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14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血染的母爱

   有一对母女的感情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

2004年2月,母亲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

母女俩在滑雪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雪道迷路了,同时,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

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几次都无功而返,因为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滑雪装,很难被发现。

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了过去。

等她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

医生告诉她,是她的母亲用生命救了她。

原来,母亲割断了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白雪,直升机因此发现了目标。

   冰心老人说过: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丢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是的,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没有活动的力量了。

________

②地位低下而渺小。

________

③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了。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搜寻——________    辛苦——________    忙碌——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答案】

(1)体力不支;地位卑微;无功而返

(2)寻找;劳苦;劳碌

(3)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如:

搜寻:

到处寻找。

根据其意思,搜寻的近义词可以是“寻求、寻觅、找出、找寻”中其中之一。

其他依次类推。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

故答案为:

(1)体力不支、地位卑微、无功而返

(2)寻找、劳苦、劳碌(3)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郦正元智取日寇手枪

1945年初,陵口中山桥桥旁的大寺里,盘踞着三十多个日寇。

郦正元打入寺内做勤杂工,利用这个身份,跟寺内的三个日寇小头目(混 浑)熟了。

5月的一天(旁 傍)晚,郦正元准备了三壶白酒,一包花生果,两碟炒黄豆,把三个日寇小头目约进自己的小木屋喝酒。

郦正元佯装不会喝酒,却一个劲地为他们斟酒。

大约喝了个把小时,三壶酒所剩无几,三个日寇已有了几分醉意,只顾猜拳喝酒,对郦正元毫无戒备。

此时,郦正元趁机帮他们把上衣和身上的手枪一齐脱下来,放到门板后面。

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郦正元看看时机已到,就立即站起身来,拎起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转身出门并把门带上。

出了小木屋门,郦正元把手枪与枪带分(fèn fēn)别藏(cáng zàng)在早已准备好的装有香灰和垃圾的两只小箩筐里,而后挑起两只小箩筐就向大寺大门走去。

大门旁站岗的两个日寇见是寺内的勤杂工,便没(察 查)问,郦正元就若无其事地走出了大门。

当天夜里,郦正元步行二十多里,把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送到访仙一地下联络点,交给了抗日民主政府河南区区长张利群。

从此,郦正元也就离开了日寇据点,参加了抗日地方武装。

(选自《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

选编本上》,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字和读音。

(混 浑)熟________

(旁 傍)晚________

分(fèn fēn)别________

藏(cáng zàng)在________

(察 查)问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无戒备:

________

若无其事:

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4).郦正元是怎么从日寇手中拿到武器的?

(5).你觉得郦正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答案】

(1)混;傍;fēn;cáng;查

(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

(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解析】【分析】

(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混;傍;fēn;cáng;查;

(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

(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救救我吧,人类

我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穿着一件厚厚的空气外衣,在外衣里面还穿着蓝色、绿色、褐色的花衣裳,自古以来,人类便在我的怀抱中生活。

人类给我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地球”。

起初,我十分健壮,山清水秀。

但是,随着一幢幢楼房的崛起,一片片工地的开发,成千上万吨的垃圾,形形色色的污染物,使我渐渐地生起病来。

人类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水,绝大部分侵入了我的血液里,使海洋、河流的生物危在旦夕,人类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

所以,我患上了一种“水源污染”病。

愈来愈多的车辆、工厂排出的废气,使保护我的大气层也受到侵害,我的呼吸道感染,体温急剧上升,病情恶化,我得了“空气污染”病。

人类建筑的打桩声,工厂的机器声,汽车的鸣笛声,冷气机的隆隆声……这声那声在我耳边回荡,使我听力下降。

我又不幸得了“声音污染”病。

更令我胆战心惊的是人类砍伐树木,毁坏农田,毁掉我的绿衣裳,损害了健康的皮肤,使我变得面黄肌瘦,百病交加。

救救我吧,人类!

让我恢复原来美丽的面孔,让我为你们——我的孩子们,做一个好母亲吧!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①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________

②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________

③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________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的省略        B.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 表示列举的省略        D. 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文中具体写到“我”患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后面的词语“________”可以看出“我”患的还不止这些病。

(4)联系前后文想一想,地球变成面黄肌瘦的原因是什么?

(5)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地球母亲早日痊愈呢?

