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55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docx

小学第三单元数学课时备课表

范寨联合校集备活页

年级:

六年级数学主备人刘玉霞2013年3月1日

课题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将比例式转化成方程。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复习导入

1.谈话:

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运输次数

2

4

运输量(吨)

16

32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

谈话:

谁来交流?

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介绍: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

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1/3∶1/4和12∶916∶2和32∶47∶4和5∶380∶2和200∶5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集体交流。

3、学生以16:

2=32:

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试试能不能发现什么!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出示研究方案: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③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6、验证发现,共享成功。

学生举例验证,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学生独立验证)

7、小结: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8、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三、练习巩固:

1、连线:

自主练习第3题。

2、填空:

自主练习第6题。

3、自主练习第10题:

2:

1=4:

()1.4:

2=():

31/2:

1/3=3()12:

()=():

5

四、课堂总结:

同桌俩互相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运输次数

2

4

运输量(吨)

16

32

1、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32:

4)

3、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

(32:

16)

课后反思:

范寨联合校集备活页

年级:

六年级数学主备人刘玉霞2013年3月2日

课题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1.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铺垫孕伏:

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4x=1206x=24×5

2.回忆:

什么叫做比例?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0∶5和4∶1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1.5∶0.2=30∶4

二、揭示意义、自主探究: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x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

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得出: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

解比例20∶25=4∶x

学生自主探究,解答。

说一说:

如何转化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20x=25×4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3.独立完成:

解比例

学生完成后,要适当追问思考的过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质在解比例过程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1题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个别学生板书。

2.补充练习: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

已知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3.自主练习第12题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

先确定等式一边的两个数作为比例的内项,另一边的两个数就作为比例的外项,然后灵活写出多个比例。

四、回顾总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

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板书设计:

 

解比例:

20∶25=4∶x

解:

20x=25×4

20x=100

x=100÷20

x=5

课后反思:

范寨联合校集备活页

年级:

六年级数学主备人刘玉霞2013年3月3日

课题

信息窗1运输大麦芽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三课时

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

1、使学生熟练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创设情境,回顾概念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谁能来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它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回答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

谁还能说一说你对比例还有那些了解?

(简单回顾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例与比的联系和区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情境(自主练习第5题)

师:

你认为两位女同学说的对吗?

有什么根据?

让学生同学通过回顾的概念来进行讨论验证,注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最终让学生能够依据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说明两位同学的说法正确。

(比例的意义:

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因为这两个比组成比例的话,他们的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师:

那么你能说再说一组吗?

同学起来说一说。

教师再说一个新的比,还以这种形式,让学生说一说组成的新比例。

其他学生马上判断对错。

三、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一)认真审好题,填空不困难。

1、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口答)

①比例是由任意两个比组成的。

( )

②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差是0。

()

③比例式中有四个外项,四个内项。

()(学生判断并说明错误原因)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2、40:

32的比值是(),5/2:

2的比值是(),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为()。

3、12的约数有(),选出其中的四个约数组成比例是()。

学生说明填空的根据。

(二)脑筋转转转,答案全会选。

1.能与1/3:

1/2组成比例的是()。

A.2:

3B.3:

2C.1/3:

1/4D.1/2:

1/3

2.下面各组数中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A.4、8、3、14B.0、1、4、8

C.1/9、1/3、1、3D.6、9、12、15

3.自主练习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充分交流,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先找出比值相等的俩个比,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也可以先找出乘积相等的两组数,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

(三)活用知识点,展现你风采!

1.在比例式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0.2,另一个内项是()。

2.a:

8=9:

b,那么,a×b=(   )。

3.A:

B=1:

75时,那么A×(  )=B×(  )。

4.根据3×8=4×6写成比例():

()=():

()

5.如果9a=7b,那么a/b=()/()。

6.把8×2.5=0.4×50改写成四个不同的比例()、()、()、()。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课后反思:

范寨联合校集备活页

年级:

六年级数学主备人刘玉霞2013年3月4日

课题

信息窗2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学生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

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青岛啤酒是我们青岛的名牌产品,每年的啤酒节都能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谈话:

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表格中有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两种数量。

(2)工作总量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师小结:

也就是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有联系的两个数量。

那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

工作时间越长生产的啤酒越多,工作时间越短生产的啤酒越少。

2、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谈话:

原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有这样的关系。

现在和小组内的同学从两种量中找出几组对应的数,算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在小组内列举数据,求出比值,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全班汇报。

学生发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都是14,也就是一定的。

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定)

3、理解概念,巩固应用

谈话:

回忆我们的学习过程可以发现,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也随着变化,而工作效率不变,也就是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学生自我阅读40页第一个红点内容,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和同位交流一下,说明原因。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补充练习

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件衣服的价钱一定,购买的件数和总价。

(2)长方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

(3)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在练习中学生体会,两个有关系的量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与加减有关系不成比例。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数量成正比例?

