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4735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化工公司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doc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目录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名称

页码

1、分析工岗位操作规程

3

2、电焊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5

3、维修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6

4、原料煤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7

5、锅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9

6、尿素氨泵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1

7、二氧化碳压缩机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3

8、净化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5

9、压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7

10、合成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9

11、造气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20

分析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分析岗位应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分析工在工作中易受到有毒物质的危害,主要危害物质有氨、一氧化碳、甲醇、硫化氢、氮气、二氧化碳。

3、超浓度或长时间接触容易使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具体危害见附表)

4、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允许的标准。

CO30mg/m3,H2S10mg/m3,NH330mg/m3,CH3OHmg/m3,存在窒息气气体的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得小于20%。

5、在正常状况取样时,应站在上风侧,在大量泄漏时或事故状态取样时,应带相应防毒面具。

6、在开关取样阀时应缓慢开关,防止开得过快大量气体喷出。

7、在使用或分析刺激性、腐蚀性、有毒物品时,应带防护手套,戴护目镜等防护用用品。

8、在有毒气体分析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进行作业,并且先开通风,后作业,停止作业时应先停止作业再关通风设施。

9、做完分析的残余气体不得释放在室内,残余液体可靠回收,或按分析规程进行处理。

10、在工作场所不得进食,班中进餐前应进行可靠清洗,工作完毕应进行清洗。

11、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交班清,接班明,交接班时应检查通风设施、分析仪器,防护器材等是否完好,做好相关记录。

12、搞好本岗位清洁卫生和文明生产,努力消除跑、冒、滴、漏现象。

13、若不慎将有毒液体溅到身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到医院处理。

14、实习人员或外来人员学习人员必须佩带临时工作证,在有关人员陪同指导下,穿戴好劳保用品方可从事分析作业。

电焊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从事电焊作业人员上岗前需经专门培训,取得焊工证,并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复审和培训。

作业时必须持证作业。

2、动火施工前必须清理周围易燃物品,厂区内动火作业时办理好动火证后方可作业。

3、作业前须将所用设备,配件、工具、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保证其完好到位。

4、作业前焊工必须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设施,眼戴护目镜,手戴焊工手套,头戴焊帽,脚穿绝缘鞋等。

5、注意作业场所通风,以防电焊烟尘局部浓度过大,影响作业人员健康。

6、进入容器或受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办理相关证件,听从化工人员的指挥。

7、进入容器或受限空间前必须做分析,经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8、作业完毕必须收拾好设备,清理打扫现场,保持现场清洁。

9、参加应急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在保护好自己同时顺利完成应急抢险工作。

10、定期参加业务和职业健康知识学习,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和防护能力。

11、按照相关规定参加厂组织的职业健康体检。

维修工岗位操作规程

1、维修工应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暂行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维修工应加强巡检,消除现场的“跑、冒、滴、漏”,特别是盛装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容器等。

3、维修工进入作业现场,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区域,需经化工人员同意,防止贸然进入对自身造成伤害。

4、进入容器或受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办理相关证件,听从化工人员的指挥。

5、进入容器或受限空间前必须做分析,经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6、作业完毕必须收拾好设备(特别是容器内),防止工具遗落在设备内,清理打扫现场,保持现场清洁。

7、非正常工况下,处理漏点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佩戴相应防护器材,防止对自身造成伤害。

8、定期参加业务和职业健康知识学习,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和防护能力。

原料煤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上岗人员应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暂行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公司、分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本岗位主要产生煤尘,振动筛、流筛、破碎机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料煤沫大、干燥造成扬尘。

4、煤尘主要危害人的呼吸系统,在肺中积聚造成肺病,还可以影响皮肤、眼睛。

5、在现场巡检,发现扬尘及时开启高压雾化喷头、袋式除尘器。

5.1高压雾化喷头运行时必须是雾化状,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5.2袋式除尘器必须随主体设备运行。

6、按要求正确佩戴防护用器

6.1进入设备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好绳带严禁歪带、反带、当凳子使用。

30个月必须更换。

6.2在筛选、储备、供煤岗位操作时必须戴好防尘口罩(复式301、302)。

滤纸每天更换一次,口罩每天清洗一次,二月更换一次。

7、定时巡检除尘器进口、出口、出灰口,每班至少二次检查布袋除尘情况,发现破损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

除尘器10天维护一次,二月中修一次,半年大修一次,记好每次费用、维修时间、责任人。

8、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交班清,接班明,职业健康生产记录及班中问题如实填写,岗位记录与报表要整洁。

