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002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天府大联考届高三考前热身卷十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8.选B。

【解析】A,1mol14C18O中质子数为(6+8)NA,2.8g14C18O的物质的量为2.8÷

(14+18)mol,故2.8g14C18O中质子数为(6+8)NA×

2.8÷

(14+18)≠1.4NA。

B,3NO2+H2O=2HNO3+NO↑~2e-,故0.3molN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0.2mol电子即0.2NA。

C,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因此放出283.0kJ热量时,参与燃烧反应的CO为1mol,则消耗氧气为0.5mol即0.5NA。

D,62.0g乙二醇(结构简式HO-CH2-CH2-OH)为1mol,含有羟基数目为2NA。

9.二羟基甲戊酸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其结构如图a所示。

下列有关二羟基甲戊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羟基和酯基两种官能团

B.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等量的二羟基甲戊酸消耗Na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

D.是乳酸(结构如图b)的同系物

9.选C。

【解析】A,一分子二羟基甲戊酸中含有2个羟基和1个羧基,不含酯基。

B,二羟基甲戊酸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够被酸性KMnO4氧化,故能使酸性KMnO4褪色。

C,-OH~Na~1/2H2,-COOH~Na~1/2H2,-COOH~NaHCO3~CO2,1mol二羟基甲戊酸可消耗3molNa、1molNaHCO3。

D,二羟基甲戊酸与乳酸元素组成结构相差不是(CH2)n/不满足相同的分子通式/不是含有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官能团,因此不是同系物。

10.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乙、丙、丁、戊是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己是元素C的单质。

已知甲、乙的焰色均为黄色且水溶液均呈碱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加入水中都能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B.乙和戊都是离子化合物

C.离子半径:

C>D>A

D.A、B、C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

10.选D。

【解析】由题干,甲、乙的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且水溶液均呈碱性,结合转化关系图甲受热分解得到乙,可确定甲、乙分别是NaHCO3和Na2CO3,进而推出A、B、C、D分别为H、C、O、Na,丙、丁、戊、己分别为CO2、H2O(丙和丁可交换)、Na2O2和O2。

A,甲和乙即NaHCO3和Na2CO3都是含弱离子(弱酸阴离子),能够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B,乙和戊即Na2CO3和Na2O2都含离子键,都是离子化合物,正确。

C,离子半径O2->Na+>H+,正确。

D,A、B、C即H、C、O除形成碳酸、乙酸、草酸等酸性物质外,还可形成醇、酯等非酸性的物质。

11.下列实验中,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之间有因果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向等体积、等浓度的NaHCO3和CH3COONa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酚酞

两份溶液均变红,NaHCO3溶液红色更深

常温下的水解平衡常数:

Kh(CH3COO-)<Kh(HCO3-)

B

向2mL0.1mol/LFeCl3的溶液中加足量铜粉,振荡

黄色逐渐消失,溶液呈浅绿色

还原性:

Cu>

Fe2+

C

使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石蜡油裂解一定生成了乙烯

D

用两支试管各取5mL0.1mol/L酸性KMnO4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和0.2mol/LH2C2O4溶液

两试管溶液均褪色,且加0.2mol/LH2C2O4的试管中褪色更快

其它条件不变,H2C2O4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11.选A。

【解析】A,NaHCO3和CH3COONa均为强碱弱酸盐,会发生水解使水溶液呈酸性,且酸性CH3COOH>H2CO3,故Kh(HCO3-)较大、NaHCO3溶液红色更深,A正确。

B,发生反应Cu+2Fe3+=2Fe2++Cu2+,Cu足量,溶液由黄色FeCl3变为Fe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不可能为浅绿色,故B中现象不对。

C,石蜡油裂解产物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能含有烯烃,但不一定是乙烯,故C不正确。

D,反应体系中高锰酸钾过量,不会出现褪色现象,更加无法通过实验得出浓度高速率快的结论。

12.中国科学家用蘸墨汁书写后的纸张作为空气电极,设计并组装了轻型、柔性、能折叠的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下左图,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右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纸张中的纤维素作为锂电池的负极

