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27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docx

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二附解析

2019-2020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

(二)附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据印度尼西亚救灾署报告,截至2019年3月18日,印度尼西亚巴布亚首府查雅布拉的洪水已经造成79人死亡。

读图,完成1~2题。

1.查雅布拉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强度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河流密布,汇水面积大

2.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破坏严重B.大量围湖造田C.防灾意识不强D.城市建设加快

美国TheDrive网站2019年3月18日报道,由于近日的融冰加上暴雨,导致美国中部的密苏里河洪水泛滥,内布拉斯加州出现50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并波及了位于该州的美国空军战略指挥部所在的奥福特空军基地。

读图完成3~4题。

3.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可能诱发(  )

①泥石流 ②河道淤塞 ③土壤退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给当地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有(  )

①淹没农田,使大量农作物不能及时收获 ②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 ③危及国防安全 ④损坏住房,经济损失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据此回答5~7题。

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5.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

6.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回升B.夏季受高压控制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

读某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8~9题。

8.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9.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1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下左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下右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13题。

12.发生左图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

13.右图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左图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B.bC.cD.d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滑坡B.泥石流C.水土流失D.地震

15.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B.准噶尔盆地

C.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6~17题。

16.从地形要素看,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7.图B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是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9年春节期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多次大范围降雪,截至2月19日8时,全州1市5县28个乡镇12931户58289人受灾并需救助,直接经济损失6547.899万元。

2月18日15时应急管理部启动了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据此完成18~19题。

18.影响救灾物资到达灾区的主要因素是(  )

①救灾物资与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强度

③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对玉树雪灾进行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  )

①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恢复灾区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③安置灾民,维护社会稳定 ④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18年7月9日至11日,甘肃出现2018年以来最强降水,陇东南最大累积雨量达200至250毫米,造成多地农作物受灾。

据此,回答20~21题。

20.对洪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

A.GRSB.RSC.GISD.数字地球

21.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洪涝灾情,运用了GIS,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地形分布图 ②降水量分布图 

③土壤类型分布图 ④水系分布图 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③④

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

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22~23题。

22.“风神”卫星将有助于(  )

A.减缓全球变暖B.监测地震活动C.预防暴雨洪涝D.阻止台风侵袭

23.利用“风神”卫星可以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主要是“风神”卫星可(  )

A.分析灾害的原因B.判断重灾区的位置

C.制定救灾方案D.及时获取灾害信息

读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24~25题。

24.叠加甲与乙图层,最可能应用于预防(  )

A.泥石流B.地震C.台风D.寒潮

25.若利用GIS制定水污染突发应急预案,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与乙B.丙与乙C.丙与丁D.乙与丁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简要分析甲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4分)

(2)说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乙地区无冻害的原因。

(6分)

27.读我国部分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多的是哪里?

为什么?

(8分)

(2)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造成约24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人民币)。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截至4月17日,地震已造成1144人遇难,损失预计达8000亿元。

分析地震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不断,并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截至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1)指出此次地震灾后救援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

(8分)

(2)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家里做作业,应如何避震?

(6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2018年4月19日,在北非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址,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

下图示意突尼斯及其古罗马遗址区遥感影像。

(1)简述现代遥感技术应用于考古的优点。

(6分)

(2)从环境特点角度,说明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的主要原因。

(6分)

(3)说明遥感考古除利用“3S”技术外,还需结合哪些方法进行。

(2分)

 

2019-2020新教材高一上学期地理第六单元双基训练卷

(二)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据印度尼西亚救灾署报告,截至2019年3月18日,印度尼西亚巴布亚首府查雅布拉的洪水已经造成79人死亡。

读图,完成1~2题。

1.查雅布拉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强度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河流密布,汇水面积大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查雅布拉地处赤道附近,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强度大,A项错误,B项正确;查雅布拉附近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易排水,C项错误;该岛屿河流短小,汇水面积小,D项错误。

2.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破坏严重B.大量围湖造田

C.防灾意识不强D.城市建设加快

【答案】A

【解析】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面积广大,受经济利益驱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故A项正确。

