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87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理科综合第六套生物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2018年猜题卷(全国卷Ⅱ、Ⅲ)理科综合第六套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细胞中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能够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B.②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并运送到细胞内特定位置或细胞外

C.③具有单层膜,其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

D.④可以存在于动物细胞和髙等植物细胞中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某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②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竞争关系③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

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死

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⑥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X/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A.3项B.4项C.5项D.6项

3.将某二倍体植物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可得到四倍体,再取该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可得到植株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抑制着丝粒的分裂

B.植株A的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所以是二倍体

C.植株A能够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可育的

D.上述涉及的两种育种方法所利用的变异原理不相同

4.取等量的四份鲜肝匀浆(含过氧化氢酶)分别在pH为3、5、7、9的条件下与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结果每组都有气体产生。

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鲜肝匀浆的加入量减半。

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相同时间后的剩余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pH不同造成的

B.图中曲线a是第二次实验的结果

C.鲜肝匀浆的量会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D.两次实验中,pH为7的一组产生气体量均最少

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矿难发生后,被困矿工体内对血糖含量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胰岛素

C.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

6.人的IA、IB、i基因可以控制血型。

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0型血,IAIA和IAi表现为A型血,IBIB和IBi表现为B型血,IAIB表现为AB型血。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0型血的孩子

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双亲之一为0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二、非选择题:

29.(8分)如图表示不同02浓度对马铃薯叶肉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测定马铃薯叶肉细胞的呼吸强度,要在条件下进行。

细胞呼吸是否产生酒精,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使用进行鉴定。

(2)图中02浓度为0时,马铃薯叶肉细胞中的C02产生于(填细胞结构)。

当02浓度为时,马铃薯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弱。

当02浓度达到大约15%以后,C02释放量不再随02浓度的增加而继续增加的内因可能是。

(3)研究发现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强度不能用C0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

30.(9分)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两种调节方式模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是(填“正”、“负”或“零”)电位。

在神经纤维上(膜外)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如图),已知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相同,如果在X处给予神经纤维一个适宜的刺激,电流表指针先偏转的方向是(填“A→B”或“B→A”)。

(2)上述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原因是A、B两点的电位不同,使A、B两处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的原因是内流;如果在Y处给予一个相同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变化是,其原因是;若在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X处,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只抑制了突触后膜上的功能。

31.(10分)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图中字母表示能量值,其中表示各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填图中字母)。

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流向分解者的(填图中字母)中。

(2)用图中字母构建能量的数学关系式(示例:

X=y+Z+……),则:

A=D+,E=C+。

(3)现已测得草同化的能量为1.0×106kJ,若按图中能量值计算,则狼同化的能量为kJ;若按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狼同化的能量至少是W。

(4)草原中,野兔会依据狐留下的气味等特征躲避狐的猎捕,狐也会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若鹰迁入该生态系统中并捕食兔子和狼,则鹰的迁入(填“增加”或“减少”)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32.(12分)某种植物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与基因型之间有如表所示的对应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紫色

浅紫色

红色

白色

基因型

G_Y_

G_yy

ggY_

ggyy

(1)如果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GgYy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浅紫色花植株占。

一浅紫色花植株与一红色花植株杂交,结果子代出现白色花植株,则该杂交组合子代出现白色花植株的概率是。

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代均表现为紫色花,这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2)如果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两个纯合亲本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二者杂交得到F1,如图表示该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情况,请在图中标明相关基因符号。

(3)基因型为GgYy的植株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情况可能有3种,要确定该植株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相关的实验进行证明,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注意:

不考虑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①实验设计思路:

②实验结果和结论: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请回答下列有关尿素分解菌的筛选和计数的问题:

(1)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时,所用培养基应以作为唯一氮源。

该培养基中含有KH2P04和Na2HP04,其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

对该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为。

(2)在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原理是尿素分解菌能合成和分泌,将尿素分解成氨而使周围环境的pH上升,从而使该指示剂变色。

(3)若要检测土样中的尿素分解菌含量,应采用法接种。

若实验时取0.1mL稀释液接种,发现稀释倍数为104的5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9、147、150、153和360,则每升土壤样液中的细菌数量为个。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先用酶处理组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后放入培养瓶内进行培养。

(2)在传代培养过程中,某些细胞会克服细胞寿命的自然极限,获得不死性,朝着等同于细胞的方向发展。

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原因是。

(3)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是合成培养基,通常需加入等天然成分。

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有02和C02,其中C02的主要作用是。

(4)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其目的是;为了清除代谢产物,防止其积累对细胞造成危害,应定期。

 

生物参考答案

1—6DACBBA

29.

(1)遮光或黑暗(1分)重铬酸钾溶液(1分)

(2)细胞质基质(1分)5%(1分)呼吸酶的数量有限(2分)

(3)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2分)

30.

(1)负(1分)B→A(2分)

(2)钠离子(1分)不发生偏转(2分)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分)递质受体(1分)

31.

(1)H、I(1分)J(1分)

(2)G(1分)K(1分)

(3)C/A×106(2分)

(4)生物的种间关系(1分)增加(1分)

32.

(1)3/16(1分)1/4(2分)GGYY×ggyy或GGyy×ggYY或GGYY×ggYY(2分)

(2)如图所示(2分)

(3)①采用测交实验,即让基因铟为GgYy的植株与白色花植株进行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2分)②如果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1:

1:

1,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出现紫色花和白色在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1,说明G和Y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g和y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如果后代出现浅紫色花和红色花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1,说明G和y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g和Y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3分)

37.

(1)尿素(1分)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3分)高压蒸汽灭菌法(2分)

(2)酚红(2分)脲酶(2分)

(3)稀释涂布平板(2分)1.5×l010(3分)

38.

(1)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2分)细胞悬液(2分)

(2)癌(1分)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2分)

(3)血清、血浆(2分)维持培养液的pH(2分)

(4)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2分)更换培养液(2分)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1160

9.4

15.4

0.5

2

3

6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一个变形,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课后习题精研、吃透。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7.7.下图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一个核苷酸。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合成该类核酸的场所有__________。

有些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3)假设该核酸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

将其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个G。

(4)若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__________;判断图示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4、2和3(3).细胞核、线粒体(4).核孔(5).选择(6).1200(7).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8).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说明其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即组成该链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五碳糖)、一分子3(含氮碱基)构成。

(2)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核酸,但人体无叶绿体,因此核酸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

mRNA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膜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比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的DNA则不能通过核孔。

(3)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40%,则C+G占60%,C+G=1000×60%=600个,则C=G=30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

其中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产生4个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完成后,产生8个DNA分子,从第二次复制完成到第三次复制完成,增加了4个DNA分子,因此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G碱基为300×4=1200个。

(4)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由于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因此通过观察颜色判断DNA及RNA在细胞内的分布。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对于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组成及核苷酸组成、种类及水解产物。

8.8.人体在平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0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

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02浓度升高,通过刺激相关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产生兴奋,进而使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加速C02的排出。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C02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以________方式排出细胞。

排出细胞的C02可通过___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

(2)C0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

人体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人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这是一种_________(填“正反馈”“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严重肺气肿病人C02长时间潴留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刺激作用产生适应,此时低02对相关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调节呼吸的主要刺激。

临床上治疗该类病人常常需要吸氧来缓解症状,但吸氧时不能吸入纯氧或氧浓度过高的氧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线粒体(基质)

(2).自由扩散(3).血液(体液)(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