B.充电时,若阳极放出1molO2,则有4mole-回到电源正极

C.开关K闭合给锂电池充电,X为直流电源负极

D.放电时,Li+由正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负极

12.选C。

【解析】由右图可知,放电(原电池)中,金属锂做负极(A错),失电子发生氧化生成Li+,阳离子Li+向电池正极移动,即负极产生的Li+由负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向正极迁移(D错)。

B,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Li2O2-2e-=O2↑+2Li+,每生成1molO2失去2mole-,B不正确。

C,充电时,原本原电池的负极接外电源的负极,C正确。

13.25℃时,向某二元弱酸H2X的钠盐溶液中滴加盐酸,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lgX=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m表示

与pH的变化关系

B.Ka1(H2X)的数量级为10-7

C.当溶液呈中性时,c(HX-)>c(X2-)>c(H2X)

D.25℃时,NaHX溶液中:

c(OH-)>c(H+)

13.选C。

【解析】

因为Ka1>Ka2,因此当pH相同时

较大,故曲线n表示

,曲线m表示

,A正确。

根据m曲线上坐标(9.3,-1)可计算

=

+9.3=-1,故Ka2=10-10.3;

同理可计算Ka1=10-6.4=100.6×

10-7,故B正确。

C,已知:

,Ka1=10-6.4,则pH=7时,

=0.6,故c(HX-)>c(H2X);

同理,c(HX-)>c(X2-)。

由Ka1Ka2=

=10-16.7,则c(X2-)<c(H2X)。

D,由Ka1=10-6.4,Ka2=10-10.3可知25℃,HX-的电离和水解平衡常数分别为10-10.3和Kw/Ka1=10-7.6,水解>电离,故NaHX溶液呈碱性,c(OH-)>c(H+),正确。

26.(16分)二氯亚砜 

(SOCl2) 

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剧烈水解生成两种气体,常用作脱水剂,其熔点-105℃,沸点79℃,140℃以上时易分解。

(1)用硫黄(S)、液氯和三氧化硫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合成二氯亚砜,原子利用率达 

100%,则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 

.

(2)甲同学设计如图装置用 

ZnCl2•xH2O 

晶体制取无水ZnCl2,回收剩余的SOCl2 

并利用装置F验证生成物中的某种气体(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①用原理解释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加热条件下,A装置中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 

 

③实验结束后,为检测 

ZnCl2•xH2O晶体是否完全脱水,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正确的实验顺序为(填序号)

a.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

b.称得固体为n克;

c.干燥;

d.称取蒸干后的固体m克溶于水;

e.过滤;

f.洗涤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即可证明晶体已完全脱水.

⑶乙同学认为SOCl2还可用作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 

的脱水剂,但丙同学认为该实验可能发生副反应使最后的产品不纯。

①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判断副反应的可能性:

i.取少量FeCl3•6H2O于试管中,加入足量SOCl2,振荡使两种物质充分反应;

ii.往上述试管中加水溶解,取溶解后的溶液少许于两支试管,进行实验验证,完成表格内容。

(供选试剂:

AgNO3溶液、稀盐酸、稀HNO3、酸性KMnO4溶液、BaCl2溶液、K3[Fe(CN)6]溶液、溴水)

方案

操作

方案一

往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发生了上述副反应

方案二

往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_____________

则没有发生上述副反应

答案:

26.(16分)

(1)2:

3:

1(2分)

(2)①SOCl2作脱水剂,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1分)

SOCl2+ZnCl2•xH2O

ZnCl2+SO2↑+2HCl↑+(x-1)H2O↑(2分)

②D→E→F→C(2分)(备注:

D之前多用一次装置E亦可)

③daefc(2分)2.1(2分)

(3)①SOCl2+2Fe3++3H2O==SO42-+6H++2Fe2++2Cl-(2分)

BaCl2溶液(1分)

K3[Fe(CN)6]溶液(1分)

若无蓝色沉淀出现(1分)

(1)用硫黄(用S表示)、液氯和三氧化硫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合成氯化亚砜,原子利用率达100%,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S+3Cl2+SO3==3SOCl2,所以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2:

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

1

(2)①SOCl2作脱水剂,SO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

 

