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71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docx

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白美林12

幼儿园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

第一部分:

幼儿园课程设置

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办园的质量。

一、课程理念:

1.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2.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

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

关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倡导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个别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等形式有机结合,把游戏、参观、实践、探索、操作等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克服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的“成人化”和“知识化”倾向。

 

幼儿园课程主要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每日保教活动的总和。

一日生活中的内容即幼儿在幼儿园的全部生活。

如果从作息的角度,可视为幼儿在园生活安排的所有环节;如果从活动的角度,可视为幼儿缘自自身生命成长的需要所展开的一切活动。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甚至非游戏的活动也会带着游戏的意味。

游戏不是幼儿的全部生活,但没有游戏或者很少游戏绝不是幼儿的生活。

可以相对划分为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活动。

生活活动:

指满足幼儿生命基本需要的活动,具有发展幼儿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的作用。

生活活动包括:

入园、盥洗、餐点、饮水、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

运动活动:

主要是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采用早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形式,培养幼儿对运动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运动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日常运动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动活动包括早操、体育活动等环节。

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主要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游戏活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指以促进幼儿同伴分享交流,提升幼儿经验,强化学习体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为目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发起的、采用集体活动形式组织的师幼互动活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的同伴互动活动。

讨论、阅读、欣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

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

应该明白,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发展各具功能,幼儿不仅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而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发展目标。

因此,幼儿园一日安排要给四类活动提供适当的时间比例。

二、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目标: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增进幼儿积极的社会性情感,丰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

三、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关注周围环境资源,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处理好各阶段的纵向衔接,同时重视各领域内容(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启蒙性、综合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

内容来自于幼儿生活,适宜以主题(单元)活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教学。

四、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幼儿园要综合考虑本园实际、社区资源、办园特色以及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选择以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教材为主,其它教材为补充,编制出具有可行性的课程实施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创造性地实施课程,逐步构建体现本园特色的园本化课程实施体系。

教育内容要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要整体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满足幼儿个体发展差异的需要。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宽广的空间。

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幼儿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从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

课程实施分为总体要求和具体活动要求两方面。

    

总体要求:

(1)编制和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计划,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制定具有个性化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计划。

幼儿园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个性化、切实可行的幼儿园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

幼儿园要通过质量分析、课程评价、专家咨询等多种途径,动态把握课程实施情况,并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园长应尊重教师对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权利,鼓励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既要体现一定的规范性,又要为教师教育方案的选择留有充分的空间,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2)根据幼儿的生活与经验,选择、开发和组织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

既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为幼儿的和谐发展、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应合理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综合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各项活动,并自然地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

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内容的启蒙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选择性,并具有地方和幼儿园特色。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合理地选择个别、小组及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注意混班、混龄活动结合,并避免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和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应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保证幼儿每天有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

教师的教育方式应由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

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条件。

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

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具体活动实施要求: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除了遵循上述共同的原则要求外,还应注意各类活动在组织实施中的特殊要求。

(1) 生活活动组织要点:

 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共同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

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盥洗、睡眠等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运动、学习活动的渗透,让幼儿不断积累健康生活的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盥洗、整洁、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中实施。

(2)运动组织要点:

促进幼儿的健康和尊重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各类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目标。

要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

综合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使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对幼儿活动时的场地、设施、器械、服饰、以及擦汗、喝水等都要予以关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活动能安全有效地开展。

 家长的资源,组织亲子运动游戏,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运动课程。

(3)学习活动组织要点:

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学习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教师应根据课程指南和本班实际,对活动的可能方向、所需环境、资源和材料作切实可行的计。

学习活动的内容,既善于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空间、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

开辟种植园、饲养园等实践基地;丰富操作、实验材料与资料的品种;利用墙壁、廊道以及专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4)游戏活动:

要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

材料投放应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全面,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

材料投放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及时更新和增添。

师生应共同收集游戏材料,材料的摆放应方便幼儿取用、搭配和随意组合。

材料应为幼儿的想象留有余地,多样化地使用。

五、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的必要手段。

建立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评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而且要评价课程计划、幼儿发展、教师成长等。

