

预后评估可以应用BNP/NT-ProBNP,如与基础水平相比未见降低或降幅<30%,提示预后不良,应继续加强治疗。

但也不能单纯依靠BNP/NT-ProBNP,根据病情作出综合评估是最为重要的。

二、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处理:

对于伴收缩性心衰患者,应根据我国慢性心衰诊疗指南,积极采用可改善预后的药物: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伴液体潴留者需终身应用利尿剂。

三、对患者的随访教育:

建议对患者的一般性随访可每1~2个月一次,重点随访3~6个月一次,并提出了各次随访的内容;还建议对患者的教育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让患者了解心衰的基本症状和体征,掌握自我调整基本治疗药物的方法,知晓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的情况,以及应知道需去就诊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