9、搞好本岗位清洁卫生和文明生产,努力消除跑、冒、滴、漏现象。

10、如果发生5级以上(含5级)大风,立即启动洒水应急预案,开启洒水、喷水系统(卸车4套、供煤6套、型煤2套)。

11、外来人员和临时工必须佩带临时工作证在有关人员陪同下,穿戴好劳保用品方可进入煤场作业区。

锅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班中精心操作,监视好锅炉本体液位和压力,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及性能良好。

2、认真巡检,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异常情况。

3、煤尘、灰尘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会引发矽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所引起。

操作工在放锅炉的细灰时必须戴上防尘口罩,并对细灰进行喷水,以减弱扬尘。

4、搞好本岗位清洁卫生和文明卫生,努力消除跑、冒、滴、漏现象。

5、对岗位上的医疗急救箱每班都要检查药品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内,做好医疗急救箱的维护和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

6、工作场所鼓风机、引风机会发出噪音,这些高强度的噪音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

高强度的噪音,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护操作工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国家控制的噪音允许值在75-90分贝,对风机进行巡检时要戴上耳塞。

7、岗位上配备铝箔服一套,如放渣口被焦块堵塞需要进行疏通时,操作工应穿上铝箔服,防止火渣溅到身上,烧伤皮肤。

穿戴铝箔服时,必须将帽子戴严实,裤口扎紧,以防火渣漏钻到衣服内反而会加重受伤。

8、岗位上配备MP3、MP4防毒面具和毛巾,在发生氨泄漏或有硫化氢、二氧化硫有毒气体的情况下,操作工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进行紧急停车操作。

逃生时,操作工应将毛巾沾湿捂住口鼻,朝上风向处跑,注意在佩戴防毒面具时必须将头套戴严实戴紧,将面罩与滤毒罐的接口拧紧,将滤毒罐底部的橡皮盖拔开。

9、车间应在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专业指导和监督下,按国家现行《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锅炉操作规程和本标准要求做好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管理。

10、积极参加职业健康检查。

11、车间应依据所在厂职业病防治机构出具的就业许可证明方可安排从事职业危害作业。

12、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安全教育,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四十学时。

13、每位员工都应熟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职业安全健康事项,典型事故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14、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交班清,接班明,认真如实填写职业健康生产记录及班中存在的问题,岗位记录和报表要保持整洁。

尿素泵房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存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岗位应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本岗位存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氨,主要产生的部位:

操作不当造成氨泄漏;氨泵压盖堵头螺栓使用时间长造成压盖漏。

3、危害因素或危害物对人体造成以下危害:

3.1皮肤接触液氨立即引起冻伤,浓度为1%的气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3%以上会灼伤皮肤并起泡。

3.2在氨含量为0.2mg/L环境下工作,短期内会引起中毒甚至发生肺气肿。

3.3氨在空气中易形成爆炸性气体,其爆炸范围为15.5%~27%(体积)。

4、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国家控制标准为30mg/m3,工艺指标要求最高不超过0.02mg/L。

5、在工作场所要求正确的佩戴好防毒面具要求:

5.1有毒气体浓度小于2%,氧含量不低于18%,用氨过滤式防毒面具,颜色为灰色,型号为MP4。

5.2浓度较大时用隔离式氧呼吸器或长管式防毒面具。

5.3在高浓度的液氨和气氨环境中工作时,必须穿戴防化服,使用防酸碱手套,胶靴和防护眼镜.

5.4滤毒罐每五年更换一次,或滤毒罐超原重15g时应更换.

6、在泵房氨泵区,碳氨液槽处设置尘毒检测仪,要求操作工每班记录一次,车间安全员每月逢5号,10号各记录一次,车间在造粒塔东南处配置挂式洗眼器一台,保证洗眼器的水干净并正常维护,医疗救护箱放在分析室,保证药品齐全。

7、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交班清,接班明,职业健康生产记录及班中问题如实填写,岗位记录与报表要整洁。

8、搞好本岗位清洁卫生和文明生产,努力消除跑、冒、漏、滴现象。

9、发生氨泄露时:

9.1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切断火源。

9.2戴呼吸器,穿特定化学防护服

9.3切断气源。

9.4高浓度泄漏时,喷含盐酸的雾状水。

9.5强力通风。

10、外来人员和临时工必须佩带临时工作证在有关人员陪同下,穿戴好劳保用品方可进入职业病预防工作区。

11、操作中其他注意事项:

11.1操作中一定要牢记,液氨不能处于两端封闭的管间或容器中。

11.2当氨溅入眼内,立即时用3%的硼酸水清洗并送往医疗室救护。

CO2压缩机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压缩车间存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主要产生的部位是CO2压缩机噪声污染。

3、噪声污染带来的影响:

