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18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docx

中国最美乡村美如画

婺源县

声明

本词条已参考行政区域类词条编辑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百科地理组一起交流。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自公元前221年到解放前属安徽管辖,今是上饶市下辖县之一,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最新新闻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初冬景色美如画卷2015-11-3022:

04

11月30日消息,时下正值初冬时节,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乡村,白墙黛瓦,层林尽染,五彩缤纷的树叶与萦绕飘逸的晨雾相应成景,宛如人间仙景,美不胜收。

图为婺源县大鄣山乡石城村初冬时的美丽景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摄影采风和创作。

...详情

中文名称婺源县外文名称WuyuenK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地区辖1个街道、10个镇、6个乡政府驻地蚺城街道蚺城路1号电话区号0793邮政区码333200地理位置中国华东面积2947.51平方千米人口362200人(2011年末)方言徽语-祁婺片-婺源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婺源油菜花(春季)、篁岭、鸳鸯湖、大鄣山、大游山、江湾机场黄山机场、景德镇机场火车站婺源站(在建高铁北京-福州)车牌代码赣E名人朱熹、江永、詹天佑民系江浙民系(吴越民系)行政代码361130县委书记张志坚县长费长辉荣誉“中国最美的乡村”

目录

1建制沿革

2行政区划

3地理环境

4自然资源

5人口民族

6经济概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7社会事业

8风景名胜

▪婺油菜花

▪婺源建筑

▪石门山峡谷

9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机场

▪自驾车路线

10历史文化

11荣誉称号

12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下诏设三十郡,县域东北部属鄣郡,西南部属九江郡。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农历正月初八日,置婺源县,县治设清华镇,隶歙州。

901(天复元年),县治由清华镇迁至弦高镇(今紫阳镇)。

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隶徽州管辖。

1855(咸丰五年)至1864(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先后20余次攻入县境,12次占领县城。

1934(民国二十三年)年9月4日,国民政府为了便于围剿中央红军,决定将婺源划隶江西,隶属江西省第五行政区。

1947(民国三十六年)年8月16日,婺源划回安徽,隶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1]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进入县城,宣告婺源县解放,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隶属于上饶市。

1984年,设置清华镇建制(赣府厅字[1984]357号)。

1985年4月18日,设立珍珠山、武口、晓林、凤洲乡(赣府厅字[1985]230号)。

1993年,撤销秋口乡、江湾乡、赋春乡、中云乡,设立秋口镇、江湾镇、赋春镇、中云镇(赣民字

[1993]34号批复)。

1994年11月25日,撤销许村乡、镇头乡、大畈乡、思口乡,设立许村镇、镇头镇、大畈镇、思口镇(赣民字[1994]238号批复)。

1997年8月18日,撤销太白乡,设立太白镇(赣民字[1997]175号批复)。

至此,婺源县辖11个镇、16个乡:

紫阳镇、清华镇、大畈镇、江湾镇、思口镇、秋口镇、赋春镇、镇头镇、中云镇、许村镇、太白镇、沱川乡、段莘乡、古坦乡、浙源乡、溪头乡、鄣头乡、甲路乡、晓鳙乡、武口乡、潋溪乡、龙山乡、高砂乡、珍珠山乡、晓林乡、梅林乡、凤洲乡。

1999年5月31日,撤销武口乡,并将梅林乡的上梅洲村委会、潋溪乡的东岭坞村委会划归紫阳镇(赣民字[1999]125号批复)。

2001年12月3日,撤销潋溪乡,西坑村委会划归紫阳镇;杨溪、善坑村委会划归梅林乡;撤销晓林乡,划归中云镇;撤销晓鳙乡,划归江湾镇(赣民字[2001]570号批复)。

2003年8月19日,鄣山乡更名为大鄣山乡(赣民字[2003]190号批复)。

2003年9月28日,撤销高砂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赣民字[2003]252号批复)。

2003年10月21日,撤销梅林乡,成建制划归紫阳镇管辖;撤销大畈镇,成建制划归江湾镇管辖(赣民字[2003]273号批复)。

2003年底,婺源县总人口33.5万人。

2005年3月17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婺源县撤并乡镇的批复》(赣民字[2005]26号):

