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85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docx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第3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的特点:

①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②社会性和时代性

4,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

①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②教育目的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5,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强制性。

7,教育目的是学术概念,教育方针是政治概念,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发展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8,教育目的的分类:

①从教育目的作用的特点看,分为价值型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

价值性教育目的的根本是要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感的人。

②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分为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③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分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④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看,分为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⑤从教育目的存在的方式看,分为实然的教育目的(理论层面)和应然的教育目的(成文的)。

9,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局域主导地位。

同时他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知道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0,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激励和评价。

1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2,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1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4,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15,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16,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1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

①人的全面发展②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片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8,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①个人本位轮与社会本位轮②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③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19,

个人本位论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斯洛

社会本位论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内在目的

杜威。

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外在目的

20,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提出者是斯宾塞,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提出者是杜威。

21,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是1957年“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2,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1986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24,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5,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6,学习的四大支柱: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

27,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②坚持全面发展③培养独立个性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⑤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和重要使命)

2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②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③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9,德育的基本任务:

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②正确的政治方向③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⑤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30,智育的基本任务:

①传授知识②形成基本技能③发展智力才能④培养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31,体育的基本任务:

①增强体质②掌握锻炼的知识和技能③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④养成文明习惯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32,美育的基本任务:

①培养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②培养艺术活动的技能③培养心灵美和行为美

33,美育的基本形态包括自然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

34,劳育的基本任务:

①培养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②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③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35,五育中,德育是方向,居于首位,智育是核心,体育是物质保障,美育和劳育是具体运用和实施。

36,落实我国教育目的的时要特别注意重点培养的青少年学生的素质

37,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有:

①整个社会的发展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③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

38,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9,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大任务是①培养身体素质②培养心理素质③培养社会素质

40,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是:

①面向全体②全面提高③主动发展

41,素质教育的特点:

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

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42,素质教育的内涵:

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核心。

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44,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

45,素质教育的意义:

①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②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③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46,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①改变教育观念②转变学生观③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④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⑤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⑦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误区

47,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

①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②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③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④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⑤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⑥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⑦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

48,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与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49,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称。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0,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51,一般来说,学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52,建立学制的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④人口发展状况⑤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53,现代学制的类型:

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苏联分支制。

54,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5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56,学校的产生是前制度化教育的标志。

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

57,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58,我国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

5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④高等教育大众化⑤终身教育⑥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⑦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0,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大于15%小于50%的为大众化教育,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我国现在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

61,终身教育特点:

终身性,全民性(民主性和普及性),广泛性(连贯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形式多样化和自主性)

62,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

63,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以日本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

64,1903年的“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

它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不许男女同校。

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

65,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对旧学制进行修订。

66,1922年的“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该学制首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在高中增加职业科,该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67,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还提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

68,193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69,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

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70,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从层次结构上来看,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从类别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71,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72,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②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③稳定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④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7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中长期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

主要内容如下:

①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②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④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⑥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⑦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74,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的重心:

①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②基本普及学前教育③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