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289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康有山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是他在赤壁大战之前,在《宴长江横朔赋诗》时之作。

此时的曹操,既有踌躇满志、不可一世的心态,又有一种天下英雄“唯我一曹”的自豪之情。

同时,曹操又有,”取江东,当迎二乔,置于铜雀台上“的御美之心。

也就是在这次宴会上,他一朔刺杀了大臣刘馥,然后佯装醉酒,说明他的性格的不确定性。

这首诗的主基调,是他求贤若渴的思想的表述。

有人说,这是汉高祖的《大风歌》的翻版,是招揽天下英雄豪杰的政治宣言。

从他对徐庶、关羽等人物的态度看,曹操对英雄豪杰,常怀爱惜之心。

在《三国演义》中,连吕布这样的人,他都有欲取之为我所用的意思。

是当时刘备提醒他:

“君侯难道忘记了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才提醒了他。

对这件事,他既有“忧思”欲用“杜康”解忧的苦闷,又有“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自信。

他知道人生苦短,,有着对于建功立业的急迫感,又有,赢得嘉宾,而“鼓瑟吹笙”的自信。

他对“青青子衿”的贤才,期待似渴,又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山海胸怀,可见他的纳士之心是何等强烈。

他把周公奉为楷模,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自励。

也正是这样的雄才大略的心胸,奋发图强的行为,坚定不移的信念,才使他“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才成就了他的大业。

曹操还有两首诗,是很能表达他的思想性格的。

那就是《观沧海》和《龟虽寿》。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他在东征三郡乌桓时的诗作,集中表现的是他在东临碣石,看到大海的磅礴气势,所激发的豪情壮志。

坚定了他必胜的信心。

在他看来,水浪澹澹的大海、巍峨耸峙的山岛、丛生的树木、丰茂的百草、萧瑟的秋风、涌起的洪波,以及若从海中跃起的日月,灿烂的星汉,都是他纵横四海、驰骋八荒的寄予。

可见他气势的豪迈,志向的高远。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尽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他的暮年之作,这首诗,充分的表现了他对人生、对生死、对事业的态度。

表现了他对暮年、对生死的乐观态度。

更充分的表现了他的宽阔乐观的胸怀。

作为诗人,反映了他的多重性格。

前四句,是说多么长寿的生命,总有一天会老朽、死亡。

驰骋千里的骏马,即使老得卧在槽头,仍有千里之心;

有抱负的豪杰之士,即使到了晚年,谋求作为的雄心壮志,也仍然没有失去。

他懂得,养怡身体,可以长寿。

我荣幸极了,我的高歌是为了表达我的志向。

文如其人,从曹操的诗中可以看出他的气质和性格。

文人诗词,到了六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以何晏为代表的玄言诗,以郭璞为代表的游仙诗,以陶潜为代表的田园诗,以沈约为代表的悼亡诗,都有了蓬勃的发展。

以沈约、徐陵、庾信、颜延之等人所提倡的宫体诗,渐渐向对偶、律声方向发展,到鲍照、陶潜,已发展到一定水平。

加之钟嵘在《诗品》中的归纳总结,诗歌的创作初步形成了唐诗的雏形。

初唐,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初唐四杰”等,在六朝的基础上,基本上确立了唐诗的风格、形体,及至陈子昂,唐诗被彻底推出。

中唐时期,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风靡诗坛开始把诗的创作推向高峰。

李白是一个狂荡不羁、诗才极高、恃才傲物、不拘一格、待月如命、喜好饮酒的放浪诗人。

据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自述: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可见他还是早成的,是个雄心很大的人。

他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良辰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把天地看成是万物的旅店,把光阴看成是匆匆而过的百代过客,所以他提倡及时行乐。

李白的诗作极多。

一生写了有四十多万首,流传至今的有近千首。

每一首都闪耀着光辉。

他的诗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但主要是朋友情谊、风景山水、应酬答谢、寄心寓情等方面。

