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4700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井瓦斯防治复习.doc

《矿井瓦斯防治》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煤层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在成煤过程中形成的。

2、瓦斯在煤体中呈两种状态存在,即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

3、在成煤过程,大致可划分为生物化学作用和煤化变质作用两个成气时期。

4、游离瓦斯量的大小与瓦斯压力成反比,与瓦斯温度成正比。

5、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分为两种主动测定法、被动测定法。

6、煤层瓦斯含量包含两部分,即游离瓦斯量和吸附瓦斯量。

7、煤层瓦斯含量的大小最终取决于煤田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

8、矿井瓦斯涌出的形式有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两种。

9、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可概括为两大类,即分源预测法和矿山统计法。

10、矿井瓦斯一般来源于掘进区瓦斯、采煤区瓦斯、已采区瓦斯三个部分。

11、瓦斯爆炸的实质是瓦斯和混合空气中的氧气在高温热源作用下,发生了剧烈的复杂的氧化反应。

12、瓦斯爆炸产生的高压冲击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冲击和反向冲击两种。

13、突出煤层经区域预测后可划分为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14、从瓦斯喷出裂隙的显现原因不同,可分为瓦斯沿原始地质构造洞缝喷出

和瓦斯沿采掘地压形成的裂缝喷出两大类。

15、煤与瓦斯突出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激发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

16、“三专两闭锁”中的“两闭锁”是指局部通风机安设的“风电闭锁”和

“瓦斯电闭锁”装置。

17、防止灾害扩大具体的措施有技术措施、安全装置两个方面。

18、在采掘工作面爆破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的安全爆破制度。

19、瓦斯抽放的方法按瓦斯来源分类可分为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

采空区抽放。

二、单选

1、矿井瓦斯的成分很复杂,其主要成分是(A)。

A:

甲烷B:

一氧化碳C:

氮气

2、煤层瓦斯自上而下划分为(C)个分带。

A:

2B:

3C:

4D:

5

3、煤层瓦斯自上而下划分为4个分带,最下层的是(D)带。

A:

CO2——N2B:

N2C:

N2——CH4D:

CH4

4、在瓦斯带内,随着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B)。

A:

减小B:

增大C:

不变

5、国内外大量研究和测定结果表明,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一般不超过(C)m3/t,仅为成煤过程生成瓦斯量的1/5~1/10或更少。

A:

15~25B:

15~3OC:

20~30

6、揭穿突出煤层前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时,在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B)m以外,至少打(B)个穿透煤层全厚或见煤深度不少于10m的钻孔。

A:

43:

B:

52C:

23

7、瓦斯风化带即为相对瓦斯涌出量为(B)m3/t时的开采深度。

A:

3B:

2C:

4

8、矿井瓦斯涌出量应用统计预测法的外推范围一般沿垂深不超过(A)m,沿煤层倾斜方向不超过600m。

A:

100~200B:

200~3OOC:

300~400

9、低瓦斯矿井中,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A)m3/t或有瓦斯喷出的个别区域(采区或工作面)为高瓦斯区,该区应该按高瓦斯矿井管理。

A:

10B:

11C:

12

10、煤壁瓦斯涌出速率随时间下降速度很快,在煤壁暴露(A)小时后,基本趋于稳定。

A:

2B:

3C:

4

11、瓦斯爆炸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因(A)。

A:

COB:

高温C:

冲击波D:

缺氧

12、瓦斯空气混合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必须大于(C),否则爆炸反应不能持续。

A:

10%B:

11%C:

12%

13、理论上当瓦斯浓度达到(B)时,混合气体中的氧气与瓦斯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爆炸的强度最大。

A:

9%B:

9.5%C:

10%

14、矿井局部空间的瓦斯浓度达到(C),其体积超过(C)的现象,称为瓦斯积聚。

A:

2%,0.4B:

3%,0.4C:

2%,0.5

15、有瓦斯的混合气体中混入其他可燃性气体,会使瓦斯爆炸浓度的下限(B)。

A:

不变B:

升高C:

下降

16、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面突出危险时,钻孔每打(B)米,测定一次钻屑解吸指标。

A:

1B:

2C:

3D:

4

17、用金属骨架防突时,在石门上部和两侧周边外(A)米范围内布置骨架孔。

A:

0.5~1B:

1~2C:

2~3

18、煤的突出危险性指标D的临界值为(C)。

A:

0.15B:

0.20C:

0.25D:

0.35

19、煤的突出危险性指标K的临界值无烟煤为20,其他煤种为(A)。

A:

15B:

20C:

25D:

30

20、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据力学特征不同,将突出现象分为(C)类、

A:

1B:

2C:

3D:

4

21、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沿采面每隔(A)米布置一个预测钻孔,其深度不小于3.5米。

A:

10~15B:

15~20C:

20~25

22、采掘工作面,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局部积聚瓦斯达到(A)%时,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A:

2B:

3C:

4

23、检查盲巷和停风的掘进面瓦斯浓度时必须最少(B)人检查。

A:

1B:

2C:

3

24、采煤工作面放炮地点的瓦斯检查,应在沿工作面煤壁上下各(B)米范围内的风流中进行。

A:

15B:

20C:

25

25、专用排瓦斯巷内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C)。

A:

1.5%B:

2.0%C:

2.5%

26、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B)%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B)%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A:

1.01.0B:

1.01.5C:

1.51.0

27、工作面回风流是指距采煤工作面(A)m以外的回风顺槽内不与其他风流汇合的一段风流。

A:

10B:

12C:

15

28、矿井瓦斯抽放管理中抽放管路要吊高或垫高,离地高度不小于(B)m。

A:

0.5B:

0.3C:

0.4

29、决定未卸压煤层抽采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煤层的(C)。

A:

瓦斯压力B:

瓦斯含量C:

透气性系数

30、钻孔布置应均匀、合理。

当采用穿层孔抽放时,钻孔的见煤点间距不应超过8m;当采用顺层孔抽放时,钻孔的终孔间距不超过(A)m。

A:

10B:

12C:

15

三、多选

1、瓦斯风化带包括(ABC)。

(多选)

A:

二氧化碳氮气带B:

氮气带C:

氮气甲烷带D:

甲烷带

2、根据已有资料,突出危险区主要发生在哪些构造部位(构造带)(ABCD)。

A:

封闭向斜轴附近B:

帚状构造的收敛端C:

煤层的扭转区

D:

煤层产状变化地带

3、(ABCD)是决定煤层瓦斯含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A:

地质构造B:

煤的变质程度C:

煤层倾角和露头D:

煤层埋藏深度

4、煤层瓦斯含量的单位是(AB)

A:

m3/tB:

m3/m3C:

m3/s

5、采空区瓦斯涌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ABC)和管理状况。

A:

煤层赋存条件B:

顶板管理方法C:

采空区面积的大小

6、由采空区瓦斯涌出的形成可以看到,影响采空区瓦斯涌出大小的主要原因有(AB)。

A:

采空区中储积的瓦斯量B:

采空区中的风流流场C:

采空区的大小

7、在(ABCD)情况下,尤其应该注意瓦斯涌出量的变化,以确保安全生产。

A:

开采遇地质构造B:

地面大气压明显变化

C:

工作面开采接近结束时D:

顶板来压

8、按照瓦斯涌出地点和分布状况,瓦斯来源可分为(ABCD)。

A:

煤岩壁瓦斯涌出B:

采落煤岩瓦斯涌出

C:

采空区的瓦斯涌出D:

邻近煤层瓦斯涌出

9、瓦斯综合治理的十二字方针是(BCD)。

A:

以产定风B:

以风定产C:

先抽后采D:

监测监控

10、瓦斯爆炸的感应期的长短与(ABC)有关。

A:

瓦斯的浓度B:

火源温度C:

火源性质

11、影晌瓦斯爆炸界限的因素有(BCD)。

A.发生爆炸的地点B.其他可燃气体C.空气中的氧浓度D.煤尘浓度

12、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ABD)。

A:

瓦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B:

一定的氧浓度

C:

在煤矿井下D:

高温热源及一定的存在时间

13、空气中混入(ABD)会增加瓦斯的爆炸性,扩大瓦斯爆炸的浓度界限。

A:

煤尘B:

C0C:

N2D:

H2S

14、矿井瓦斯爆炸产生的有害因素是(BCD)。

A:

电磁辐射B:

高温C:

冲击波D:

有害气体

15、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是(BC)。

A:

防止瓦斯涌出B:

防止瓦斯积聚

C:

防止瓦斯引燃D:

防止煤尘达到爆炸浓度

16、划分矿井瓦斯等级的主要作用是(BCD)。

A:

确定矿井产量B:

用于风量计算

C:

确定矿井的瓦斯管理制度D:

选用电气设备

17、以下哪些因素是确定矿井瓦斯等级的依据?

