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920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7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淄外国语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2无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蒸汽机和火车B.计算机和航天技术C.轮船和汽车D.内燃机和飞机

7.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曾表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但成本却带来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

下次工业革命将会使人类在享受便利能源之余,对于环境的污染也会相对减少。

”朱棣文所指的这种对“环境污染相对减少”的“便利能源”是A.煤B.水C.石油D.电

8.现在各款汽车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世上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是谁制成的

A.卡尔•本茨B.莱特兄弟C.史蒂芬孙D.富尔顿

9.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以下工业成果最有可能参展的是

A、飞机B、电话C、蒸汽机D、计算机

10.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

此后不到半小时,消息即传遍全球。

人们最快获此消息的渠道有可能是

A、报纸B、杂志C、电影D、互联网

11.历史上第一个圆了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而被称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的是()。

A、奥托B、莱特兄弟C、富兰克林D、蒙特哥菲尔兄弟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美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手机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3.(哈尔滨2011中考模拟)有这样一段广告词: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内燃机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D.改良蒸汽机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增强了殖民国家工业实力,加剧了西方的殖民扩张,因此,19世纪40年代中国第一次遭受近代殖民侵略战争。

(1)工业革命后率先侵略中国的是哪一个工业强国?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达到了空前地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先后领到了哪两次政治运动?

材料三:

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以来,美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新的科技革命不仅给美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而且也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创造了条件。

(3)试列举两例美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材料三中图片与哪次战

争有关?

从武器装备来说这场战争有何特点?

(4)依据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18世纪60年代以来,从蒸汽机的产生到原子能的利用,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B

CD

材料二1953至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由20世纪的百分之五左右上升到20世纪末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交通工具哪些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

请写出字母序号。

这种交通工具采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什么特点?

(3)从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认识?

(4)为了迎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我国制定了“863”计划,涉及多个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就,请举出两例说明。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

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坐汽船浏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何时?

这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举出二例说明人们今天仍然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3)材料二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考?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

万吨)

年代180018201830185018601870

产量1100174024004940800011000

1870年~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单位:

年代18701900

产量802000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成就(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直接与哪一重大发明有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谈谈你的感想?

专题复习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即“宪章运动”。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二、由空想到科学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由理想变成现实

(一)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注意:

巴黎公社并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指导下,但是在它的影响下的一次无产阶级的运动);

(二)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相关考点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

①时间:

②性质:

③结果:

④二月革命后哪两个政权并存:

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的时间、起义名称、结果

3、为巩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①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

哪一年开始实行哪一政策?

具体由哪些内容?

结果如何?

③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

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联的工业化:

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

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四、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随着二战结束,社会主义国家超出一国范围,世界上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由一战后的一国,发展到二战后的多国。

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地跨欧亚的12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阵营。

五、挫折发展

(一)苏联和东欧改革受挫。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1、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

(2)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过程: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

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3)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一些苏联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政变。

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

影响:

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

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为苏联加速解体的催化剂。

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解体时间:

1991年底。

(1922——1991年)

(4)苏联解体的原因: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

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

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2、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原因:

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2)东欧巨变的表现有哪些?

(3)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

②要成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A.英国宪章运动B.马克思主义诞生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2、1836年,英国工人为争取选举权而进行的斗争是()

A.宪章运动B.里昂工人起义C.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D.国民自卫军起义

3、下列属于马克思的恩格斯重要历史功绩的是

A、起草了英国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  B、创作了全世界广泛传唱的《国际歌》

C、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领导了巴黎公社革命

4、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系统地阐述了一种新的理论,即

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民主主义

5、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民意测验:

评选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结果,卡尔·

马克思当选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通过B.《独立宣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解放黑奴宣言》的颁布

6、下列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B.《国际歌》创作于巴黎公社失败之后

C.十月革命后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 

D.“斯大林模式”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7、历史的天空下群星闪烁。

以下这些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展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中,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密切关联的一组是( 

①马克思 

②列宁 

③罗斯福 

④孙中山 

⑤毛泽东 

⑥邓小平

A.①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8、为了纪念巴黎公社,鼓励无产阶级斗争而创作的战歌是()

A.《人民宪章》B.《共产党宣言》C.《国际歌》D.《英雄交响曲》

9、每当《国际歌》响起的时候,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国际歌》的歌词作者是()

A.贝多芬B.欧仁鲍狄埃C.马克思D.狄盖特

10、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列宁亲自领导和指挥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D.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1、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革命爆发于()

A.1917年10月B.1917年11月C.1918年10月D.1918年11月

12、从世界历史上看,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巨大飞跃的重大事件是()

A.巴黎公社的成立B.俄国十月革命C.“苏联”成立D.宪章运动

13、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起义者攻打冬官的战斗开始了!

结合对右图的理解,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是()

A.采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B.走城市革命的道路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14、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A.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B.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C.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5.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B.进行十月革命C.实行赫鲁晓夫模式D.实行斯大林模式

16、1921一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赫鲁晓夫改革

17、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哪几个加盟共和国?

①俄罗斯联邦②外高加索联邦③乌克兰④白俄罗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A.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B.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C.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

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②D.②③⑤

20、斯大林曾说: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1、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D.民主法制健全

22、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

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B.市场经济繁荣

C.经济危机严重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3、右图为苏联工业化宣传画。

画中人物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

他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24、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

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

“有肉吗?

…‘没有。

…’那牛奶呢?

”“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

”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25、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A.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2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

l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赫鲁晓夫改革D.美苏争霸

27、赫鲁晓夫改革之所以最终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A.未能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B.未在政治上采取改革措施

C.未改变两极格局的局面D.未根本突破旧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28、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

“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

”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9、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A.北约建立B.华约建立

C.苏联解体D.欧盟成立

30、东欧剧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31、1992年,国内一旅游团要出国旅游,在旅游行程表中不会出现的国名是

A.法国B.苏联C.意大利D.英国

32、“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

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

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

()

A.英国 

B.苏联 

C.美国 

D.中国

33、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赫鲁晓夫的改革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4、东欧剧变是指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导致东欧剧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B.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

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D.“八一九”事件后苏联走向解体

35、材料一: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它确立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成功实践,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伟大尝试”和“革命胜利”各指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新纪元”的标志和“新阶段”的理论各指什么?

36、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都进行了改革,然而改革的结果却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1990年3月,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

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

——摘自华东师大版和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世纪八十年代苏联改革的结果怎样?

(2)导致苏联改革出现上述结果的客观历史因素是。

(填字母代号)

A.“八一九”事件B.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C.斯大林模式的弊病D.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措施

(3)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源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摘自华东师大版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

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

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

材料二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

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

少数右翼学者认为,苏联历史中一切阴暗的东西都源于列宁,苏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

材料三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

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俄罗斯哪三个群体对列宁的评价?

(3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作出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