再独立解答。

(1)小题播音时间与播音字数的比值一定,所以播音时间与播音字数成正比例;第

(2)小题虽然已播字数与未播字数也是有联系的量,但是已播字数与未播字数的比值不一定,所以不成正比例。

3、自主练习第5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根据X和Y成正比例,得出X和Y的比值一定是,然后利用这个比值和已知数据就能算出每一组对应的另一个数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也随着变化,而工作效率不变,也就是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课后反思:

范寨联合校集备活页

年级:

六年级数学主备人刘玉霞2013年3月5日

课题

信息窗2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1、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2、培养学生初步的函数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1、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创设情境:

谈话: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啤酒生产中,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可以用图来表示两个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二、探究新知

1、画出正比例图像

谈话:

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两种量还可以用横轴和纵轴表示。

用课件分别出示横轴和纵轴。

学生看明白:

横轴表示工作时间,纵轴表示工作总量。

想一想:

折线统计图的描点方法,你能找到1小时生产14吨的这个点吗?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交流,横轴上找到1表示1小时,纵轴上找到14表示14吨,这样就找到相对应的点,这个点表示1小时生产14吨。

谈话:

像刚才那样描出表示其它各组数据的点,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点连起来。

学生动手操作,在方格图中找出相应的点依次描出,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体会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2、认识正比例图像,

谈话:

观察画出的图像,和组内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这样的直线能反映出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变化也随着变化。

3、应用正比例图像

(1)谈话:

根据上图估计一下,4.5小时大约能生产多少吨啤酒?

想一想应该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总结方法,全班汇报。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2)估计一下,要生产80吨啤酒,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回忆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总结:

看来同学们都能应用正比例图像根据一个量估计出所对应的另一个量,从这个图像我们也可以直观的看出这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比值是一定的吗?

进行判断后,全班交流说明原因。

2、补充练习

一种彩带每米售价5元,将此表填写完整

长度(米)

1

2

3

4

5

6

7

总价(元)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并按顺序连接起来。

购买彩带的长度和需要的钱数成正比例吗?

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

根据图像判断,购买3.5米彩带需要多少元?

3、完成自主练习6

谈话:

观察图像,想一想运行的周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

说说原因?

学生可以数据的比值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图像直接判断。

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注意先从横轴上找到9,再通过图像上的点从纵轴找到对应的时间,估计出运行9周大约是16小时。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范寨联合校集备活页

年级:

六年级数学主备人刘玉霞2013年3月6日

课题

信息窗2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三课时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培养学生初步的函数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复习导入:

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例的知识,你能来说说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吗?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判断时要抓住两点:

一是看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二是看它们变化的规律是否是商一定。

二、基础练习:

1、说一说:

(自主练习4)

(1)天数一定,生产零件的总个数与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底与面积。

(3)一个人的年龄与体重。

(4)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判断时关注学生判断的依据。

先让学生思考,明确思路后再逐一解决问题。

重点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2、找一找:

(自主练习7)

出示关系图:

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上图估计一下,要行驶600千米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3)估计一下8.5小时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3、判一判:

(自主练习8)

判断各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为什么?

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计算进行判断。

三、拓展练习

1、画一画:

自主练习9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情况表格观察表格。

(1)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吗?

请你说明理由。

(2)在下图中描出表示物体质量和弹簧伸长长度相对应的点,然后把它们按照顺序连接起来

(3)根据上图估计一下,称2.5千克物体时,弹簧大约伸长多少厘米?

2、探一探:

自主练习10

(1)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2)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你还能找到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请你说明理由。

3、研一研: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比例?

为什么?

(2)长方形的长一定,周长和宽成不成比例?

为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里进行解决,鼓励他们采取合作探究、动手研究、数据演示、举例说明等多种形式对结果进行研究和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范寨联合校集备活页

年级:

六年级主备人刘玉霞2013年3月7日

课题

信息窗3啤酒生产计划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参观了啤酒的生产情况,并学习了两个量之间可以成正比例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在啤酒厂参观,看看今天我们能学到哪些新知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记录表,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

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红点例题:

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观察记录表,分析表中的两个量:

分别是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需要生产的天数随着每天生产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每天生产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每天生产的吨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引导学生思考:

每天生产的吨数在变化,需要生产的天数也随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进行计算: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

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

你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出它们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归纳出:

每天生产的吨数×需要生产的天数=总吨数(一定)。

总结:

像这样,每天生产的吨数变化,需要生产的天数也随着变化,总吨数不变,也就是每天生产的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乘积一定。

我们就说,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补充练习: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分的杯数与每杯啤酒量如下表:

分的杯数/杯

1

2

3

4

5

每杯啤酒量/mL

600

300

200

150

120

问:

分的杯数与每杯的啤酒量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是成反比例关系的?

你能用数据说明一下吗?

学生交流回答。

3.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先算出每组对应数据的乘积,找到哪一种量是不变的,再结合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因为每页的字数×页数=总字数(一定),所以每页的字数和页数成反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说说你的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

(2)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车的速度和所需要的时间。

(3)玉华做12道练习题,做完的题与没做的题。

(4)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2、自主练习的第6题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并完成:

(1)说一说:

用水量与水费成什么比例?

为什么?

(2)在图中表示出用水量和水费相对应的关系。

(3)估计一下:

用水95吨,水费是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每天生产的吨数变化,需要生产的天数也随着变化,总吨数不变,也就是每天生产的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乘积一定。

我们就说,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课后反思:

范寨联合校集备活页

年级:

六年级数学主备人刘玉霞2013年3月8日

课题

信息窗3啤酒生产计划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第二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预设

个案修改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成反比例的量和它们的关系,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