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142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商品

(1)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要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主要指功能和质量。

如面包能填饱肚子,衣服能保暖等。

●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

(1)货币的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出现

(2)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表现:

“标价”、“价格”

(2)流通手段

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表现: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一般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纸币

(1)含义:

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价值符号)。

(2)本质:

价值符号(没有价值)

(3)优点:

成本低、易保管、携带方便、避免磨损等

(4)货币发行规律: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纸币发行量的决定:

必须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度

A.超过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引起通货膨胀。

B.小于限度,会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引起通货紧缩。

影响:

①通货膨胀---危害: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措施:

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②通货紧缩----危害:

短期人们生活有好处,长期导致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下降

措施: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习题】

1.为庆祝第23个教师节,某同学亲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老师。

这张贺卡()

A.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B.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原材料是买来的D.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2.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对于货币的正确认识是()

A.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B.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C.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D.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3、某居民需要买住房却无足够的钱购买,自己在支付给房产商一部分钱的同时,又向银行贷了一部分款,并分期付款。

该居民支付给房产商的款和还给银行的贷款其职能分别是()

A.前者是流通手段,后者是支付手段B.前者是支付手段,后者是流通手段

C.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贮藏手段D.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流通手段

4、国家禁止在广告中使用人民币图样,是因为()

A、人民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B、在商业行为中使用人民币图样损害了人民币的形象

C、人民币的形象和尊严必须得到有效维护

D、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

5.货币从一开始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这体现了货币的本质是()

A.普通商品、有价值B.价值符号

C.不是商品D.一般等价物

6.从20XX年起,北京市民可刷“一卡通”逛公园,使用了20多年的纸质公园年票将“下岗”。

这里的“卡”主要的“功能”是()

A.价值尺度B.充当商品的交换媒介C.一般等价物D.贮藏手段

7.在20XX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高歌猛进,共获得5l枚金牌,稳居金牌榜首位。

下列对奥运金牌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奥运金牌如果用于交换,就会成为商品

②奥运金牌属于贵金属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③奥运金牌作为“奖牌”看,运动员拿到的这块“奖牌”则不是商品

④如果进入市场交换,则奥运金牌的价格可以通过拍卖形成其市场价格

A.①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④

8.某国当年全社会的待售商品有2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150元。

货币流通速度为6次/年,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亿元,由于该国政府当年多发行了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了20%,该国当年多发行了人民币()亿元。

A.5000亿元1000亿元B.5000亿元6000亿元

C.6000亿元100亿元D.5000亿元100亿元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

①现金结算②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信用卡----

(1)信用卡含义(银行信用卡):

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使用信用卡的优点

特点:

集存、取、贷、消、结、查于一体。

持有者:

方便、安全、可透支收款方:

节省大量清点、收付等工作

银行:

节省大量工作,可收取手续费。

◆支票(转帐支票、现金支票)

◆外汇

(1)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变动:

如果用l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汇率是经常变动的。

(3)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和世界的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人民币升值

贸易

利于进口

不利于出口

投资

利于对外投资

不利于吸引外资

消费

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

不利于该国扩大内需

债务

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不利于该国回收外债

汇率与币值的变化关系表

外币

本币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汇汇率

本币汇率

不变

更多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不变

更少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多

不变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习题】

1、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

①外汇汇率升高②外汇汇率跌落③一般来说,有利于我国进口,不利于出口④一般来说,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下列关于本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汇率下跌,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B.汇率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C.汇率下跌,不利于出口、也不利于进口D.汇率上升,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3.5月9日《金融时报》载文指出,银行卡与现金、支票等传统工具相比,具有自身特点,我国目前各商业银行都高度重视银行卡业务,积极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与现金、支票等传统支付工具相比,银行卡具有的自身的特点是()

A.能够用来购买商品B.具有储蓄手段的职能

C.集存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D.持卡人可以在自动提款机上任意提取现金

4.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这显然还不足以与美元下跌相抗衡,因此,人民币升值压力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美元下跌、美元汇率跌落,意

味着()

①100单位的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变少②100单位的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变多③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贬值④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增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消费者使用信用卡()

①可以提高支付结算效率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

③方便购物消费④能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上述材料说明()

①市场在汇率浮动中将发挥更大作用②供求关系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浮动

③汇率既受市场调节,又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④人民币汇率应完全由市场调节

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

7、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会导致我国()

①外汇储备贬值②出口商品价格降低

③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会便宜④偿还外债能力提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

影响价格的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通过对供求关系的影响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一)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扩大生产

 

缩小生产获利减少价格下降供过于求

①卖方市场(物以稀为贵)

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买者竞争-------商品价格高

总的说来,就是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②买方市场(货多不值钱)

商品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卖者竞争-----商品价格不断降低

总的说来,就是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变动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最终由价值决定。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非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劳动效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利于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降低,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注: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价值规律: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价格的波动要以价值量为基础;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基本符合。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习题】

1.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农村的电网改造。

广东省的某县将3个镇的农户用电价格下调了30%-40%,当年农民用电就提高了3倍。

这说明()

A.在特定条件下,价格不由价值决定

B.价格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价格降低,人们的需求增加

C.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不大D.价格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5月24日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500元。

北京市93号汽油涨至5.09元/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石油消费量持续盘升,成品油价格也随之上涨。

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

①互为替代品的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互为替代品的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③互补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④互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生产同样一只茶杯,甲、乙、丙3人耗费的劳动时间分别为1小时、2小时和3小时,请问哪一只茶杯价值量大()

A.甲的茶杯B.乙的茶杯C.丙的茶杯D.三只相等

4.下列属于买方市场的现象是()

