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069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4.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毕业论文.doc

分类号:

学校代码:

密级:

XXXX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

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

英文题目:

TheStudyforTheFlowCharacteristicsofVerticalTubePlatenWaterCooledWallinTheUltra-supercriticalBoiler

研究生姓名:

专业:

研究方向:

电站热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

导师姓名:

职称:

20XX年XX月XX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流动特性研究》,是本人在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本人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北电力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北电力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①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③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同意学校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XX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本文对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以及螺旋管圈水冷壁编制了水动力特性的各种计算程序,对两种类型的锅炉水冷壁在不同热负荷、热偏差、入口欠焓以及不同质量流速等条件下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垂直管屏水冷壁在高质量流速下的强制流动特性,在低质量流速下的自然循环补偿特性,还有以上各种参量对于他们的具体影响,而螺旋管圈水冷壁则由于它的特殊结构型式,导致它在全负荷范围内都保持相对较大的摩阻压降,水动力特性不是很理想。

此外,本文还对热负荷、质量流速以及入口欠焓等三个因素对水动力多值性的具体影响做出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流动特性,垂直管屏,螺旋管圈,下辐射区水冷壁

ABSTRACT

Inthispaper,aseriesofcalculativeprogramiscompiledaboutthehydrodynamiccharacteristicsoftheverticalrifledtubeplatenwatercooledwallandspiralcircletubewatercooledwallintheultra-supercriticalboiler.Theflowcharacteristicsofthistwoboiler’swatercooledwallintheconditionofdifferentheatloads,heatdeviation,insufficiententhalpyoftheentranceandmassflowratesareanalyzedandstudiedcontradistinctive.Theresultvalidatesthattheverticaltubeplatenwatercooledwallhasforceflowcharacteristicintheconditionofhighmassflowratesandhasnaturalcirclecharacteristicintheconditionoflowmassflowratesandthespecificimpactofalloftheaboveparameterstothem,whereasthespiraltubecircleTubewatercooledwall,becauseofitsspecialstructure,itwillkeepahigherfrictionpressuredropinalltheloadarea,andthehydrodynamiccharacteristicsofitisnotsogood.Besides,Thisarticlehasalsodonesomemeticulousanalysisabouttheinfluencethattheheatload,massflowrateandinsufficiententhalpyoftheentrancehaddonetothehydrodynamicdifferentvaluecharacteristic.

CuiPeng(FluidMachineryandEngineering)

DirectedbyProf.FanQuan-gui

KEYWORDS:

ultra-supercriticalboiler,flowcharacteristic,verticaltubeplaten,spiralcircletube,watercooledwall’slowerradiationzone

2

XX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引言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超临界锅炉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成果 1

