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744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docx

完整版中考物理难题汇总含答案

1。

如图11所示装置,物体B所受重力为GB,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

小红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使物体B以速度v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若将一个质量和体积都与物体B相同的物体C系在物块B下端,小红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使物体B和C一起以2v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η1:

η2=4:

5,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则第二次水平向左拉物体A时,拉力的功率是。

2。

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

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浸没在该液体中(A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

10;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放在B上面,使木块B刚好浸没入液体中,如图11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若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与木块B的体积之比为13:

20,则金属块A的体积为。

3.如图12所示,牵引车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河水中的物体A,在被打捞的物体没有露出水面之前,牵引车控制绳子自由端,使物体A以0。

4m/s的速度匀速上升,牵引车对绳的拉力为F1,F1的功率为P1;当被打捞的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牵引车控制绳子自由端,使物体A以0。

3m/s的速度匀速上升,牵引车对绳的拉力为F2,F2的功率为P2,且P1=P2。

已知动滑轮重100N,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取10N/kg),则被打捞的物体A的密度为kg/m3。

4.小峰利用滑轮组将一个正方体金属块A(其密度为ρA)从一溶液池内匀速提出液面,当金属块A浸没在液面下,上表面距液面的距离为h时开始计时,如图9甲所示,计时后调整滑轮组绳端竖直向上拉力F的大小使金属块A始终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匀速上升,

提升过程中拉力F与金属块A向上运动时间关系如图9乙所示,

已知金属块A被提出液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h=1m,(假设溶液池足够大,金属块被提出液面前后液面高度不变,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

)此溶液池内溶液的密度为ρ液,则ρA—ρ液大小为kg/m3.

5。

如图10所示,A、B两个正方体挂在杠杆的两端,已知物快A的边长为10cm,物块B的边长为20cm,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A=3×103kg/m3,ρB=2×103kg/m3,当杠杆水平平衡时,物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2500Pa,将物快A完全没入水中后,当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时,物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a.(g=10N/kg)

6。

如图12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由此可判断A与B的密度比为.

7。

如图11甲所示,底面积为S1=690cm2的圆柱形容器甲内放置一个底面积S2=345cm2的圆柱形铝桶内装一铁块,已知铝筒和铁块总重40N,容器和铝筒均高20cm,铁的密度为7。

9×103kg/m3,g取10N/kg,在容器中加适量的水,让铝筒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铁块从铝筒中取出,浸没在容器里的水中,水面高度变化了4cm,如图11乙所示,容器中装有适量煤油,煤油中有一弹簧固定在容器底部,把此铁块放在弹簧上面。

则弹簧给它的支持力是N。

(煤油密度为0。

8×103kg/m3)

 

8..如图12所示,一木块浸没在底面积为200cm2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1N;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在剩余木块上方加0。

2N向下的压力时,木块仍有40cm3的体积露出水面;撤去压力,木块静止时,再将木块露出

水面的部分切去,切完后的木块漂浮在水中。

则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初始状态减小了Pa(g取10N/kg).

9.如图8所示,柱形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1=1.2g/cm3的某种液体,将一金属块放入底面积为S=100cm2的长方体塑料盒中,塑料盒竖直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会溢出容器,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1=20cm。

若把金属块从塑料盒中取出用细线系在塑料盒的下方,放入该液体中,塑料盒竖直漂浮在液面上,且金属块不接触容器底,塑料盒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2=15cm.剪断细线,金属块沉到容器底部,塑料盒仍竖直漂浮在液面上,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3=10cm.则金属块的密度ρ2=g/cm3。

房101

10。

如图6所示,平静的湖面上有两艘小船,绳的一端拴在甲船上,绕过乙船上的滑轮,站在岸上

的人用100N的力拉绳子的自由端

.如果在20s内甲船向右匀速移动了10m,同时乙船向左匀速移动了4m,则人拉绳子的功率为W。

11.如图10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A端用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底面积为0.02m2的重物G。

工人在B端施加一个大小为650N竖直向上的推力时,

重物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当推力变为450N时,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5×103Pa;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8×103Pa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980N;则若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1。

2×104Pa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N(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不计)

12。

实心物体甲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3。

6×104pa。

有一个重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杠杆AB,支点为O,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将甲物体挂在杠杆的B端,当在A端施加40N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变为1.6×104pa,如下图12所示。

当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端施加______N的竖直向下的拉力。

13。

如图11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细绳AC沿竖直方向并系于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

若上移玻璃杯使小球浸没水中(不接触容器),杠杆AB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杠杆所处的前后两个状态中,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了400Pa。

已知正方体的边长为10cm球的体积是2×10-4m3,则:

AO:

OB为.(g取10N/kg)

14如图12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分别为0~0.6A和0~3V。

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可达到各自的最大测量值(且不超过量程),在上述过程中,电阻R1所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与最小电功率之比为9:

1。

则当滑片P移至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W.

