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67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

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2.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3.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4.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5.从经济全球化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

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8.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资。

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请谈谈我国要保持经济高增长最根本的要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4.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业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5.请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6.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4.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

5.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6.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

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请对上述观点做出评析。

7.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如何在全国推进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是什么?

5.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6.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

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7.当前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

请结合实际评析上述观点。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为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3.在现实生活中为什那么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

你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6.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

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7.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请谈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为什么中共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2.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假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

3.谈谈你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和理解?

4.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5.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将极为深远。

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危机给当今世界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如何认识和评价这种变化?

3.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

4.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极为深远。

你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

5.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核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预测?

6.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

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

补充

十八大报告蕴含哪些新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修订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它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四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特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这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特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

中特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如何建设中特取得的一系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极其相互关系,以及建设中特的总依据、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中特道路:

在中共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特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特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特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内在联系在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者关系)

建设中特的总依据: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特的总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建设中特的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夺取中特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硕士研究生是青年中思想活跃、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

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硕士研究生掌握中特理论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特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1)掌握中特的基本理论观点;

(2)掌握中特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3)坚定中特理想信念。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应更加注重于学习的理论性、研究性,更加注重增强独立研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努力达成新认识,收获新体会。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一是要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

二是要同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三是要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答:

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

1.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2.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首先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就告诉我们,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

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

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

为此,有两点必须非常明确:

第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个创举,也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二,始终坚持改革,鼓励创新。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它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蓝图。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层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

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

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都要立足这个最大实际,这既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遵循。

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的重大意义

正确认识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上世纪80年代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从社会的制度性质及其发展程度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的准确界定,构成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即最大实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至关重要。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和根本。

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提出的一些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脱离、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吃了苦头,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是纠正了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对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体制、制度逐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同时,坚决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中,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是我们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并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

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最大国情,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特色、理论特色、制度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增多。

在此形势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上述重要论断集中回答了如何看待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问题,为我们抓住和用好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

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首先应看到,当前国际大势对我国有利。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