1.3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1.3.1水冷壁水动力特性的计算研究方案 2

1.3.2内螺纹管水冷壁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 3

1.3.3水动力多值性方面的理论研究 3

1.4小结 3

第二章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简介 4

2.1超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及其特点 4

2.2内螺纹管的工作原理与传热特性 7

2.3小结 8

第三章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运行方式及其特性分析 9

3.1超临界机组水冷壁水动力特性的定性分析 9

3.1.1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水动力特性分析 10

3.1.2内螺纹管螺旋管圈水冷壁水动力特性分析 12

3.2小结 13

第四章超临界锅炉水动力计算所应用的数学模型 14

4.1汽液两相流简介 14

4.1.1汽液两相流的定义与应用 14

4.1.2汽液两相流的研究模型 14

4.2单相流体各种压降的计算方法 15

4.2.1单相流体的加速压降计算方法 15

4.2.2单相流体的摩阻压降计算方法 16

4.2.3单相流体的重位压降计算方法 18

4.3两相流体压降的计算方法 18

4.3.1两相流体的加速压 19

4.3.2两相流体的摩阻压降计算方法 19

4.3.3两相流体的重位压降计算方法 20

4.4亚临界压力下工质状态转变点位置确定的重要性 21

4.5小结 21

第五章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特性的定量计算与对比分析 23

5.1水动力特性计算模型的建立 23

5.2各种类型水冷壁计算结果与分析 27

5.2.1玉环电厂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的水动力特性分析 27

5.2.2邹县电厂超临界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的水动力特性分析 35

5.3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水动力多值性的几个影响因素分析 42

5.3.1热负荷对多值性的影响 42

5.3.2入口欠焓对多值性的影响 43

5.3.3质量流速对多值性的影响 44

5.4小结 45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46

6.1结论 46

6.1.1玉环电厂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冷壁水动力特性 46

6.1.2与邹县电厂水冷壁在水动力特性方面的对比 47

6.1.3锅炉水冷壁水动力多值性的计算 48

6.1.4工质大比热特性对水动力的影响 48

6.2展望 49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3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54

XX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引言

能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

因此,合理开发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益就显得越发重要。

因此,为节约能源消耗和减轻环境污染,我们应当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而这项技术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技术,超临界机组的主要设备是以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水蒸汽为工质的锅炉和汽轮机,它是一种节能、高效、大型的火力发电机组[1][2]。

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即发电煤耗低,效率高,可实现变压运行等,可见他十分满足我国在能源高效利用方面的要求,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超临界是一个热力学概念,而超临界机组是指蒸汽压力达到超临界状态的发电机组。

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循环热效率,降低发电煤耗。

但相应的也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档次和金属部件的焊接工艺水平。

全世界主要的工业国家十分重视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前苏联境内超临界机组数量及总容量居世界首位。

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具有相当数量的超临界机组。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超临界机组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技术先进的主要体现是变压运行技术成熟,发电煤耗低等方面。

日本目前正在开发更加适合于超临界机组的高强度耐热金属材料,并实现了采用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完成变压运行的新一代技术。

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参数大于临界压力,蒸汽和水的密度基本相同,没有明显分界,首先受影响的是锅炉的水冷壁。

超临界锅炉水冷壁不能采用传统汽包锅炉的自然循环方式,而必须采用强制流动方式,即以直流运行方式为主,也可采用部分复合循环方式。

超临界锅炉的水冷壁结构设计主要出现了两种型式:

一种是采用螺旋管圈的水冷壁,另一种是采用垂直管屏的水冷壁[3][4]。

两种水冷壁各有利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

一般认为,采用垂直管屏水冷壁的直流锅炉不适合变压运行,但是采用了一些新兴技术的垂直管屏水冷壁实现变压运行也是可能的。

例如内螺纹管垂直管屏变压运行技术已经有部分实践应用的例子。

我在这个背景下开展论文课题,希望能够对超临界及超超临界锅炉在实际设计与安全运行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1.2超临界锅炉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成果

美国是发展超临界技术最早的国家。

早在5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了探索性的试验研究。

美国第一台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参数就高达3lMPa,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不顾工业实力,技术水平,片面追求高效率,并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此外,由于美国煤价较低,效率提高的意义不如想象中明显,再加上超临界机组变负荷调峰能力较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超临界机组的运行经济效益并不突出。

发展超临界机组技术最为果断的是前苏联。

经过综合技术经济对比和理论分析,前苏联明确了发展超临界机组的战略和方向,虽然在此过程中并不顺利,遭遇很多困难,但是依然坚持300MW以上的各种类型火电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

前苏联发展的超临界机组,基本上都是立足于本国技术,与世界的交流不足,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周期较长,表现为工艺粗糙、锅炉笨重、金属性能与检验手段都有待提高,在自控系统、辅机、阀门、吹灰装置等方面比之其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超临界机组技术在日本起步较晚,但采用引进、仿制与创新相结合的战略思想,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目前以机组的效益好、效率高、煤耗低、技术更新周期短而一跃成为发展超临界机组技术的领先国家之一。

