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34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增城市新塘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增城市新塘中学2014-2015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7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试卷自己妥善保管,不要遗失。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霎时(shà)云翳(yì)疙瘩(da)蜚声(fēi)佳肴(yáo)

B.倩影(qiàn)回溯(sù)害臊(sào)金瓯(ōu)籍贯(jí)

C.惦着(diàn)作揖(yī)戏谑(xuè)扉页(fēi)字帖(tiè)

D.踱步(duó)惆怅(chàng)积攒(zuǎn)商榷(què)下咽(yè)

2、下列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B.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动不得。

C.孛罗随后又搜索枯肠,多方诘难,企图从根本上摧毁文天祥的自尊,以便承隙诱归。

D.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惨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

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种令人怅然以至走入恐惧的想象,像雾霭一般不可避免地缓缓升起,模糊了我们的来路和去处,令人不得不断然打住思绪。

B.回国后,华罗庚除非常注意培养和发现有志于献身数学科学的青年人外,还致力于数学研究。

C.罗兰的童年,是在勃艮第的田野里和开阔的峡谷中度过的,他的中学时代是在喧嚣的巴黎街道上度过的。

D.文天祥固然无法预见,700年后有个叫毛泽东的,把史太公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箴言,定音为人品人格的最高层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前后文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譬如暴雨骤临园中,;譬如秋风忽至,,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①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②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③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那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

④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

⑤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

⑥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

A.④⑤③②①⑥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②③④⑥①   D.④②③①⑥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

通“娶”,娶妻B.徒留无所施:

徒然,白白的

C.留待作遗施:

遗产D.昼夜勤作息:

劳作

6、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A.汝岂得自由B.槌床便大怒

C.哽咽不能语D.可怜体无比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纫秋兰以为佩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B、朝搴阰之木兰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C、阿母为汝求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D、俟我于城隅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9、下列句中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④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⑤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③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③④⑤⑥

10、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悲剧基调,同时,在结构上又引起下文的故事。

B、第二段写兰芝的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她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其的同情。

C、从选文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的根源是焦仲卿对母亲的言听计从。

D、“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表现了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诗词鉴赏(7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①。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③徒伤悲。

【注释】①晞:

晒干。

②焜:

明亮的样子。

③老大:

年老。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3分)

(2)比、兴是汉乐府诗常用的艺术技巧,请找出诗中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分别分析它们的作用。

(4分)

(三)名言名篇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不见复关,,既见复关,。

(《诗经·氓》)

②,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③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

(《短歌行》)

④汩余若将不及兮,;朝搴阰之木兰兮,。

(《离骚》)

⑤,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归园田居》)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

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

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

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

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

“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

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

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

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

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④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

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

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

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

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

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

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

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⑤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

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

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

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

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

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

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

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E.“桃都”、“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的习俗有关。

F.“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文人“入世”追求和自我解脱的矛盾统一。

14.根据文意,不符合中国“桃花文化”形成条件的一项是(3分) (  )

A.桃花具有作为一种自然物的观赏价值。

B.桃花俏丽的色彩和缤纷的落英会使人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

C.人们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审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为一种共同认可的移情物。

D.在具备了以上条件之后,中国的“桃花文化”才有可能逐渐形成。

15.第四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

体现了中国人怎样一种愿望?

(4分)

16.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分析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是如何体现中国桃花文化的。

(4分)  

【材料】每年4月中旬,作为中国十大地方节庆之一的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近年来强势锻造象征着幸福、浪漫、健康、快乐的桃花文化品牌,成为首都文化产业里的一颗耀眼明星。

人间四月天,十七万亩桃花风姿绰约,竞相怒放,灿若云霞,吸引无数市民和游客慕名前去观赏;更有众多文人墨客即兴吟诗作画,表达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花节期间,主办方还特邀京城百对新人举办“百年好合浪漫桃花海、情定桃花源”活动,在壮美的桃花海洋,与爱人真情告白,情定桃花源,留下了人生最美好浪漫的一刻。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巴金:

不做欺世盗名的骗子

李致

①粉碎“四人帮”以后,巴老开始在四川出书。

出第一本书起,他就宣布不要稿酬。

当时向巴老要书的人很多,样书不够,他就出钱买;出版社为他冲洗照片,他从上海寄钱来付费。

②留在出版社的稿费怎么办?