同意撤销婺源县龙山乡,成建制划归中云镇管辖;撤销凤洲乡,成建制划归许村镇管辖(赣民字[2005]26号批复)。

2006年1月20日,撤销甲路乡,成建制划归赋春镇管辖;撤销古坦乡,成建制划归大鄣山乡管辖(赣民字[2006]5号批复)。

2007年,设立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2008年,设立蚺城街道办事处。

[2]

行政区划

全县辖16个乡(镇)、1个生态工业园区、1个街道办事处[2]

蚺城街道办

居委会(9个):

花园域、涵春、文博、儒学前、蚺城、文公、天佑、瑞虹、朱塘

村委会(4个):

香田、东岭坞、上梅洲、城关

紫阳镇

居委会(2个):

武口、七里亭

村委会(18个):

杨坑、西坑、齐村、考水、王家墩、梅林、一都、雍溪、马家、坑口、戴家、汤村、杨溪、向阳、善坑、湖林、高砂、岭下

清华镇

居委会(3个):

新街、横街、长林

村委会(8个):

清华、双河、东园、花园、浮溪、诗春、里村、洪村

秋口镇

居委会(1个):

沙城

村委会(15个):

秋口、里源、洙西、秋溪、梓槎、官桥、词坑、黄源、李坑、渔潭、白石、岭溪、王村、言坑、占才

江湾镇

居委会(3个):

江湾、梨园、莲花芯

村委会(18个):

江湾、占坑、汪口、钟吕、洪坦、荷田、晓起、栗木坑、晓鳙、前段、大潋、东头、大畈、浯村、济溪、低源、龙潭、古蜀地

思口镇

居委会(1个):

云丘

村委会(8个):

思口、西源、长滩、高枧、河山坦、前坦、思溪、西冲

中云镇

居委会(1个):

晓林

村委会(8个):

中云、霞港、横槎、方村、晓林、龙山、桃溪、长尧

赋春镇

居委会(1个):

长降

村委会(17个):

赋春、长溪、岩前、林塘、冲田、排前、新田、洪家、游汀、臧坑、虎溪、盘坑、甲路、严田、胡家、湖山、对坞

镇头镇

居委会(1个):

立新

村委会(5个):

镇头、冷水亭、张村、梅田、游山

许村镇

居委会(1个):

中洲

村委会(13个):

许村、董家、汾水、仁洪、盘山、朗湖、周溪、洙坑、水埠头、项家埠、汪村、曹村、小港

太白镇

居委会(1个):

大山头

村委会(8个):

太白、薛村、玉坦、程家湾、潘村、曹门、杨村、新屋

溪头乡

村委会(8个):

下溪、青石、桐木土太、上溪、西岸、龙尾、城口、砚山

段莘乡

村委会(12个):

西垣、中村、裔村、金坑、阆山、东石、段莘、庆源、槎口、汪槎、大汜、官坑

浙源乡

村委会(7个):

凤山、岭脚、虹关、庐坑岭、庐坑、沱口、周家山

沱川乡

村委会(4个):

河东、理坑、河西、小沱

大鄣山乡

村委会(15个):

古坦、水岚、西山、菊径、戴村、程村、通元、黄村、和村、车田、鄣山、洪源上村、洪源下村、白石源、莒莙

珍珠山乡

居委会(1个):

珍珠山

村委会(4个):

黄砂、吴源、秀水、虹冲

地理环境

婺源县属丘陵地貌,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山峦重叠,溪涧纵横,森林覆盖率82%。

县境地处中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

历年平均气温为16.8℃,以1998年、2006年17.9℃为最高,1965年、1976年、1980年16.3℃为最低。

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为28.0℃。

极端最高气温41.0℃,出现在1967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11.0℃,出现在1967年1月16日。

历年总降水平均1962.3毫米,其中1-6月降水呈递增趋势,7-12月呈递减趋势;上半年占2011年降水量的69%,4-6月为明显雨季,称为汛期,平均月雨量在200-300毫米以上,占2011年降水量的47.9%。

