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83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青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日前公布,清肺排毒汤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

该方剂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阻击疲情,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迅速扭转病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中医药专家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化裁为新的方剂——清肺排毒汤。

截至2月4日,该方剂给4个省36个城市37所医院的214名确诊患者使用,通过综合观察,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在90%以上。

尽管本次临床有效性观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只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但临床验证结果与先期处方设计预判完全一致。

更为难得的是,一半以上的患者服用一剂药后症状就得到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摘编自王君平《抗疫,中医药添加新力量》,《人民日报》2020年3月12日)

材料二:

与西医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性”的逻辑,但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体现。

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

然而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没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医学体系背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西方强调分析、实验、定量的“科学主义”背景下,强调“气”“阴阳”“五行”等脏腑经络学说的中医药不是“辨证施治”的存在,而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化自信不强,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的研究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但直到今天,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摘编自丁云霏《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

文化适应与路径建构》,《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8月)

材料三: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

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例如,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

因此,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宇文亚等《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1月)

4.下列对材料中“中医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原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B.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

C.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其核心价值是仁、和、精、诚。

D.当前,中医药应有的价值无法实现,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亟需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使用清肺排毒汤治疗214名新冠肺炎患者虽不属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但临床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B.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因未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展开研究而受到打压。

C.目前,已经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依然有待加强。

D.虽然屠呦呦院士已经凭借中医药研究成就获得诺贝尔奖,但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6.要让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需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聚焦中国,职教成就令世界瞩目。

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1.2万多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初步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放眼全球,发展职业教育都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目前,全世界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为数众多,仅年轻女性就有7300万人之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技能。

如何推动青年从学习阶段顺利进入工作阶段,降低失业率?

对此,中国正在默默贡献自己的努力,正在为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实践证明,对一个人来说,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对一个贫困家庭而言,拥有一个技工,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对一个国家而言,当大量劳动力拥有了专业技能,经济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消除贫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起到了火车头作用。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减贫脱贫,保护弱势群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这一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认可。

(《人民日报》2017年07月11日05版)

材料二:

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

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遭受冷遇;福建泉州某工艺品公司月薪4000元并包住宿,也鲜有人问津;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了。

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折射出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在拷问职业教育的精准性。

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

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适应“机器换人”催生的人才需求,各地已开始迅速部署。

如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沈阳中德新松职业教育集团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等等。

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当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高质量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就会更加畅通。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9日05版)

材料三:

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分成单一制与分层制两种。

单一制不会太早为学生选择职业路径,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发展,这种方式较适合通才和天才的培养,当然也让相当多学生错过了培养“一技之长”的最好时光。

单一制的代表国家是瑞典和美国(以及类近的英国)。

分层制的特点是结合整个产业结构进行职业教育,很早就为学生选择职业发展的路径。

典型的例子是以庞大的高端工程师群体和实体经济见称的德国。

从这种比较中不难看明白,以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接近德国式的分层制,以服务国家的工业化为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各大系统直接下辖职业教育,如邮电系统管理邮电学校,煤炭系统管理煤炭学校。

在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这种系统在过去十几年已经完全拆解,现在职业学校或者在高等教育层级的专业学院,均纷纷放权给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管理。

可以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与计划经济脱了钩。

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当下需要做的是,将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很好地重新挂钩。

(中新网2015年12月10日)

7.下列对有关中国职业教育状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一个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掌握了一门技术,就能够谋生发展,就有可能解决一个贫困家庭脱贫的问题。

B.中国职业教育已进入“职教升级版”,这是个人职业选择需求,更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C.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和沈阳中德新松两校的做法,是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而采取的行动。

D.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职业的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与计划经济脱钩之后,如何走向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挂钩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看,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世界职业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B.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加精准,所以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是职业教育改变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

C.西方教育体制无论是以瑞典、美国为代表的单一制,还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分层制,都难以适用于中国国情下的职业教育中。

D.广州某制衣厂以高工资招工遭冷遇,四川成都的“火锅厨师”的例子说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只针对本地区需要。

9.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侣,儿女饿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

”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

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

”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肝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因客耒阳。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B.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C.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D.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只是唐代科举各科中的其一,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地位成为各科之首。

B.“赋”是我国古代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通常被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C.“补”是候补,等待授职。

古代官职的变化有许多术语,如“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

D.“永泰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善于写赋,受到皇帝赏识。

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杜甫仍然在天宝末年被玄宗下召考试,授以官职。

B.杜甫仗义敢言,帮助朋友解难。

在房琯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杜甫努力上疏救助,终因此给自己带来祸患,也受到了降职处分。

C.杜甫一生多难,家庭屡遭不幸。

在华州做司功参军时,因为京畿发生动乱,粮食价格奇贵,杜甫的几个孩子缺粮惨被饿死。

D.杜甫客居舟中,晚年四处流浪。

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后来也死去,杜甫无依无靠,为躲避战乱,携全家沿长江漂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②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14.比较《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对于杜甫的放诞无礼,严武的态度有何不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

B.诗歌写出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C.开辟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感到霜霰将至,生怕自己的辛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是一种单纯的喜惧。

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生活的特点。

16.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

并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性格,同时也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白居易《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是某小区制定的人员进入小区疫情防控管理流程图,请把这一流程转化成一段文字。

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7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以下是某学生请假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得体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今天早上起床时,我感到全身发冷,头脑发晕,站立不稳,贵体不佳。

作为老师的高足,本不想耽误学习,但令尊见我病情严重,认为急需到医院治疗。

特向您请假一天,请务必批准,特此声明。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泽东的青春在湘江“中流击水”,袁隆平的青春在田间地头研究水稻,钟扬的青春在青藏高原收集种子,张秉贵的青春在北京百货大楼的柜台前服务群众……每个成功人士的青春都闪耀着光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受?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让青春在中闪光”为题,写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

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等信息;不要套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第一、二段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错误,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由此可知,《诗经》中的作品原本就有深刻的含意,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

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项,“子展……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错误,选项曲解文意,从文中来看,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错误,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概念的等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题中A项,“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原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错,根据原文“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阻击疲情,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迅速扭转病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可知是阻击疲情要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并非是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原理。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