【答案】

(1)山清水秀;形形色色;面黄肌瘦

(2)C

(3)“水源污染”病;“空气污染”病;“声音污染”病;百病交加

(4)地球变得面黄肌瘦的原因是人类砍伐树木,毁坏农田,毁掉地球的绿衣裳,损害了健康的皮肤。

(5)提示:

从保护水源、空气,减少噪声等方面具体来说。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首先理解给出的词语的解释,根据意思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2)本题已经给出了省略号的作用,做题时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即可。

(3)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章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填写。

(4)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5)结合社会和自身实际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①山清水秀;②形形色色;③面黄肌瘦;⑵C;⑶“水源污染”病|“空气污染”病|“声音污染”病|百病交加;⑷地球变得面黄肌瘦的原因是人类砍伐树木,毁坏农田,毁掉地球的绿衣裳,损害了健康的皮肤。

⑸提示:

从保护水源、空气,减少噪声等方面具体来说。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解答本题首先理解给出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的基础上,仔细阅读短文从中找出与意思对应的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的省略号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作用也不相同,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解答。

(3)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解答即可。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节选)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

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

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

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

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

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

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

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

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选自《蝴蝶的一个吻触》,作家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大—________   困难—________  灵巧—________  

(2)破折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④表示语音的延长;⑤表分项列举。

画横线的句子中应该是________的用法。

(3)“鬼门关”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这里把狭小的通道比喻成“鬼门关”,表示________。

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答案】

(1)狭小;轻易;笨拙

(2)①

(3)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进一步说明了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与“鬼门关”一词相互呼应

(4)我们不能强行干涉自然的法则,帝王蛾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能扬起帝王的翅膀。

【解析】【分析】

(1)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文章中找出和它意思相同的词语。

(2)本题给出了破折号的作用,做题时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3)理解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句子的作用时要结合上下文。

(4)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故答案为:

⑴狭小;轻易;笨拙;⑵①;⑶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进一步说明了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与“鬼门关”一词相互呼应;⑷我们不能强行干涉自然的法则,帝王蛾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能扬起帝王的翅膀。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反义词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的破折号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作用也不相同,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感悟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

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不间断地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寮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

“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

“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诀窍——________    思考——________    显现——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概述文同画竹的秘诀。

(3)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胸有成竹”的意思,并用“胸有成竹”写一句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秘诀;琢磨;浮现

(2)平日多注意观察竹子的形态、颜色、形象,时刻铭记心中。

(3)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造句:

当他空着手走上讲台准备演讲时,人们禁不住为他担心起来。

其实,他早已胸有成竹。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如:

诀窍:

关键性的好办法。

根据其意思,诀窍的近义词可以是“窍门、秘诀、诀要”中其中之一。

其他依次类推。

思考:

思索、考虑。

显现:

显露,露面。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秘诀、琢磨、浮现

(2)平日多注意观察竹子的形态、颜色、形象,时刻铭记心中。

(3)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造句:

当他空着手走上讲台准备演讲时,人们禁不住为他担心起来。

其实,他早已胸有成竹。

(4)略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会有很多令你感动的瞬间让你泪崩,且影响深远。

请以“那一刻,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穿全文。

(3)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

(4)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的真实态度、情感变化等。

(5)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答案】参考例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

秋天的雨,随着秋风嘀答而来,带着些许凉意,轻轻地在发间洒上颗颗水珠,也悄悄沾湿我的裤脚

又是一个雨天,我打着崭新的伞从校门走出来,在人群中找到那个熟悉的人。

“爸”,我叫道,爸爸回头,一抹脸上的水,脸上写满了欣喜,手正要往雨衣边上摸,但看到我高举的伞,又急忙收了回去,再摸一把水,赶紧说:

“上来吧。

春雨沥沥,我的心中有些潮,挪着步子向爸爸的方向走去。

雨中,再普通不过的红色雨衣装点着爸爸的背,还是那么宽大。

雨珠落下,像粒粒缀在红色礼服上的碎钻,在雨幕中闪着光。

我把伞收起来,向着他跑去。

“到家了”掀开雨衣,我下车看见那满是雨水和欢乐的眼眸,那一刻,我流泪了。

“放学了?

”爸爸掀开雨衣,“钻进来,雨淋不到,还暖和。

”我看着你半敞开的红色雨衣,怎么也不愿意踏进半步。

“我的这么大了,怎么还能像个小学生一样钻进家长的雨衣呢?

”心里想着。

于是随口说出:

“这雨也不大,不用了。

”爸爸看着我闪躲的眼神,放下雨衣,,张了张嘴,却又闭上了,眼中的关切渐渐变成失落,那一根根竖起的,精神抖擞的头发好像垂下了一般。

“没事,上车吧。

”小雨一点一点地打湿了我的衣服,爸爸时不时扭过头来看一下。

我开口说:

“爸爸以后我出门自己带把伞。

”爸爸没有说话,我看着他宽大的而有些驼下去的背,心里泛出一丝苦味

我沉默地坐在车后座,风凉飕飕的,,吹掉了爸爸头上雨衣的帽子。

雨,打湿了他的头发。

“风大,你的伞别歪了。

”爸爸说话,带着些许鼻音。

我答应着,但伞还是慢慢的举过了爸爸的头顶。

爸爸看着“没带伞”的我,眼中闪过一抹我看不明白的神色。

“上车”爸爸的话带着愉快。

我躲在爸爸的雨衣里,暖暖的,原来,爸爸的背并没有我看到的那么宽大,而是有些瘦削了。

在我的不经意间,爸爸在一天天老去,他那日渐渐黝黑的脸,慢慢爬上了皱纹;那日闪着关切光芒的双眼,整日血丝不断,那每次都欲言又止的嘴唇,湿润,干裂,再湿润,再干裂……

