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278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附件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附件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目 录

目 录 1

一、建设背景与依据 1

(一)建设的紧迫性 1

(二)现有基础与优势 1

二、建设目标 2

(一)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3

(二)课程体系建设 3

(三)强化社会服务,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4

三、建设内容 4

(一)“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4

(二)课程体系建设 5

四、教学团队建设 6

(一)建设内容 6

(二)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与主要监测指标(见表1) 7

五、实训条件建设 7

(一)教学实训室建设内容 8

(二)建设服务社会的开放型校内实训车间 8

(三)校内实训内涵建设 9

(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内容、进度与预期目标(表2) 10

六、预期效果 10

(一)为全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提供示范 10

(二)输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10

(三)社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11

七、保障措施 11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为导向,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建设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保持学院汽车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了本专业的建设规划。

一、建设背景与依据

(一)建设的紧迫性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了产业化起步阶段的任务,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加快。

截至2015年9月底,中国已经累计生产新能

源汽车27.4万辆,其中,2013年生产1.7万辆,与之前的四年产量总和相当;

2014年生产8.4万辆,同比增长4倍;15年前三季度生产15.6万辆,同比增长

3倍。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十二五”的后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明显提速。

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

到目前为止,中国

十二个部委已相继出台政策20多项,包括购车补贴、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税收优惠,以及新能源汽车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补贴改革、充电设施建设奖励、充换电优惠电价、新建纯电动车企业管理、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等。

可以说,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的支撑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种要素、资源、发展条件已经基本形成,虽然标准和水平还不高,个别方面仍存在空白或缺项,但总体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发展速度的势不可挡,政策体系的全方位支撑,以及欣欣向荣的产业生态,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起飞的三大引擎。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好局势和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势在必行。

紧扣行业整体发展新方向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宏伟布局,突破经验不足制约壁垒,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并以此为突破点,构建面向社会开放的工科类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二)现有基础与优势

1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目前主要依托汽车工程系进行建设。

汽车工程系开办于

2005年,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并且也是省级实训中心及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建设专业,在广东省汽车维修专业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二。

目前汽车工程系共有专任教师24人,另有维修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3人。

其中职业指导师8人,高级讲师4人,讲师6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

高级技师6人,技师7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人,赴德国进修教师3人,赴新加

坡进修教师1人,赴台湾进修教师1人,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10人,“双师型”

教师9人,在个人的专业领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有6人,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

别技能比赛中获“优秀辅导老师”荣誉称号的有3人。

汽车大楼的实训室面积约4045㎡。

现共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11个,拥

有各种设备580多台(套),其中教学用全新整车15辆,设备总值754.4万。

能承担学生多种的实训任务。

实训室建设具备真实工作情境,实现“教学做产用”一体化,达到理实一体化功能。

经过8年多的持续发展,汽车工程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另外,这些年汽车工程系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了部分校企合作单位,其中有:

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合赢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省地质矿产局703地质大队汽车修理厂,东风日产惠州永惠专营店,惠州良友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惠州旭辉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先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学校领导班子理念先进、驾驭能力较强。

在多年教育教学管理、市场调研过程中,关注学生就业动向,熟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学校发展思路。

本专业所属汽车工程系的多位老师具有调动、集聚社会资源的优势,为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以上师资、教学设备、实训室,学生管理等条件看完全具备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条件。

二、建设目标

抓住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瞄准周边城市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充电桩建设与养护等行业对具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特色建设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由“教授+大师”型专业带头人领军的专兼

结合教学团队,构建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共享的实训实习体系和开放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把学校建设成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的公共实训实习中心、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

(一)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迅猛,利好政策体系不断推出,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潮流下,应立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亟需人才,从而助推国家发展建设。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流,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动力来源不再是内燃机;混合动力汽车存在两种以上动力输出装置,一般为高功率内燃机和电机。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动力产生方式更加多元,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不仅要保留传统汽车的如车身结构、汽车底盘、汽车电器等方面的课程,还要增加电机控制及动力电池方面的课程。

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地融合各类课程,通过循序递进的方式,由浅及深地引导学生构建技能体系。

根据事物发展规律,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将能有效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

“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有效路径,通过第一阶段的基础课程学习,能构建基本的专业感知;再通过核心课程的深挖,培养特色鲜明的专业思维;最后通过课程拓展与实习实践,搭建稳固的专业知识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完全迎合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大好局面,面向当前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设计构建成一个整体优化、能充分体现“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体系。

按照“四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路线和职业能力分析结论,根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三大类组成。

公共课程主要是学校必修课程,其中包含政治、语文、外语、体育、德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由专业平台课和集中实践课组成,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形成专业特长铺垫基础,拓宽专业基础,保障学生就业后专业可持续发展。

