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02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docx

胶砂稠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规定的主要内容,结合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编制了本检测操作规程。

本规程共分四章及附录,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等内容。

本规程附有水泥试验筛的标定方法等。

由于编制时间仓促,难免有不足之处,各单位在本规程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与有关资料寄送编制单位(地址: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邮编25003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起草组组长:

主要起草人: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4.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4.2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4.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附录A水泥试验筛的标定方法

 

1总则

1.0.1为加强山东省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检测工作水平,保证工程质量,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和《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编制。

1.0.3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见证取样检测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凡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参入实施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的检测机构,在开展检测工作时均应执行本规程。

1.0.4本规程在编制时所摘录的相应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的版本,然而,所有相应标准在随后都有被修改或修订的可能,当其最新版本与本规程相抵触时,应执行相应标准的最新版本。

 

2术语

2.0.1负压筛析法vacuumsieving

用负压筛析仪,通过负压源产生的恒定气流,在规定筛析时间内使试验筛内的水泥达到筛分。

2.0.2手工筛析法manualsieving

将试验筛放在接料盘(底盘)上,用手工按照规定的拍打速度和转动角度,对水泥进行筛析试验。

 

3基本规定

3.0.1水泥试验应以同一水泥厂、同强度等级、同品种、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厂日期的水泥,400t为验收批。

不足400t时,亦按一验收批计算。

3.0.2每一验收批取样一组,数量为20kg。

3.0.3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可以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或20袋中取等量样品,总数至少20kg,拌和均匀后分成两等份,一份由试验室按标准进行试验,一份密封保存备校验用。

3.0.4建筑施工企业应分别按单位工程取样。

3.0.5构件厂、搅拌站应在水泥进厂时取样。

并根据储存、使用情况定期复验。

 

4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4.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4.1.1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由游离氧化钙造成的体积安定性的检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C/T727—1982(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

JC/T729—1989(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水泥净浆搅拌机

4.1.2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符合JC/T729的要求。

2标准法维卡仪:

如图4.1.2-1所示,标准稠度测定用试杆有效长度为50mm±1mm、由直径为Ø10mm±0.05mm的圆柱形耐腐蚀金属制成。

测定凝结时间时取下试杆,用试针代替试杆。

试针由钢制成,其有效长度初凝针为50mm±1mm、终凝针为30mm±1mm、直径为Ø1.13mm±0.05mm的圆柱体。

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300g±1g。

与试杆、试针联结的滑动杆表面应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紧涩和旷动现象。

盛装水泥净浆的试模应由耐腐蚀的、有足够硬度的金属制成。

试模为深40mm±0.2mm、顶内径Ø65mm±0.5mm、底内径Ø75mm±0.5mm的截顶圆锥体。

每只试模应配备一个大于试模、厚度>=2.5mm的平板玻璃底板。

单位:

mm

a)初凝时间测定用立式试模的侧视图b)终凝时间测定用反转试模的前视图

c)标准稠度试杆d)初凝用试针e)终凝用试针

图4.1.2-1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用的维卡仪

3代用法维卡仪:

符合JC/T727要求。

4雷氏夹:

由铜质材料制成,其结构如图4.1.2-2。

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围内,即2x=17.5mm±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5沸煮箱:

有效容积约为410mm×240mm×310mm,篦板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

箱的内层由不易锈蚀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在30min±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状态并保持3h以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6雷氏夹膨胀测定仪:

如图4.1.2-4所示,标尺最小刻度为0.5mm。

单位:

mm

1—指针;2—环模

图4.1.2-2雷氏夹

图4.1.2-3雷氏夹受力示意图

1—底座;2—模子座;3—测弹性标尺;4—立柱;5—测膨胀值标尺;6—悬臂;7—悬丝

图4.1.2-4雷氏夹膨胀测定仪

7量水器:

最小刻度为0.1mL,精度1%。

8天平:

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4.1.3试验室检测

1试验室温度为20ْC±2ºC,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C±1ºC,相对湿度不低于90%。

4.1.4检测操作过程

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

1)试验前必须做到

a)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

b)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c)搅拌机运行正常。

2)水泥净浆的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是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2凝结时间的测定

1)测定前准备工作:

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2)试件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3)初凝时间的测定: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降。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4)终凝时间的测定:

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º,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5)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止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

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3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

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5g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2)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备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3)沸煮

a)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

b)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4.1.5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准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4.2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4.2.1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45µm方孔标准筛和80µm方孔筛的水泥细度筛析试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规程的其他品种水泥和粉状物料。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5329试验筛与筛分试验术语

GB/T6003.1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005试验筛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

JC/T728-2005水泥标准筛和筛析仪标准编制说明

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报批稿)

