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704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汉字的奥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作为一名中国小学生应该为我们的汉字感到骄傲自豪,从构字方法上进行研究探索,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避免写错别字。

课程目标:

1.从了解汉字到了解历史增强运用好汉字的信心。

2.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从构字方法上正确区分形近字。

3.利用学到的构字方法自主记字。

学生情况分析:

三四年级学生经历了几年的学习,动手能力有所增强,知识面创新思维有所萌发,学习兴趣浓厚,能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

但总的来说,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水平不一,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

本学期应切实加强课堂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分析

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放方案和学校实际情况,本期教学内容仍然以汉字研究为主,同时着重开展以、,汉

字研究,,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

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观察发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并通过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大胆学习、观察、记录、讨论、解疑释疑、实践尝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任务:

1.学生能自主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

2.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熟悉汉字的演化规律。

3.品味汉字的美

4.认识汉字的造字方法,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5.书写汉字,写一手美观漂亮的汉字,同时创造性的书写汉字。

6、能利用所学,自觉纠正生活中的错别字,并能将所学服务于社区。

教学实施:

1.精选和钻研教材内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和设想安全措施。

4.课堂上突出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不足,并能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所需课时

1——2周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2课时

3——4周

汉字造字法

4——5周

纠正错别字

4课时

5——6周

品味汉字

5课时

7——17周

书写汉字

20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字的是怎样起源的

过程与方法:

查阅图书、上网搜集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

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和课件及影视资料。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引入

同学们,说到汉字,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屏幕出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汉字:

课本,史书,高速公路路牌,店名……)

2,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汉字呀

3,设想:

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汉字,会碰到哪些困难(点击课件,课本,史书,高速公路路牌,店名这些图片上的汉字全部消失.)

4,小结:

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少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借助它,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和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传给后人.他是怎么造出来的呢?

你们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字的起源。

(板书:

汉字的起源)

二、启发想象,让学生大胆想象一F汉字的起源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一开始汉字是怎么出现的?

(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师随机听取他们的交流)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

三、汇报交流

每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结论,师对见解独到新颖的小组提出表扬。

四、师介绍汉字的来历

1、结绳说

《魏本纪》中说,北朝魏的先世“涉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2、仓颇造字说

仓领,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一占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供联盟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交在史官仓颇的手中。

3、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阵阵起源于原始图画。

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出土于陕西华县的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

“鸟和年对照,十分相似。

五、小结

从汉字的起源过程你们有什么感受,文字的产生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鉴于人们交往交流的扩大的需要而产生的。

六、仓领的传说

要说阳武“清明庙会,先得从“清明“节说起。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人们利用这天扫墓祭奠,纪念祖先。

据说,这一传统习俗与字圣仓颇有关。

相传白父母去世后,仓领日夜思念,为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特别是母亲为他造字和修建藏字楼操心受苦,他总是耿耿于怀。

后来,他想到自己出生于三月二十八日,此时正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清明时分,何不利用这天去祭拜父母的坟墓,以寄托白己的思念之情。

是年三月二十八日这天,天空格外晴朗,仓领便到父母的坟地,把坟墓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又在墓堆上插上了几朵野花,让父母亲在九泉之‘卜宁静安息,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和孝心。

此后,人们也学起了仓领,不论贫富贵贱,也不论为官为民,都在每年这天给祖先扫墓、祭奠,表示纪念。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仓颇,就把”清明“列人二十四节气中。

这就是清明节扫墓的来历。

后来,仓领辞世后埋葬在史官。

阳武村的村民为了纪念仓颇这一上古伟人,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启迪后人,就在仓领的故居乌羽山的中峰顶端修建了一座‘仓领庙“,以便进行各种纪念活动。

此庙庙址至今残存。

一村民于1951年在此放羊挖柴时,发现一石碑,碑高35厘米,宽55厘米,厚5厘米。

碑上刻有“仓圣故里“四字,石碑造艺精良,字迹刚劲有力。

此碑何人何时所立无法查考,但从碑质字迹分析,至少距现在有千百年了。

过去,每逢过年过节,村民们就去鸟羽山仓颇庙烧香磕头,祭拜仓领。

每年清明节,举行庙会,唱大戏纪念仓颇。

随着社会的变迁,村址由原乌羽山的阳武村移至现在的阳武村。

人们为了纪念祭拜方便,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将仓颇庙从乌羽山迁到现在的阳武村,重新塑像立碑。