拓展课程由限选课程组成,是为学生形成特定职业岗位专长技能所设置。

(三)强化社会服务,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必然要求。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在校外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外,还要规划学生的生产实践活动,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项目课程实践团队,把生产实践活动扩展到企业、社区、机构等,做到知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合格的社会服务型人才。

三、建设内容

(一)“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借鉴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采用“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由浅及深、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诱导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并激发学生产生提升技能的需求。

车维修企业现场锻炼技能,体验真实的岗位工作,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学程进阶

共基础课

业强化课

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汽车钣金、汽车喷漆

汽车营销

对应岗位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管理与维护技术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基础

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

新能源汽车概论、汽车专业英语

业基础课

技能提升课

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电力与电子技术、汽车电器

发动机电控、底盘电控、车身电控、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

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器

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

顶岗实习阶段

企业员工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汽车检测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

技能提升阶段

强化学习阶段

入门学习阶段

入门学习阶段

根据“四段递进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本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进行入门学习阶段,夯实基础,为后续技能学习做好铺垫;第二、三学期,学生进入强化学习阶段,通过完成各类项目,巩固专业技能;第四、五学期,学生进入技能提升阶段,深入系统的进行专项训练;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在汽

图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框架与课程路线

(二)课程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方案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为依据,结合区域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懂保养”、“会检修”新能源汽车为主要目的,依托行业,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区域产业,助推行业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三年。

招生人数:

两个班共110人。

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新能源汽车专业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政治素养: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专业理论素养: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汽

车发展历史,具有正确判断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总体趋势的专业理论素养。

专业技能:

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新

能源汽车的装配与调试、性能检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具备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岗位。

综合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

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模式

依托行业,采用“四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区域产业,助推行业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毕业要求

学分要求:

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

学分结构:

所有课程总共127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21分,选修课程6分。

毕业条件:

思想政治合格,身体健康;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

且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具有相当的汉语普通话、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课程设置

专业方向均按“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设置课程。

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通过顶岗实习,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完成毕业设计,从而将专业知识内化。

5.教学实施

2016年完成新能源汽车技术典型岗位必备的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新的年级按课程体系系统试点教学。

并且以岗位工作标准和研发中心研究准则作为教学成果的考核标准。

2017年实现教学内容实践化,选择典型、具体工作任务,在校外实训工场真实情景中实施教学,把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

“实践”中学原理,“实践”中学经验,“实践”中学技能,“实践”中长知识。

“工作室化”的教学在整个专业的学生和相应的社会人员培训全面推行。

四、教学团队建设

增强教师现代职业教育意识,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将打造一支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需要,以名师、高级技师领军,教育理念领先、教学方法先进、德艺双馨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一)建设内容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努力培养或聘用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能主持本专业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教学团队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

建立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长效机制。

具有行业生产实践经历,熟悉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在教学中承担主要项目包教学任务;主持课程建设。

青年教师培养与兼职教师聘用:

实施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工程,建立青年

教师每年30天“下企业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掌握企业1-2项相关岗位技能。

经过下企业培养的青年教师能承担实训技能课的教学。

实施专兼职紧密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聘用来自行业生产岗位、具有丰

富实践经验的汽车维修技师担任教学工作,直接传授企业生产技能。

(二)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与主要监测指标(见表1)

表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和进度

重点专业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建设负责

程树青

建设内容

2016年

2017年

教学团队建设

1.培养专业带头人

1名

预期目标:

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

预期目标:

完成专业带头人培养。

2.聘用专业带头人1名,聘用企业兼职教

师2名

预期目标:

聘用专业带头人1名,聘用行业专家上课。

预期目标:

聘用行业专家来校上课,任兼职教师。

3.培养“双师型”骨干

教师6名

预期目标:

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3名。

预期目标:

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骨干教师、

“双师型”教师3名。

4.5名教

师下企业锻炼

预期目标:

组织2名教师下企业学习专业技能。

预期目标:

组织3名教师下企业学习专业技能。

5.国内进修2名、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培

养教师4名

预期目标:

教师国内相关院校学习专业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预期目标:

教师国内相关院校学习专业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五、实训条件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基点,建成知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研发实训室和实训车间,

不仅具备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功能,而且还具备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实训车间实施生产的功能,以及为社会鉴定和培训服务的功能。

实训体系建成后,可全面实施“工作室化”的教学。

积极建立和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引导学生从虚拟实训、生产实训走向顶岗实习,在真实情景中掌握职业技能,形成集开放性、共享性、效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为一体的实训体系。

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采购配备新设备,强化对电机控制和动力电池维护综合运用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传统传统汽车维修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新能源汽车主流技术,以及核心部件的维修保养技能。

成为市内同类高职院校中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最具特色的实训体系。

加强我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制定实训教学大纲,建立专业实训考核标准和一系列实训规章制度。