他还因为永王磷之乱,被长流夜郎。

他诗酒傲王侯,为杨贵妃写了《清平调》之后,踌躇满志,以至酒后失态,被赐金还山。

他的诗既有“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和“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缠绵悱恻的诗章,又有《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样的大气的诗章。

他很愿意结朋交友,和好多的文坛诗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哪怕是乡间农民,都和他有着深厚的友谊。

《赠汪伦》一诗,为后世的人们所津津乐颂。

它既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的山水诗,又有“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一类的爱情诗。

既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的边塞诗。

又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藐视达官显贵的气节之诗,还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苍冥水”的宏伟气概。

所以说,李白诗的境界、水平、手法和品位,做为浪漫主义诗人,是无与伦比的。

韩愈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杜甫,是和他同时代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和李白一样,也是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曲折生活的道路。

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

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唐玄宗天宝五年,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天宝十四年,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富县羌村(陕西境内),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后来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上疏救房玉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从此他屡遭贬斥,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

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为他创作《春望》、《哀江头》、《北征》和“三吏”、“三别”等提供了素材,并使他的诗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759年,他抛官弃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到了成都。

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770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一生为战争所累,所以他极其憎恶战争。

但他对战争的憎恶,还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来呐喊的。

他的《兵车行》,就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为了战争,青壮年不得不去当兵。

而爷娘、孩子,“牵衣顿足拦道哭”,他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他在战争中的境况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战争中,他的精神寄托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他的精神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达到了“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状态。

对战争,他的观点是: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也是因为战争,他目睹了人民饱受的战争之苦,才写出了《三吏》、《三别》,而当局势稍有平缓,便“初闻涕泪满衣裳”,便“漫卷诗书喜欲狂”,便“白日放歌须纵酒”,便准备“青春作伴好还乡”,表现了他对和平的渴望。

他的人本主义使他殷切地希望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食俱欢颜”则“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种民本主义的思想,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古代能够产生、存在,不仅是难能可贵,更主要的是,这充分反映出,我国民本主义的思想的久远的历史。

当然,这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主流。

他的诗作,也有如“黄四娘家花满畦,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江边独步寻花七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江南逢李龟年》的迎送诗。

还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咏怀诗。

”终唐之世,唐诗牢牢地占据着统治地位。

李杜之外,还有元白(元稹、白居易)、韩柳(韩愈、柳宗元)等。

元稹除著名的“悼亡诗”之外,也有“寥落古行宫,白头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的苍凉悲愤的伤古诗。

元稹与薛涛,有过很深的恋情。

两人有过诗的唱答。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所以我的网友很不认同元稹的悼亡诗,这不无道理。

而白居易的《长恨歌》,更是道出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

但白居易的诗的主流还是“恻隐之心、慈爱之怀、友义之情、故园之思”,如《琵琶行》。

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流传极广,对人们启发很大。

中晚唐的诗人,在学习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把诗的创作,又出现了一次又一次高峰。

相继出现了杜牧、卢纶、李益、钱起、李商隐、张籍、温庭筠、杜荀鹤、韦庄、郑畋、崔颢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对唐诗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不能不提的是,在终唐一世,有好几位很有成就的女诗人。

薛涛、鱼玄机,花蕊夫人。

上官仪、李治等。

其中薛涛的《池上双凫》“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就写得很清新,质朴,生动。

鱼玄机的《感怀寄人》“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

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就写得深沉而诚挚。

她是唐代难得的女诗人之一。

五代时期,北中国,战乱频仍,诗词创作的中心,逐渐转移到江南一带。

长江下游的南唐、蜀等国,成了诗词最繁荣的地区。

其中以南唐为最兴盛。

而南唐又以中主李璟、及后主李煜为领袖。

在晚唐、五代时期,词本来是用来咏唱的歌词。

后来,它逐渐地和音乐脱离,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虽然和音乐不再有紧密的联系,但它的节奏、韵律,仍保持着本身的强烈色彩。

后人们在填词的时候,仍然依着原词牌的音韵、气势、风格来填写。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

