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319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docx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僵硬。

《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愉快。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你。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智慧。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出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没有。

《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上册: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

颈,脖颈。

强:

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

慢慢地。

以:

3、果如鹤唳云端

果:

果真,果然。

唳:

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

树林

5、兴正浓

兴:

兴趣

6、方出神

方: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

用鞭子打,抽打。

 驱:

8、必细察其纹理

细:

仔细。

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

抬。

首:

头。

之:

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

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

迷惑。

殆:

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

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

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

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

孔子说:

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说:

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

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

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        

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孔子说:

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级上册: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

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3、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5、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

 

七年级上册:

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

片刻。

骤:

急速。

欣然:

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

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

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

离开。

乃: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

约定。

委:

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引:

拉。

顾:

回头看

7、尊君在不?

7、“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8、集:

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

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

他有哪些特点?

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

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天雨墙坏

雨:

下雨 坏:

毁坏

2、智子疑邻

智:

以……为聪明

3、不筑

筑:

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

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

晚上 果:

果然亡:

丢失

6、其家甚 智其子

其家:

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1、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逃跑

2、人皆吊之

吊:

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

为什么就,怎么就。

为:

是。

4、居数月

居:

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

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

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

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七年级下册:

3、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当:

掌管。

   当涂:

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只。

 当:

应当。

 见:

了解

4、孰若孤

孰:

5、蒙乃始就学

乃:

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

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

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是侧面描写。

作用是:

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七年级下册:

2、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

适逢。

宴:

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

安放

4、少顷

少顷:

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

只 闻:

听见

6、其夫呓语

呓语:

说梦话

7、满坐寂然

“坐”同“座”

8、妇抚儿乳

抚:

抚摸。

乳:

喂奶

9、众妙毕备

毕: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

心情。

少:

稍微。

舒:

松弛。

稍稍:

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夹杂

12、虽人有百手

虽:

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

大腿。

走:

15、群响毕绝

毕:

全。

绝:

尽、消失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出。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

答案

1、归纳文章的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年级下册:

4、夸父逐日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夸父逐日

赛跑

2、河、渭不足

黄河

3、弃其杖

自己的、他的。

4、化为邓林

成为

二、中心思想

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

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

 

             七年级下册:

5、狼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止有剩骨

止:

通“只”

2、顾野有麦场。

顾:

回头看。

3、苫蔽成丘

苫蔽:

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

像犬一样坐着

5、一狼洞其中。

洞:

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

企图、打算。

隧:

钻洞。

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

假装睡觉。

8、意暇甚

意:

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

敌:

攻击。

10、止增笑耳

止:

通“只”。

耳:

罢了。

二、译句

 

1、投以骨。

1、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只增笑耳。

4、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1、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

“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

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是议论。

它告诉人们: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中考文言文复习伤仲永(七年级下)

一、生字读音。

世隶耕(lì)邑人(yì)扳(pān)环谒(yè)泯然(mǐn)贤(xián)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伤仲永(哀伤,叹惜)

2.世隶耕(属于)

3.未尝识书具(曾经)

4.忽啼求之(要)

5.父异焉[对……(感到)诧异]

6.借旁近与之(给)

7.即书诗四句(马上)

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完成)

9.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10.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11.或以钱币乞之(有的)

12.父利其然也(以……为利)

13.环谒手邑人(四处拜访)

14.还自扬州(从)

15.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6.泯然众人矣(完全)

17.贤于材人(胜过、超过)

18.卒之为众人(最终)

19.固众人(本来)

三、通假字。

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四、一词多义。

1.书未尝识书具(书写)

即书诗四句(写)

2.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泯然众人矣(……的样子)

3.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蒙乃始就学(开始从事)

4.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向)

于舅家见之(在)

贤于材人远矣(比)

5.自并自为其名(自己)

还自扬州(从)

五、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

此,这

今义:

判断词

2.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

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义:

或许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

文采和道理

今义:

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4.泯然众人矣

古义:

普通而平常的人

今义:

许多人,大家

六、词类活用。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

2.父异焉: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诧异。

3.邑人奇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对……感到惊异。

4.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5.泯然众人矣:

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

6.父利其然: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七、重要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木兰诗(七年级下册)

一、生字读音。

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燕山(yān)辔头(pèi)

戎视(róng)胡骑(jì)金柝(tuò)朔气(shuò)

唧(jī)机杼(zhù)溅(jiān)啾(jiū)

二、重点宇词解释。

1.木兰当户织(门)

2.愿为市鞍马(为此)

3.从此替爷征(出征)

4.旦辞爷娘去(离开)

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6.万里赴戎机(战争)

7.关山度若飞(过)

8.赏赐百于强(有余)

9.愿驰千里足(希望)

10.著我旧时裳(穿)

11.雄兔脚扑朔(动弹)

12.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13.双兔傍地走(并排)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四、一词多义。

1.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2.将将军百战死(统率军队的人)

出郭相扶将(扶持)

3.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

4.机不闻机杼声(机器)

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

五、古今异义。

1.卷卷有爷名

古义:

指父亲

今义:

爷爷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只,副词

今义:

常用作转折连词

3.出郭相扶将

古义:

外城

今义:

仅用作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

今义:

行走

六、成语。

1.磨刀霍霍:

形容敌人准备杀人或即将发动战争。

2.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七、重要句子。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5。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好花黄。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牵,引。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

  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