美国TheDrive网站2019年3月18日报道,由于近日的融冰加上暴雨,导致美国中部的密苏里河洪水泛滥,内布拉斯加州出现50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并波及了位于该州的美国空军战略指挥部所在的奥福特空军基地。

读图完成3~4题。

3.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可能诱发(  )

①泥石流 ②河道淤塞 ③土壤退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洪涝灾害会诱发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但不会造成土壤退化。

4.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给当地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有(  )

①淹没农田,使大量农作物不能及时收获 ②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 ③危及国防安全 ④损坏住房,经济损失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此次洪涝发生的时间为3月,正处于农作物生长或播种期,对农作物收获影响不大,排除①。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据此回答5~7题。

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5.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开封发生干旱的次数为35~40次,武汉发生干旱的次数约为30次。

读表可知,开封全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特别是4~5月份最明显,说明降水稳定程度较差,导致干旱等效频度大。

故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6.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A

【解析】读表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最大,说明开封春季旱灾最严重。

7.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回升B.夏季受高压控制

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B

【解析】读表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月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

夏季,武汉受高压控制,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形成伏旱,所以旱灾严重。

读某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8~9题。

8.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9.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

【答案】8.C9.D 

【解析】第8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

第9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有所下降。

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1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答案】10.B11.C 

【解析】第10题,年降水量少,不利于滑坡的发生,由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较多,A项错误;图中显示该地5~9月降水多,即夏季降水多,而12月至次年2月降水较少,即冬季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项错误;7月降水最多时滑坡频率最高,因此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降水多,B项正确;题干问的是滑坡多发的诱因,而冬季降水较少,滑坡频率较小,C项错误。

第11题,一般情况下,水库蓄水后,随着水库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坡面易松动,导致滑坡发生几概率增加,C项正确;水库蓄水后,导致水体流速减小,B项错误;水体流速减小会使滑坡概率减小,A项错误;水位稳定,不易诱发滑坡,D项错误。

下左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下右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13题。

12.发生左图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

13.右图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左图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B.b

C.cD.d

【答案】12.B13.B 

【解析】第12题,图中所示两种地质现象为滑坡、泥石流,其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尽管突发地震和连降暴雨包括地表堆积物多都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但都不是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13题,四处房屋中,b位于阳坡(南坡),阳光射入时间长,同时位于山脊处受滑坡、泥石流威胁小。

a、c、d三处房屋位于山谷处,易受滑坡、泥石流威胁,所以b处符合要求。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滑坡B.泥石流C.水土流失D.地震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醉林”呈现东倒西歪形态,主要是岩体整体滑动形成的,故A项正确。

15.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B.准噶尔盆地

C.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C

【解析】选项所给四个地区中,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破碎,坡度陡峻,最有可能发生滑坡,故C项正确。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6~17题。

16.从地形要素看,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17.图B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是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6.B17.B

【解析】第16题,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图中乙地符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第17题,泥石流易发生在山地的山谷中,而山谷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凸出的,泥石流应在图B中由①流向④,O点的游客顺着泥石流向下跑或沿泥石流逆流而上,都可能被卷入泥石流中受到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尽快逃离该山谷,向与泥石流流向大致垂直的两边山坡高处跑,即沿②方向逃生。

2019年春节期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多次大范围降雪,截至2月19日8时,全州1市5县28个乡镇12931户58289人受灾并需救助,直接经济损失6547.899万元。

2月18日15时应急管理部启动了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据此完成18~19题。

18.影响救灾物资到达灾区的主要因素是(  )

①救灾物资与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强度

③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影响救灾物资到达灾区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和交通。

19.对玉树雪灾进行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  )

①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恢复灾区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③安置灾民,维护社会稳定 ④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属于灾后恢复,不属于灾中救援与救助。

2018年7月9日至11日,甘肃出现2018年以来最强降水,陇东南最大累积雨量达200至250毫米,造成多地农作物受灾。

据此,回答20~21题。

20.对洪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

A.GRSB.RS

C.GISD.数字地球

21.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洪涝灾情,运用了GIS,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地形分布图 ②降水量分布图 

③土壤类型分布图 ④水系分布图 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⑤D.②③④

【答案】20.B21.B 

【解析】第20题,对洪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RS,即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监测,B对。