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文字圣祖,把鸟羽山更名为“仓圣梁“。

清乾隆四十二年,庙宇扩建,重新修复,不仅有庙而且有戏楼,并立碑纪念(残碑现存)。

此后,阳武村民在清明节举行庙会,祭奠仓颇,延不断。

由此,阳武的“清明庙会“远近闻名,直古流传。

曾一度,过清明庙会,远至河南、山西、山东、甘肃等省以及本省蒲城、澄城、合阳、洛川、宜君、黄龙、榆林等地的游人、商客纷纷赶来阳武祭拜仓领,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每逢过庙会,常有大戏助兴。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江青玉军长曾带山西大戏在此为庙会助兴;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民党团长韩波皮(中共地下党员)请来“朱班长‘的名戏为清明庙会演出。

过清明庙会演出的先后还有富平、长安、白水、蒲城等县剧团。

至于村上的业余剧社经常为庙会演出自不必说。

庙会期间,设有商场、饭馆、牛羊市场、游艺娱乐等,另外还有摇会博彩。

仓领庙的殿堂中间有一方形像台。

像台中央塑有仓颇坐像。

像台左右两侧角前,各塑有一尊书童站像,手执书一本。

庙殿周围均有壁画和诗词。

壁画为《四圣图》,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意深遂,字迹遭劲有力。

仓颇塑像神韵魁伟,四目经天,尊容庄严。

庙中无论是塑像还是壁画造诣,均可谓艺术精品。

原诗词如”下:

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己达4000左右。

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

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2,金文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师: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商周

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

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

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3.大篆

大篆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糟所书而得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4.小篆、介绍小篆

也叫“秦篆”。

通行于秦代。

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李)斯作《仓领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

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糟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5,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分“秦隶,'

(也叫“古隶,'

)和“汉隶”(也叫“今隶,'

),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钱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

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邀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

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隶人”不是囚犯,而指”青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

成为主要书体。

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

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在”罢黝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

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6。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其特点是:

形体方正。

岁·

咪沫凡.山耘子洛人态永眠奋。

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于东汉。

(虞世南)楷书的名家很多欧体柳体(欧阳询)(柳公权)虞体“赵体”(赵盂附)“颜体”(颜真卿)等。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锤矫的《宣示表》《荐季直表》

如翁方纲所说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观其特点“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一」“尺犊。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

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始于汉初。

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

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8.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它是考于含褚山隆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三、将所有的图片呈现

大家从左到右看,从最先的汉字到现在的汉字的变化过程你们能看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汉字的演化是由繁到简,书写越来越方便快捷

四、拓展

想象一卜未来汉字的发展与演化同学交流,全班汇报。

二造字法

l.复习汉字的起源《仓领造字》;

2.了解汉字常用的四种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特点;

能够借助互联网和其他文字资料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推想汉字形成的过程,懂得一些基本汉字的本义.

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中国人的的创造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重点:

了解汉字常用的四种造字方法:

教师:

l,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汉字的产生和四种造字的特点.

2,制作课件

学生:

了解有关汉字造字的传说.

2,收集汉字造字方法的相关资料.

活动一假如没有汉字

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少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借助它,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和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传给后人.活动二探究汉字的产生

1,故事引入

(1)过渡:

可是在汉字还没产生的远古时期,人们要将事情记录’卜来是怎样做的呢比如“今天部落里采摘了三筐野果“这样一个信息,他们要告诉同伴会怎样做呢小结:

那时候人们采用结绳,刻木和画图等方法来记录事情.为了能将事情清楚,准确地记录‘卜来,人类就开始尝试着用更简捷,又能让所有人明白的符号来表达意思,这就是字.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我国古代流传着仓颇造字的传说故事,请一个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一‘卜造字的过程

(2)学生表演.

我们知道仓颇造字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它生动地描述了汉字是怎样产生的.那么到底汉字是怎样形成的呢

2,熟悉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

出示图夕卫要请研究象形字造字方法的小组上台展示.