【解析】

【详解】

“那一刻,我”。

首先根据自己的作文素材积累,补全题目。

如:

感动、温暖、快乐、自信、自豪、流泪等。

以“我”为中心,以第一人称行文,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那一刻”,是时间上的限制,即时间是短暂的、瞬间发生的,文章中你可以写一天甚至更长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但你必须写到“那一刻”,而且“那一刻”之前的叙事都是为“那一刻”发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服务的。

【点睛】

半命题作文补题原则:

以内容“熟”为前提,以切口“小”为上策,以立意“新”为关键。

所填写的内容,必须具备细、精、新的特点:

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亦可以是某种思绪、思想、情感、品质。

总之,必须是于自己成长、成熟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定影响的、同时烙下强烈印记的对象。

所填写的内容,能够在行文中贯穿始终;可以凸显其画面、场景、细节,感染自己与他人;并于结尾升华启悟时,能将自己的个性思考、成长体验展示出来。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诲,有同学的宽容和赞赏……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些犹如人生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美丽的,值得拥有的。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以“一朵的浪花”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2.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一朵美丽的浪花

  人生是一片壮阔的大海,时常泛起朵朵晶莹的浪花,而父亲的爱便是那朵最美丽的浪花,它一直占据着我心灵的最深处。

  父亲做菜的手艺一直为亲戚朋友们所津津乐道,这也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

不过,在父亲的拿手好菜之中,我惟独偏爱韭菜炒蛋,常缠着父亲做给我吃。

有时看父亲择韭菜,我也会心血来潮学一学。

父亲性子慢,总是很有耐心地教我。

择韭菜又不难,才两次我便学会了。

我自以为掌握了一门新手艺,总想要显摆显摆:

若有一天我择得比父亲还快,到那时必定万千欣喜,旁人夸赞不断。

  那日,见父亲刚从菜园里割了一大捧韭菜,我不由得一阵窃喜:

大展身手的机会就要来到了!

我主动搬了把椅子坐在父亲旁边说是要帮他,父亲憨憨地笑了笑,将大捧的韭菜放在地上,再找了个菜篓搁在旁边,然后蹲在地上准备择菜。

  “真好啊!

琴儿长大了,愿意帮忙了,真听话!

”父亲不喋地念叨开了。

  我竟不知怎地心中有些酸涩,但也没太在意,坐在椅子上漫不经心地开始择菜,一根、两根……我只顾低头择自己的,转眼已有一大把了,我心想:

这下应该很快了吧。

但还是忍不住看了看父亲的进度,这一看,竟再也无法将视线挪开:

父亲那长满茧子的手熟练地拉扯着韭菜的黄叶子,那粗糙的手指在菜叶间灵活地穿梭着,还麻利地理净了根部的泥土,身边择好的韭菜早已堆成了一座小山。

我真是自叹不如,索性停下来看父亲择菜。

  从来没有那么仔细地观察过父亲的双手。

  那厚厚的指甲里黑乎乎的——那是长年累月与泥土打交道时岁月留下的印迹,手心里还有一条条长长的伤疤,像一条条扭曲的蚯蚓。

那是前几日收稻子时不小心划伤的,才几日,那里面都已经积淀了一层黑黑的泥土,还略微有些凸出。

父亲右手的中指上绕着一个刺眼的创可贴,仿佛在向我炫耀着它新得的一块领地……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

尽管丑陋不堪而又伤痕累累,却仍然灵便自如。

不管岁月的利刃如何无情,它仍倔强地撑起了一个家啊!

  曾几何时,那双手奋力地拉着满车的稻艰难地行进在乡间小路上;曾几何时,那双手高高地擎着袋袋棉花骄傲地穿行于田埂上;曾几何时,那双手牢牢地把着铁锹锄头辛勤地耕耘在田间地头……

  泪水刹那间充盈了我的双眼,我忙低下头择起韭菜来,那滴滴泪珠儿也顺势滑落,浸到手心的菜叶里……而专注于择菜的父亲对这一切浑然不知。

那天的韭菜吃起来真的特别不一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还灌注了父亲所有心血,那是浓浓的父爱。

这父爱像一朵美丽的浪花,亲吻着我的手,我的心,滋润着我大片大片的心田——那是留给父亲的位置。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一朵的浪花”。

这是一道比喻类的半命题作文,文题生动雅致,还有一段开启写作思路的提示语,学生很容易顺势打开思路下笔行文,但如何让文章新人耳目独出心裁,还是应该仔细酝酿,不要匆忙下笔。

构思时不可完全囿于提示语,要独辟蹊径,力避材料的雷同,注重表达出自我的个性体验。

站在人生的长河边,看那浪花一朵朵,首先你要采撷一朵最出众的,不可贪多,只能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