徐州人。

南唐烈祖李昪长子。

称中主,在位十九年。

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词存五首。

他的词基本都是哀婉凄凉韵调。

如: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

重帘静,层楼回,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他的词基本上都是愁苦,萧瑟,怅惘,辛酸,悲哀等荒凉心境的表述,一定程度上有些小女人的幽怨。

所以他不久就死了。

他的儿子,后主李煜不仅继承了他的帝位,在文学上,也继承了他的风格。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可见,比其他的父亲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中的《破阵子》和《望江南》都是在投宋之后所写。

于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据说宋太宗赵光义看了他的“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后,曾嘲笑他:

“失国也当矣!

”由于他们父子的提倡,朝臣们也都热心于填词。

宰相冯延已更是以填词为能。

据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

其词集名《阳春集》。

他的《谒金门》就比较典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这本是春日平常得很的景象。

可是有谁知道,这一圈圈的涟漪,却搅动了一位女性的感情波澜。

别看她貌似悠闲,时而逗引鸳鸯,时而揉扯花蕊,过一会儿又倚身在池栏上观看斗鸭,但只消从她懒洋洋的神态上,我们就知她的心思其实全不在此。

随着几声喜鹊的欢叫,她的面庞儿顿时就涌上了一阵红晕——盼念已久的丈夫终于回家了,这怎能不令她的心像小鹿儿那样乱撞乱跳?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

人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和所爱的人携手共游的时候,即使是一草一木都会激起温馨喜悦的感觉,而一旦与恋人分手,原来赏心悦目的美景反会引惹离恨别愁。

此情此景,何可胜言!

词人就只能形单影只地踽踽独步,努力将自己沉浸在对伊人的追忆和思量之中……长命女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首短调的清新、质朴、顺畅,令人读之如饴。

词写春日开宴,夫妇双方祝酒陈愿。

词以妇人口吻,用语明白如话,带有民歌情调。

末两句以梁燕双栖喻夫妻团圆,天长地久。

全词浅近而又含蓄。

其余,还有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等人,也有一些词作。

由于南朝的歌舞升平、奢靡词风、陶醉安逸、疏于武备,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便出现了生存危机。

到了赵光义即位后,便向南方进军,南朝各国,相继灭亡。

宋代,是诗词发展的新高峰。

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为代表一派诗人,以词句华藻、音韵工整、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的西昆体诗词流派。

他们师承唐代的李商隐,但诗词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是一种浮靡而缺乏实际内容的文学主张。

但大多是诗词文人反对这种观念,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

初发阶段,先驱者有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以及姚铉、孙复等。

柳开首举“尊韩”的旗帜,提出重道致用、尚朴崇散、宣扬教化等主张,反对当时华靡文风。

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文论“文从字顺”的主张。

运动的高潮的阶段,主要代表作家先后有范仲淹、李觏、尹洙、石延年、苏舜钦、梅尧臣、宋祁、欧阳修和苏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人。

先是范仲淹等人对西崑体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后是范、欧、宋、梅、苏、王等人的创作实践,到了苏轼的阶段,诗词、特别是词的创作,已经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为元明清散文家奉为正宗,而明清散文更多取法于欧阳修、曾巩、苏轼等。

诗歌方面,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也给予南宋金元诗以及明代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宋诗派以深刻的影响。

其中尤以苏轼为突出,可以说,贡献最大。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诗、词、文样样精通。

也特别突出。

他的文学创作,在当时的文坛和后人们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影响。

他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中秋》,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词的代表之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就是用关西大汉,打着铁棹板才能咏唱的豪放诗篇。

也是苏词的典型豪放代表之作。

苏轼的“赤壁怀古”所在的赤壁,并非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但他依旧以饱满的激情放声高歌,抒发思古的情怀。