既要评价由教师预设的课程,也要评价由幼儿生成、教师支持发展的课程。

课程评价要考虑到目标的全面达成。

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是课程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教育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育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于一日活动,并伴随着教师的日常工作自然地进行,在评价中既要重视过程,又要关注结果。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要尊重幼儿在经验、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潜能。

幼儿发展评价要重视在日常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交谈、幼儿作品分析、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家长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幼儿园应根据园本化课程实施体系,制订相应的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情况测查评估方案,每学期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估。

课程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1.课程对幼儿的发展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2.课程方案本身的合理性,即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尤其应考虑预设与生成的适宜性。

3.课程实施的环节、策略的适宜性。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程发展的全过程。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是对课程建设进行正确导向,促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教育实践分析、调整的过程,也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幼儿的评价等。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对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观察法 以自然观察为主,教师要收集大量真实的通过自然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提供丰富的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的事实依据;同时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情境性观察,即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景中,由评价人员对幼儿进行观察。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

调查与访谈可根据需要设计问卷,了解幼儿在园内和园外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广泛收集幼儿发展的信息。

问卷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保教人员和家长,或小学教师,也可以直接询问幼儿,由成人填写。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

还要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交流,以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发展。

建立档案袋档案袋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包括对幼儿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

测试法主要运用于幼儿健康的分析。

对幼儿进行定期的体质测定,了解幼儿体质发展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

并可结合生活中的各项记录、分析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

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有侧重地选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地评价幼儿各方面地发展。

2.建立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 强化课程评价的意义。

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出发,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的教育行为,将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效益和幼儿的发展。

对教师教育行为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重视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

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创设教育环境、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三方面。

教育环境创设:

主要看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为幼儿营造了安全、温馨的氛围,保证幼儿自主地开展活动;是否创设了对幼儿有激发性的环境,使环境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各类活动中,教师是否提供了适宜的活动材料,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多功能性,有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与表现。

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主要看教师目标的设定是否建立在对幼儿的实际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了解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选择是否切实可行,适合学前教育机构所在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幼儿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否引发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与思考;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关注、尊重来自幼儿的信息,并能作出相应的回应。

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既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与幼儿的互动:

主要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关注幼儿与环境材料、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否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判断,并及时地、积极地与幼儿互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要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评价制度,教师可以设计自评卡或反思笔记的方式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态度等进行分析,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同时也要经常采用由园长、教师、专家、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他评的方式,在观摩与教学研讨等活动中,进行相互交流,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与研究能力。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评价是幼儿园及相关部门根据课改精神,对幼儿园实施与开发的课程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

课程评价要促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评价重点考察的方面是:

幼儿园是否有完整的课程方案,其方向性和可行性如何;一日活动安排及其各活动的时间比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顾及了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需要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点;课程内容是否体现启蒙性、平衡性以及具有地域性特点;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教材选用与编写是否科学、适切,是否适合本园特点和本园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课程管理与保障机制是否有利于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家长是课程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管理层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

要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

同时,也要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使幼儿园课程日臻完善,形成课程不断革新和更新的机制。

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使外部质量监控和幼儿园内部不断追求课程质量的完善相结合,促进课程建设与有效实施。

幼儿园要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状况、教师教育行为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并与改进措施相衔接,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机制。

根据课程目标,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和方法,着重探索过程性评价和个别化评价,发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不同作用,突出质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

要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体系,重视教师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

  

六、课程管理:

 落实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1.园长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园长要全面了解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承担一定的保教和保教指导任务,定期了解和监控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实施情况;要指导教师明确各类课程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理解和认同本园课程的设置结构、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并在保教实践中自觉落实和执行本园的课程理念。

幼儿园要成立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本园园本化课程的制订(修改)、实施,同时要加强课程实施的培训工作,完善课程的园本培训机制。

