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477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资料业余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

注入---企业投资;

漏出---居民储蓄

第二:

注入---政府支出;

漏出---政府税收

S+T=I+G

I=S+(T-G)

3、四部门经济的构成:

企业、家庭、政府和对外经济关系

四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

第一对:

漏出---居民储蓄

第二对

第三对

注入---出口;

增加国内消费

漏出---进口;

退出国内消费

S+T+M=I+G+X

即I=S+(T-G)+(X-M)

四、如何理解经济学意义上的总储蓄等于总投资恒等式?

(P374)(了解不考)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2、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第二讲国民收入决定

一.怎样理解在短期内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基本原理?

作图予以说明。

(了解不考)

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在宏观经济学中,短期是指这样一个期间,即在这个期间无论总需求有多大,经济制度总是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也就是说,在短期中,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只能引起国民收人或总产出的相应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

通常这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1)收入恒等式

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也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净出口可以视为来自国外的净需求。

用公式表示为:

上式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公式,也被称为收入恒等式。

式中AD为总需求,NX为来自国外的净需求,即净出口(X-M)。

在构成总需求的四个变量中,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和净出口NX是经济模型或经济体系中与其他经济变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

在经济生活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通常被称为在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总需求中,政府支出G是由经济系统或经济模型外部的因素决定的变量,称为外生变量。

作为外生变量的政府支出决定于政府的经济政策。

(2)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

这一概念可以用图4—1来表示。

在图4—1中,坐标的纵轴代表总需求,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

坐标中的水平线是总需求曲线,从原点出发的450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

根据定义,只有AD线与450线相交的E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产出。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有均衡产出才具有稳定性,这是存货变动机制作用的结果。

二、绝对收入说、相对收入说、持久收入说消费理论的异同?

P388-392(选择)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首次成功地将消费与收入水平相联系,明确地将消费作为收入绝对水平的函数,并用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等概念来阐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一般被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其要点是:

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该假说也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主要是绝对收入假说只是个即期模型,没有分析过去的积累和未来的情况,且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完全没有利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效用最大原理。

因此,在凯恩斯时代以后的数十年中,又出现了种种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

杜森贝里(JamesStembleDuesenberry)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

它是早期较有影响的一种消费理论。

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内容:

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

2、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

3、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

4、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

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但是,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相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

示范效应: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棘轮效应:

杜森贝利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家庭消费即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

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持久收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

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

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性收入。

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区分与联系。

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不同,只有前者才影响消费支出。

暂时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

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

当收入上升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的增加是否会一直继续下去,因而不会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

当然,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能断定收入的下降是否就一直会如此。

因此,消费也不会立即发生相应的下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仍较低。

只有收入变动最终证明是永久的,人们才会在最终证明是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

对于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这一点,所有经济学家都是没有分歧的,分歧在于可支配收入的含义是什么。

凯恩斯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现期绝对收入水平,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相对收入水平,持久收入理论假说则解释为持久收入。

凯恩斯以后的科学家收入消费学说是对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的补充、修改,从而使消费函数更系统完善。

三、怎样理解乘数的作用?

(计算)乘数扩张经济的条件是什么?

(选择)

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即k=1/(1-MPC)

(一)作用

双刃剑——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反之亦然。

(二)节约悖论:

强化乘数的作用

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

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

但如果所有家庭都增加储蓄,则MPS↑,从而投资乘数下降,国民收入收缩。

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

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少,但所有的人都消费会导致MPC↑,从而投资乘数增加,国民收入扩张。

传统经济学VS凯恩斯经济学:

何为美德,何为罪恶?

(1)传统经济学

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2)凯恩斯:

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凯恩斯:

“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国。

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

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时,增加支出导致国民产出成倍增加。

反之,资源充分利用时,增加支出使国民产出无扩张的余地。

最后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发生。

 

第三讲IS-LM模型

一.什么是流动偏好和流动偏好陷阱?

(简答)

流动偏好,是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由于货币是流动性和灵活性最大的资产,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预防不测之需和投机。

当利率极低时,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会去购买有价证券,而是要留在手里。

所以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穷大。

此时,增加货币供给,不会促使利率下降。

利率极低,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或者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可能跌落,因而会将所有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以免有价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

这就是流动性偏好陷阱。

二.什么是IS-LM模型?

(计算)

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

IS-LM"

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

希克斯(JohnRichardHicks)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Alvin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

希克斯-汉森模型"

,也称"

希克斯-汉森综合"

或"

希克斯-汉森图形"

IS-LM模型在一个平面坐标中表示,横轴表示经济需求面决定的收入或产出(Y),纵轴表示利率(R)。

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条件,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第四讲宏观经济政策和效果

一、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急定器的作用越大?

(选择或简答)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经济衰退→收入↓→纳税人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幅度大于收入↓幅度→抑制衰退幅度。

反之则反,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无论经济衰退还是繁荣,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时税率不变,只是影响税收高低变化。

二、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货币政策:

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利息率变动→总需求变动→反萧条抑过热

三、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当前宏观经济政策。

(论述)

答题要点: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义,2当前经济形势及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3当前效果评价及对未来的建议展望。

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的干预手段和措施。

短期内国民收入的波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总需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总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以期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四个目标会经常出现矛盾,难以同时实现。

因此,如何确定重点政策目标?

