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67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

分类汇编之古诗词阅读

(一)

【北京市】

(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

(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①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②   之情。

(2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_       

(二)

9.【答案】①白日西斜,广阔天涯②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10.【答案】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福建省】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4~5题。

(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

甲诗“杨花落尽”是视觉,“子规啼”是听觉,无嗅觉。

乙诗“沙似雪”“月如霜”有视觉,“吹芦管”是听觉,无嗅觉。

【参考答案】D

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评分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甘肃天水】

四、古诗词赏析(10分)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

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3分)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4分)

四、古诗词赏析(10分)

21.B(3分)

22.示例①:

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示例②:

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氨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只要能够体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线索的答案即可得分)(3分)

23.相同点:

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

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

(答对一点即可得分)

不同点:

①【甲】诗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

②【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4分)

【甘肃武威】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5分)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②。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③。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④举。

①水芝:

荷花的别称。

②蒹葭浦:

一般的、寻常的水滨。

③盈盈女:

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

④流霞:

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21.根据词意,完成填空。

(2分)

紧承“盈盈女”,下阙以“        ”喻荷花,与上阙“                ”一句照应。

22.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

C.词中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

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5分)

21.(2分)红衣   袅袅之芝红

22.(3分)D

【广东广州】

1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

(2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3分)

12.

(1)“衡阳雁去”“霜满地”

(2)饮一杯浊酒遥寄万里思乡之情,功名未立,没有理由盘算还乡日期。

此句用典,表达词人的思乡,却因未建功立业不甘还乡的矛盾之情。

解析:

先翻译句子再分析词人情感。

【贵州黔西南】

7.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喜雨

(唐)白居易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1)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

【解答】

(1)为这场及时雨带来庄稼丰收而高兴,表现出一种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2)"顿"表明这场雨来得及时,立刻缓解了旱情;"定",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粮食的丰收充满了信心。

这两个字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贵州遵义】

(二)古诗阅读(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4分)

 

 

 

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领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21.‘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22.D

【海南省】

(二)古诗词阅读(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的前两句中“        ”和“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

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2分)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阅读(5分)

6.(2分)杨花  子规

【评分标准:

每空1分】

7.(3分)

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评分标准:

指明特点给1分,解说作用给2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河北省】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6题。

(5分)

赤壁                   登幽州台歌

杜牧陈子昂

折戟沉沙铁未销,前不见古人,

自将磨洗认前朝。

后不见来者。

东风不与周郎便,念天地之悠悠,

铜雀春深锁二乔。

独怆然而涕下!

5.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5分)

5.(2分)

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

自己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6.(3分)

示例:

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远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

落泪。

【解析】本题考查情境描绘。

画面描述,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或情感。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特点、抓住意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

【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共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

(1分)

19.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3分)

18.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意思对即可。

1分)

19.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

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

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

或:

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3分)

【黑龙江龙东】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

(共10分)

10.古诗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

写出这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

【答案】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黑龙江绥化】

 

(2)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②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分)

 

(2)①D

②示例一: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狼”喻指西夏军队,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现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

(“取”“照”两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评分说明:

(12分)第

(1)题共8分,每空1分。

错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2)题共4分,第①题2分,“少年时期”的说法错误;第②题2分,答出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得1分,答出表达效果得1分。

【湖北黄冈】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

(8分)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

②觉:

醒。

③思想:

烦恼。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

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

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6.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分)C

26.(4分)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

“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

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27.(2分)抒情方式:

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表达的情感:

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或:

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湖北荆门】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5分)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①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②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③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④远。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

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烟不满抑郁而终。

②阑干:

栏杆。

③与:

比不上,还不如。

④芳草:

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闲”,“悠闲”之意,暮春时节,词人悠闲地倚栏赏景,看似是轻松之态,实际上表现了词人精神得不到寄托、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心境。

(2)暮春时节,见满院落花而惜春伤怀、叹年华易逝;“莺莺燕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触发孤寂之愁;因所思之人在远方,而引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愁。

参考译文: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

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

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

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湖北随州】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0~11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贾至:

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

②历乱:

烂漫。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B.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

C.“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

D.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

11.古人写“愁”各具特色,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2分)

(1)_______________,蒹葭杨柳似汀洲。

(许浑《咸阳城东楼》)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10.(3分)D

11.(2分)

(1)一上高城万里愁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湖北武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答人  【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选自《千家诗》)

7.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一句的“偶来”可以看出诗人的随心随性。

B.从第二句的“高枕”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C.从三、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

D.从整首诗来看,隐者形象是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

7.C  

【湖北咸宁】

(三)古诗词赏析(6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

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

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

(3分)

(三)古诗词赏析(6分)

21.

(1)C(3分)(“实写”不准确。

(2)(3分)结语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遂。

(1分)现实与上文的梦境形成鲜明对照,(1分)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1分)

【湖北孝感】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第14、15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

(1分)

15.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

阐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分)月亮

15.(3分)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分)。

A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

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1分)。

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1分)。

【湖南长沙】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共6分)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

②葳蕤:

茂盛。

③皎洁:

皎明洁净。

④自尔为佳节:

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

⑤林栖者:

指隐居者。

⑥闻风:

借用典故。

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8.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

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

9.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4分)

8、D

9、解析: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

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