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2878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docx

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真题精选

  [填空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

它是怎样一部书?

  参考答案: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

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

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

每篇又分为上下。

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

  《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

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

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

  《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

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填空题]2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

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

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参考答案:

  “莫”字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来造的“暮”同“莫”是今字与古字的关系。

借“罢”表示“疲”,由于“疲”字本有,所以“罢”字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两者都是依声托事的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而后者是本有其字的通假。

  [填空题]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

  

(1)

  《尚书•泰誓》:

  “惟人,万物之灵。

  

(2)

  《荀子•非相》: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3)

  《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

  《说文》:

  “民,众萌也。

  (5)

  《论语•泰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

  《论贵粟疏》: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参考答案:

  “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

  “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l)

  

(2)皆为此义。

  “人”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句

  (3)。

  “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

例句

  (4)、(5)。

  (6)皆表示了这个意思。

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

  [填空题]4秦代、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典雅规整,庄重美观,但运笔曲折,笔画繁复,不易书写。

  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隶书最大的特点是简捷易写,残留的篆法基本消失。

  [填空题]5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

  

(1)

  《荀子•荣辱》: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2)

  《论贵粟疏》:

  “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

  《韩非子•饰邪》: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4)

  《淮南子•说山》:

  “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5)

  《论贵粟疏》: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6)

  《左传•宣公二年》:

  “(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

’”

  (7)

  《论语•季氏》: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

  参考答案:

  “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

  “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

如例句(l)、

(2)、(5)皆为此义。

  “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如例句

  (6)、(7)皆是。

  “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

如例句

  (3)

  “虽饥不饿”、例句

  (4)

  “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

  [填空题]6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

  

(1)

  《论语•公冶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孟子•离娄上》: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3)

  《荀子•非十二子》:

  “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4)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5)

  《报任安书》:

  “行莫丑于辱先。

  (6)

  《论语•公冶长》: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见相如,必辱之。

  参考答案:

  “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

  “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

如例句(l)、

(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

  “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

如例句

  (4)、(5)、(7)皆是。

例句

  (6)

  “耻”后面的宾语“之”为代词充当,但是这个代词指称的是事情,即对某件事情感到耻辱,“耻”仍然是意动用法。

  [填空题]7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哪几种趋势?

  参考答案:

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四种趋势。

  第一,纯表意字逐渐减少,表音字逐渐减少,形声字逐渐增多。

个体文字的构成,逐渐向意音文字发展。

用字中的假借字也在逐渐减少。

  第二,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地向1形·1义·1音的结构类型发展。

  第三,古文字的构形系统的有序性在不断的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基础构件的构字率在不断的上升。

基础构字部件率的上升,表明汉字的结构体系向着有序化发展。

  第四,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

  [填空题]8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完”、“备”之间的差别:

  

(1)

  《孟子·滕文公下》:

  “牲杀、器皿、衣服不被,不敢以祭。

  

(2)

  《荀子·天论》: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3)

  《世说新语·言语》: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4)

  《石壕吏》: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

  参考答案:

  “完”、“备”都有完全的意思,但是“备”侧重数量。

品类应有尽有,意思是齐全、完备。

如例句(l)、

(2)皆表此义。

  “完”侧重事物的整体性,意思是完整无缺,完好无损。

如例句

  (3)、(4)皆是。

以上四句例句中的“完”、“备’一词不可以对换,因为对换后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这两个词对举使用时,其区别就更加明显,如例句

  (5)中的“完”、“备”二词不能互换就证明了这一点。

  [填空题]9什么是简帛文字?