ZnCl2+SO2↑+2HCl↑+(x-1)H2O↑

②A中SOCl2吸收结晶水得到SO2与HCl,用冰水冷却收集SOCl2,浓硫酸吸收水蒸气,防止溶液中水蒸气加入B中,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二氧化硫与HCl,防止污染环境,E装置防止倒吸,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D→E→F→C,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E→F→C。

(备注:

③ZnCl2•xH2O完全脱水得到ZnCl2,则mg为ZnCl2的质量,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为ng,为AgCl的质量,由氯离子守恒:

m/n=287:

136计算得出m/n=2.1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实验顺序daefc;

m/n=2.1;

(3)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Fe3+会被还原为Fe2+,而SOCl2与水反应生成的SO2会被氧化为H2SO4,可以通过检验有无硫酸根、亚铁离子或铁离子判断,根据实验所给试剂,补充方案如下:

往一支试管中滴加

27.(14分)NO、NO2等氮氧化物的消除和再利用有多种方法。

⑴活性炭还原法:

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

C(s)+2NO(g) 

⇌N2(g)+CO2(g)△H=QkJ·

mol-1,在T℃下,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部分数据如下:

10

20

30

40

50

NO

1.00

0.40

0.20

0.30

N2

0.60

CO2

①0~10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

②30min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上表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填序号).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b.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c.缩小容器的体积d.通入一定量的NOe.使用催化剂

⑵NH3催化还原法:

原理如图所示。

①若烟气中c(NO2):

c(NO)=1:

1,发生图甲所示的脱氮反应时,每转移1.5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113.8kJ,则发生该脱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不同催化剂Mn和Cr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氮率,由图可知工业使用的最佳催化剂和相应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

使用Mn作催化剂时,脱氮率

b-a段呈现如图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答1点).

⑶直接电解吸收法:

先用6%的稀硝酸吸收NOx,生成HNO2(弱酸),再将吸收液导入电解槽中进行电解,使之转化为硝酸,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⑷NO2与N2O4之间存在转化:

N2O4(g) 

⇌2NO2(g),将一定量的N2O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

①己知N2O4的起始压强p0为108kPa,325℃时,N2O4的平衡转化率为4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p=________k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各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②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N2O4、NO2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

v(N2O4)=k1p(N2O4),v(NO2)=k2p2(NO2),其中k1、k2是与反应温度有关的常数。

相应的速率-压强关系如图所示,在右图标出的点中,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为______。

27.(14分)

(1)①0.03mol/(L•min)(1分)②cd(2分)

(2)①2NH3(g)+NO(g)+NO2(g) 

⇌2N2(g)+3H2O(g)△H=-455.2kJ/mol(2分)

②Mn、200℃左右(2分);

b~a段,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导致脱氮率逐渐升高。

(1分)

(3) HNO2–2e-+H2O=3H++NO3-(2分)

⑷①115.2(2分)②B点与D点(2分)

【详解】

(1)①分析表中数据,0~10分钟,v(N2)=0.03mol/(L•min)

②分析三段式,20~30min达第一次平衡,平衡态如下所示:

a.加入固体炭,对平衡无影响,故不符合;

b.改变温度,平衡一定移动,但不可能NO、N2、CO2的浓度都增大,故b不符合;

c.缩小体积,平衡不移动,三种气体浓度都增大为原来的1.5倍,故c符合;

d.通入一定量的NO,反应正向进行,利用等效平衡原理可以判定d符合;

e.催化剂无法使平衡移动,故不符合实际,所以,c、d符合。

②据图可知Mn做催化剂时,200℃左右脱氮率最高,Cr做催化剂时,500℃左右脱氮率最高,二者脱氮率相差不大,但是使用Mn做催化剂,需要的温度低,更经济故答案为:

Mn、200℃左右;

b~a段,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导致脱氮率逐渐升高。

(3) HNO2–2e-+H2O==3H++NO3-(2分)

⑷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是0.4,设原来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为xmol,转化的物质的量为

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反应后压强

 

四氧化二氮的分压

二氧化氮的分压

化学平衡常数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15.2;

28.(13分)从银精矿(其化学成分有Ag、Zn、Cu、Pb、S及SiO2)中提取银、铜和铅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⑴步骤①中当盐酸的浓度和KClO3的量一定时,写出两点可提高浸取率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中试剂X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⑵步骤③中Na2SO3的作用_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剂b.还原剂c.提供SO32-溶解沉淀d.水解以提供碱性环境

