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33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docx

木工技术交底大全

木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庐湖春天3-2期

交底部位

 基础、主体

施工单位

 江西中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

年月日

 交底内容:

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1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胶合板、方楞、钢管、扣件等。

2.1.2脱模剂:

水质隔离剂。

2.1.3工具:

铁木榔头、活动(套口)板子、水平尺、钢卷尺、托线板、轻便爬梯、脚手板等。

2.2.模板设计:

2.2.1确定结构模板平面施工总图。

在总图中标志出各种构件的型号、位置、数量、尺寸、标高及相同或略加拼补即相同的构件的替代关系并编号,以减少配板的种类、数量和明确模板的替代流向与位置。

2.2.2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

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尺寸单块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支撑系统的竖向支撑、侧向支撑、横向拉接件的型号、间距。

预制拼装时,还应绘制标志出组装定型的尺寸及其与周边的关系。

2.2.3绘图与验算:

在进行模板配板布置及支撑系统布置的基础上,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合格后要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其中包括:

模板平面布置配板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及非定型拼接件加工图。

2.2.4轴线、模板线(或模边借线)放线完毕。

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办好预检手续。

2.3模板承垫底部,治模板内边线用1∶3水泥砂浆,根据给定标高线准确找平。

外墙、外柱的外边根部,根据标高线设置模板承垫木方,与找平砂浆上平交圈,以保证标高准确和不漏浆。

2.3.1设置模板(保护层)定位基准,即在墙、柱主筋上距地面5~8cm,根据模板线,按保护层厚度焊接水平支杆,以防模板水平位移。

2.3.2柱子、墙、梁模板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预留洞。

预埋件已安装完毕,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3施工工艺

3.1柱模板安装工艺:

搭设安装架子

第一层模板安装就位

检查对角线、垂直和位置

安装柱箍

3.1安装柱模板施工要点:

3.1.1回先将柱子第一层四面模板就位组拼好,每面带一阴角模或连接角模,用U形卡反正交替连接。

3.1.1.2使模板四面按给定柱截面线就位,并使之垂直,对角线相等。

3.1.1.3用定型柱套箍固定,楔板到位,销铁插牢。

3.1.1.4以第一层楼板为基准,以同样方法组拼第二、三层,直至到带梁口柱模板。

用U形卡对竖向、水平接缝反正交替连接。

在适当高度进行支撑和拉结,以防倾倒。

3.1.1.5对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对角钱、扭向等全面校正,并安装定型斜撑,或将一般拉杆和斜撑固定在预先埋在楼板中的钢筋环上,每面设两个拉(支)杆,与地面呈45°。

以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的模板。

检查安装质量,最后进行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刀支杆的固定。

3.1.1.6将柱根模板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

3.3.2梁模板安装施工要点:

3.3.2.1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梁底标高引测用),共复核。

3.3.2.2安装梁模支架之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首层是土壤地面或楼板地面,在专用支柱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座应在一条直线上。

支柱一般采用双排(设计定),间距以60~100cm为宜。

支柱上连固10cm×10cm木楞(或定型钢楞)或梁卡具。

支柱中间和下方加横杆或斜杆,立杆加可调底座。

3.3.2.3在支柱上调整预留梁底模板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拉线安装梁底模板并找直,底模上应拼上连接角模。

3.3.2.4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经验收合格后,清除杂物,安装粱侧模板,将两侧模板与底板连接角模用U形卡连接。

用梁卡具或安装上下锁口楞及外竖楞,附以斜撑,其间距一般宜为75cm。

当粱高超60cm时,需加腰楞,并穿对拉螺栓(或穿墙螺栓)加固。

侧梁模上口要拉线找直,用定型夹子固定。

3.3.2.5复核检查梁模尺寸,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

有楼板模板时,在梁上连接阴角模,与板模拼接固定。

3.4楼板模板安装工艺:

3.4.1楼板模板单块就位安装工艺流程:

 

搭设支架

安装横纵钢(木)楞

调整楼板下皮标高及起拱

 

铺设模板块

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

 

 