③一九八一年,出版社党委讨论了这个问题。

多数同志主张用巴金的名义设立奖金。

我在转达这个意见的同时,建议把稿费用来帮助某些有困难的作者。

不久,巴老回信说:

“稿费问题就按你所说用来帮助作者吧。

设立奖金我不赞成,我反对用我的名字。

④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巴老给四川省作家协会写信,再次表明态度。

他说: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

我非常感谢。

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

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⑤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巴金全集》时,拟编两卷巴金的日记。

巴老委托我替他校看日记原稿。

四川出版界一位朋友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由四川出版日记的单行本。

  ⑥一九九一年冬我向巴老转达了这位朋友的请求。

巴老有些犹豫,我说:

“《鲁迅日记》也有单行本,您的日记也可以出单行本。

”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巴老勉强同意了。

  ⑦我回成都不久,外甥李舒给我带来巴老的信。

“日记我考虑了两个晚上,决定除收进《全集》外不另外出版发行,因为这两卷书对读者无大用处。

我没有理由出了又出、印了又印,浪费纸张。

我最近刚看过这些日记,里面还有些违心之论,你也主张删去,难道还要翻印出来,使自己看了不痛快,别人也不高兴?

你刚来信说你尊重我的人品,那么你就不该鼓励我出版日记,这日记只是我的备忘录,只有把我当成‘名人’才肯出版这样东西,我要证明自己不愿做‘名人’,我就得把紧这个关,做到言行一致。

对读者我也有责任。

我出一本书总有我的想法。

为什么要出日记的单行本?

我答应你,也只是为了不使你失望。

几十年前我曾经责备自己拿作品应酬人,因此大发牢骚,今天在我搁笔的时候我不能再勉强自己了,何况《全集》出版之后另出日记单行本还要同人文社办交涉。

  ⑧一句话,日记不另出单行本。

  ⑨回想起来,我当初想得太简单。

《鲁迅日记》是在鲁迅逝世后多年出版的,他在世时也可能不同意。

惭愧之余,我立即给巴老去信表示尊重他的决定,并把巴老的决定转告给出版界的那位朋友。

  ⑩一九九一年秋,原成都市第二中学校长张珍健同志来到我家。

他是巴老的读者,十分崇敬巴老的作品和人品。

为迎接“巴金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他用了半年时间把巴老作品的书名刻成五十六方印章,并请艾芜老人题签。

他希望到上海把这些印章送给巴老。

  ⑾珍健同志双腿残疾,一生拄着双拐。

看见他诚恳的态度和辛苦的劳动,我委实被感动了。

我找了一个折衷方案:

我去信征求巴老的意见,能否用十五分钟时间会见他。

珍健同志表示愿意静候佳音。

  ⑿不久巴老即回了信:

张珍健同志要送我五十多个印章,我感谢他的好意,但是我不愿意举行一种接受的仪式,让人们谈论、看热闹,也不愿意让他把印章送到上海亲手交给我,只为了一刻钟的会见,这样做,我觉得不近人情。

总之烦你告诉张同志,不要来上海送印章,他的好意我心领了。

我看由慧园代收,不好吗?

将来还可以在慧园展览。

  ⒀读完信,我感到自己考虑很不周到。

我尊重巴老的意见,便给珍健同志打了电话,委婉地作了解释,请他谅解。

  ⒁一九九三年我回到成都,偶然在《读书人》杂志上看到珍健同志的文章《巴金访问记》。

原来珍健同志已在一九九二年秋到上海看望巴老。

巴老收到《印谱》以后,既高兴又谦虚地说:

“你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和功夫,我过去那些书都是乱写的,没有多大意思。

”巴老和珍健同志交谈了五十多分钟,送了一部《激流三部曲》给他,并题字签名。

临别的时候,八十七岁高龄且举步维艰的巴老,坚持把珍健同志送到大门外。

珍健同志一再请巴老留步,巴老却说:

“你不远千里专程来访,我送送你是应该的。

  ⒂巴老就是这样对人对己。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日

(节选自《我的四爸巴金》,有删改)

17.本文叙写了有关巴金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4分)

18.文中第④自然段引用巴金先生的信件内容有何作用?

