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717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府在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当扩大还是缩小)Word文档格式.doc

业主行为不规范突出,造成虚假招标、明暗招标、商业腐败等问题;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定位不准,各类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问题频繁;

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维护不够,拖欠款问题严重,工程担保制度以及诚信体系尚未完善;

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及其援助缺乏有力的措施,其中包括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以及对其进行职业培训和工伤保险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建筑市场政府监管执行力指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准确理解政策、法律、法规等的基础上,整合并协调相关资源进而对建设经济活动领域的监督、管理,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执行能力和力量。

从某些方面来说,政府的执行力的大小是政府在扩大或缩小建筑市场监管职能的直接体现。

政府要在提升执行力方面下功夫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政策是行动的纲领,直接影响到执行效果,要处理好严谨性与实效性、原则性与灵活性、适应性与适度性的关系。

一是政策的科学性。

建设经济活动的参与方众多,在涉及建筑市场政府监管的相关政策目标制定方面,应组织动员执行人员和服务对象广泛参与,各抒己见,民主决策,以减少执行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保证政策的顺利落实。

二是政策的针对性。

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的办法措施,并对政策文件及时修订完善,不适用的条款该废止的及时废止。

三是政策的知晓率。

对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解疑释惑,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途径和会议、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建筑市场政府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最新动态,深入挖掘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营造建筑市场政府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塑造积极向上的执行文化

建筑市场政府监管执行力文化是贯彻执行活动的灵魂,能使执行活动有良好的环境依托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执行文化精髓:

一是能执行。

美国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中前两条就是“无条件执行、没有任何借口”。

刘伯承元帅曾说:

共产党部队之所以能打败国民党部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部队有人愿意“啃骨头”,而国民党部队都想“吃肉”,没人“啃骨头”。

建筑市场政府监管执行文化就是要培养执行人员有“啃骨头”的精神。

二是善执行。

美国著名政策学家艾利森说:

“在政府工作中,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方案确定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执行—动手更要动脑,注重细节,摆脱经验、教条的束缚,打破常规,善于创新,打造高效执行的团队,让执行游刃有余。

(三)提升执行主体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人力资源开发,增强执行人员执行意愿,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贡献考评和能力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二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平台研发升级和住房城乡建设局政府网站等建设步伐,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及先进的检测手段,动态、准确、实时地采集行业监管信息,以完备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保障对建筑市场及时有效的监管,同时组织相关部门间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更有效地监管创造条件。

三是拓展权威资源,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建筑市场监管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树立建筑市场政府监管权威,进而具备强有力的号召力和公信力。

(四)充分利用执行资源

执行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建筑市场政府监管执行主体行为能力的强弱,也是决定政府执行力高低的至关重要的要素。

一是人力资源开发,增强执行人员执行意愿,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

二、政府在建筑市场中的角色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涉及经济建设全局,如不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尽快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并对某些突出问题及时加以整治,如果不进一步在某些方面加强扩大政府监管职能,势必影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对人民乃至对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政府应该:

A、不断完善法律制度  

 建立系统的建筑市场法律基础在建筑市场上,法律法规是市场运行有序的基础,是建筑市场主体进行交易和生产活动的法律准绳。

我国已经相继颁布了《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和《建筑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并且还要不断完善配套法规,尽快完善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城市物业管理条例以及名胜风景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建筑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根据WTO/TBT和建筑业新技术发展要求,全面修订了标准基础、设计、施工规范,推出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等新技术标准。

此外,建设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

2000年,“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技术分类”等标准项目被建设部列入2000~2001年度新的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等

  另外加速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积极推进以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

工程保证担保是一种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工程参与各方守信履约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控制工程风险、保证工程质量、遏制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强建筑市场9信用建设、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的作用在于代替市场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

目前,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关系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建设。

  第二,严格土地规划管理,努力减少用于建筑的耕地数量,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严格控制粘土制实心砌块的制造和使用。

  第三,重视建筑技术的创新和积累,鼓励节能环保建材的科研活动。

  

C、建立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业主和承包商间的不完全了解,相互间的不完全信任,给双方合同义务的履行带来了不确定性。

由于外部性和市场势力的存在,“看不见的手”并不是总能使市场有效的配置资源,经济成果也不是总能公平地分配到市场主体手中,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那么市场秩序就需要看得见的手来调节。

在建筑市场上,这种“信息不对称”是同样存在的,承包商与发包商、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以及承包商与建筑工人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种市场失灵的现象就需要政府建设部以及有关部门进行诚信体系的建设。

  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建筑领域实际情况的信用评价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的《刑法》、《民法》对失信行为缺乏惩罚措施的规定,应该尽快进行修改,增加强制性惩罚措施,明确规定对于恶意拖欠工程款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使失信者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尽快出台《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对各地方管理进行统一规定。

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建筑市场行为做出严格规范,包括工程发承包、市场准入与清出、工程款支付及其他合同管理等,并对违法行为做出严厉的处罚。