2.幼儿园都必须严格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

严格园本课程开设的管理,幼儿园开设的园本课程报教育局批准。

3.确因实验需要开设英语、蒙氏、识字等非幼儿园规定课程,要上报教育局审核批准,执教教师必须具有相应专业资格并持证上岗。

4.加强各种特色(长)、兴趣小组等活动的管理,不得以特色、兴趣小组活动等挤占或代替国家规定课程。

5.科学安排一日活动

加强对幼儿园作息时间的规范工作。

幼儿园要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作息时间表。

并按作息时间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提前上学和延迟放学,要安排教师做好保教工作。

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

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幼儿每天有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要分段进行。

活动时要注意高密度、低强度,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节活动内容与活动量。

要保证充裕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每天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不少于2个;每周开展区域活动或创造性游戏不少于2小时;控制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大班每天最多不超过一小时,年龄越小,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应相应减少,学习活动时间次数严格执行幼儿园课程规定,每次活动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

早操中大班活动时间20分钟,小班15分钟。

正餐间隔时间3.5~4小时,幼儿吃饭时间中大班30分,小班40分。

点心时间15分。

餐前餐后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

幼儿睡前故事10分。

午睡时间根据季节以2~2.5小时/日为宜。

原则上,每周开展语言、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社会等集体教学活动各1—2次,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班宜开展5—8次,中班8—10次,大班10—15次。

每周课程容量参考

班级

总量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数学

音乐

美术

5-8

1

2

1

1

1

1

1

8-10

1

2

1

1

1

2

2

10-15

1

3-5

1

2

2

2

2

幼儿喝水时间:

每次活动后都要组织幼儿饮水;幼儿盥洗时间:

每次活动后都要组织幼儿盥洗。

幼儿园一日安排,还要注意动静交替,规律性与灵活性结合,以及各活动的自然衔

6.幼儿园的教材使用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

课程要实现理念到行为的转化,一方面有赖于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与幼儿园选用的教材有密切关系。

幼儿园教材与中小学的教材(课本)有很大不同,幼儿园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教师,因此又称之“教师参考用书”。

幼儿园教材不是为了让教师“一课一课地去教”,而是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包括内容选择与组织、活动形式与方法等提供参考性依据。

创造更多空间,让教师根据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

幼儿园必须选用国家或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省一级幼儿园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其他幼儿园以县为单位统一选择。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课程园本化研究。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利用本土资源开发个性化的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占总课程量的比例,原则上省一级幼儿园不超过20%,省二级幼儿园不超过10%,其他幼儿园不超过5%。

7.建立课程资源库

   创建并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包括教学资料库、图书资料库、电子资料库、教学具管理室等;建立幼儿园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包括专人(或兼职)负责制度、自然材料收集制度、教学具收放借还制度等,方便各项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8、环境课程

以幼儿为中心构建和使用园舍环境。

要根据本园环境构造的特点,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以及本园的办园理念,对走廊、楼梯、转角、平台等公共环境做出统筹安排,并根据季节、主题、宣传等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更换,创设有效的园内公共大环境。

要重视幼儿园多种功能教室如创意美工室、科学探索室、生活操作室、幼儿图书室(角)等设施的建设,为幼儿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供切实的保障。

   9.充分利用各地不同的地理风貌、物产特点、传统工艺、民俗习惯等社会资源,积极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地方特色活动,学习和传承地方文化。

积极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材料及其他资源。

   10.搭建家长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开设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亲子活动、网络论坛活动等,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思想资源,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念。

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家长人才资源库。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要利用不同行业家长的专业和职业优势,协助幼儿园组织参观和实践活动,开展各类家长助教活动和家长志愿者活动。

 

要发挥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强调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突出民主性,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幼儿园和教师开展个别化教育创造条件。

要增强课程选择性,赋予幼儿园和教师合理的自主权,不同条件的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园本化的设计。

要调动教师与幼儿积极的互动中,促进课程的生成,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为引导幼儿园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幼儿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

总之,幼儿园要坚持保教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一日活动。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探索和选择符合本园实际的课程,杜绝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行为,指导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促使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活动设计的备写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育活动设计阐明了预定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其具体内容包括:

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评价或反思。

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