(5分)

19.依据全文,简要分析巴金在“对人对己”方面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每个方面答出两点即可)(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0.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0个字)(5分)

一架从俄罗斯起飞的伊尔-76飞机,日前载着一位尊贵的北极“客人”抵达大连国际机场,它就是来自北极圈内的珍稀动物——白鲸。

这也是白鲸家族在历史上首次登陆中国,它将成为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的正式成员。

这只3岁的白鲸,身长近4米,体重500公斤左右,是个性情温顺的“小姑娘”。

在来中国之前,它已学会了转圈、唱歌、与人接吻,生气了还会叫上几声。

白鲸的新家被安置在刚刚建好的极地馆内,它也是第一位入住极地馆的成员。

为了使它适应馆内的水温,工作人员准备了两至3吨的冰块,以备降温使用。

春节前后人们可一睹这只白鲸的风采。

据悉,还有3只白鲸已在俄罗斯接受体检和训练,将于明年3月运抵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

21.下面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给该同学写一段评价的话,要求:

评价要既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又要客观,语气要委婉,不超过50字。

(6分)

(1)9月1日上课迟到5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堂秩序。

(2)9月2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同学。

(3)9月3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的财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

(4)9月4日在“校文化艺术节”上,一曲萨克斯精妙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5)9月5日上课迟到20分钟。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总有遗憾,所以难免会有无奈有悔恨,如果总是沉醉其中,那么生活将会是一种灾难而毫无乐趣可言。

当我们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时,看那些留在岁月里的心结宛如天上飘动的云,卷卷舒舒,而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因为淡定,所以便可以从容面对。

请以“解开心结”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个字。

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7.A(其他各项加点词均为偏义复词)

8.D(A:

介词,把/介词,为了;B:

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兰芝的哭诉这件事;C:

介词替、给/动词,做;D:

都是介词,在)

②③任答一点即可。

12、①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②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

③乌鹊南飞何枝可依

④恐年岁之不吾与夕揽洲之宿莽

⑤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

13.CE【特殊情结是指“桃花源”情结;三个不都是传说,且不与“尚红”有关。

14.D【除以上条件外,还要有世代沿袭相传的民族积淀。

15.【出于”尚红”礼俗,桃花被人们当作吉祥喜庆活动的主角;用桃花命名的人名地名不胜枚举;有关桃树桃花桃实的美好象征无处不在。

体现了中国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或生活)的美好愿望。

】(4分,每个要点1分。

18.①直接引用信件内容,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

②信件内容可见巴金反对以自己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的态度很坚决。

③突出了巴金淡泊名利的形象特点(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19.

(1)对人方面:

①对读者负责:

巴金认为自己的日记这两卷书对读者无大用处,而且里面有违心之论,没必要印出来让读者看了不高兴。

②为他人着想:

不愿张珍健要为送印章专程从成都到上海。

③对人真诚:

热情对待到访的张珍健,张珍健离开时坚持把他送到大门外,认为这样做是应该的。

④心地善良:

用稿费来帮助某些有困难的作者。

(2)对己方面:

①淡泊名利:

反对用自己的名字设立奖金。

巴金不愿意出版日记的单行版,认为日记只是他个人的备忘录,他不愿别人把他当成“名人”。

②谦虚实在:

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并无多大成就。

巴金评价自己的日记“对读者无大用处”,写日记“是为自己服务的”。

③言行一致:

巴金先生不愿做“名人”,就把紧这个关,不愿出日记单行本,做到言行一致。

(每个方面对一点2分,两点3分,共6分。

没分方面作答或张冠李戴酌情扣1—2分。

20.白鲸(陈述对象)首次(时间)登陆(或“落户”等,行为动作)中国(对象)。

21.参考答案:

你多才多艺又能够见义勇为,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能够在生活细节和文明习惯方面再提高一点素养,你就是最棒的。

(以肯定该同学的语气表达观点2分,辩证地谈及缺点2分,句子通畅2分,言之成理即可。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