  参考答案:

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简牍是竹简和木牍的省称,竹简是经过加工用以书写文字的竹片,木牍是加工过用来书写文字的木板,二者合称简牍。

缣帛是丝织品,古人也用它来书写文字。

这种书写在竹简、木牍与缣帛上的文字,被统称为简帛文字。

  [填空题]10根据以下例句,说明“给”与“共(供)”二词在意义上有什么关系:

  

(1)孟尝君使人给其使用,无使乏。

  

(2)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

  (3)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

  (4)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

  (5)令百官府共(供)其财用。

  (6)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

  参考答案: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给”在上古的意义是“供给”,例句(l)、

(2)、(3)中“给”的用法都是如此。

对比例句

  (4)、(5)、(6),各例“给”、“供”与句中有关词的语法关系、意义联系,基本相同。

  “给”、“供”的对象大都是食用、财用类物品。

通过归纳可以看出,“给”、“供”二词同义意思都是提供资用,满足所需,不使缺乏。

  [填空题]11周代代表性文字是什么?

  参考答案:

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填空题]1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1)子为父死亡所恨。

  

(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3)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参考答案:

  “恨”和“怨”二词在词义发展中意义的轻重起了变化。

  “恨”的古义轻,今义重,古义为遗憾,不满。

如例句(l)

  “亡所恨”,即无所遗憾。

例句

  

(2)

  “私恨”,即内心的遗憾。

今义“恨”为怨恨,仇恨,较之古义加重了很多。

  “怨”的古义重,今义轻,今义为埋怨,不满,而古义为怨恨,仇恨。

如例句

  (3)

  “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可见“怨”的程度之深。

例句

  (4)

  “甚怨”,用程度副词“甚”来修饰“怨”,也说明“怨”的语气之重。

  [填空题]13什么是商代文字,按载体分,商代文字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商代文字指的是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

  [填空题]14根据以下例句括号中的词语的意义,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长安中(谣言)曰:

  “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2)诗守南楚,民作(谣言)。

  (3)

  (下流)多谤议。

  (4)

  (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5)主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

  (6)冯唐已老听(吹嘘)。

  (7)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8)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9)忠孝之人,持心近厚;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参考答案:

所举例句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意义上起了变化,有的从原来的中性词义发展为贬义词,也有的从原来的贬义词变为中性词或是褒义词的情况。

  例句

  

(1)

  

(2)的“谣言”意义均为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现代“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并且具有贬义。

  例句

  (3)

  (4)的“下流”在古代指地位低下或处境低下,没有包含贬义,而今义则指品德恶劣,并且有明显的贬义。

  例句

  (5)

  (6)的“吹嘘”在古代用于人事或言语多指替人宣扬,称扬,为中性词。

而今义“吹嘘”指说大话,并且含有贬义。

  例句

  (7)的“爪牙”在古代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义则只具贬义,相当于说“走狗”、“帮凶”了。

以上四例都是由中性变贬义的情况。

也有由贬义而变为中性“或褒义的。

如例句

  (8)

  (9)的“锻炼”,指的是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为贬义词。

而现在“锻炼”一词不但没有贬义,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

  [填空题]15探讨文字起源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探讨文字起源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指的是,除了要注意文字本体的标准而外,还要考虑文字产生的环境:

首先,文字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发展,最终受着社会的制约。

其次,文字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事物,创制过程中的文字,与创制成功后的文字有着诸多不同。

  [填空题]16什么是结绳记事?

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结绳记事是用在绳子上打结来记事的方法。

结绳作为一种符号如同文字一样,它也有帮助记忆的功能,然而,结绳未能同语言结合起来,不能确切地记录语言,因此它仍然不是文字。

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金文中的某些字,是取象于结绳的。

结绳记事也不失为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对于用符号帮助记忆的方法的一种有益探索。

由此看来,结绳记事虽然算不得文字,但仍然可以看作文字的先导。

  [填空题]17分析下列各字的字形构造,说明每个字的本义,并说明它们各自的意符的表义功能:

鄙、融、鞍、攻、赋、除、耨、题

  参考答案:

鄙:

从邑,啚声,本义是边邑。

意符“邑”,与城邑有关。

  融:

从鬲,蟲省声,本义是炊气上腾的样子。

意符。

  “鬲”,与釜锅有关。

  鞍:

从革,安声,本义是马鞍。

意符“革”,与熟皮有关。

  攻:

从攴,工声,本义是攻击。

意符“攴”,与手的动作有关。

  赋:

从贝,武声,本义是敛收钱财。

意符“贝”,与钱货有关。

  除:

从阜,余声,本义是殿阶。

意符“阜”,与山陵或台阶有关。

  褥:

从耒,辱声,本义是除草农具。

意符“耒”,与农事或农具有关。

  题:

从页,是声,本义是额头。

意符“页”,与人头有关。

  [填空题]18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几种说法?