3.1对人听力的影响。

人们长期工作在很强的噪声环境中,会使听力受到损伤,甚至导致耳聋。

3.2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思维不易集中。

3.3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甚至导致疾病,反映迟钝,容易发生事故。

3.4损害设备和建筑物,还会使自动化设备、高精度仪表失灵,从而危害生产。

4、噪声的工艺指标:

白天80分贝,夜间65分贝。

5、防护措施:

5.1消声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控制和消除噪声的基本措施,改造工艺过程和更新生产设备。

5.2控制噪声的传播:

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

5.3进入工作现场合理使用防声耳塞、耳罩,做好个人防护。

5.4耳塞的使用期限1年,要加强对耳塞的维护保养,不定期检查,发现耳塞破损或到期,及时更换。

6、在压缩机厂房区,每班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隐患认真检查。

7、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交班清,接班明,班中涉及职业健康问题如实填写,岗位记录与报表要整洁。

8、搞好本岗位清洁卫生和文明生产,努力消除跑、冒、滴、漏现象,防止机械部位产生大的震动。

9、发现机械有异常大的噪音时,及时联系有关人员消除。

10、积极参加职业健康体检。

净化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危害因素:

CO、噪音。

2.1CO产生:

排污阀、管道泄露

2.2噪音产生的部位:

罗茨机

3、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3.1CO轻微中毒时,有剧烈头痛、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

中度中毒时,患者昏迷,对疼痛刺激耳有反应,呼吸血压、脉搏有改变。

重度中毒时患者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甚至死亡。

3.2噪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同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3.3噪声污染带来的影响:

3.3.1对人听力的影响。

人们长期工作在很强的噪声环境中,会使听力受到损伤,甚至导致耳聋。

3.3.2影响人得身体健康,思维不易集中。

3.3.3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甚至导致疾病,反映迟钝,容易发生事故。

3.3.4损害设备和建筑物,还会使自动化设备、高精度仪表失灵,从而危害生产。

4、工作场所控制标准:

4.1CO:

30mg/m3.

4.2噪音:

昼间60dB(A),夜间50dB(A)。

5、噪音使用耳塞做为劳保用品。

CO使用的劳保用品为MP5.滤毒罐的有效使用期为5年。

使用前应检查全套面具的密闭性。

方法为:

5.1戴好面具,用手或橡皮塞堵上滤毒罐进气孔深呼吸,如果没有空气进入则表示完好,否则应修理或更换。

5.2在毒区氧气体积占18%以下,有毒气体体积2%以上的地方,过滤式防毒面具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5.3检查面罩的完好情况。

5.4正确佩戴:

检查完毕后,拧开上盖,连接好面罩,拔下底塞,用两手撑开面罩从下往上戴好。

6、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如检查尘毒监测仪、医疗箱完好情况。

6.1交接班时检查监测仪、医疗箱的完好情况。

6.2每班对监测仪情况进行记录,有超标情况时要查明情况及时处理。

7、严格交接班制度:

防护用品的完好情况,尘毒监测仪、洗眼器、医疗箱等设施确保完好备用。

8、操作工每班对管辖范围内地面、设备卫生打扫一次,保全工对管辖设备做到轴见光、沟见低、设备见本色,确保无“跑、冒、滴、漏”现象。

9、如CO中毒,迅速将伤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扣时期呼吸畅通,必要时送往职工医院。

10、外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注意:

外来人员需在专业人员陪同下,穿戴劳保用品进入生产区域。

压缩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危害因素:

CO、噪音。

2.1CO:

法兰、气阀盖泄露;运行过程中,超压腐蚀泄露。

2.2噪音产生的部位:

压缩机;开停机时的放空。

3、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3.1CO轻微中毒时,有剧烈头痛、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

中度中毒时,患者昏迷,对疼痛刺激耳有反应,呼吸血压、脉搏有改变。

重度中毒时患者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甚至死亡。

噪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同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3.2噪声污染带来的影响:

3.2.1对人听力的影响。

人们长期工作在很强的噪声环境中,会使听力受到损伤,甚至导致耳聋。

3.2.2影响人得身体健康,思维不易集中。

3.2.3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甚至导致疾病,反映迟钝,容易发生事故。

3.2.4损害设备和建筑物,还会使自动化设备、高精度仪表失灵,从而危害生产。

4、工作场所控制标准:

4.1CO:

30mg/m3.