日本发展超临界机组的方略与苏联形成明显对比,日本的发展模式,避免了在研制超临界机组技术过程中的许多必要挫折,汲取了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实现了跨越式的技术发展,为我国超临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5]。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在超临界锅炉领域的发展进步,国内学者做出了许多工作。

尤其是在内螺纹管传热以及水动力特性的研究等[6][7]方面,西安交通大学的陈听宽教授等人以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做了许多有关于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流动特性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试验得出了在不同参数、不同条件下的壁温分布、单相及两相对流放热系数、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条件、干涸后放热系数以及内螺纹管的摩擦压降等重要数据,并且总结提出了计算关联式,为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8]。

在对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变压运行特性的研究方面,樊泉桂教授针对10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理论分析。

并且重点分析了低质量流速下的热偏差对变压运行水冷壁水动力特性的各方面影响,为我国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技术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9]。

1.3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水冷壁水动力特性的计算研究方案

本文主要参考电站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确定了垂直管屏及螺旋管圈水冷壁工质压降的计算方法,包括单相流和两相流在超临界压力以及亚临界压力下的压降计算方案[10]。

据此分别计算出浙江玉环电厂垂直管屏水冷壁以及山东邹县电厂螺旋管圈水冷壁的压降特性以及下辐射区出口工质温度特性等相关内容,并通过计算得出了热负荷以及水冷壁型式等因素对水动力特性变化的具体影响。

1.3.2内螺纹管水冷壁的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

文中首先介绍了超临界锅炉中所采用水冷壁的几种主要型式,通过编程计算,对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和内螺纹管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热负荷、入口欠焓、质量流量流量等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它们对不同型式水冷壁的不同影响结果,说明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最后通过对比,重点介绍了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的技术特点及其变压运行的优劣势。

1.3.3水动力多值性方面的理论研究

水动力多值性[11]的具体表现是,对于一组平行布置的管组,有的管中质量流量较大,有的管中质量流量较小,一旦这种情况产生就会导致水冷壁工作在不安全的状态下。

本文通过编写程序,在管内工质压降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了热负荷、质量流速、入口欠焓等不同因素对于水动力多值性的影响,并做出曲线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1.4小结

本章对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做了简要的介绍,说明了超临界及超超临界锅炉的发展历史,技术优势还有良好的前景,进而阐明了超临界技术近些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最后,对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做出了简明的概述,以便读者对论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了对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垂直管屏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接下来有必要对垂直管屏水冷壁的特性做出一定的了解分析。

第二章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简介

为了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单位造价和发电成本,使得新建火力发电机组向高参数、大容量的超临界发电机组方向发展,为了使变压运行锅炉能够实现以每分钟5%或更快的速度变负荷,并且能够完成频繁启动,同样能适应煤种的变化要求,目前超临界锅炉的水冷壁结构设计主要有两种型式,一种采用螺旋管圈水冷壁;另一种是采用垂直管屏水冷壁[12]。

下面我们将针对玉环电厂和邹县电厂两个千万级机组,对两种不同结构的水冷壁做出具体分析,并进行对比,以利于我们得出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在水动力特性等方面与别不同的特点。

2.1超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及其特点

由于内螺纹管的结构特性,使得它在传热性能以及水动力特性方面明显优于光管,它在锅炉上的应用给直流锅炉水冷壁采用垂直管屏型式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早在本世纪70,80年代,三菱重工等公司鉴于变压运行超临界机组的优势和传统螺旋管圈水冷壁在结构复杂等方面的不足,使他们在已有长期运行经验的复合循环锅炉的基础上,利用内螺纹管在抑制传热恶化产生、水动力特性良好等方面的优点,着手开发和研究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