  2.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和档案,促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建筑监管部门要完善行政性惩戒机制,在资质管理、项目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执法检查等方面对失信者惩戒,依法加大查处力度,切实扭转失信违规成本小的状况。

其次,要逐步形成社会性惩戒机制,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使用,把失信者对某一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制约,切实形成诚信激励机制。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将企业的信用信息以档案方式进行管理,表彰信用企业,揭露不良行为信用单位,可以激励企业自身信用建设,保障工程担保的顺利实施,提高整个建筑市场的信用水平,规范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3.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建筑领域企业信用评价内容复杂,评价指标众多,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因而选择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较为科学,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政府要建立信用数据库、信用档案,进行评价数据收集;

其次,要选取统一的评价指标,对企业和个人进行全面定量评价和静态、动态互动式管理;

最后,加快培育中介组织,将信用评价管理主体由政府逐步过渡到中介机构。

信用评价的结果将作为企业和个人投标、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D、加快工伤、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政府劳动保障部和有关部门要逐步健全社会保险,加快工伤、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1.加强安全管理,健全医疗和意外保险

  建筑业是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高的行业,建筑产品的技术经济特点决定了建筑业从业人员,特别是生产工人要在特别复杂危险的条件下工作,高空、地下、恶劣气候、机械伤害等危险性时刻威胁着建设者的生命与健康,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以及建筑企业要做好建筑工人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硬件设施建设;

施工企业与劳务人员必须签订劳务合同并办理工伤、医疗以及综合保险。

  2.健全建筑劳务用工制度

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劳务人数庞大,其中农民工占绝大多数,而农民工又是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社会的最低层,受教育程度低,基本上没有接受什么职业培训。

这就要求政府和建筑监管部门必须健全建筑劳务用工制度,强化劳务合同管理,严厉制止并惩罚拖欠劳工工资行为,劳务人员工资必须按时支付。

不仅如此,还要保障劳务人员的生活、娱乐、学习条件,切实保障建筑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政府要审时度势扩大在建筑市场监管职能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来,建筑市场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致固定资产投资虽然连续多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建筑企业实现的效益却并不理想。

身在其中的建筑市场各参与主体对此也深恶痛绝、深受其害。

为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优胜劣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等,建筑市场的政府监管应从以下方面推动更新:

A、调整监管重点:

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管。

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作为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及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

涉及对勘察、设计、施工、使用、拆除、监理、咨询等企业和单位执行强制性标准行为的监管。

加强对于注册执业人员和承揽政府投资工程的企业市场准入的监管

B、革新监管思路:

拿招投标来说:

首先根据投资主体和约束机制的不同,实行工程项目发包方式的分类管理,缩小需由政府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直接监管的范围。

招投标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投资效益,节约社会成本,促进公平竞争,尤其是约束公款投资的随意性。

但如果不管工程性质,强制实行单一招标形式,管制过死,就会窒息市场的作用,非但达不到制度所设定的目的,反而会加大社会成本、降低投资效益、妨碍公平竞争,也容易造成政府部门失职或者权力滥用。

严格监管政府投资工程的发包,让非政府投资工程的投资主体成为工程项目发包方式的决定者和发包过程的监管主体、采用高压手段,制止行政权力干预正常的招标投标活动。

其次在减少监管内容的基础上,拓展监管覆盖范围:

从原来只管理城市规划区内的建筑活动,扩展为城乡一体化的管理,将在村镇进行的建筑活动纳入监管范围。

建立落实到人的质量责任体系,使之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

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引入建设工程保险机制,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尝试将第三者责任险和建设工程十年责任险作为强制性投保险种;

 增加、完善政府接受群众投诉、举报的管理职能,将接受群众投诉举报作为监管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保护从业者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C、完善监管体制:

对建筑市场监管活动的监督,虽然有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但由于其力量和专业性问题,影响监督覆盖面、力度和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建立建筑市场监管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D、改进监管方法:

由于建筑活动专业性比较强,发现问题的渠道比较狭窄,因此,需要发掘发现问题的渠道,措施有:

一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作用。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责任规定中,要求其不仅在自己的执业范围内负起技术责任,还要负有独立地向法律法规负责的责任;

二是发挥一线职工对于市场各方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作用,要使一线职工不仅知道自己对于雇主的责任和义务,还应知道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

三是发挥最终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四是发挥社会尤其是舆论的监督作用等

四、结语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涉及经济建设全局,政府审时度势相应扩大建筑市场的监管职能是大势所趋,是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稳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乃至建立和谐中华的必须。

参考文献:

[1]《完善建筑市场监管的设想》2004-07-30

[2]中国月期刊网《政府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分析》[]

[3]黄白《关于解决当前工程市场政府监管问题的建议》中国建筑装饰网

[4]《十六大报告关于加强政府监管在建筑市场的办法》中国建筑网

[5]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黄钟谷《政府建筑安全管理层级监督的研究》2008年3月

[6]《淮安市关于加强政府监管的通知》2010年5月淮安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