3.4.2楼板模板安装工艺施工要点:

3.4.2.1支架的支柱(可用早拆翼托支柱从边垮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安装,同时安装钢(木)楞及横拉杆,其间距按模板设计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支柱间距为80~120cm,钢(木)楞间距为60~120cm,需要装双层钢(木)楞时,上层钢(木)楞间距一般为40~60cm。

3.4.2.2支架搭设完毕后,要认真检查板下钢(木)楞与支柱连接及支架安装的牢固与稳定,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认真调节支模翼托的高度,将钢(木)楞找平。

3.4.2.3铺设定型组合钢框竹(木)模板块:

先用阴角模与墙模或梁模连接,然后向垮中铺设平模。

相邻两块模板用U形卡满安连接。

U形卡紧方向应反正相间,并用一定数量的钩头螺栓(或按设计)与钢楞连接。

亦可用U形卡预组拼单元片模再铺设,以减少仰面,在板面下作业。

最后对于不够整模数的模板和窄条缝,采用拼缝模或木方嵌补,但拼缝应严密。

3.4.2.4平模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底标高,并进行校正。

4模板拆除施工工艺

4.1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4.1.1侧模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4.1.2底模及冬季施工模板的拆除,必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有关条款。

作业班组必须进行拆模申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

4.1.3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4.1.4拆装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

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4.2.2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

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4.3楼板、梁模板拆除工艺:

4.3.1工艺流程: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力撑

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

 

 

 

下调楼板模板支柱顶翼托螺旋2~3m,使模下降

 

 

 

 

 

 

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钢(木)楞及支柱

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4.3.2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4.3.2.1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

而后拆除梁与楼板模板的连接角模及梁侧模板,以使两相邻模板断连。

4.3.2.2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后,先拆钩头螺栓,以使钢框竹编平模与钢楞脱开。

然后拆下U形卡和L形插销,再用钢钎轻轻撬动钢框竹编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

切不可用钢根或铁锤猛击乱撬。

每块竹编模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翼托螺杆再下调相等高度,在原有钢楞上适量搭设脚手板,以托住拆下的模板。

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4.3.2.3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

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再按4.3.2.2条要求做后续作业。

拆除梁底摸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4.4柱子模板拆除工艺:

4.4.1分散拆除工艺流程:

 

拆除拉杆或斜撑

自上而下拆掉(穿柱螺栓)或柱箍

 

 

 

 

 

 

拆除竖楞,自上而下拆钢框竹编模板

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

 

 

 

4.4.2分片拆模工艺流程:

 

拆掉拉杆或斜撑

自上而下拆掉柱箍

 

 

 

 

拆掉柱连接角一侧U形卡,分二片或四片拆离

吊运片模板

 

 

 

4.4.3柱模拆除要点:

4.4.3.1分散拆除柱模时,应自上而下、分层拆除。

拆除第一层时,用木锤或带橡皮垫的锤向外侧轻击模板上口,使之松动,脱离柱混凝土。

依次拆下一层模板时,要轻击模边肋,切不可用撬根从柱角撬离。

拆掉的模板及配件用滑板滑到地面或用绳子绑扎吊下。

4.4.3.2分片拆除柱模板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连接角模,使之松动。

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或在柱上口留一个松动穿墙螺栓,以防整片柱模倾倒伤人。

5.2基本项目

5.2.1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5mm。

检查方法:

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

5.2.2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

模板上粘浆和满刷隔离剂的累计面积,墙板应不大于1000cm2;柱、梁应不大于400cm2。

 6成品保护

6.1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椅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

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

6.3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碰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1梁、板模板:

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

防治的方法是,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

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

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

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7.2柱模板:

7.2.1涨模、断面尺寸不准:

防治的方法是,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坚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7.2.2柱身扭向:

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

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7.2.3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

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

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项技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

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7.4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

支、拆模及运输时,应轻搬轻放;发现钢框和加劲肋有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模板分类分规格码放,对钢框、钢肋要定期涂刷防锈漆;对木竹胶合板的侧面、切割面、孔壁,应用封边漆封闭。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