如何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

既要受制于政策制定者对各项政策目标的重要性的理解,又要考虑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同时还要考虑政治因素。

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动调节总需求,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运用原则:

逆经济风向行事。

1、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从而总需求增大,就业扩大

2、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从而总需求下降,通货膨胀消失

财政政策的斟酌使用与自动稳定机制

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自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衰退→收入↓→纳税人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幅度大于收入↓幅度→抑制衰退幅度

反之则反,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衰退→失业↑→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幅度→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幅度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政策政策工具包括:

再贴现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

传导机制是:

调整再贴现率:

▪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息率。

贴现率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整货币供应量与利息率。

▪贴现率政策也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通常是相互配合的。

▪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变动是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债券,以调整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因银行的类型、存款的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差别。

▪中央银行改变准备金率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由于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变动,所以,政府只在少数场合才使用这种工具。

从近几年历史看,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但也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并带来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局面。

同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价逐步攀升,带动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明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

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稳健财政政策,不同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也不同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而是在总量调控的同时着重进行结构调整其核心是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2008年年底国际金融次贷危机促使我国再次启动扩张性政策:

财政政策——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家电下乡,购车补贴。

货币政策——降息:

2008年9月以后到年末,连续4次下调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从7.47%降至4.86%。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增加货币投放。

2009年下半年开始,经济逐渐复苏。

当前宏观调控的隐忧

1、高增长率下,失业率却没有明显下降

2、投资过热而消费平稳,形成强烈反差。

2006年以来,特别是2009年,投资需求增长超过30%,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相应也进一步提高,投资对增长的贡献超过60%,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在40%以下。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于凶猛的结果就是导致了钢材等生产资料供应紧张,价位高居不下。

生产资料一紧张,电力便开始紧张。

电力主要是火电,火电靠煤,煤炭一紧张,接下来车皮难要,铁路运力马上绷紧,“煤——电——运”一系列全面告急。

按说投资需求一上来,企业存货就应该大量出仓了。

但是,企业现有存货没有明显减少,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加快。

消费市场调查表明,眼下70%的商品供过于求,供求平衡的商品百分之十几,供不应求的商品占不到10%。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2013年1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全年上涨2.6%,远远控制在全年3.5%的物价调控目标以内。

专家分析认为,物价调控目标成功完成,但未来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加大。

分析当前,离不开对比历史。

2010年至2012年我国CPI分别上涨3.3%、5.4%、2.6%,2013年的CPI涨幅居中,与上年持平。

从国际上看,我国CPI涨幅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中较低。

当然也必须看到,一些月份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了较快上涨。

如2013年9月份,受北方涝灾、南方高温以及台风等天气异常因素影响,鲜菜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18.9%,带动此前“2”字头的CPI破“3”。

虽然经济增速下台阶为2013年稳定物价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但此前持续释放的大量流动性,以及农产品供求紧平衡和劳动力等成本上涨,仍然使得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面对种种困难,还是成功地把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内,为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营造了良好环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

稳物价始终是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宏观调控的思路理念出现了重大变化,没有再拿大规模货币信贷投放来刺激经济,货币政策向真正稳健回归,对全年物价保持平稳非常关键。

2013年11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2%。

业界普遍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稳中略微偏紧,对稳定物价非常有利。

在一些重点产品价格方面,国家及时采取了调控措施,成效明显。

例如猪肉价格虽然在2013年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但“二师兄”未能像以往那样发威,全年猪肉价格涨幅控制在0.3%。

“生猪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存栏和出栏量保持相对稳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避免了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处于平稳态势,需求面和供给面形势相对稳定,就业情况总体平稳,物价涨幅较为温和。

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当前增长速度下降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片面追求快速度,已无经济规律依据,唯有强调质量和效益,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两条:

一是依靠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来激活经济的内在活力;

二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适时、适度地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变量关系,使之达到新的平衡。

从目的和效果上观察,前者着眼于长远的体制与机制建设,调整的是结构关系,通过改革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但在不少情况下,它难以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还需要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措施。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中,国家采取了强有力和大力度的政策调控,这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是必要的,它有效刺激了内外需求,使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仍保持了较高水平,但在我国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规律的支配下,一旦刺激措施弱化或退出,经济增长率便向潜在增长率靠拢而趋于下降。

这说明,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

而政策调控只能是第二位的、或辅助性的。

目前来看仍要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地采取相应紧缩或宽松宏观政策调控措施仍然是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不可或缺的手段。

借鉴美国宏观调控实例

¡

美国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运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

每当经济萧条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就实施减税政策,减税的手段包括降低税率和缩小税基。

美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是调息。

经济过热就加息,经济疲软就减息。

西方国家推行收入政策的手段

1、控制工资与物价

2、道德劝说

3、改变预期

第五讲AD—AS模型

一、总供给曲线有几种形状?

分别是什么理由?

有什么政策含义。

(判断、选择)

二、用AD-AS模型解释滞涨现象。

(简答,一定要作图)

第六讲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失业分哪几种类型?

什么叫充分就业?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

结构性失业(不可避免)

周期性失业(可避免)

另一种分类是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充分就业:

当一个国家经济的现实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我们就说这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就是当经济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成因?

(简答、选择)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

当一个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在一段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普遍上涨时的经济现象。

要把握:

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

是普遍物价水平上涨。

是以较高的幅度上涨。

在美国,规定每年≥2.5%

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

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moderateorcreeping):

2~3%,<10%,物价上涨慢而稳。

2、急剧的或奔驰的通货膨胀:

10%~100%

纸币大幅度贬值,人们设法花去货币,储存商品,造成经济混乱。

“跑步买米”

3、超速的或恶性的通货膨胀:

>100%

经济处于失控状态。

多见于战乱或大的政治动荡之后。

如德国、阿根廷、玻利维亚、转型时期的苏东国家(波兰、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

⏹按通货膨胀预期分类

1.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价格以突发的、超出人们预料的或根本没有想到的速度上升。

俄罗斯1992年物价的突然放开,五年内价格上涨1000倍,储蓄者遭遇不幸。

2.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价格的上升速度已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过度需求,超过总供给。

需求方面的原因有: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由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成本增加所致。

⏹工资推进

⏹利润推进

⏹3.结构性通货膨胀:

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