15.如图13所示,某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0cm2,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150g;使用一个杠杆提起物体B,发现当杠杆C端挂钩码A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恰好平衡,物体B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

此时天平示数为70g.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

则物体B的密度为kg/m3。

(g取10N/kg)

16。

如图11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试管竖直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试管壁粗细均匀、厚度不计;现将一物块完全浸没在该试管水中,发现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恰好仍为h,如图11乙所示,若试管横截面积与容器横截面积之比为1:

6,则新放入的物块密度为____kg/m3。

17。

一木块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2/5。

在木块上部放一个重物A,或在其下部吊一个重物B(不计细线的重力和体积),可使木块刚好全部浸没在水中如图8所示.A、B的密度均为

则A、B两物体的体积之比是.

18。

质量为1kg的平底空水桶,底面积为500cm2。

水桶内装有30cm深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2甲所示,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小1000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时,如图12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Pa。

则力F的大小为

N.(g取10N/kg)

19。

把一个金属块用一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线挂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

将金属块浸没在密度为ρ1的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G1;将金属块浸没在密度为ρ2的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G2,则金属块的密度是。

20.如图10所示,将一块重为3N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上升到12cm。

若将石块在水中缓慢提升3cm,石块仍然处于浸没状态,拉力做功0.03J,(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10N/kg).松开细线,石块沉到容器底静止后,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

 

21.如图9所示,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转动,AO:

OB=2:

5。

杠杆左端悬挂金属块A,右端悬挂质量为2kg的金属块B.金属块的密度5×103kg/m3。

当金属块B没入水中时,杠杆恰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当金属块B没入酒精中时,需在金属块A的下面施加竖直向下的N的拉力,杠杆恰在水平位置上平衡.(ρ酒精=0.8×103kg/m3,g取10N/kg,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

 

22.底面积为50cm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球悬浮在水中,如图10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漂

且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40Pa,g取10N/kg,则乙球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3。

如图10(a)所示,装有部分水的试管竖直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试管壁粗细均匀、厚度不计;现将某物块放入试管内,物块漂浮在试管内的水面上,试管仍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此时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

如图10(b)所示;取走该物块,将另一物块完全浸没在该试管水中,发现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恰好又变为h,如图10(c)所示,若试管横截面积与容器横截面积之比为1:

5,则新放入的物块密度为____

.

24.如图11所示,某同学把细沙放到一支细试管里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沙与试管的总重为1N,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为

,刻度线部分的长度ab为10cm,求这个密度计上分别写有

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cm.

25.如图10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一定,R1>R2。

当只断开开关S3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19。

2W,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当只闭合开关S3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4W,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0.8W,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则P1∶P1′=______________。

 

26。

一底面积是100cm2的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现将含有石块的冰块投入容器内的水中,恰好悬浮,此时水位上升了6cm。

当水中冰块全部熔化后,相比熔化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改变了55.28Pa。

则石块的密度为

27.如图9所示,底面积为200cm2的容器底部有一固定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A,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

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

好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发生形变。

向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伸长了1cm时停止加水,此时弹簧对木块拉力为1N。

加水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了▲Pa。

(不计弹簧受到的浮力,g取10N/kg)

28。

图9中的物体A的质量是400g,物体B的体积是8cm3。

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B始终浸没在水中,并使A沿着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施加1.12N水平向左的拉力.则物体B的密度为_______g/cm3。

(g取10N/kg)

29。

如图9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试管竖直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试管壁粗细均匀、厚度不计;现将一物块完全浸没在该试管水中,发现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恰好仍为h,如图9乙所示,若试管横截面积与容器横截面积之比为1:

5,则新放入的物块密度为____kg/m3.

