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094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ocx

《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统的观点看问题.docx

系统的观点看问题

国贸081

0804012022

马丽东

 

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

由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中国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坛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2011年秋季预测发布会”于2011年8月20日上午在狮城举行。

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陈永财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教授、厦门大学校长助理韩景义教授,以及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副总编辑陈宝玖等专家学者与会并讲话。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陈抗教授、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就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模拟进行了演讲。

《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认为,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下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较为显著。

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剧。

以数量控制为主、旨在吸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主导的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由升转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PPI上涨的压力。

然后,通货膨胀对居民实际收入的侵蚀以及城乡差距削弱了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导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投资驱动的增长。

2011年下半年,尽管国内外经济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基于谨慎的乐观判断,《报告》假设美国经济能在2011年结束疲软的复苏,从2012年开始常态增长;同时,2011年欧元区能够避免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但在2012年因危机深化而导致经济小幅回落;另外,中国货币政策继续以稳定物价为主要任务,2011年维持利率稳定,并保持货币增速16%、2012年17%的常态水平。

《报告》预测,由于外部经济复苏缓慢,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向常态回归后,GDP的增长将转入高位稳中趋降的态势,价格水平也将缓慢下降。

2011年GDP将增长9.28%,但CPI依然可高达5.34%;2012年GDP增速可能减缓至8.91%,CPI也将缓慢回落至4.93%,但依然高于4%的政策目标。

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非常小。

另外,尽管进出口增速持续下降,但贸易顺差还将持续,外汇储备仍将继续增加。

与此同时,《报告》模拟了如果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其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即假设美国经济2012年全年GDP增长率为零,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同时受此影响,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在2012年也进一步下滑至1.1%。

为应对美国经济二次衰退所导致的外部需求冲击,假定中国央行在2012年第一季度减息0.25个百分点,并使货币增速在2012年全年保持在18%的水平。

模拟结果显示,与基准预测相比,2012年GDP增长率预计将减少0.67个百分点,达到8.24%;CPI可降至3.95%,低于4%的政策目标。

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对中国进出口的冲击最大,并将导致净出口的负增长。

但是,由于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削弱了美元的地位,加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资本净流入扩大,从而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

基于上述研究,《报告》认为,在外部市场复苏乏力、国内宏观调控恢复常态后,GDP增长的减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

今后一段时期里,中国GDP的增速将可能维持在8%至9%的区间内。

同时,给定生成通胀原因的复杂性,稳定物价需要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

今明两年CPI可能还将维持在4%至5.4%的较高区间内。

对通胀的潜在威胁切不可掉以轻心。

《报告》认为,从政策的角度看,一是不应该为勉强保持过高的增长速度而不断刺激投资的扩张,进一步加剧结构失衡;二是不能放松对通货膨胀的管理;三是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城乡低收入阶层的影响,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

《报告》指出,较长时期积累形成的国民经济严重结构失衡(即“两高一低”),已经使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时,不得不通过超常规的投资增长来力保经济增长。

通过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来弥补民间投资及社会总需求的下降,不仅进一步恶化了既有的结构失衡,而且还形成了新一轮的不良债务。

“十二五”以至今后继续依靠既有经济发展模式,维持2003年至2008年那样高速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了,旧的政策模式不可复制。

《报告》认为,中国需要正视目前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正在进入一个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次高速以致中速增长的阶段。

在通胀压力减缓以后,应该顺应这一发展态势的改变,着力推进体制变革,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为未来更高阶段的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

为此《报告》建议,首先在货币政策方面,在以稳定物价为主要任务的同时,促进宏观调控手段从数量工具为主逐步转向价格工具为主,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制度调整,在控制总量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财政政策方面,《报告》建议着力调整税制结构,优化税制设计,改善税收分享体制;调整转移支付的结构,逐步减少逐项申请制的专项转移支付,扩大制度性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财力资源与事权的对等;推进制度创新与改革,提高公民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与约束能力,使财政进一步从计划经济的生产建设财政转向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

扩大财政支出中用于真正民生领域的支出比例,切实保障经济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到位。

进一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与标准。

《报告》认为中国应该正视出口增速下滑的趋势,一方面要因势利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部分落后的生产力,提升中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层次和地位;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改革,破除国企垄断,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出台保障就业的相关措施,以确保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释放出来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再就业机会。

《报告》建议中国政府要控制好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保持人民币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

积极应对进出口增速回落中的外汇储备持续扩大问题,鼓励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展对外投资空间,逐步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的转变。

 

用系统的观点看经济

------读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有感

何为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如何用系统的观点去剖析我们专业所涉及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总体来说,系统有五个特性:

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在对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我将尝试着从系统的特点出发,依次对该篇报告所涉及的信息做一个简单的理解和阐述。

第一,系统的首要特性是整体性,即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协调存在于系统整体之中。

就是说,任何一个要素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也不能脱离整体去考虑。

该报告分别对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做了分析并且对下半年经济的走势做了预测和估计。

报告中提到,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下保持了较快增长,在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剧。

中国的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危机。

所以要想在未来中国的经济能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我们应该统筹好国内外两个大局。

系统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集合,否则它就不会具有作为整体的特点功能。

脱离了整体性,要素的机能和要素之间的作用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研究任何事物的单独部分不能得出有关整体性的结论。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脱离了全球经济的大发展环境。

中国是整体中的部分,要为了使部分之和大于整体,中国必须注意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经济。

第二,系统的特性还有层次性。

从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来看,它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

而他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报告中提到,基于模拟了美国经济如果陷入二次衰退,其可能对中国的经济产生的影响下,在外部市场复苏乏力,国内宏观调控恢复常态后,GDP增长的减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

在现在的通货膨胀情形下,从政策的角度看,一是不应该为勉强保持过高的增长速度而不断刺激投资的扩张,进一步加剧结构失衡;二是不能放松对通货膨胀的管理;三是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城乡低收入阶层的影响,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

这就很明显的体现了在中国宏观经济下面对带来危险的通货膨胀这个系统的层次性。

第三,系统的特性还有相关性。

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说明这些联系之间的特定关系和演变规律。

大系统的各系统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

报告中指出,较长时期积累形成的国民经济严重结构失衡,使得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只能通过超常规的投资增长来力保经济增长。

通过一系列的弥补和挽救措施来保证经济的发展。

第四,系统的特性还有目的性。

为达到既定的目的,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而这正是区别这一系统和那一系统的标志。

系统的目的一般用更具体的目标来体现,比较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都具有不止一个目标,因此需要用一个指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目标。

在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之间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为此,要从整体出发,力求活得全局最优的经营效果,这就要求在矛盾的目标之间做好协调工作,寻求平衡或折中方案。

在该报告的最后提出,在通货压力减缓以后,分别对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给出了建议。

中国应正视出口增速下滑的趋势,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加快改革,制定相关措施,以确保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释放出来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再就业机会。

最后,系统的特性还有适应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因此,它必然要与外界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优适应状态的系统,才能具有不断发展势头的理想系统。

中国在面对自己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必须针对自身的国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他国的体制和政策措施来解决问题,做出的决策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

这样,在未来的一年,在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通货膨胀的影响逐渐消退下,我们的经济就会迎来又一次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