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8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docx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60分)

1.有人写道: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

”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

答案

 

2.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

□□□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 )

A.韩非子

B.董仲舒

C.陆九渊

D.黄宗羲

答案

3.《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

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

4.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其“时代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B.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C.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渗透

D.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答案

 

5.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和《理想国》封面。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而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

6.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

“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

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借助神威阐扬人本观

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答案

7.伏尔泰说: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答案

8.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都(    )

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B.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C.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9.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领域的成就的是:

①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②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③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武器

④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0.李泽厚先生认为:

“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

答案

11.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离不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影响。

下列关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人类社会核能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C.19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新成就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答案

12.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

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

答案

13.“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

XX词条对此解释: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

14.甲午战后,严复谈道:

“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

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

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

”材料反映了严复:

(  )

A.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B.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C.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D.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答案

15.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

“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及询以自强何术?

御侮何能?

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答案

16.1920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

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1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

18.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

A.陈独秀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B.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

C.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

D.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

答案

19.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

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

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

”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答案

 

20.毛泽东思想与新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是

①耕者有其田 ②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③反帝反封建 ④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④

答案

 

21.“我们如今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

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

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A.《井冈山的斗争》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答案

22.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

B.实行改革开放

C.坚定不移地走民主革命道路

D.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

答案

2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

 

24..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意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拥共和),取代清朝的国旗黄龙旗。

其主要意图是(  )

A.建立公民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答案

25.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③社会主义革命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答案

26.毛泽东曾强调: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27.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

“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

28.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描述:

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该时期最有可能是在(  )

A.过渡时期

B.反右派斗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答案

29.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    )

①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30.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A.古典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2分)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一直伴随于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之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

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

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

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四中国由古代到近代的转折,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借鉴西方文化,发挥其固有的融合力,变外来为内在,才进入近代文化领域的。

……直到“五四”时提出了科学和民主的总准则,才得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要以科学和民主为归依的结论。

——《陈旭麓学术文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

(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汉代以后的史实说明其合理性。

(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简要说明为什么直到“五四”时“才得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要以科学和民主为归依的结论?

(6分)

答案

 

3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

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经过大约近一个世纪后转移它国。

下面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评论其中某一次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

(要求:

内容应该包括背景、表现、影响以及发生转移的原因)

答案

备注:

汪老师麻烦你将答案上的10分改成16分好吗?

我改不了,多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