年南昌Q345B圆钢最大降水量3036.8毫米,出现在1998年。

月最大降水量970.4毫米,出现在1998年7月。

雨量分布是四周多,中间少;东北多,西南少。

境内山峦起伏,走向不一,由于云雾、雨日较多,高山挡光,林木蔽荫,使各地日照时数差异较大,西南乡多于东北乡,平原低丘多于山区。

2011年可照时数4425.9小时,(闰年4437.0小时),而实际只有1715.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9%。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1.5米/秒;极端最大瞬间风速为40米/秒以上,出现在1965年8月13日和1978年8月19日。

[3]

自然资源

一、已发现矿种

  婺源县已发现的矿种有20多种,具体有:

  

(1)能源矿产:

煤;

  

(2)金属矿产:

金、钨、锑、铁、锰、银、铜、铅、锌;

  (3)非金属矿产:

灰岩、砚石、花岗岩、大理岩、高岭土、钾长石、建筑用砂、砂岩、石英、板岩、粘土、水晶、硅石等;

  (4)水气矿产:

矿泉水。

  二、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

  

(1)金。

有砂金和岩金二类。

砂金境内大小河流均有分布(但大多数已采空),其中武口、坑口两个砂金矿共圈出工业储量2800公斤。

岩金主要分布于赋春境内,储量不明,品位:

1~4g/t。

  

(2)煤。

主要分布在镇头、赋春二地,以镇头为主,赋存于二叠系地层之中。

以烟煤为主,发热量3000-6000卡/公斤。

储量不明。

  (3)石灰岩。

主要分布在镇头、赋春、清华、大鄣山、中云等地。

赋存于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和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地层之中。

估算可利用储量20亿立方米。

  (4)花岗岩。

分布于段莘、大鄣山、沱川、溪头、江湾等地。

产出时代以燕山期与晋宁期为主,一般以岩株、岩脉等形式产出。

岩性有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辉绿岩、煌斑岩等。

品种以“芝麻白”为主,其次为:

“浅肉红色”、“天青色”,估算总储量20亿立方米。

可利用储量10亿立方米。

  (5)大理石。

分布于古坦水岚和赋春长溪等地。

古坦水岚大理岩赋存于石炭系上统船山组中段地层中,矿体总体积为61.51万立方米,总荒料20.72万立方米,品种以“汉白玉”为主。

赋春长溪大理岩由石炭系上统壶天群灰岩构成,品种有“小雪花”、“芝麻点”、“绵黑”等。

  (6)砚石。

主要分布于溪头、江湾二地。

赋存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变质岩中,岩性为板岩、千枚岩。

品种有金星、金晕、眉纹、罗纹等。

估算总储量300-500万立方米。

  (7)钾长石。

主要分布于江湾晓镛何田坑一带。

赋存于块状细粒花岗岩、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中,为富钾花岗岩系,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

K2O含量9.82-13.89%,Fe2O3含量2.00%左右。

估算地质储量有百万吨。

  (8)高岭土。

主要见沱川引浆山、珍珠山阆山、董家、秀水岭、大鄣山程家、溪头、晓镛等矿点。

估算远景储量500-600万吨。

  (9)瓷石矿。

见于段莘胡思田村,已探明D级储量15.52万吨。

  (9)石英。

分布于浙源、甲路、大畈、秋口、大鄣山等地。

估算远景储量100万吨以上。

  (11)砂石。

各地均有分布。

  (12)粘土。

各地均有分布。

[4]

人口民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如下:

常住人口总数

2010年11月1日零时,婺源县常住人口总数为33402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省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666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7360人,增长2.25%,平均每年增加73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22%。

家庭户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婺源县共有家庭户93152户,家庭户人口为324555人,占总人口的97.17%,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5人减少了0.27人。

性别构成

婺源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69724人,占总人口的50.81%;女性为164296人,占总人口的49.19%。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5下降为103.3。

年龄构成

婺源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8226人,占总人口的20.43%;15—64岁的人口为239453人,占总人口的71.69%;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341人,占总人口的7.8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8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64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婺源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33812人,占总人口的99.9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8人,占总人口的0.0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5393人,增长了4.83%,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31人,下降了12.97%,占总人口比重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婺源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1363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33757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110382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13192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婺源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89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2644人,文盲率由8.92%下降为2.66%,下降了6.26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