GB12573—1990水泥取样方法

GSB14—1511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样

JC/T728水泥物理检验仪器标准筛

4.2.2仪器设备

1分类

根据GB/T1345的规定,按筛析试验方法的不同水泥标准筛分负压筛、水筛和手工干筛三种,其中每种筛又分为方孔边长0.045mm和0.080mm二种规格。

2试验筛

1)试验筛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符合JC/T728第4条的要求,负压筛的结构尺寸见图4.2.2-1,负压筛应附有透明筛盖,筛盖与筛上口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单位:

mm

1—筛网;

2—筛框。

图4.2.2-1负压筛

2)筛网应紧绷在筛框上,筛网和筛框接触处,应用防水胶密封,防止水泥嵌入。

3)筛孔尺寸的检验方法按GB/T6003.1进行。

由于物料会对筛网产生磨损,试验筛每使用100次后需重新标定,标定方法按附录A进行。

3负压筛析仪

1)负压筛析仪由旋风筒、负压源、收尘系统、筛座、控制指示仪表和负压筛盖等组成,其中筛座由转速为30r/min±2r/min的喷气嘴、

负压表、控制板、微电机及壳体构成,见图4.2.2-2。

单位:

mm

1—喷气嘴;

2—微电机;

3—控制板开口;

4—负压表接口;

5—负压源及收尘器接口;

6—壳体。

图4.2.2-2负压筛析仪筛座示意图

2)筛析仪负压可调范围为4000Pa~6000Pa。

3)喷气嘴上口平面与筛网之间距离为2mm~8mm。

4)喷气嘴的上开口尺寸见图4.2.2-3。

单位:

mm

图4.2.2-3喷气嘴上开口

5)负压源和收尘器,由功率≥600W的工业吸尘器和小型旋风收尘筒组成或用其他具有相当功能的设备。

4天平

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

4.2.3检测操作过程

1试验准备

试验前所用试验筛应保持清洁,负压筛应保持干燥。

试验时,80µm筛析试验称取试样25g,45µm筛析试验称取试样10g。

2负压筛析法

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Pa~6000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筛盖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全部筛余物。

3对其他粉状物料、或采用45µm~80µm以外规格方孔筛进行筛析试验时,应指明筛子的规格、称样量、筛析时间等相关参数。

4试验筛的清洗

试验筛必须经常保持洁净,筛孔通畅,使用10次后要进行清洗。

金属框筛、铜丝网筛清洗时应用专门的清洗剂,不可用弱酸浸泡。

4.2.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计算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F=100Rt/W……………………(4.2.4-1)

式中:

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Rt——水泥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W——水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结果计算至0.1%。

2筛余结果的修正

试验筛的筛网会在试验中磨损,因此筛析结果应进行修正。

修正的方法是将4.2.4计算结果乘以该试验筛附录A标定后得到的有效修正系数,即为最终结果。

合格评定时,每个样品应称取二个试样分别筛析,取筛余平均值为筛析结果。

若两次筛余结果绝对误差大于0.3%时(筛余值大于5.0%时可放至1.0%)应再做一次试验,取两次相近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试验结果

负压筛析法、水筛法和手工筛析法测定的结果发生争议时,以负压筛析法为准。

 

4.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4.3.1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基准方法的仪器、材料、胶砂组成、试验条件、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等。

其抗压强度测定结果与ISO679结果等同。

同时也列入了可代用的标准砂和振实台,当代用后结果有异议时以基准方法为准。

本规程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的检验。

其他水泥采用本规程时必须研究本规程规定的适用性。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003—1985试验筛

JC/T681—1997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JC/T682—199740mmX40mm水泥抗压夹具

