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22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16猫.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案16猫

16 猫

教材分析

《猫》是一篇现代散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学习这篇散文,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付诸实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预习成果展示

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18日,他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殉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生字词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逗(dòu) 缕(lǚ) 倚(yǐ) 妄(wàng)

消耗(hào)  忧郁(yù)   懒惰(duò)

怂恿(yǒng)安详(xiáng)乞丐(qǐ)

预警(yù)怅然(chàng)蜷伏(quán)

惩戒(chéng)冤枉(yuān)虐待(nüè)

(2)解释下列生词。

污涩:

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预警: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

弯着身体卧着。

悲楚:

悲哀痛苦。

惩戒:

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

乱说断定的话。

一尘不染:

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

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流浪猫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

会爬树,捉老鼠。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不活泼,忧郁,懒惰。

“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在家

中的

地位

很受喜爱。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

小猫呢?

’地查问好几次。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病死

丢失

死亡

3.依据表格,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二段):

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三至第十四段):

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十五至第三十四段):

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4.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

为什么?

明确:

第三只猫。

因为这只猫最终因“我”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内容理解】

(1)第三只猫经历了什么?

明确: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被这只猫咬死的?

明确:

案发前,“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案发后,“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我”的判断是否正确?

是谁咬死了芙蓉鸟?

根据是什么?

明确:

不正确。

是只黑猫把鸟咬死的。

根据:

猫又来吃鸟,而“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4)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对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

因为“我”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主观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并在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2.【理解感悟】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示例:

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

①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

②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3.【人物分析】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示例: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五、课堂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蜷伏在“我”家门口,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喜欢它,觉得它若有若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乐,有辛酸,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

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

这节课我们来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二、合作探究

1.【感情揣摩】

(1)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它屈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2)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已亡失的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2.【语言品析】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示例: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小猫外貌的可爱;“滚来滚去”这一动词很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3)“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轻捷、活泼。

3.【写法探究】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交流点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养猫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结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交流点拨:

①首尾呼应表现为:

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②伏笔的设置表现为:

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有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

(3)鲜明的对比。

〔交流点拨:

前面写第一、第二只猫,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做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交流点拨: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也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第三只猫,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

(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其身份和地位)

示例:

主人,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我真的没有偷吃鸟,我久久凝望着它们,只是出于好奇,没有一点不轨的图谋。

您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我一通,深深地伤了我的自尊。

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请您相信我,好吗?

四、布置作业

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要求写出具体的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语言之妙 结构之巧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内容有些过多,准备不是太充分,时间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紧,时间不够宽裕。

以后还要注意提高课堂时间的整体把握和调配能力。

另外,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完课文后,没有及时地予以鼓励,而且由于课程内容的安排原因,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没有体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