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A错。

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C错。

数字地球主要功能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D错。

故选B。

第21题,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洪涝灾情,运用了GIS,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地形分布图,低洼地区易受洪灾,①对。

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大,易出现灾情,②对。

洪灾情况与土壤类型分布无关,③错。

水系分布图,分析易出洪灾区域,④对。

地质构造分布与降水引发的洪灾关系不大,⑤错。

B对,A、C、D错。

故选B。

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

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22~23题。

22.“风神”卫星将有助于(  )

A.减缓全球变暖B.监测地震活动

C.预防暴雨洪涝D.阻止台风侵袭

【答案】C

【解析】“风神”卫星可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监测大气状况,进行天气预报,发布灾害预报,可以预防暴雨洪涝,减轻洪涝灾害,C项正确;对大气风速和风向的监测不能减缓全球变暖,A项错误;监测大气状况,不能监测地震活动,B项错误;可以监测台风,不能阻止台风侵袭,D项错误。

23.利用“风神”卫星可以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主要是“风神”卫星可(  )

A.分析灾害的原因B.判断重灾区的位置

C.制定救灾方案D.及时获取灾害信息

【答案】D

【解析】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获取灾害信息。

读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24~25题。

24.叠加甲与乙图层,最可能应用于预防(  )

A.泥石流B.地震

C.台风D.寒潮

【答案】A

【解析】甲图层为地形图层,乙图层为河流图层,研究地形与河流的关系,最可能应用于预防泥石流。

25.若利用GIS制定水污染突发应急预案,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与乙B.丙与乙C.丙与丁D.乙与丁

【答案】D

【解析】水污染主要考虑水域和人口居住区,与公路和地形关系不大。

若利用GIS制定水污染突发应急预案,需要叠加的图层有乙与丁。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读“中国小麦及柑橘冻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简要分析甲地区成为小麦严重冻害分布区的原因。

(4分)

(2)说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乙地区无冻害的原因。

(6分)

【答案】

(1)纬度高:

距冬季风源地近;(2分)西部多山口,风力大。

(2分)

(2)特点:

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而加重;(2分)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

(2分)

原因:

乙地区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2分)

【解析】

(1)题,小麦冻害主要由强冷空气造成,甲地纬度高,靠近冬季风源地,且西部多山口,冷空气易于入侵。

(2)题,图示显示柑橘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而加重;乙地位于四川盆地,周围山地特别是北部秦岭、大巴山阻挡冷空气的入侵。

27.读我国部分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多的是哪里?

为什么?

(8分)

(2)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造成约24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人民币)。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截至4月17日,地震已造成1144人遇难,损失预计达8000亿元。

分析地震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4分)

【答案】

(1)云贵高原。

(2分)

原因:

夏季暴雨诱发;(2分)坡陡谷深(山区)、岩石破碎;(2分)地震导致岩石松散破碎引发泥石流;(2分)人类不当的活动破坏植被、开挖山脚、乱采滥挖乱堆等。

(2分)(答三点即可)

(2)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灾情严重;(2分)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地震引起的死亡人数不断下降,而经济损失上升。

(2分)

【解析】

(1)题,可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归纳说明。

(2)题,可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方面回答。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不断,并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截至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1)指出此次地震灾后救援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

(8分)

(2)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家里做作业,应如何避震?

(6分)

【答案】

(1)余震频繁;(2分)余震引发的塌方、崩塌、滑坡频繁发生并(破坏道路)阻塞交通;(2分)山高谷深,道路狭窄;(2分)地形起伏大,不便于直升机救援。

(2分)

(2)在家中遇到地震灾害时,如果是在平房或者一楼,应选择快速跑出室内,选择较为空旷的地带避震。

(3分)其他情况应以就地躲避为主,可以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3分)

【解析】

(1)题,地震灾后救援遇到的问题应结合当地不利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

地震后余震不断,地震导致的崩塌、滑坡,都会阻塞交通影响救援。

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也不利于救援工作的开展。

(2)题,在家中遇到地震灾害时,如果是在平房或者一楼,应选择快速跑出室内,选择较为空旷的地带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