全词从滔滔东流的大江启笔,到从周郎开始所想到的千古风流人物,描画了江山壮美的豪壮画面。

下阕,从描写公瑾的雍容典雅开始,婉转地表述了周郎大破曹兵的轻松,赞扬了他的才能。

但最后,确是以消极的情绪结尾。

那意思是说,人生暂短,虚若睡梦,我们还是喝酒吧。

这第一杯,还是得祭祀江边的明月。

所以说,词中虽然有恢弘的气势,但还是表现了一定的消极情绪。

而另一首,则是另外的风格。

在《水调歌头、中秋》中,则是充满了对“情”的倾诉。

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他怀念心爱的妻子王弗,兼怀子由(其弟苏辙)。

上半阙是对着明月,把着酒盏,向着青天发问,在琼楼玉宇和人间的去留问题上的矛盾,最后,以“高处不胜寒”,而留下可以“起舞弄清影”,而选择了“何似在人间”。

这里有对荣华富贵的蔑视,对高官厚禄的淡漠。

对比起来,还是人间的情意珍贵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

而对宦海的晦深的厌恶,官场的虞诈的反感。

下半阙,以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为题,加以讨论。

结论是“此事古难全”,而自己的愿望是“但愿人长久”,从而能“千里共婵娟”。

全诗感情热烈,虽然是在“冷暖”、“去留”中徘徊思索,但透出的“情”和“爱”是浓烈的,是真挚的,深沉的。

反映出作者对心爱的妻子、手足的兄弟的深情厚意,表现了作者“性情中人”的的本质。

苏轼在悼亡诗的写作上,也显现出了他的极高功力。

在悼亡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

这一点,我在《悼亡诗与古代诗人的女恋情结》一文中,已经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但作为词的创作,它也是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的。

那就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记梦》一词。

江城子——正月二十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此词写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王弗是死于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死于开封。

正是十年光景。

他结合自己的仕路蹉跎,以真挚深沉的悼念之情,怀恋自己的发妻王弗。

诗的小序明确了说是记梦,但这完全是朝思暮想的结果。

虽然夫妻永诀阴阳十载,但“不思量”,也“自难忘”。

可见这怀恋是自然而然的。

在那远隔千里他结合自己的仕路蹉跎,以真挚深沉的悼念之情,怀恋自己的发妻王弗。

在那远隔千里的山冈,松声簌语,孤坟伫立,冷月悬空,寒星苍凉,妻子的孤魂独魄,在夜风中踟蹰,妻子的荒塚黄土,阒寂无声,可见诗人的哀伤到了什么程度。

即使是见了面,但时移岁改,黄泉苦寂,世上多舛,已使逝者尘垢满面,生者两鬓如霜了,生者逝者都一样难于相互识别。

也就是岁月的折磨,相互强烈的思念,让生者之相、死者之貌,生者之魄、逝者之魂都会衰老,当然是逝者尘垢满面,生者两鬓如霜了。

后阙起句,直抒胸臆,从梦魂还乡着笔,一个“忽”字,是惊喜也是失望,是慰籍也是哀痛。

梦境的情景是清晰的、美好的,是平常的,也是那么令人向往的。

逝而无痕的如烟往事,故居宁静的小屋,每日顾鉴自照的小轩窗,心爱的恋人正在那梳妆打扮,娇妻蓦然回首,意在请丈夫评品“眉毛深浅”、“胭红轻重”使两人相顾。

可翻然又略知是梦,心酸、惜恋、疼爱和惊奇及悲哀百味杂陈,表现了作者难以言说的无奈。

最末句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归于故乡的坟塚,其实是归于妻子王弗的娇躯,然而却是作者本人的心境。

也就是说,那一连串对往昔岁月的回顾,虽是在梦境中显观,都是作者“不思量,自难忘”对夫妻之情的顾恋,是对逝者痛惜,也是对自己身世不幸的叹息;

是对逝者感情的寄托,又是对自己心灵的安慰。

小轩窗梳妆引发的是相顾的无言,伤泪千行。

可见其幽梦似虚似实,似真似假,似幻似觉。

这种悲喜难分,阴阳难分,虚实难分的似有似无,最后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