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512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纲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课程纲要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纲要1.docx

《课程纲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纲要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纲要1.docx

课程纲要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

77课时

设计者:

张玉玲

背景

人本学期教材共有九部分内容,包括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等。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涵盖了一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

内容多元化,配合很多卡通漫画符合这个年龄段小朋友的兴趣。

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都是初次上小学,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目标

(一)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二)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三)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四)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实施:

内容

分享本册课程纲要1课时,教师范读,学生提问,小组交流。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

课时

第1组

准备课

1数一数

1

第5组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和7

2

2比多少

1

6和7的组成

1

复习检测

2

6和7的加减法

2

用数学

1

6、7的加减法的应用

1

8和9

1

8和9的加减法

1

用数学

1

10

1

10的加减法

2

填未知加数

1

连加连减

2

加减混合

2

复习检测

2

第2组

位置

5上下左右

1

第6组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1

6左右

1

11-20各数的认识的写法

2

复习检测

2

十、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

十几加、减一位数

2

复习检测

2

第3组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91-5的认识

1

第7组

认识钟表

10比多少

1

11第几

2

12分与合

2

加法

2

整时

2

加法二

2

复习检测

2

减法

2

加减法

2

0的认识

1

有关0的加减法

1

复习检测

2

第4组

认识图形

13认识立体图形

2

第8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2

14我会拼图

1

8、7、6加几

2

复习检测

2

5、4、3、2加几

2

用数学

1

复习检测

2

期中复习与评估

2

第9组

总复习

期末复习评估

2

实施

1.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2、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

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

文内图片,教学挂图,班班通,多媒体课件。

3、课外资源:

数字卡片、小动物贴图、小棒、钟表、学具等。

教/学活动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

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让学

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

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8、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9、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

应该

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评价

(一)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

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

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组内互评:

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

用心聆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善于合作。

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

4星良好:

3星合格:

2星需努力:

1星

2.结果评价

(1)纸笔测试。

评价等级: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

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

3.学期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70%)。

(二)评价结果

1.平时检测:

百分制。

2.课堂评价:

很好、可以、有偏差、不合适、继续努力等。

3.实践活动评价:

张贴、公布,奖励优秀作品。

小组互评等级制(很积极、较积极、积极、不积极等)

(三)结果处理

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

4课时

设计者:

张玉玲

背景

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

第四,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

第五,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目标

(一)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三)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程实施:

内容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

课时

第7组

认识钟表

整时

2

复习检测

2

实施

1.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2、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

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二)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

文内图片,教学挂图,班班通,多媒体课件。

3、课外资源:

数字卡片、小动物贴图、小棒、钟表、学具等。

教/学活动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

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让学

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

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8、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9、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

应该

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评价

(二)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

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

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组内互评:

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

用心聆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善于合作。

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

4星良好:

3星合格:

2星需努力:

1星

2.结果评价

(1)纸笔测试。

评价等级: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

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

3.学期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70%)。

(二)评价结果

1.平时检测:

百分制。

2.课堂评价:

很好、可以、有偏差、不合适、继续努力等。

3.实践活动评价:

张贴、公布,奖励优秀作品。

小组互评等级制(很积极、较积极、积极、不积极等)

(三)结果处理

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

9课时

设计者:

张玉玲

背景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能看图列出四个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式,使学生经历推出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程实施:

内容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

课时

第6组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1

11-20各数的认识的写法

2

十、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

十几加、减一位数

2

复习检测

2

实施

1.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2、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三)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

文内图片,教学挂图,班班通,多媒体课件。

3、课外资源:

数字卡片、小动物贴图、小棒、钟表、学具等。

教/学活动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

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让学

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

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8、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9、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

应该

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评价

(三)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

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

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组内互评:

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

用心聆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善于合作。

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

4星良好:

3星合格:

2星需努力:

1星

2.结果评价

(1)纸笔测试。

评价等级: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

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

3.学期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70%)。

(二)评价结果

1.平时检测:

百分制。

2.课堂评价:

很好、可以、有偏差、不合适、继续努力等。

3.实践活动评价:

张贴、公布,奖励优秀作品。

小组互评等级制(很积极、较积极、积极、不积极等)

(三)结果处理

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九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

4课时

设计者:

张玉玲

背景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共五部分:

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一)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二)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四)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实施:

内容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

课时

第9组

总复习

总复习

4

期末复习评估

2

实施

1.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2、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

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四)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

文内图片,教学挂图,班班通,多媒体课件。

3、课外资源:

数字卡片、小动物贴图、小棒、钟表、学具等。

教/学活动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

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让学

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

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8、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9、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

应该

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评价

(四)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

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

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组内互评:

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

用心聆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善于合作。

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

4星良好:

3星合格:

2星需努力:

1星

2.结果评价

(1)纸笔测试。

评价等级: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

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

3.学期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70%)。

(二)评价结果

1.平时检测:

百分制。

2.课堂评价:

很好、可以、有偏差、不合适、继续努力等。

3.实践活动评价:

张贴、公布,奖励优秀作品。

小组互评等级制(很积极、较积极、积极、不积极等)

(三)结果处理

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

11课时

设计者:

张玉玲

背景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

(一)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实施:

内容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

课时

第8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2

8、7、6加几

2

5、4、3、2加几

2

用数学

1

复习检测

2

复习检测

2

实施

1.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2、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

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五)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

文内图片,教学挂图,班班通,多媒体课件。

3、课外资源:

数字卡片、小动物贴图、小棒、钟表、学具等。

教/学活动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

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让学

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

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8、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9、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

应该

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评价

(五)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

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

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

(3)组内互评:

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

用心聆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善于合作。

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

4星良好:

3星合格:

2星需努力:

1星

2.结果评价

(1)纸笔测试。

评价等级: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

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

3.学期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70%)。

(二)评价结果

1.平时检测:

百分制。

2.课堂评价:

很好、可以、有偏差、不合适、继续努力等。

3.实践活动评价:

张贴、公布,奖励优秀作品。

小组互评等级制(很积极、较积极、积极、不积极等)

(三)结果处理

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