A.物以稀为贵B.优质优价C.物美价廉D.货多不值钱

5.“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后,为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20XX年10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加强对食品的监督管理,这有利于()

①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其使用价值②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③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④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③④

6.探亲访友送鲜花已成为一种时尚。

广东省某市市区,平时一枝玫瑰的价格是1元,情人节前二天上升到4元,情人节前一天上升到每枝10元,节后又降到1元一枝(但在农村则没有这种现象),这里,影响“花”的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地域B.季节C.生产D.文化

7.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

A.提高商品的价值量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C.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8.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  )

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

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

C.图1表明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胀

D.图2表明在市场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

9.日前,一则星巴克咖啡在中国市场价格比美国足足贵了1/3的“暴利门”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论。

观点一:

一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的原料成本也就2.6元,但售价却是原料成本的近10倍。

星巴克这种做法有悖公平原则;观点二:

只计算原料成本而忽略其他经营成本,显然缺乏经济常识。

观点三:

定价总是依据特定需求的,国内消费者有对情调与氛围的高端消费需求,但可供选择的很少,而星巴克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价格自然会贵。

综合上述观点,从“影响价格的因素”角度,谈谈你对咖啡定价问题的看法。

 

第二框: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降低时,需求量增加。

(需求法则)

2、价格变动对不同的商品影响不同。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变化影响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变化影响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1)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当两种商品是互为替代品时,一种商品降价(涨价)——购买量增大(变小),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增加)-----需求反向变动

(2)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时,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上升),需求量增加(减少),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减少)-----需求正向变动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对它的使用量增加;

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对它的使用量减少

【习题】

在商场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商品的陈列是很讲究的。

例如:

在鸡翅旁边陈列炸鸡调料,在肥皂旁边陈列皂盒或者在剃须刀架旁摆放剃须泡沫等等。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陈列商品之间的关系是()

A互补商品B.是替代商品C.是价值量相同的商品

D.是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

2、材料中商品陈列的讲究之处在于()

A.使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B.能够有效地刺激顾客的随机购买的欲望

C.使商品价格通常处于上涨趋势D.会提高陈列商品的价值量

3、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能的影响因素有()

①价值变化②供应量减少③需求量增加④发生通货膨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

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5.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

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6.国家统计局20XX年9月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

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7%,食品价格上涨13.4%。

环比上涨0.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PI上涨可能会(  )

A.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B.使企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

C.使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多D.促使企业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7.20XX年最让我们老百姓纠结的一个词就是“物价”。

新名词—“涨时代”成为了20XX年十大热词之一。

物价上涨必然带来的影响是(  )

①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 ②消费者购买力削弱 

③等量货币交换到的商品数量减少 ④同一商品所需支付的货币量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20XX年9月份CPI同比上涨6.1%,价格变动通常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商品销售的总收益(总收益=数量×价格)。

右图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对A、B两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A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

量急剧下降 ②B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

费者对其需求量大幅下降 ③A商品价格上

涨往往会使A商品销售者总收益增加

④B商品价格上涨往往会使B商品销售者总收益增加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9.京沪高铁于20XX年6月30日正式运营。

高铁以其舒适安全快捷的性能,低于汽车的价格,给公路交通和民航交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北京至上海的快运汽车票价最有可能作出的反应是(  )

A.下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补商品B.上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C.上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补商品D.下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10.在坚持宏观调控政策不动摇,新增供应仍处于高位的20XX年,虽然开发商还不至于遭遇大面积洗牌,但房价下跌似乎已成业内共识。

20XX年1月8日,“2012中国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上,任志强、刘晓光和黄怒波等地产大佬纷纷亮出观点,认为降价是今年房地产市场大势所趋,争论的焦点也仅限于降幅多少而已。

请分析房产价格回落对人们生活和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

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_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

1.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越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增强,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水平、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等。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必须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③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⑥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划分:

消费可分为①钱货两清的消费、②贷款消费和③租赁消费。

2.按消费对象不同划分:

消费可分为①有形商品消费和②劳务消费。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划分:

生活消费可以分成①生存资料消费、②发展资料消费、③享受资料消费

〈三〉消费结构

1.含义:

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变化规律——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恩格尔系数

(1)含义: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意义: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②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完善。

(3)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4)恩格尔系数与消费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②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习题】

1、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20XX年和20XX年分别为42.5%、40.6%、38.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江苏省居民(  )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把草房改建成瓦房,又从瓦房搬进了楼房。

这一现象表明()

A、家庭消费是个人的自由消费行为,与社会无关B、改变消费结构就能提高生活水平

C、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导致消费水平的提高D、人们的收入预期影响消费

3、近几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的某些“贵族运动”,如:

出国旅游、健身运动等,如今已经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C、社会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下降D、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减少

4、每逢周六、周日、节假日,一些年轻人会急着赶去参加各种各培训,他们说是为自己“充电“。

他们参加培训,基本上都是自己掏腰包的。

这种消费属于()

①租赁消费②生存资料消费③物质生活消费

④精神文化生活消费⑤发展资料消费⑥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B、④⑤C、③⑥D、②③

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盲目跟从别人)

(2)求异心理(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3)攀比心理(带有炫耀性、夸耀性)

(4)求实心理(追求实惠)

(二)如何做一个做理智的消费者?

(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绿色消费的主旨:

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2)绿色消费的核心:

可持续性消费

(3)绿色消费的表现和要求是“5R”:

①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②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③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④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⑤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习题】

1、20XX年11月24日,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开幕。

主题是“绿色经济,互利共赢”,旨在通过展示绿色经济领域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倡导绿色低碳和生态文明理念。

发展低碳经济,应该(  )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