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70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docx

全国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制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还可能含有________.

(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答案】CaO+H2O=Ca(OH)2CaCO3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Na2CO3、NaCl;NaOHCa(OH)2、CaCO3

【解析】

【分析】

【详解】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3)②中,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反应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4)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F中含有Na2CO3,同时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NaCl;还可能含有①中反应生成的NaOH;

解释与结论:

样品中含有0.2g碳酸钙,如果除去碳酸钙外全部是氢氧化钙,则氢氧化钙质量为:

0.94g-0.2g=0.74g,氢氧化钙中的钙元素经过反应后全部转化到滤渣E中。

设:

氢氧化钙质量为x。

x=0.74g,由计算可知,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

2.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

酒精

溶解度

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在

、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分析与表达)

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那么氢氧化钠应______保存.

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

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______

填答案字母

A.先慢后快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再变慢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乙中,120mL酒精______

填“能”或“不能”

换成水,原因是______.

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______mL.

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写一条

【答案】2NaOH+CO2=Na2CO3+H2O密封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B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不能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43酒精具有挥发性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2)检验装置气密性可以利用装置内外产生的压强差来验证,所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

(3)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压强的变化幅度大,所以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

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减少速度快,但是碳酸钠在酒精中是微溶的,所以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先快后慢,故选B,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

(5)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酒精中的溶解度,所以实验乙中,120mL酒精不能换成水;

(6)二氧化碳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0.5,所以100mL的酒精中会溶解50mL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7mL会溶解7mL二氧化碳,瓶内剩余二氧化碳气体体积为:

114mL+7mL-100mL-7mL=14mL,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

114mL-50mL-7mL-14mL=43mL;

(7)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具有挥发性,所以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

3.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未溶于水,混合后产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月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

pH_____7(填“>”、“<”或“=”)

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

小妮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

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

(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_______。

(继续探究)小戚称取m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谊范围为_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氧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碳酸氢铵D.氯化钠

【答案】【实验探究】>;CO2+Ca(OH)2=CaCO3↓+H2O;【交流反思】

(1)碳酸氢钠溶液也呈碱性;

(2)碳酸钠;【继续探究】

~

【拓展应用】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探究】

溶液呈碱性,则溶液pH>7;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2、【交流反思】

(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

碳酸氢钠溶液也呈碱性;

(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

碳酸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加热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

3、【继续探究】

设小戚称取mg白色粉末全部是碳酸钠

n=

设小戚称取mg白色粉末全部是碳酸氢钠

n=

故n的取谊范围为

~

4、【拓展应用】

常温下碳酸氢铵放置一段时间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浓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都不会分解。

故选C。

4.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

m2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

能被吸引

3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4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有红色物质生产

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

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答案】

(1)在装置末端尖嘴导管处,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合理即可)

(2)①Fe+2HCl=FeCl2+H2↑②4.64(3)还原性和可燃性(写出还原性即可)

【解析】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故在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2)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甲组的黑色粉末为铁粉与稀盐酸反应,故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

他又发现m2恰好为4.64g根据三分子的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两分子的四氧化三铁和氧气计算即可;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还原性。

5.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

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

红色固体可能含有_____。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_____

红色固体含有Cu2O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

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

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

当n>_____(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答案】 将尾气点燃  CO+CuO

Cu+CO2  Cu和Cu2O 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解析】

【详解】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对环境有污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3)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可能是铜、氧化亚铜、铜和氧化亚铜;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但是实验结论不合理,原因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所以当n大于

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6.实验室有一包固体铜的样品粉末,其中可能混入了锌、铁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这包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确定样品成分

(1)提出猜想猜想1:

样品为铜、锌

猜想2:

样品为铜、铁

猜想3:

样品为铜、_____(填名称)

(2)用磁铁靠近该样品,观察到_____(填“有”或“无”)固体被吸引,则猜想1不成立。

(3)要继续证明该样品成分,另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应加入的药品为_____(填序号)。

A.硝酸镁溶液B.硝酸铝溶液C.硝酸锌溶液D.硝酸亚铁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最终确定该样品为铜、铁混合物。

实验2﹣﹣样品性质探究:

将该样品与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

经实验测定、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

B.b点金属单质有三种,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C.图上bc段发生的是铜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D.c点和d点金属单质种类相同,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

实验3﹣﹣测定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步骤:

①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

②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

③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

④取滤渣连同滤纸烘干、称量,质量为cg。

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_____、玻璃棒等。

(2)通过上述实验测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用a、b、c表示)。

(3)小明测定的数据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沿

B.③、④之间,缺少洗涤滤渣的步骤

C.称量时,将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假定只有步骤④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步骤①中操作不当,所加盐酸量不足

【答案】锌、铁有DAB漏斗

×100%BCD

【解析】

【详解】

实验1:

(1)提出猜想:

猜想:

1:

样品为铜、锌;猜想2:

样品为铜、铁;猜想3:

样品为铜、锌、铁。

用磁铁靠近该样品,观察到有固体被吸引,则猜想1不成立。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镁>铝>锌>铁>(氢)>铜,若混合物中有锌粉,则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后,硫酸亚铁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单质,反应现象为锌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无色。

故选D。

实验2:

A、将该铜、铁混合物与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氢)>铜>银,最开始硝酸银和铁反应,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亚铁、硝酸银,符合题意;

B、b点时铁完全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故只有金属单质银、铜有两种,符合题意;

C、图上bc段发生的是铜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c点到d点之间时,铁铜均被完全置换出来,故c点和d点金属单质种类相同,为银,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是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实验3:

(1)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漏斗、玻璃棒等。

(2)上述反应中铁铜混合物中的稀盐酸会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过滤得到的沉淀质量即为铜的质量,铜的质量分数是:

×100%=

×100%。

(3)A、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沿,部分铜单质被滤液带走,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B、③、④之间,缺少洗涤沉淀的步骤,使结果偏大,洗涤沉淀目的是洗去沉淀上的附着物,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符合题意;

C、称量时,步骤④将药品和砝码放反了,滤渣连同滤纸烘干、称量的质量即铜单质和滤纸的质量和比实际的质量偏大,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D.步骤①中操作不当,所加盐酸量不足,部分铁单质没有反应,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为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小组同学用各自实验台上提供的药品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组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怪现象”﹣有气泡产生。

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乙组同学所用的NaOH溶液已变质,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

_____;

猜想二:

NaOH、Na2CO3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

②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③小丹同学用CuSO4溶液代替酚酞溶液也证明了猜想二成立,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应密封保存。

【答案】能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过滤溶液B变成红色CuSO4+2NaOH=Cu(OH)2↓+Na2SO4

【解析】

【分析】

(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全部变质进行分析;①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②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③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详解】

(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甲组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全部变质,所以猜想一:

Na2CO3;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②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滴加酚酞溶液后的现象为溶液B变成红色,证明猜想二成立;③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8.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查阅资料)

(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

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

①Cu(OH)2;②Cux(OH)yClz晶体;③___________。

猜想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

则猜想_______

不正确。

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数据:

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③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下表。

加热前

100℃

400℃

250.00g

251.80g

253.60g

结论:

猜想③成立,则碱式氯化铜中X∶Y=_______。

(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_____改进(选填序号)。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答案】Cux(OH)yClz与Cu(OH)2的混合物CuCl2+2NaOH=Cu(OH)2↓+2NaCl①甲X︰Y=3︰2Cu2(OH)3Cl+3HCl=2CuCl2+3H2Oab

【解析】

(2)【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

①Cu(OH)2;②Cux(OH)yClz晶体;③Cux(OH)yClz与Cu(OH)2的混合物。

猜想①的理由是:

CuCl2+2NaOH=Cu(OH)2↓+2NaCl;【实验】Cu(OH)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

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

则猜想①不正确。

由题中信息可知;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

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甲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其中的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硝酸银吸收氯化氢气体;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可知氧化铜的质量为24g,由此可计算出铜元素的质量为:

24.00g×=

=19.2g;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Cux(OH)yClz分解生成水的量为1.8g,氢元素的质量为:

1.8g×

=0.2g,X∶Y=

=3:

2;【延伸】

(1)碱式盐和酸反应生成正盐和水,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3Cl+3HCl=2CuCl2+3H2O,

(2)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实验中应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确保始终提供足量的氢氧化钠。

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糖衣片中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硫酸亚铁晶体加热先失去结晶水,高温继续分解产生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两种非金属氧化物。

(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乙烯(C2H4)等。

(进行实验)

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样品按图1装置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并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图2所示关系图。

(数据分析)(假设反应均完全)

(1)图1装置B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质量增加12.6g,说明产物中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