 

30。

如图10甲所示,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的圆柱形物体A悬挂在细绳的下端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1.将物体A浸没在圆筒形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容器内的液面升高了7.5cm,如图10乙所示,此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2,物体A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1。

然后,将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h2,物体A静止时,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为F3。

已知F1与F2之差为7.2N,F2与F3之比为5:

8,h1为3cm,h2为为5cm。

不计绳重,g取l0N/kg。

则物体A的密度是kg/m3。

31.将高为10cm的圆柱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细绳的一端系于圆柱体甲上表面的中央,另一端竖直拉着杠杆的A端。

当把质量为800g的圆柱体乙悬挂在杠杆的B端并处于圆柱形容器M中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200Pa。

把质量为900g的水注入容器M中,水未溢出,水静止后,水对容器M底面的压强为2500Pa,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000Pa。

已知:

AO:

OB=2:

3,容器M的底面积为60cm

2,不计杠杆的质量,g取10N/kg,则圆柱体甲的密度为kg/m3。

 

选择部分

 

1.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盛有相同深度的液体,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

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1和S2,且2S1=3S2。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1,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1。

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2,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2,且p2=2p1。

将A球浸在甲容器的液体中,B球浸在乙容器的液体中,两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液体静止后,甲、乙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A、B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下列判断正确

A.F1>F2,ρ1<ρ2B.F1=F2,ρ1<ρ2C.F1<F2,ρ1>ρ2D.F1<F2,ρ1<ρ2

2.如图8所示,将甲、

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

积分别为S甲和S乙。

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

为ρ2的液体.现将体

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

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

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

3,S乙等于4S甲。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l=p2,F1〉F2B.p1〈p2,12F1=F2C.3p1=p2,6Fl=F2D.p1〉p2,F1=4F2

3.如图6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甲为圆柱形,底面积为S1,容器乙下半部分为圆锥形,底面积为S1,上半部分为圆柱形,底面积为S2,S1:

S2=2:

1,甲、乙两容器的质量相等。

如图6所示甲、乙两容器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后,再分别放入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块A和B,物块A放在容器甲中,静止时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放在容器乙中,静止时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在水中静止时,物块A和B均未与容器底接触。

(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入物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B.放入物块前,由于甲容器中的水多于乙容器,所以甲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

C.放入物块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化之比为2:

3

D.放入物块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化之比为4:

9

4.已知水平桌面上有一圆柱形容器,其底面积为200cm2,内有25cm高的水。

如图8甲所示,将质量为0.6kg,边长为0。

1m的正方体木块A放在圆柱形容器中,静止时,木块A漂浮在水面上;如图8乙所示,边长为

5cm,密度为5×103kg/m3的正方体金属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动滑轮对正方体B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1,当F1为3。

25N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400Pa.要使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可以在木块上放一个合适的钩码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但由于身边没有现成的钩码,可以用如图8丙所示的方法施加向下的压力,当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拉力为F2.(不计绳重及绳与轮间的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

Zxxk.Com]

A.如图8甲所示,放入木块A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放入木块前增加了2500pa

B.如图8甲所示,放入木块A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比放入木块前增加了30pa

C。

如图8丙所示,当木块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拉力F2为1。

75N

D。

如图8丙所示,当木块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拉力F2为1.125N

 

5。

科技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浮力秤。

他们找来一个瓶身为柱状体的空饮料瓶,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系一块质量适当的石块,然后将其倒置在水桶里,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投入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经测量,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横截面积为12cm2(忽略塑料瓶厚度),当浮力秤中不放被测物体时,水面所对位置为零刻度,如图5所示。

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图5所示,浮力秤静止时,浮力秤所受的重力大于其所受的浮力

B.这种浮力秤的质量刻度是不均匀的

C.如果浮力秤柱状体的最大刻度是4cm,那么浮力秤所测的质量的最大值是480g

D.根据图5中标明的长度值,通过计算在1刻度线右侧对应的质量值是12g

 

6。

边长为0.1m质量均匀的正方体物体M,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5。

4×103Pa。

如图6所示装置,横杆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系在横杆B端的细绳通过动滑轮连着物体M,用力F在A点竖直向上提横杆时,横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为1.8×103Pa,若仍用力F在距离A点0。