  参考答案:

  

(1)汉字神授说,这种说法认为,汉字是神灵创造的。

  

(2)汉字西来说,这种说法认为汉字起源于西方。

  (3)汉字自源说,即认为汉字是中国的先民创造的。

  [填空题]19指出下列各组字哪些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并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的条件:

村——邨雕——彫睹——覩斗——鬥修——脩泪——淚游——遊

  参考答案:

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宇有以下几组:

村一一邨睹一一覩蹟一一跡淚——泪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指读音(通常包括古音)相同,意义(通常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

  “修——脩”在古书中的通用只是同音通假的关系,“雕——彫”

  “游——遊”的本义也不相同,它们只是繁简字的关系,所以它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

  [填空题]20什么是汉字文化学?

其基本任务有哪些?

  参考答案: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以汉字为核心的多边缘交叉学科,其基本任务有两条:

一是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二是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填空题]21以“适”与“適”、“后”与“後”、“髮”与“發”为例,说明在阅读用简化字排印(或书写)的古代作品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在古代文献中,“适”音kuò,本义为疾速,古书中常用作人名;

  “適”音shì,本义为往、到„„去。

这本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

  “后”与“後”古代读音相同,但意义却不同,“后”原表示君主,后来表示君主的妻子;

  “後”表示走在後面,先後、前後的意思。

  “发”作为简化字,在古代有两个对应的字,一是“發”,本义为射箭(把箭射出去),后来有出发、发动、启发等义;另一是“髮”,用于头发的意义。

这三对字,反映了汉字简化以后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即同形字、同音替代字以及两字共简为一形。

尤其是今天阅读用简化字排印(或书写)的古代作品时,应该认识到这些现象,从而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古代作品中的用字。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22研究汉字构件的著作有几类,主要著作有哪些?

  参考答案:

研究汉字部件的著作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说文》部首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

徐复、宋文民《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新证》。

  第二类是对一般的汉字构件的研究。

主要有:

王延林《汉字部首字典》,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李建黎著《汉字部件笔顺码》,沈克成、沈迦著《汉字部件学》,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

  [填空题]23指出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的古义和今义,并说明其词义变化的类型。

  

(1)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参考答案:

  

(1)售:

古义为“卖出”,今义为“出卖”。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2)恨:

古义为“遗憾、不满”,今义为“仇恨”。

词义的轻重不同。

  (3)狱:

古义为“诉讼、案件”,今义为“监狱”。

词义所指的对象转移。

  (4)色:

古义为“脸色”,今义为“颜色、色彩”。

词义范围的扩大。

  (5)爪牙:

古义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义相当于“走狗”、“帮凶”。

词的褒贬意义即感情色彩不同。

  [填空题]24什么是应用汉字学,形成了哪些不同的分支?

  参考答案:

应用汉字学是研究汉字应用的学科,形成的学科分支主要有:

汉字教学研究、汉字规划研究、汉字书写与书法研究。

  [填空题]25指出下列各组汉字哪些具有古今字关系,并说明其中为本义造今字的组。

  

(1)队—坠

  

(2)无—毋

  (3)益—溢

  (4)原—源

  (5)赶—趕

  (6)灯—燈

  (7)景—影

  (8)宁—寧

  (9)辟—避

  (10)蚤—早

  参考答案:

具有古今字关系的:

  

(1)

  (3)

  (4)

  (7)

  (9)。

为本义造今字的组:

  

(1)

  (3)

  (4)

  (7)。

  [填空题]26汉字改革从哪里开始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有哪些?