(一)教学实训室建设内容

混合动力汽车实训室教学设备购置。

配置工具、工作台、多媒体设备等,其他设备与实训工场共享。

满足研发、展示等实训需求。

在规格、功能上达到市内一流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检测维修技能。

为汽车企业的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咨询提供服务。

纯电动汽车实训室教学设备购置。

配置配套工具、工作台,多媒体设备等,其他设备与实训工场共享。

满足研发、展示等实训需求。

在规格、功能上达到市内一流水平,帮助学生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检测维修技能。

为汽车企业的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咨询提供服务。

新能源汽车检测实验室教学设备购置。

配置配套工具、工作台,多媒体设备等,其他设备与实训工场共享。

满足研发、展示等实训需求。

在规格、功能上达到市内一流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检测仪器设备使用,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检测方法技能。

为汽车企业的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咨询提供服务。

(二)建设服务社会的开放型校内实训车间

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中的整车装配、机电维修、车身修复、充电站运行与维护专业技能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具体技能要求,设计具有新能源汽车主流车型的实训场所,增设具有开放性、独立性和生产功能的实训车间。

增加工位,建成实用性强、贴合生产企业模式、符合新能源汽车发展主流方向的实训车间。

混合动力汽车维修车间教学设备购置。

配备工位30个和1名教辅人员。

功能水平:

使学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构造、维修保养方法、故障诊断与排除、

规范的工作流程、安全防范措施等基本技能,并能实现基本的生产功能,能完成混合动力汽车的维修保养任务。

为汽车企业的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咨询提供服务,达到区域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

纯电动汽车维修车间教学设备购置。

配备30个工位和1名教辅人员。

功能水平:

可满足纯电动汽车相关课程的实训需要。

让学生在实际的维修保养中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并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整体构造、维修保养方法、强电操作安全规范、动力电池维护等技能,能根据工单完成生产任务,根据故障制定维修方案,具备基本的生产能力,能完成纯电动汽车的维修保养任务。

为社会提供咨询、鉴定、培训服务。

达到区域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

车身修复车间教学设备购置。

配备30个工位及1名教辅人员。

功能水平:

可满足汽车钣金、汽车喷漆相关课程的实训需要。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车身修复技能,能根据车辆损伤情况,对车辆修复作业制定完整计划,并且能够按照标准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

培养学生规范、安全使用各种工具设备,并进行设备维护,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钣金维修和喷漆工作,确保工作的安全实施,并监控修复质量。

为汽车企业的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咨询提供服务。

融培训、生产、教学为一体,达到区域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

汽车营销车间教学设备购置。

配备30个工位及1名教辅人员。

功能水平:

可满足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等相关课程的实训需要。

构建真实的汽车营销实训环境,通过模仿真实场景,培养学生营销方法技能和接待的基本流程。

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体平台,将营销技巧用于实战,实现生产功能。

为汽车企业的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咨询提供服务。

融培训、生产、教学为一体,达到区域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

(三)校内实训内涵建设

完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性实训作业制度和实训管理制度,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制定以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专业实训大纲;

2.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

3.制定《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的管理规定》;

4.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校内实训指导手册》;

5.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校内实训质量监控与检测评估制度》;

6.制定《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管理规定》;

7.完成校内实训记录和实训报告。

(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内容、进度与预期目标(表2)

表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内容、进度与预期目标

重点专业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建设负责

程树青

建设内容

2016年

2017年

社会服务建设

1.专利开发和技术服务

预期目标:

申请新能源汽车教学台架开发设计专利4项。

预期目标:

申请新能源汽车教学台架开发设计专利4项。

2.社区服务

预期目标:

为社区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社区联合开展公益活动

预期目标:

为社区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学校和社区联合公益活动

3.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资源库建设

预期目标:

深入行业企业,广泛收集技术资料,建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资源库。

预期目标:

深入行业企业,广泛收集技术资料,建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资源库。

六、预期效果

(一)为全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提供示范

以本专业1门校级核心课程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齐头并进。

充分利用区内有效资源和对口支援院校的专业平台,通过学校间交流研讨、构建教学资源库等方式,实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实训工场建设方案与对口院校的资源共享,帮助区内院校同类专业建设,共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输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根据社会需求情况适当扩大本专业招生规模,带动专业群的发展,开展社区培训,为周边城市输送具有新能源汽车装配维修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为初步实现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结构的优化和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地做出积极贡献。

(三)社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建设,完成4个校内实训车间、3个专业研发实训室,为汽车企业的维修、保养、培训及技能鉴定提供服务,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

建立目标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

聘用行业专家调整充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二)制订并认真实施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考评。

(三)加强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成。

(四)建立校企互动的长效机制。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汇同社会力量严格掌握教学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五)制定工学结合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工作室成果评价制度,定期对“工作室化”教学情况评价反馈。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2015年11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