(ACD)

A:

绝对瓦斯涌出量B:

瓦斯浓度C:

相对瓦斯涌出量D:

瓦斯的涌出形式

18、对于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应采取(AC)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A:

开采保护层B:

钻孔排瓦斯C:

预抽煤层瓦斯D:

超前钻孔

19、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随(ABC)增加而增大。

A:

煤层埋藏深度B:

煤层厚度C:

煤层倾角D:

煤层强度

20、开采突出煤层时,必须采取(ABCD)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A:

突出危险性预测B:

防治突出措施

C:

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D:

安全防护措施

21、排放瓦斯必须执行的原则是(ABCD)。

A:

断电B:

撤人C:

限量D:

警戒

22、控制排放瓦斯时,要(ABC)。

A:

计箅排放瓦斯量、供风量和排放时间

B:

制定控制排放瓦斯的方法,严禁“一风吹”

C:

确保排放风流和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超过⒈5%

D:

停运主要通风机

23、常用的矿用瓦斯抽放泵的形式有(BCD)。

A:

轴流式瓦斯泵B:

水环式真空泵C:

离心式瓦斯泵D:

回转式瓦斯泵

24、以下符合(ABCD)的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

A:

回采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5m3/min

B: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40m3/min

C:

开采的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D:

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3m3/min

25、在利用瓦斯的系铳中,必须装设有(BCD)作用的安全装置,并定期检查。

A:

防有害气体B:

防回火C:

防回气D:

防爆炸

四、判断

1、瓦斯的生成、运移、赋存和富集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

2、不同矿区瓦斯风化带的深度有较大差异,但是同一井田的差异很小。

(×)

3、中等变质程度的煤孔隙率最小,变质程度变小和变大时,孔隙率都会增大。

(√)

4、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煤的瓦斯含量越小。

(×)

5、透气性的好坏对矿井瓦斯抽放的影响较大,透气性好的抽放困难。

(×)

6、煤层埋藏深度相同时,煤层倾角越大,瓦斯含量越高。

(×)

7、一般情况下,煤层中的瓦斯压力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8、向斜构造一般轴部的瓦斯含量比翼部高。

(√)

9、煤的瓦斯含量越大,煤越粉碎,损失瓦斯量所占的比例越小。

(×)

10、有些矿井的相对瓦斯涌出量要大于煤层瓦斯含量。

(√)

11、当煤的孔隙率相同时,游离瓦斯量与瓦斯压力成正比。

(√)

12、工作面不同的回采工艺,瓦斯涌出量变化不大,基本相同。

(×)

13、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平均日产一吨煤同期所涌出的瓦斯量。

(×)

14、采空区瓦斯不包括早已采过去的老空区瓦斯。

(×)

15、掘进工作面供风是煤矿井下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点。

(√)

16、环境初始温度越高,瓦斯混合气体热化反应越慢,爆炸范围越小。

(×)

17、矿井瓦斯混合气体中掺入其他可燃性气体时,不仅增加了爆炸性气体的总浓度,而且又使瓦斯爆炸界限发生变化,即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升高。

(√)

18、瓦斯与高温热源接触后,不是立即燃烧或爆炸,而是要经过一个很短的间隔时间。

(√)

19、我国煤与瓦斯突出的始突深度在不同地区的矿井中相差不大。

(×)

20、煤与瓦斯突出规模和次数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

21、瓦斯喷出一般无明显的喷出口或裂隙。

(×)

22、瓦斯突出的特点:

往往是流量小,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地压现象。

(×)

23、煤与瓦斯突出分布与构造线方向有关,瓦斯突出带常沿构造带分布。

(√)

24、煤与瓦斯突出按其特征分为两类:

突出和压出。

(×)

25、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

26、“一炮三检”即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必须检查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装药爆破。

(√)

27、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

28、井下安装布置瓦斯传感器时,应垂直悬挂在巷道顶板下,距顶板不大于200m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

(×)

29、巷道抽放瓦斯的效果,在一定的煤层条件下与煤巷暴露的煤壁面积大小无关,与煤层的厚度和透气性能有关。

(×)

30、瓦斯抽放是消除煤矿重大瓦斯事故的治本措施。

(√)

五、名词

1、矿井瓦斯:

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有时单独指甲烷。

2、瓦斯矿井:

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发现瓦斯,该矿井即为瓦斯矿井。

3、煤层瓦斯压力:

是指赋存在煤层孔隙中的游离瓦斯所表现出来的气体压力,即游离瓦斯作用于孔隙壁的压力。

4、煤层瓦斯含量:

是指煤层内每吨煤或每立方米煤在自然条件下所含的瓦斯量。

5、煤层瓦斯原始含量:

指未受采矿采动及抽采影响的煤体内的瓦斯含量。

6、煤层瓦斯残存含量:

指受采矿采动及抽采影响的煤体内现存的瓦斯含量。

7、绝对瓦斯涌出量:

是指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入巷道的瓦斯量。

8、相对瓦斯涌出量:

是指矿井正常生产条件下每采一吨煤平均涌出的瓦斯量。

9、瓦斯喷出:

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炮眼中大量瓦斯异常涌出的现象。

10、煤与瓦斯突出:

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

11、瓦斯涌出:

由受采动影响的煤层、岩层,以及由采落的煤、矸石向井下空间均匀地放出瓦斯的现象。

12、“一炮三检”:

指的是在装药前、爆破前和爆破后必须分别检查爆破地点附近20米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只有在瓦斯浓度符合《规程》有关规定时,方准进行装药、爆破。

六、问答

1、编制瓦斯地质图需要哪些资料?

答:

矿井瓦斯地质图是以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作为底图,系统收集、集中整理建矿以来的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

(l)地质资料:

包括煤层露头,煤层底板等高线,褶皱轴,断层,煤层厚度,煤层顶板砂、泥岩分界线,构造煤的类型和厚度分布。

(2)瓦斯资料:

包括动力现象发生点的位置、突出(倾出)煤量和瓦斯涌出量,尤其是采掘工作面每日的瓦斯浓度、风量和抽放量。

2、分析瓦斯赋存状态的变化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答:

煤体中的瓦斯含量是一定的,但处于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的瓦斯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取决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变化。

如当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时,部分瓦斯将由游离状态转化为吸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吸附;相反,如果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时,又会有部分瓦斯由吸附状态转化为游离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解吸。

吸附和解吸是两个互逆过程。

3、地质勘探时期煤层瓦斯含量的直接测定法有哪三个阶段?

答:

直接测定法就是直接从采取的煤样中抽出瓦斯,测定瓦斯的成分和含量。

目前,地质勘探钻孔法主要采用解吸法测定,包括三个阶段:

(l)确定从钻取煤样到把煤样装入密封罐这段时间内的瓦斯损失量;

(2)利用瓦斯解吸仪测定密封罐中煤样的解吸瓦斯量;

(3)用粉碎法确定煤样的残存瓦斯量。

上述三个瓦斯量相加即得该煤样的总瓦斯

4、煤层埋藏深度与瓦斯含量有何关系?

答:

煤层埋藏深度是决定煤层瓦斯含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煤层的埋藏深度越深,煤层中的瓦斯向地表运移的距离就越长,散失就越困难;同时,深度的增加也使煤层在地应力作用下降低了透气性,有利于保存瓦斯;由于煤层瓦斯压力增大,煤的吸附瓦斯量增加,也使煤层瓦斯含量增大。

5、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如何预防矿井瓦斯爆炸?

答:

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瓦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5%~16%);存在时间超过感应期、温度高于最低点燃温度(650℃~750℃)的引火源;氧气浓度大于临界值(12%)。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分)

预防矿井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

防止瓦斯积聚与超限;防止引燃火源;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扩大。

(2分)

6、发生瓦斯爆炸在管理方面的原因有哪些?

答:

发生瓦斯爆炸在管理方面的原因有:

违背技术政策和法律法规开采;通风管理不善;不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瓦斯排放制度;不按规定配备瓦斯检查员;瓦斯检查员失职或技术业务素质不高;瓦斯抽放不到位;违章爆破;机电设备管理混乱及带电作业;职工安全意识薄弱等。

7、引起井下瓦斯积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引起井下瓦斯积聚的主要因素有:

(1)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 

(2)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3)采掘面风量不足;   (4)局扇出现循环风;(5)风流短路;(6)通风系统不合理;

(7)采空区或盲巷存在;(8)瓦斯异常涌出。

8、总结矿井瓦斯喷出的防治措施并具体分析。

答:

矿井瓦斯喷出的防治措施可总结为“探、排、引、堵”。

探就是探明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排就是排放和抽放瓦斯;引就是把瓦斯引至总回风流或工作面后20米以外的区域;堵就是将裂隙、裂缝等堵住,不让瓦斯喷出。

9、瓦斯在突出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

瓦斯在突出中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1)全面压缩煤的骨架,促使煤体产生潜能

(2)吸附在微孔表面的瓦斯分子对微孔起楔子作用,降低煤的强度

(3)瓦斯压力可起到降低地应力的作用

10、开采保护层的保护范围指什么?