⑶步骤④滤渣中主要含有两种杂质。

为了回收其中有经济效益的非金属单质,某实验小组选择合理试剂,设计实验流程如下,补充完善。

(已知该单质在碱性溶液中易歧化)

⑷步骤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⑸粗银可用立式电解精炼。

纯银作阴极,电解液采用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硝酸浓度不能过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点)

⑹电解精炼的废水中含有NO3-,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科技人员在碱性条件下用Al粉将NO3-还原成无污染气体排放,离子方程式为:

已知25℃,当调节溶液pH=7时,可以将AlO2-的浓度降到1.0×

10-6mol/L,求反应Al(OH)3+OH- 

⇌AlO2-+2H2O的K值________。

28.(13分)

(1)为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

进一步粉碎银精矿;

适当增大液固比;

适当提取浸取温度;

适当延长浸取时间;

充分搅拌等;

(2分)Zn(1分)

(2)c(1分)

(3)

(2分)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4)

(2分)

(5)防止生成的银被硝酸溶解;

防止NO3-因浓度过大优先于Ag+放电;

防止H+因浓度过大优先于Ag+放电(1分)(合理即给分)

(6)10Al+6NO3-+4OH-=10AlO2-+2N2↑+2H2O(2分)10(2分)

进一步粉碎银精矿或适当增大液固比或适当提取浸取温度或适当延长浸取时间或充分搅拌等;

由流程分析可以知道,试剂X为Zn;

(2)步骤③加Na2SO3溶液,AgCl与Na2SO3反应生成Na3[Ag(SO3)2]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Na2SO3作为沉淀的溶解剂(提供配体),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涉及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故答案为c。

(3)由流程分析,滤渣为SiO2和S,其中有经济价值的为S,利用S易溶解于CS2加以分离,故答案为:

(可设计CS2回收流程)(备注:

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4)

(5)“粗银”(含Ag、Cu、Zn、Au)可用立式电解槽电解精炼。

粗银做阳极,纯银作阴极,电解精炼时活泼性大于Ag的金属进入溶液变为阳离子,活泼性小于Ag的金属成为阳极泥,则阳极泥含有Au;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Ag,生成硝酸银溶液,所以硝酸浓度不能过大,防止生成的银被硝酸溶解,;

另外,NO3-、H+浓度过大都有可能优先于Ag+放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防止生成的银被硝酸溶解或防止NO3-因浓度过大优先于Ag+放电;

防止H+因浓度过大优先于Ag+放电。

(6)25℃时,pH=7,c(AlO-)降至1.0×

10-6mol/L,可以计算HAlO2的

K=c(AlO-)•c(H+)=1.0×

10-13,则反应Al(OH)3+OH-=AlO2-+2H2O的

K=c(AlO-)/c(OH-)=c(AlO-)•c(H+)/c(OH-)•c(H+)=10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碳是形成单质和化合物最多的元素。

(1)C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碳元素是组成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元素。

1828年,化学家维勒首次用加热的方法将无机物氰酸铵[NH4(OCN)]转化为有机物尿素,开启了人造有机物的大门。

氰酸铵中阳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写出与O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两种微粒的化学式__________.

(3)碳的有机物常作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配体,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

EDTA与Ca2+形成的配离子如图所示。

该配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配体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__.

(4)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方式堆积而成,如右图所示,图中用实线标出了石墨的一个六方晶胞。

①石墨中C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所有p轨道相互平行且重叠,使p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中运动而导电。

六方氮化硼(BN)与石墨晶体结构类

似,硼原子和氮原子交替相连,而六方BN却无法导电,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a.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其中部分原子的坐标参数如下:

O(0,0,0);

M(0,0,);

N(,,0)。

则P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

b.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边长和形状,已知石墨的晶胞参数a=mpm,c=npm(m<

n),碳原子半径为rpm,其空间占有率为________________(空间占有率=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

35.(15分)

(1)

(2)正四面体(1分)CO2、COS、CS2、SCN-、N3-(2分)

(3)6(2分)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