80年代中期,日本三菱重又在超临界领域做出重大突破,同时开发并生产出了世界上首台采用一次上升管圈的超临界锅炉变压运行机组,并在日本多家电厂投入运行。

国内的哈尔滨锅炉厂引用三菱重工的技术已经成功生产出1000MW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超超临界锅炉机组,并在浙江玉环电厂顺利投产,至今运行稳定。

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的主要优点[13][14]是:

(1)它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厂内组装率高,安装方便,便于吊挂,许多生产工艺和成熟的亚临界锅炉水冷壁相近;

(2)质量流速较螺旋管圈水冷壁小,工质流程比之螺旋管圈水冷壁更是大大缩短,因此系统阻力小,给水泵的功耗降低;

(3)采用内螺纹管可提高传热性能,在亚临界负荷时防止下炉膛高热负荷区域发生膜态沸腾,在超临界负荷时能够防止类膜态沸腾的发生,变压性能好。

(4)降低质量流速,使在低负荷时水动力特性转化为自然循环,有利于维持锅炉安全运行。

(5)下辐射区采用一次上升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结合较低的质量流速,克服了传统UP型锅炉的主要缺陷。

(6)吹灰效果好,结渣倾向小,疏松型灰渣易于自行脱落,维护和检修工作简单。

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的主要缺点是[15]:

(1)对煤种变化的适应性较差,不如螺旋管圈水冷壁好。

(2)垂直管屏水冷壁沿炉膛周界的水冷壁的出口温度偏差较螺旋管圈水冷壁稍大,但是可通过加装节流孔圈将此偏差值控制在适合的范围。

(3)在变压运行特性方面相对于螺旋管圈水冷壁还是有不足之处。

如果垂直管屏水冷壁所有管子平行连接,那么只有在采用较大容量锅炉的锅炉时才能保证水冷壁可靠冷却所必须的质量流速。

(4)必须装设再循环泵,以保证启动和低负荷时必要的质量流速,从而增加了设备投资。

(5)原苏联的超临界锅炉的垂直水冷壁大多采用Φ32×6的光管,CE公司的复合循环锅炉的垂直水冷壁也采用Φ32×6的光管,而日本的变压运行超临界锅炉垂直水冷壁采用Φ28×4的内螺纹管,由于管径小,热敏感性强,对运行控制要求高;

由于本文垂直管屏水冷壁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以浙江玉环电厂锅炉为例,所以下面我们有必要对其结构特点以及运行特性做出适当的介绍和分析。

浙江玉环电厂采用的是哈尔滨锅炉有限公司与三菱公司合作生产的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

该锅炉炉膛断面尺寸为32.08m×15.67m×65.60m,采用∏型布置,PM型燃烧器+MACT配风技术,单炉膛反向双切圆燃烧方式等技术。

采用烟气挡板以及摆动式燃烧器作为调节再热汽温的主要手段,并配合喷水减温调节。

制粉系统采用带有磨煤机的直吹系统。

锅炉的启动系统配置有循环泵和扩容器,以期达到要求的启动流量和回收工质热量的目的[16]。

玉环电厂超临界锅炉采用内螺纹管一次上升垂直管屏,水冷壁管共2144根,其中侧墙各有352根,前后墙各有700根,管材为SA213-T12,节距为44.5mm,采用焊接膜式壁结构,管子外径为28.6mm,壁厚为5.8mm,采用四头内螺纹管。

管子间加焊的扁钢材质为SA387-12-1,宽15.9mm,厚度6mm。

水冷壁系统由下至上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光管冷灰斗水冷壁,从标高6300mm的开始,长度为11200mm;第二部分是下辐射区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从标高17500mm开始上沿至标高为49000mm的折焰角部位,长度为31500mm;第三部分是折焰角上部至炉顶的光管水冷壁;第四部分是水平烟道以及尾部低温烟道光管水冷壁。

简图如下所示:

图2-1玉环锅炉水冷壁布置型式简图

炉膛折焰角下方装设了中间混合联箱,下辐射区垂直管屏水冷壁的出口工质进入出口联箱,再分别经过两级分配器进入上辐射区光管垂直管屏水冷壁,混合联箱的装配可以消除下辐射区水冷壁热偏差导致的温度偏差。

水冷壁下集箱采用Φ216mm的集箱,并将节流孔圈移到水冷壁集箱外面的水冷壁管入口段,入口短管采用Φ42.7×6的大直径管子,并在其中嵌入节流圈,再通过三叉管过渡的方法,与Φ28.6mm的上辐射区水冷壁管相接,采取这种型式的节流孔圈能够保证足够的节流能力,根据水平方向各墙的热负荷分配特点,调节各回路水冷壁管中的质量流量,减小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升偏差,保证出口工质温度均匀。

在任何工况下(尤其是低负荷及启动工况),应当保证在水冷壁内有足够的冷却流量,以保证水冷壁不发生传热恶化和水动力不稳,特别是要防止亚临界压力下的膜态沸腾和超临界压力下的类膜态沸腾现象。

机组配备两台汽水分离器和一只贮水箱,分离器和贮水箱都是由低铬钢SA387-11制成。

分离器的疏水由贮水箱底部引出的三根疏水总管通往凝汽器,通过调节阀调节贮水箱水位。

在启动初期、热态清洗和汽水膨胀期间只要水质合格,就将这些疏水全部送往凝汽器回收。

若水质不符合要求,则通过另外三根疏水管将工质全部送往大气扩容器,在其中回收降压后产生的蒸汽,排放剩下的疏水。

在启动过程中再循环泵所能提供的最大流量为20%BMCR。

给水泵的为5%BMCR,启动过程中水冷壁系统始终保持25%BMCR的最低质量流量。

由于大直径疏水调节阀和一只大气式疏水扩容器的存在,所以即便再循环泵由于事故而处于解列状态,锅炉机组也能顺利完成启动[17-19]。

100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系统图如图2-2所示:

图2-21000MW锅炉水冷壁系统图

2.2内螺纹管的工作原理与传热特性

由于结构特性,内螺纹管的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光管,从而导致它的传热性能相对于光管有着大幅度的提高,它能够抵抗膜态沸腾并且推迟传热恶化,其中的主要原理是:

由于工质受到内螺纹的作用产生旋转,增强了管内壁面附近流体的旋流扰动,使水冷壁管贴近内壁面产生的汽泡可以被旋转向上流动的高速液体及时带走,并且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使水流紧贴管子内壁面流动,从而避免了汽泡在管子内壁面上积聚所形成的汽膜,保证了水冷壁管子内表面上有连续不断的水膜冷却。

从而减小了水冷壁管子超温的可能性。

国外对于内螺纹管和光管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当压力在20MPa以下时,即使在1000kg/(m2·s)的低质量流速下,内螺纹管水冷壁仍然具有良好的传热特性,只有在接近蒸发终点的质量含汽率x=0.9时才会出现传热恶化;在近临界压力区,由于压力的升高,工质热物理特性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热恶化提前出现,在x=0.6的位置出现壁温突然升高的现象;这说明内螺纹管不仅改善了压降特性,而且也改变了传热特性,使机组更能适应变压运行工况以及机组的频繁起停[20]。

2.3小结

本章对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的各个方面的特性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垂直管屏水冷壁的结构特性,运行特性,传热特性以及水动力特性等方面,其中我们重点介绍了一下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的主要优势和不足,为本论文以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本章还介绍了一下当代垂直管屏水冷壁中应用的一项新兴技术——内螺纹技术,对它的工作原理和传热特性做了简要的说明。

由于本论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为内螺纹管垂直管屏水冷壁的水动力特性,而这个水动力特性重要是在变压运行的工况下,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对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的运行方式做出适当的介绍和说明。

第三章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运行方式及其特性分析

单元机组的运行目前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定压运行(或称等压运行)和变压运行(或称滑压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