  参考答案:

汉字改革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戆章、王照、劳乃宣。

  1892年卢戆章出版了《一切了然初阶》,创造了最初的中国拼音文字。

1900年王照出版了《官话合声字母》,1905年劳乃宣出版了《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填空题]27为什么说汉文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参考答案:

商周时代的华夏各民族逐渐融合,民族共同语正在形成,方言的差异普遍存在。

各地方言也存在着差异。

但是方言的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书面交际,这就是汉字具有超越语音差异的表意功能所致。

汉字超越语音差异的表意功能是汉语没有因为方言的差异而分化成多种不同语言的根本所在。

不管你操何种方言,也不管语音有多大差异,人们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汉字所记录的雅言进行交流,这样,就抑制了方言的无节制的发展。

汉字的这种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有统一的字形,文字异形是发挥汉字这种作用的障碍,所以,书同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立即着手统一文字,是一项非常英明的决策。

这项政策以秦国特有的风格迅速推广到全国,全国有了统一规范的字体,这样中央政府的各项政令法规才能得以顺利施行,从而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以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汉字一直发挥着这种作用,即使非汉族居于统治地位的时候,汉字也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现在汉字仍然发挥着抑制方言离异,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填空题]28唐宋元明清时期具有规范用字的作用的字书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唐代具有规范用字的作用的字书主要有:

杜延业《群书新定字样》、颜元孙《干禄字书》、欧阳融《经典分毫正字》、唐玄宗《开元文字音义》、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等,宋代有郭忠恕《佩觹》、张有《复古编》、娄机《广干禄字书》、李从周《字通》,辽代有释行钧《龙龛手镜》,元代有李文仲《字鉴》,明代有焦竑《俗书勘误》、叶秉敬《字孪》,清代有龙启瑞《字学举隅》等。

  [填空题]29如何看待通名和专名?

  参考答案:

  1.通名和专名是就词在同一个词汇系统中的语义范围讲的。

  2.通名和专名是相对的概念,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

  3.通名和专名的变化是考察语言词汇变化的一个方面。

  [填空题]30什么是“字原”,“字原”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

  [填空题]31什么是结绳?

什么是契刻?

什么是八卦?

他们和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结绳和契刻是原始人类为了帮助记忆采用的两种实物辅助手段,八卦是一套符号系统,这些符号是巫人用来占卜吉凶的算筹的各种排列方式,用来象征世上的各种事物。

它们跟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关。

  [填空题]32魏晋到宋代,仿照《说文》编辑的新字书主要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魏晋到宋代,仿照《说文》编辑的新字书主要有西晋吕忱《字林》、梁顾野王编写的《玉篇》、宋司马光编《类编》、张有编《复古编》、明梅膺祚《字汇》、张自烈《字通》、清张玉书陈廷敬主编的《康熙字典》。

  这些书的主要特点是继承了《说文》的体例,但部首、收字均有所增减。

  [填空题]33为什么说汉字学创立于东汉,标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立。

  [填空题]34唐宋元明清时期汉字学的研究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唐宋元明清时期汉字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研究文字的学问,而且还包括训诂与音韵。

  [填空题]35许慎是怎样界定“文”、“字”、“书”的含义的?

  参考答案: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箸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填空题]36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部首是许慎创造的。

  《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

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填空题]37为什么汉代用“小学”指称汉字学?

  参考答案:

  “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这一名称指称文字学。

  [填空题]38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说法。

如《周易·系辞下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

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

  [填空题]39唐宋元明清时期汉字学的名称有哪些?

  参考答案:

唐宋元明清时期汉字学的名称有“小学”和“文字之学”。

  [填空题]40什么是图画文字?

图画文和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图画文字是在文字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图画文字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因此说它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

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

  图画文字和文字画的区别:

前者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后者没有这个特点。

  [填空题]41宋元明时期出现的“六书学”取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