象形字就好像画画一样,造出来的字也很有意思,很有趣.同

时也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汉字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象形字,如旧,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

(2)(指事)出示图片

请研究象形字造字方法的小组上台展示.

这是人们想出来的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再出来的字比较少,

在《说文解字》当中只占了1.3%.

《且》水米术矛本攀成刃'

.'

r价口门公-.‘曰门口.目侧口,口口。

思的一种造字法.等.

(3)(会意)出示图片

会意实际上是把两个独体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会意字,如:

从,步,采,休,苗,伐,明,林,炎,

(4)(形声)出示图片

形声是用形和声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来造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据统计,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学习汉字,主要是学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

①左形右声―江、村、情、姑、按、编、订

②右形左声―飘、攻、战、顶

③上形‘卜声―箕、宇、窝、雾

④’卜形上声―货、烈、辜、想、裘、梨、烫

⑤内形外声―问、闻、闷、辨、辩、网

⑥外形内声―园、房、阅、店、衷、病、围

以上六种形式可概括为左右、上“卜、内外三种关系,其中以“左形右声”的形式占多数,以“上形下声”的形式比较常见。

我国古代所谓“六书“除了上而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所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研究研究.

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这几种造字方法,基本了解了一些汉字的基本规律.其实汉字是一种表意的方块字,看到汉字的形体就

可以猜测它的意思.这一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去改正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

三、纠正错别字

教学目的:

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从而达到正确书写汉字的目的。

自己观察发现与别人交流

认识到错别字对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杜绝出现错别字。

一、谈话导入

教师讲一个用错字的笑话:

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

“兔子们,虾

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

”(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

主持人说:

“咸菜请香肠浆瓜。

”(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

“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同志们,

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这个笑话可笑吗,是什么让你们这样笑,在生活中可要注意用字呀,要不然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笑话,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错别字。

谁能找出里面的错别字。

三、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形近字比较多,容易混淆

2、同音字多,使用时产生混淆

3、写字潦草,辨认困难

四、如何防止出现错别字

(一)、注意形近字

《聊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两个狐狸精给一位书生出对于:

“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书生对不出。

狐狸精自己对成:

“己己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戊、戊、戍”、“己、已、巳”,普通人嫌它分辨麻烦。

狐狸精却利用麻烦来刁难人。

有些形似字是形声字,声符相同,形符不同。

对这类字要注意辨析形符

的意义。

如,搏、博、膊这三个字声符一样,形符不同。

搏的形符是手,用手作形符的字,原义一般同手有联系。

搏是捕捉、对打的

意思。

博形符是十,本是数目字,引申为多,博是广、多的意思。

膊的形符是肉(月)。

用肉(月)作形符的字,原义一般同肉体有联系。

膊原义是晒干肉,引申指身体上肢靠肩处。

了解这几个字形符的意义,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就不会弄错了。

再举一组例子:

用草字头作形符的字原义一般同草类植物有联系。

用竹作形符的字,原义一般同竹子有联系。

芋:

芋头

竿:

滥竿充数(竿,乐器名,像现在的笙)

茄:

茄子、番茄;

ji。

雪茄

胡茄(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二)、注意字音

形声字的声符虽然大部分表音不准确,但是一般在读音上是有关系的。

所以,可以用声符来纠正错别字。

末m6:

抹m6(涂抹)、沫茉株m6、抹m。

(抹桌子)、袜wd(韵母“o"

是或“a"

(三)、注意字义

汉语的词是用汉字记录的。

大部分汉字是记录的词素,在词内是有意义的。

因此,了解字义对纠正错别字很有好处。

如“创伤”的“创”有人误写作“疮”。

“创”是形声字,从刀仓声,原义是伤,“刀创、予以重创”,都是用的“创”的原义。

“疮”也是形声字,是一种皮

肤上的溃疡病。

“创伤”,指身体受伤的地方,或指外伤,因此用“创”不用“疮”。

异口同声

(一)责无旁贷(代)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箱文容易书写。

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邀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楷书,又称正世、措述、正书或皇卫,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主述。

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壬呈述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楷书,又称止措、措述、正书或直卫,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主述。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草书:

区主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体―钢笔字。

三、出示楷书四家图片

同学们刚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