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96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五单元

一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学校名称

备课人

单元主题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5、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能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安排:

13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2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一年级第五单元课时教案

授课人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6和7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

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教学突破

利用计数器、学具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39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

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

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探究新知。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

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

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

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

计数器演示。

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

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

6和7比呢?

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

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

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

(2)观察40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

(分组活动)

(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

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

(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课件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象6像什么?

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描出6、7。

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三、练习48页2、3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作业设计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6和7的数据。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5〈66〈7

6〉57〉6

教学反思

授课人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突破

利用摆学具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探究新知:

6的组成

1、出示第41页圆片图,让学生在每一排的6个圆片上涂色,要求每排涂的个数都不一样。

2、听学生汇报,投影展示涂色的结果,并板书:

3、引导学生明确板书中竖行的两种分法是一样的。

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记忆6的组成。

4、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各种方法。

5、听学生互相交流,适时指导。

7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分成两堆,总数不变,看一看有几种分法。

2、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引导学生将分法进行整理,并使其明白7的组成。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作业设计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练习九第4题。

板书设计

6和7的组成

教学反思

 

授课人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突破

在理解的基础上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口算

2+l=1+2=3+1=1+3=

4+1=1+4=2+3=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

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

5+l=1+5=

问:

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问:

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

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1)让学生自由摆学具,并说出加减法算式。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

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5、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做第8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5+1=64+2=61+6=75+2=7

1+5=62+4=66+1=72+5=7

6-1=56-4=27-1=67-5=2

6-5=16-2=47-6=17-2=5

 

教学反思

授课人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6、7的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7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用三句话正确表述图意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三句话说说图的意思。

教学突破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学前准备

口算(卡片出示)

5+1=7-0=4-4=

6-5=3+3=6-2=

4-3=7-4=5-4=

二、

谈话引入:

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能用数学知识去解答。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教学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图

师:

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兔子正在采蘑菇呢。

课件出示左边4只,数一数有几只兔子?

再出示右边有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

现在有多少只兔子呢?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请两个同学回答。

师强调大括号表示求一共的意思,用加法计算。

师总结并板书:

4+2=6

三、出示46页下面的做一做的图。

1、左边2只企鹅

2、右边4只企鹅

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小组汇报。

师总结:

左右两边的企鹅一共有多少?

教学减法

四、出示主题图:

青蛙图

出示7只青蛙,跳走了2只,出示大括号和7只,最后出示问号。

问:

你能说出图意吗?

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找几个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图的意思。

想一想:

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生汇报。

师总结并板书:

7-2=5

教师请学生说说:

7、2、5,在图上各指什么?

小结,指导看书。

师:

刚才我们解答的两个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叫它——应用题。

打开课本46、47页,把刚才两道题中有关的问题及算式填完整。

五、巩固练习

1、47页做一做。

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

要求什么?

该怎样列式解答?

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同学回答。

根据图完成填空、列式并计算。

2、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先说出图意后写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教材练习九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数学

4+2=6

7-2=5

 

教学反思

 

授课人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8和9。

教学难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突破

利用学具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

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

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

(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

你怎么变成8了呀?

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

你也变了!

你也变了!

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

(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

(板书课题:

8和9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

生活中哪有8和9呢?

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

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

投影出示教材第50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生1:

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

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

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4:

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5:

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

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

我们怎么数才能把蝴蝶一只不漏地数出来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

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

这有几个点子?

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2、教学8和9的顺序。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

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

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2)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8的后面又是几呢?

你会读吗?

还可以怎么读?

(从大到小读或从小到大读)

(3)拍手游戏:

请你拍的和我同样多,请你拍的比我多一个,请你拍的比我少一个。

同桌互相玩游戏。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4、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5、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蝴蝶,它们想穿上漂亮的衣服。

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

给从左数第9只涂上红色。

6、教学8、9的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1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字像什么?

师:

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

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

然后看第51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

8字是一笔写成。

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

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

学生练习在课本51的写字格里描9。

三、巩固应用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

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

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3

四、课堂总结

师: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还有疑问吗?