1m处竖直向上提横杆,使横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M对地面压强为1.0×103Pa,已知横杆上AB部分的长为0。

2m,AB:

OA=1:

3,,g取10N/kg,不计横杆质量、绳质量和摩擦。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A.物体M的质量为54kgB。

物体M的密度为0。

54×103kg/m3

C.力F的大小为1ND.力F的大小为32N

7。

用密度为ρ的金属制成质量相等的金属盒和实心金属球各一个,若把球放在盒内密封后,可悬浮在水中,如图6甲所示;若把球和盒用细线相连,放在水里静止后,盒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细线对球的拉力是2N,如图6乙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ρ:

ρ水=3:

1B.金属盒的体积为6×10—4m3

C.金属球的质量为0。

4kgD.金属盒空心部分体积是5×10-4m3

8.如图7所示,在底面积为50cm2的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CO=3DO,钩码A的质量为100g。

杠杆CD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物体B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当在A的下方加挂1个相同的钩码时,物体B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杠杆CD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g取10N/kg,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物体B的密度1.5×103kg/m3

B.物体B的体积为500cm3

C.物体B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75N

D.挂两个钩码与挂一个钩码相比,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了600Pa

9.如图10所示,用力F拉着滑轮,使重200N

的物体A以0。

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不计轮重、弹

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A.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1WB.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A是运动的

C.物体A前进1m,重力做功200J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5N

10.如图7甲所示,A、B两个实心正方体所受重力分别为GA、GB,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A、ρB,它们的边长分别为hA、hB。

若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若将它们放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水未溢出),物体静止后,如图7乙所示,A物体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B物体静止在水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1;若将B物体取出轻压在A物体上(水未溢出),待物体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2。

若已知pA=2pB,F1=1.52N,g取10N/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hB=2׃1B.hB=0。

04mC。

pA-pB=200PaD.GA+GB=1.52N;F2<F1

 

11。

如图8所示装置,物体B是密度为

5×103kg/m3,体积为2dm3的金属

快,它在水中匀速下沉时,通过滑轮组拉着重18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当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1拉物体A,使物体B在水中匀速上升(物体B未露出水面)时,拉力F1的功率P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把物体把B换成密度是9×103kg/m3,体积是1。

25dm3的金属快C后,使物体C在水中匀速上升(物体C未露出水面),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A,拉力F2的功率P2,在3s内使物体B匀速上升0。

9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已知:

两次拉力F1∶F2=10∶11。

(不计绳重、滑轮组装置的摩

擦及水中的阻力,g取10N/kg。

),则[来源:

学,科,网Z,X,X,K]

AG动=10NBη1/η2=24/25

Cf=20NDP2=22W

12。

如图5所示,滑轮组下端用细线吊着边长为0.2m的正方体物块,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

若用F1=12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的自由端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强为6500Pa;若用力F2竖直向下拉绳子的自由端时,物块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不计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取g=10N/kg。

A.动滑轮重150N

B.物块的质量为40kg

C.若以0。

2m/s的速度匀速提升物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80%

D.若以0。

2m/s的速度匀速提升物块,竖直向下的拉力大于F2

13.如图2所示,杠杆AB的A点挂边长为2dm、密度为ρ1=2kg/dm3的正方体C,B点挂边长为1dm正方体D,AO:

OB=2:

5,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D静止在空中,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1000Pa;若将正方体D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未接触到容器底),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了1250Pa,取g=10N/kg,可求得

A.物块D的密度为5kg/dm3

B.液体的密度为2kg/dm3

C.当物体D浸没在液体中时A点所受竖直向下的拉力为95N

D.若物体D不浸入液体,要使物体C对地面的压强为零,则应对物

体D施加竖直向下的64N的力

 

14.如图6所示,在底面积是S1的圆柱形容器中,注入深为h的水后,再把一横截面积为S2的金属圆柱体立于容器中,若圆柱体露出水面,容器中水不溢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ρ水ghS1

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S1h/(S1—S2)

C.金属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为F浮=ρ水gS2h/(S1-S2)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ρ水gS1h/(S1—S2)

15。

如图7甲所示,将一实心金属圆柱体挂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从水面外缓慢进入水中(水足够深)的过程中,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从圆柱体下表面刚要接触水面开始记录数据,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的数据,图7乙是根据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