婺源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24890人,占总人口的37.3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09130人,占总人口62.61%。

分乡镇常住人口

婺源县17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

乡镇

人口数(人)

蚺城街道

50533

紫阳镇(含工业园区)

47384

清华镇

14582

秋口镇

20899

江湾镇

26804

思口镇

12711

赋春镇

28065

镇头镇

10411

太白镇

13813

中云镇

22821

许村镇

16192

溪头乡

10922

段莘乡

13369

浙源乡

12261

沱川乡

6199

大鄣山乡

17726

珍珠山乡

9328

合计

334020[5]

经济概况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6.2亿元,增长12.5%,完成计划的103.77%;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11亿元,增长18.8%,完成计划的10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19.9%,完成计划的106.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2亿元,增长23.2%,完成计划的9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增长17.8%,完成计划的106.12%;农民人均纯收入6098元,增长15.5%,完成计划的102.23%。

[6]

2011年,新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合同项目16个,实际进资18.9亿元,增长83.8%;实际利用外资2986万美元,同比增长24.6%;完成自营出口总额7760万美元,同比增长30.5%。

[6]

2012年,婺源县完成生产总值63.5亿元,增长10.9%;财政总收入达9.0068亿元,增长76.3%,完成计划的13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74亿元,增长98.3%,完成计划的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5亿元,增长33.2%,完成计划的10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增长20%,完成计划的100%;农民人均纯收入6951元,增长14%,完成计划的100.9%。

[7]

2012年,婺源县成功引进了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实际进资21.9亿元,增长15.9%;实际利用外资3218万美元,同比增长7.7%;完成自营出口总额9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7%;总部经济实现纳税6648万元。

[7]

第一产业

201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9.4万亩、总产10.4万吨。

共采制茶叶9100吨、加工贸易量3.1万吨、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实现茶产业系列产值10.2亿元。

[6]

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29.6万亩,总产10.6万吨。

油菜冬种播面9.3万亩,总产6732吨。

全年共采制茶叶1.01万吨、加工贸易量3.8万吨、出口创汇3100万美元。

[7]

第二产业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亿元,增长2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亿元,增长44.3%。

[6]

2012年,婺源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9.39亿元,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5亿元,增长11.5%。

[7]

第三产业

全年接待游客839万人次,门票收入2.1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增长36%、28.6%和48.5%。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县金融、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日趋活跃。

南昌银行进驻婺源,婺源农信社组建农商行工作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工程、农资流通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流通服务网络日益完善,被列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

[8]

2011年接待游客616.8万人次,门票收入1.6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8.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8%、24.76%和25.86%。

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6亿元,增长17.3%,占GDP比重达45.5%。

[6]

2012年,接待游客839万人次,门票收入2.14亿元,综合收入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28.6%、48.5%。

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96亿元,同比增长13.5%,占GDP比重达47.2%。

[7]

社会事业

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086人、新农保参保18.5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0655人;城镇新增就业8430人,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7717.5万元。

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和130元。

有序推进了500套廉租房、100套公租房、378户棚户区改造和全县5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稳步实施了26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

[6]

2012年,婺源县城镇新增就业841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951元,同比增长1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2.36亿元,增长12.7%。

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0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4万人,新农保参保29.5万人。

农村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完成1142户(农垦、林垦)棚户区、32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的改造工程。

201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3%,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1200人。

[7]

风景名胜

2013年,江湾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婺源全县拥有AAAA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7家,是全国4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县份,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整个县命名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13年1月17日,婺源江湾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同时,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正式揭牌。

婺源篁岭景区,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及乡风民俗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

景区致力于打造成美术摄影及影视创作基地、农家民俗生活体验基地、农耕文化展示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等,最终将篁岭景区打造成全国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影视村落。

婺油菜花

2014年3月3日,婺源油菜花即时情报:

江岭十万亩梯田油菜花:

山脚下油菜花部分已开放,可进入观赏阶段,部分山脚杂交的油菜花也处于开放中,估计3月10左右会成片绽放。

山腰及山谷、山顶梯田油菜花少部分已开放,也可观赏,大部分处在开放中,估计3月10号左右大部分也会成片开放,至4月15号进入观赏佳期。

[10]

2015年,最新最准时婺源油菜花即时情报:

  江西婺源田园中的油菜花基本已开放,可以初步观赏,部分杂交油菜花还正在从开放中向盛放进展,3月8号至3月下旬是最佳期。

  阳春三月,江西婺源篁岭山间油菜花全面盛开,层层叠叠的油菜花梯田蜿蜒于山岭之中,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

  点缀在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中,形成独具一格的乡村田园画卷,春风吹过,生机盎然。

篁岭油菜花海梯田被网友评选为“寻访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

婺源建筑

婺源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全县有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

村庄一般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

村前的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后龙山上的林木,历来得到村民悉心的保护。

自1992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河流、林木、古民宅、古树、古桥、古祠堂、古府第、古楼台、古碑和珍禽飞鸟保护得更好了,成了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

[11]

石门山峡谷

婺源石门山峡谷位于江湾镇前段村石门山,峡谷有幽谷,瀑布,奇石、世外田园等五大特色自然景观。

景区把山水文化、休闲文化、养生文化、爱情文化、拓展文化融会贯通,打造成集休闲、避暑、游乐于一体的森林水上悠乐世界,是人与自然游乐的极佳去处。

峡谷随峰而转,溪水绕路而行;浅滩奇石林立,深潭怪鱼藏底。

峡谷绿树成荫,清凉幽静,负氧离子高达13万个/立方厘米,十足“天然氧吧”。

一进入峡谷,旅途奔波劳累与喧嚣荡然无存,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心境澄明。

交通运输

公路

婺源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多山属黄山余脉江南丘陵地带,境内主要交通有307、308省道,杭瑞高速(景婺黄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德婺高速)公路。

铁路

京福客运专线铁路已开工建设(2015年6月28已通车),九景衢铁路(已)开工,婺源正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前沿。

[12]

 

机场

婺源相邻近就有景德镇机场,黄山机场,南昌机场。

自驾车路线

1、景白公路:

二级柏油路面,从景德镇经婺源至浙江,直通衢州,沿途经过赋春、中云、高砂、婺源县城、梅林。

从景德镇到婺源县城80多公里,这条路面很好走,限速70公里。

2、婺溪路:

从婺源可以到安徽的黄山,婺源境内柏油路,安徽段柏油路。

沿途经过李坑、汪口、江湾、大畈、篁岭。

从婺源到黄山约110公里。

限速70公里,进入安徽境内后,建议60公里以下。

3、婺清路:

县城到清华,二级新修柏油路,路面状况很好,沿途经过思口到清华,23公里。

建议时速80公里以下。

4、江湾到晓起、江岭、高山平湖、庆源、官坑。

5、江湾去篁岭景区7公里。

6、浙岭公路:

浙岭公路位于婺源浙源乡境内,是婺源北面浙源乡通往安徽省休宁县板桥乡的一条省际公路,全长18.2公里,设计为重丘三级公路,自驾游可由黄山到休宁,再到浙源乡;婺源北线往南走沿途有虹关村,察关村,凤山村,直达到清华镇。

[13]

历史文化编辑

婺源徽剧[14]

徽剧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剧种,也是闻名全国的一个大剧种。

婺源徽剧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徽剧剧目通俗易懂,声腔艺术雅俗共赏。

徽剧传播地域广泛,不仅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它地方剧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徽剧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戏曲发展史研究很有价值。

婺源徽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

清乾隆年间,(老)“庆昇”、“彩庆”、“同庆”、“大阳春”等徽班就先后在婺源搭班演出。

嘉庆三年(1798年),当时为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回乡祭祖时,将其父曹文埴创立的“华廉”戏班改为“庆昇”班,并将该戏班带回婺源晓镛。

此后陆续有20多个徽剧班社先后在婺源演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号称“京外四大徽班”的“庆升”、“阳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