作业设计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7〈88〈97〈9

8〉79〉79〉8

 

教学反思

授课人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8、9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拼摆的去感受并掌握8、9的组成。

2、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达

教学难点

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教学突破

利用学具教学

教学准备

点子图,学生准备9个圆片,五角星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这节课我带来了好多同学们最喜欢的五角星,并将全部奖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想知道有几个吗?

让我告诉你:

比9个少,比7个多。

”学生猜中后,故意先出示7个红五星,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了?

7个再添上1个是几个啦?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8和9的组成。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师把8个红五星分抓在两手掌中,让学生猜猜左右手各有几个?

猜中后亮出双手再来。

2、师:

我们也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同学2人一组用学具玩这“猜数”游戏。

游戏要求:

同桌进行游戏,猜中后,猜的同学及时记录下猜中的结果,然后交换再来。

就这样,并适时把猜中的结果记录下来。

3、汇报结果。

同桌展示各种不同的记录结果,引导整理得出8的组成

重点强调:

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

(教师板书)

4、在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红五星时,要求他们能用8的组成说说:

师:

8颗红五星奖给你们几个同学后,还剩下几颗?

或老师只剩下几颗了,刚才已有几个同学奖得了红五星?

5、9的组成。

(1)师:

请同学拿出9个圆片,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一个分,一个记录)

师巡视,并提示学生:

探究出4种方法后,不用操作,想出另外4种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重点讲解:

9可以分成1和8。

6、师生共同小结:

8和9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做教材52页做一做。

四、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你发现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了8和9的组成?

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第4题

板书设计

8、9的组成

教学反思

授课人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用8、9的组成,正确计算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算式与8减几和9减几的算式。

2、通过看一幅图列四道算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得数是8、9的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突破

利用挂图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复习8、9的组成以及7以内加减法口算题。

2、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8和9,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

3、探索新知:

1、有关8的加减法教学。

(1)、想一想,这幅图可以求什么?

该怎样列式?

6+2=8(为什么)

还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2+6=8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

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就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

(2)、用书遮住左边的6个苹果,现在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式?

8-6=2

老师遮住右边的2个苹果,又该怎样列式?

8-2=6

(3)、这一幅图表示6个苹果和2个苹果合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2道加法算式;也可以从8个苹果里去掉6个或2个,也得到2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这样看一幅图可以得到4道算式。

(4)

你们想一想,这一幅图是什么意思?

你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6+3=93+6=9

9-6=39-3=6

(5)、观察这四道算式都用了哪些数?

都用了8的哪一个组成?

2、有关9的加减法教学。

(1)、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

7+2=99-7=2

2+7=99-2=7

(2)、老师拿走左边的,谁来说一下,怎样列式?

9-7=2

(3)、如果拿走右边的,哪位同学来说一下,怎样列式?

9-2=7

(4)、让学生观察这四个算式都用了哪些数。

这四道题都用了9的哪一个组成?

小结:

同学们,我们发现无论是苹果图还是摆小棒,我们都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它们同用一个组成算得数,这四个算式实际上是有联系的。

4、巩固练习:

P53做一做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第6,10,11,12题。

板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6+2=82+6=86+3=93+6=97+2=92+7=9

8-2=68-6=29-3=69-6=39-7=29-2=7

教学反思

 

授课人

班级

上课时间

课题

8和9的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能独立的看图说图意,并正确的列算式计算。

2、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3、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的口述题意,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突破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里转一转,感受一下美丽的森林带给我们什么?

请大家翻到教材57页,仔细观察上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

那么这看看这幅图里面都隐藏着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1、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说图意,先同桌说说,再展示。

(“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忽然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鹿呢?

”)

2、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

(让学生自己列式后组织集体交流)

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

用减法算式计算。

9-3=6

(二)投影蘑菇图,小组合作学习

师:

观察图,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要求什么?

生:

题目告诉我们树根下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师同时在黑板上对应贴出贴画)求一共有几个蘑菇?

师:

请大家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然后小组内订正。

找一同学说出算式,师同时板书:

6+2=8

师:

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看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会交流,学会总结)

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1清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2定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择正确的方法列式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看谁的本领大。

1、完成教材57页天鹅图:

一共有8只天鹅,游走了3只。

师:

根据以上信息,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找同学起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二1,2题

板书设计

8和9的解决问题

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

9-3=6

树根下有6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