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71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docx

学年高二地理下册课后速效提能检测17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1~3题。

1.甲地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D.山地畜牧业

3.甲地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A.为富含有机质的肥沃的水稻土

B.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C.河网密布,多为水田

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略低于全国水平

[导学号76330108] 解析:

从图中可知甲地位于松嫩平原,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里有肥沃的黑土,耕地类型为旱地。

乙地为内蒙古高原,农业发展方向是发展草原畜牧业。

答案:

1.B 2.C 3.B

(2016·咸阳高二检测)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5.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④

[导学号76330109] 解析:

第4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因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5题,两地都地广人稀,为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两国玉米带由于冬季较冷,复种指数低,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答案:

4.D 5.C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读下图,回答6~7题。

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大,潜力巨大的是(  )

A.玉米B.大豆

C.水稻D.粮食

7.上题正确选项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导学号76330110] 解析:

第6题,图中所示农作物中比重逐年增加的只有水稻。

第7题,水稻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降水,东北地区虽然冬季气温低,生长期较短,但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答案:

6.C 7.B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耕地的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价格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9.下列地区,既体现了因地制宜思想,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导学号76330111] 解析:

第8题,图中①区是东北商品粮基地,③区是长江中游平原商品粮油基地,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其他产业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业结构的调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劳动力价格上涨;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对粮食生产有积极作用。

第9题,图示②区为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现象突出,水资源缺少,所以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既体现了因地制宜思想,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答案:

8.D 9.A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低收入为年人均国民总收入995美元及以下,中等收入为996~12195美元,高收入为12196美元及以上。

其中,中等收入标准又以3945美元为界划分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

2010年我国人均GDP4277美元。

读下图,回答10~11题。

不同收入国家城镇化率分布示意图

10.我国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较城镇化率较低,其原因是(  )

A.农民工进城不利于城镇化

B.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C.农村剩余劳动力少

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入城

11.工业化能够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山东半岛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靠近韩国、日本,便于承接产业转移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点,水陆交通便利

D.国家政策支持

[导学号76330112] 解析:

第10题,据材料分析可知,2010年我国人均GDP4277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较,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原因是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行严格限制。

虽然城市的数量和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却未能成为城镇化按其固有规律正常健康发展的标志。

第11题,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山东半岛工业化进程较快是因为靠近韩国、日本,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答案:

10.D 11.A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读表,回答12~14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0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12.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13.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1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导学号76330113] 解析:

第12题,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大经济圈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下降。

第1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大经济圈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14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

答案:

12.C 13.B 14.B

(2016·山东济南模拟)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回答15~16题。

15.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16.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

[导学号76330114] 解析:

第15题,据图可知四个典型地区都是靠发展工业来带动城市化发展的,只不过发展工业的模式不同。

第16题,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答案:

15.B 16.C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据此完成17~18题。

17.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18.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导学号76330115] 解析:

第17题,由图中可以看出,Ⅲ走廊临江靠海,水运条件便利。

第18题,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充分发挥该地水运优势,促进产业升级。

答案:

17.B 18.C

读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

B.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

C.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D.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

20.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低,故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少

B.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如果合理一些,某些城市化问题就可以避免

C.限制城市发展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D.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仅存在于发达国家

[导学号76330116] 解析:

本题以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为背景,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19题,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以改善生态环境,而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使生态环境恶化。

第20题,城市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是可以避免城市化过程中某些问题的。

答案:

19.D 20.B

二、综合题(共40分)

21.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5分)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

(4分)

(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

(3分)

(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3分)

[导学号76330117] 解析:

(1)题,等值线的走向明显分为东西两段,要分别描述及分析。

(2)题,“井灌种稻”自然要用地下水来灌溉,图中显示该处为沼泽地,可从地形、降水与蒸发、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

第(3)题,注意关键语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一方面强调水稻耗水量大,另一方面要依据信息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

第(4)题,乙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而我国劳动力丰富,粮食市场需求量大,土地资源紧张,促使中国人到此租地。

答案:

(1)走向:

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

主要的影响因素:

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

(2)地下水丰富,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

(答出三点即可)

(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

(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邻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

22.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凭借自身的优越条件迅速崛起,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

其中,上海作为该区域的中心城市,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上海及其外部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在空间范围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区域由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京、南通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14个地级以上城市构成。

区域内部已形成了完整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

这种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上海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关联。

(1)上海之所以与周围城市的经济关联密切,与________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有关。

(1分)

(2)上海带动其外部城市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空间渠道有三条:

一是向南沿________扩展,二是向西沿________扩展,三是向北沿________扩展。

(3分)

(3)在这些城镇与上海的经济交往中,它们从上海引进的经济要素有哪些?

从上海引进的第二产业部门大多属于哪种类型?

(4分)

(4)下列工业部门中,可能属于上海向外转移的是(多选)(2分)(  )

A.包装材料生产

B.汽车零部件厂

C.精细化工和高档纺织品生产

D.造船厂

(5)通过阅读材料和完成的上述要求,你认为该案例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4分)

[导学号76330118] 解析: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通过便利的水陆交通密切联系周边城市,通过向周边城市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企业,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城市的发展。

答案:

(1)交通

(2)沪杭线 长江 京沪线(或京杭运河)

(3)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4)AB

(5)借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验,建立城镇之间的快速联系渠道;加强中心城市的建设,发挥其在区域中的带动作用。

23.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

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

材料二 见下表。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外商在中国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多选,填正确项字母)。

(2分)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上图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上表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4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3分)

[导学号76330119] 解析:

本题考查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分布状况及原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商在我国的投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上,制造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不大,而我国的矿产资源(人均)也并不丰富,所以,市场潜力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是外商在中国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

(2)从图表中读取有效信息即可。

(3)可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技、市场等方面来回答。

(4)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薄弱环节回答。

答案:

(1)BDE

(2)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

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②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④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⑤经济发达,城市密集。

(答出四点即可)

(4)对策: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改善生态环境;③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④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⑤优化投资环境。

(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