它包括哪些方面?

答:

开采保护层的保护范围是指保护层开采后,在空间上使突出危险层丧失突出危险性

的有效范围。

(2分)

它包括:

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有效垂直保护距离,(1分)沿倾斜方向的保护

范围,(1分)沿走向方向的保护范围(1分)三个方面。

11、在高瓦斯抽放巷道施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高抽巷施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高抽巷层位要处于采空区裂隙带内,此区域内透气性好,处于瓦斯富集区,有充足的高浓度瓦斯源。

(2)高抽巷水平投影距回风巷水平距离宜控制在15~20m范围内。

(3)应用高抽巷,抽采系统要首选大管径,大流量。

可以采用地面永久系统,也可以采用井下移动系统;管路宜选择内径10mm以上,也可采取多路并联。

(4)高抽巷要封闭严密,保证不漏气。

12、什么是分源治理瓦斯?

举例说明:

答:

分源治理瓦斯就是针对瓦斯来源(赋存、涌出规律及其数量)特征,采取相适应的治理技术措施,即通过方案对比选取效果、经济等方面最优的治理方法。

(3分)

例如对于采空区瓦斯涌出大的矿井,可以采用通风冲淡,密闭、抽放采空区瓦斯以及上述几种措施的综合方案,通过方案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2分)

13、大面积预抽煤层瓦斯的防突作用是什么?

答:

大面积预抽煤层瓦斯的防突作用是,利用均匀布置在突出危险煤层内的大量钻孔,经过一定时间预先抽放瓦斯,以降低其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并利用由此引起煤层收缩变形、地应力下降、煤层透气性系数增加和煤的强度增高等效应,使抽放瓦斯的煤体丧失或减弱其发生突出的危险性。

14、如何提高低透气性煤层进行预抽瓦斯的抽放率?

答:

我国多数煤层属低透气性煤层,对低透气性煤层进行预抽瓦斯困难较多,虽然多打钻孔,长时间进行抽放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由于打钻工作量大,

长时间提前抽放与采掘工作有矛盾,因此必须采用专门措施增加瓦斯的抽放率,

这些措施主要有:

1)增大钻孔直径;2)提高抽放负压;3)增大煤层透气性。

对低透气性煤层,提高透气性以增大瓦斯抽出量,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地面钻孔水力压裂、交叉钻孔、水力割缝、水力破裂。

七、计算

l、己知某煤矿-400米(地面标高50米),曾测得煤层瓦斯压力0.74MPa,该矿瓦斯风化带深度H0=250m,该处的瓦斯压力p0=0.196MPa,试预测下水平-480米水平的煤层瓦斯压力。

解:

m,MPa,m,MPa

m

MPa

经推算,-480m水平的煤层瓦斯压力为0.9576MPa。

2、某矿封闭火区内的可燃气体成份与浓度分别为:

CH44.5%,CO2.1%,C2H40.02%,C2H60.04%,求该火区内可燃气体的爆炸界限,并判断其爆炸危险性。

(爆炸界限分别为CH4:

5%~16%,CO:

12.5%~75%,C2H4:

2.75%~28.6%,C2H6:

3.22%~12.45%)

解:

可燃气体的总浓度为:

C=CCH4+CCO+CC2H4+CC2H6

=4.5+2.1+0.02+0.04=6.66%

各种可燃气体占可燃气体总浓度的百分比为:

CCH4=4.5/6.66=67.59%CCO=2.1/6.66=31.51%

CC2H4=0.02/6.66=0.3%CC2H6=2.1/6.66=0.6%

则该火区内可燃气体的爆炸界限为:

下限:

上限:

因为火区可燃气体浓度为6.66%,大于爆炸下限6.1%,故有爆炸危险性。

3、己知某煤矿一炮采工作面回风量为500m3/min,回风流中瓦斯平均浓度为0.6%,月工作天数30天,月产量150O0t,试求该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解:

(1)m3/min

(2)m3/t

答:

该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m3/min;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