JC/T723—1982(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胶砂振动台

JC/T724—1982(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电动抗折试验机

JC/T726—1997水泥胶砂试模

4.3.2仪器设备

1总则

设备中规定的公差,试验时对设备的正常操作很重要。

当定期控制检测发现公差不符时,该设备应替换,或即使进行调整和修理。

控制检测记录应予保存。

对新设备的接收检测应包括本规程规定的质量、体积和尺寸范围,对于公差规定的临界尺寸要特别注意。

有的设备材质会影响试验结果,这些材质也必须符合要求。

2试验筛

金属丝网试验筛应符合GB/T6003要求,其筛网孔尺寸如表4.3.2(R20系列)。

表4.3.2试验筛

系列

网眼尺寸

mm

R20

2.0

1.6

1.0

0.50

0.16

0.080

3搅拌机

搅拌机(见图4.3.2-1)属行星式,应符合JC/T681要求。

用多台搅拌机工作时,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应保持配对使用。

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是指叶片与锅壁最近的距离,应每月检查一次。

4试模

试模由三个水平的模槽组成(见图4.3.2-2),可同时成型三条截面为40mm×40mm,长160mm的棱形试体,其材质和制造尺寸应符合JC/T726要求。

当试模的任何一个公差超过规定的要求时,就应更换。

在组装备用的干净模型时,应用黄干油等密封材料涂覆模型的外接缝。

试模的内表面应涂上一薄层模型油或机油。

成型操作时,应在试模上面加一个壁高20mm的金属模套,当从上望下看时,模套壁与模型内壁应该重叠,超出内壁不应大于1mm。

为了控制料层厚度和刮平胶砂,应备有图4.3.2-3所示的二个播料器和一金属刮平直尺。

5振实台

振实台(见图4.3.2-4)应符合JC/T682要求。

振实台应安装在高度约400mm的混凝土基座上。

混凝土体积约为0.25m³,重约600kg。

需防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时,可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5m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

将仪器用地脚螺丝固定在基座上,安装后设备成水平状态,仪器底座与基座之间要铺一层砂浆以保证它们的完全接触。

单位:

mm

图4.3.2-1 搅拌机

锯割式刮平方向

图4.3.2-2 典型的试模

图4.3.2-3 典型的播料器和金属刮平尺

1—突头;2—凸轮;3—止动器;4—随动轮

图4.3.2-4 典型的振实台

6抗折强度试验机

抗折强度试验机应符合JC/T724的要求。

试件在夹具中受力状态如图4.3.2-5。

通过三根圆柱轴的三个竖向平面应该平行,并在试验时继续保持平行和等距离垂直试体的方向,其中一根支撑圆柱能轻微地倾斜使圆柱与试体完全接触,以便荷载沿试体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同时不产生任何扭转应力。

抗折强度也可用抗压强度试验机来测定,此时应使用符合上述规定的夹具。

单位:

mm

图4.3.2-5 抗折强度测定加荷图

7抗压强度试验机

抗压强度试验机,在较大的五分之四量程范围内使用时记录的荷载应有±1%精度,并具有按2400N/ s±200N/s速率的加荷能力,应有一个能指示试件破坏时荷载并把它保持到试验机卸荷以后的指示器,可以用表盘里的峰值指针或显示器来达到。

人工操纵的试验机应配有一个速度动态装置以便于控制荷载增加。

压力机的活塞竖向轴应与压力机的竖向轴重合,在加荷时也不例外,而且活塞作用的合力要通过试件中心。

压力机的下压板表面应与该机的轴线垂直并在加荷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变。

压力机上压板球座中心应在该机竖向轴线与上压板下表面相交点上,其公差为±1mm。

上压板在与试体接触时能自动调整,但在加荷期间上下压板的位置应固定不变。

试验机压板应由维氏硬度不低于HV600硬质钢制成,最好为碳化钨,厚度不小于10mm,宽为40mm±0.1mm,长不小于40mm。

压板和试件接触的表面平面度公差应为0.01mm,表面粗糙度(Ra)应在0.1~0.8之间。

8抗压强度试验机用夹具

当需要使用夹具时,应把它放在压力机的上下压板之间并与压力机处于同一轴线,以便将压力机的荷载传递至胶砂试件表面。

夹具应符合JC/T683的要求,受压面积为40mm×40mm。

夹具在压力机上位置见图4.3.2-6,夹具要保持清洁,球座应能转动以使其上压板能从一开始就适应试体的形状并在试验中保持不变。

使用中夹具应满足JC/T683的全部要求。

1—滚珠轴承;2—滑块;3—复位弹簧;4—压力机球座;5—压力机上压板;6—夹具球座;

7—夹具上压板;8—试体;9—底板;10—夹具下垫板;11—压力机下压板

图4.3.2-6典型的抗压强度试验夹具

4.3.3试验室检测

试体成型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C±2ºC,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C±1ºC,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C±1ºC范围内。

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4h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至一天记录二次。

在温度给定范围内,控制所设定的温度应为此范围中值。

4.3.4检测操作过程

1试件的制备

1)尺寸应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

2)成型

a)用振实台成型

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

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见图4.3.2-3)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

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见图4.3.2-3)以近似90º的角度架在试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b)用代用振实台成型

当使用代用的振实台成型时,操作如下:

在搅拌胶砂的同时将试模和下料漏斗卡紧在振实台的中心。

将搅拌好的全部胶砂均匀地装入下料漏斗中,开动振实台,胶砂通过漏斗流入试模。

振动120s±5s停车。

振动完毕,取下试模,用刮平尺以本章a)规定的刮平手法刮去其高出试模的胶砂并抹平。

接着在试模上作标记或用字条表明试件编号。

2试件的养护

1)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

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

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

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

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

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

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

2)脱模

脱模应非常小心。

对于24h龄期内,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

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

已确定作为24h龄期试验(或其他不下水直接做试验)的已脱模试体,应用湿布覆盖至做试验时为止。

3)水中养护

将做好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