4.2噪音:

昼间60dB(A),夜间50dB(A)。

5、噪音使用耳塞做为劳动防护用品。

CO使用的劳保用品为MP5。

滤毒罐的有效使用期为5年。

使用前应检查全套面具的密闭性。

方法为:

5.1戴好面具用手或橡皮塞堵上滤毒罐进气孔深呼吸,如果没有空气进入则表示完好,否则应修理或更换。

5.2在毒区氧气体积占18%以下,有毒气体体积2%以上的地方,不应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5.3检查面罩的完好情况。

5.4正确佩戴:

检查完毕后,拧开上盖,连接好面罩,拔下底塞,用两手撑开面罩从下往上戴好。

6、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如检查尘毒监测仪、医疗箱完好情况。

6.1交接班时检查监测仪、医疗箱的完好情况。

6.2每班对监测仪情况进行记录,有超标情况时要查明情况及时处理。

7、严格交接班制度:

防护用品的完好情况,尘毒监测仪、洗眼器、医疗箱等设施确保完好备用。

8、操作工每班对管辖范围内地面、设备卫生打扫一次,保全工对管辖设备做到轴见光、沟见低、设备见本色,确保无跑冒滴漏现象。

9、如CO中毒,迅速将伤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扣时期呼吸畅通,必要时送往职工医院。

10、外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注意:

外来人员需在专业人员陪同下,穿戴劳保用品进入生产区域。

合成车间健康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各项要求。

2、本车间存在的危害因素:

氨。

主要产生的部位:

管线、法兰泄露。

3、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氨容易引起中毒,对眼、咽喉、上呼吸道、粘膜刺激性强,引起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

接触高浓度氨,皮肤、粘膜可发生腐蚀性损害及化学性炎症。

4、工作场所控制标准NH3:

30mg/m3。

5、劳动防护用品:

MP4,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检查滤毒罐是否过期,面罩单向阀是否完好,面罩有无破损现象,打开滤毒罐底塞,从下往上戴上面罩。

6、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操作工每班对尘毒监测仪数据记录填写,消音器、洗眼器每半月检查一次,更换洗眼器水,医疗箱按照规定配备药品及器材,并定时更换。

7、严格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内容包括,防护用品的完好情况,尘毒监测仪、洗眼器、医疗箱等设施确保完好备用。

8、操作工每班对管辖范围内地面、设备卫生打扫一次,保全工对管辖设备做到轴见光、沟见低、设备见本色,确保无跑冒滴漏现象。

9、如不小心发生液氨灼伤,应迅速将伤者移至喷淋器处进行冲洗,同时利用洗眼器对眼部灼伤者进行冲洗。

必要时送往职工医院救治。

10、外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注意:

外来人员需在专业人员陪同下,穿戴劳保用品进入生产区域。

造气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危害因素:

CO、噪音。

2.1CO:

排污阀、管道泄露

2.2产生的噪音部位:

鼓风机

3、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3.1CO轻微中毒时,有剧烈头痛、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

中度中毒时,患者昏迷,对疼痛刺激耳有反应,呼吸血压、脉搏有改变。

重度中毒时患者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甚至死亡。

噪音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同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3.2噪声污染带来的影响:

(1)、对人听力的影响。

人们长期工作在很强的噪声环境中,会使听力受到损伤,甚至导致耳聋。

(2)、影响人得身体健康,思维不易集中。

(3)、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甚至导致疾病,反映迟钝,容易发生事故。

(4)、损害设备和建筑物,还会使自动化设备、高精度仪表失灵,从而危害生产。

4、工作场所控制标准:

噪音:

昼间60dB(A),夜间50dB(A)。

CO:

30mg/m3。

5、噪音使用耳塞做为劳保用品。

CO使用的劳保用品为MP5。

滤毒罐的有效使用期为5年。

使用前应检查全套面具的密闭性。

方法为:

5.1戴好面具用手或橡皮塞堵上滤毒罐进气孔深呼吸,如果没有空气进入则表示完好,否则应修理或更换。

5.2在毒区氧气体积占18%以下,有毒气体体积2%以上的地方,过滤式防毒面具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5.3检查面罩的完好情况。

5.4正确佩戴:

检查完毕后,拧开上盖,连接好面罩,拔下底塞,用两手撑开面罩从下往上戴好。

6、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如检查尘毒监测仪、医疗箱完好情况。

6.1交接班时检查监测仪、医疗箱的完好情况。

6.2每班对监测仪情况进行记录,有超标情况时要查明情况及时处理。

7、严格交接班制度:

防护用品的完好情况,尘毒监测仪、洗眼器、医疗箱等设施确保完好备用。

8、操作工每班对管辖范围内地面、设备卫生打扫一次,保全工对管辖设备做到轴见光、沟见低、设备见本色,确保无跑冒滴漏现象。

9、如CO中毒,迅速将伤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扣时期呼吸畅通,必要时送往职工医院。

10、外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注意:

外来人员需在专业人员陪同下,穿戴劳保用品进入生产区域。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