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494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x

在石化能源贮存上,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煤化工产业越来越引起重视。

虽然近期煤化工降温,煤化工产业方面尚存在不少投资风险,但长远来看,发展煤化工将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兖矿集团、神华集团等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上走在了前列。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的主要模式有:

1.兖矿集团——人才基地模式yan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山东兖矿集团在做煤炭主业的同时,开始进入煤化工领域,探索采用洁净煤技术利用矿区高硫煤的路子。

他们算了一笔账:

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链越长,附加值越高。

把煤炭转化成焦炭可增值50%,转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

但在开始进入煤化工新领域时,兖矿深感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的缺乏,他们想到了兼并化工企业的发展之路。

鲁南化肥厂始建于1967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化工生产与科研开发的化工企业。

资产总额为19亿元,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25万吨、尿素35万吨、甲醇15万吨,碳酸钾2.5万吨,还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各种高纯气体、塑钢型材、保健品等十余种产品,其中尿素为“国家免检产品”。

企业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中国化工五百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中国化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山东省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和山东省特级信誉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通过了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

当时,鲁南化肥厂由于引进大型煤气化装置,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贷款包袱重,企业经营困难。

通过对鲁南化肥厂经营状况的多次分析论证,兖矿集团认为这一兼并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了优势互补,可以享受国家兼并政策。

而鲁南化肥厂解决了发展资金的来源问题,很快可以走出困境,扭亏为盈。

1999年底兖矿集团(注入资金2亿元)成功兼并鲁南化肥厂。

兖矿集团兼并鲁南化肥厂后如虎添翼,将鲁南化肥厂定位为集团发展煤化工的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产品深加工三大基地,推动企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2002年,兖矿集团成立煤化分公司,建设了国泰、国宏、国际三大煤化工生产企业。

接着,他们又走出山东,到资源丰富的西部发展,组建了贵州、陕西、山西三大分公司。

目前,兖矿集团形成了63万吨甲醇、217万吨焦炭、40万吨尿素、20万吨醋酸、10万吨煤焦油等生产能力。

同时,兖矿集团进军西部的战略也实现快速推进,陕西榆林60万吨甲醇项目、贵州开阳50万吨合成氨项目、山西天浩10万吨甲醇项目进展顺利。

当初进入兖矿集团的鲁化人遍布兖矿国泰、国宏、国际、贵州、陕西、山西这些煤化工企业,成为兖矿实现企业腾飞的主力军。

兖矿集团1998年开始涉足煤变油研发。

2004年11月,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万吨级低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和100吨╱年费托合成催化剂中试成功。

国家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认定,兖矿已掌握煤炭间接液化的全套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兖矿榆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范项目申请报告》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核评估,计划2010年投产。

根据其规划,将最终形成年产1000万吨的能力,其中一期工程为500万吨;在起步阶段的产能则设定为100万吨,总投资约109亿元。

2.晋煤集团——并购扩张模式

晋城无烟煤集团在煤化工产业上起步较早。

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上,按照“新建、并购、研发”并举的指导方针,煤化工产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早在2003年,晋煤集团与山西丰喜肥业集团强强联合共同发起成立了“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高平“3652”(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联产6万吨甲醇)和闻喜化肥厂“1830”(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联产4万吨甲醇)改扩建两个项目;近年来,晋煤集团通过上下游供应链关系,进一步加大了对化肥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目前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共控股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煤化工公司,煤化工产业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形成了公司煤化工产业群。

已形成405万吨/年的总氨生产能力,其中合成氨能力295万吨/年,约占全国的6%;形成362万吨/年的尿素产量,约占全国的7%。

在化工产业中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积聚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而且积聚了一大批煤化工人才,为煤化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为了科学开发和利用“三高劣质煤”资源,他们还积极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共同组建了“山西天河煤气化公司”,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建设年产10万吨合成油示范工程项目。

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山西省临猗化工总厂、闻喜县化工总厂、广灵县化肥厂、新绛县化工总厂、稷山县化工铸造厂等企业基础上组建的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4户重点企业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合成氨、尿素、甲醇生产企业。

2006年跃居全国化工企业50强和全国氮肥企业10强,综合实力山西省工业企业30强。

集团公司兼并时拥有总资产13.2亿元,净资产3.96亿元,氨醇总生产能力50万吨/年,年产尿素52万吨、碳铵30万吨、复合肥10万吨,硝铵3万吨,甲醇8万吨,甲醛3万吨、液氨4万吨、硝酸、硝盐各1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化肥化工企业,成立于2004年9月6日,是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晋煤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285.71万元,晋煤集团占注册资本的76.89%绝对控股。

2007年1月,金石化肥与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资合作,持有其35%的股权,拥有其51%的表决权。

公司现有员工4000余人,年产值12亿元,总氨年生产能力为45万吨,公司已通过ISO9001:

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

金石化肥将在石家庄市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投资,与河北省重点项目石炼化炼油扩能改造工程同步,分两期配套建设年产6万吨氢气、30万吨合成氨等工程,该工程已经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到2010年末,金石化肥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元,成为省市化肥化工行业的支柱企业。

同时实施低成本扩张,控股成立了“开封晋开化工公司”,相对控股了“江苏恒盛化肥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与股权转让,相对控股了山东明水化工公司和山东联盟化工公司、山东章丘日月化工公司、安徽临泉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晋巨化工有限公司等。

煤化工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为适应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4月晋煤集团成立了煤化工产业发展局,为晋城煤业集团公司内部副局级建制的职能部门,是综合研究拟订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组织实施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同时也是集团公司内部煤化工产业经济运行信息交流平台。

3.平煤集团——专业化管理模式

平煤集团公司是我国较早发展化工产业的煤炭企业,近几年,平煤集团围绕做大煤基产业链,先后并购重组了平顶山的天宏焦化公司、飞行化工集团和开封的东大集团、精细化工厂、首山焦化公司、河南蓝光发电公司和许昌能信热电公司。

2007年11月,平煤重组了河南蓝天化工有限公司,拥有了全国生产能力最大的80万吨甲醇生产企业。

持续的对化工产业的兼并重组,成为平煤煤化工产业发展平台,使平煤集团在短时期内煤化工产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发展成为平煤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此外,集团公司与浙江大学、天津化工研究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天宏焦化(集团)公司,前身为平顶山市焦化厂,最早建于1958年,1990年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9月并入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

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为年产冶金焦炭100万吨,焦油5.5万吨,粗苯1.4万吨,城市煤气6000万立方米,同时还生产炭黑、工业萘、煤沥青和多种炭素制品。

飞行化工(集团)公司是在原平顶山化肥厂基础上改制组建的企业集团。

该集团是河南省化肥生产四大骨干企业之一,国家大一型企业。

平煤集团分别于2003年8月和9月收购国家开发银行47.7%和平顶山市财政局43.1%股权后,拥有飞行集团90.5%股权,成为控股母公司。

飞行集团为河南省第一家投产的尿素生产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经营,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4万吨/年产合成氨、40万吨/年产尿素等其他化工产品。

蓝天化工集团河南蓝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化工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和国家发改委农药定点生产企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年产80万吨甲醇生产企业。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精英销售团队。

并正在申报待核准的20万吨烯烃国家示范项目、100万吨二甲醚项目等。

2008年,平煤集团实施体制改革,从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建设千亿元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发展高度出发,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反复论证,吸收了本企业多年的改革实践经验,借鉴了宝钢、兖矿及德国鲁尔等国内外企业的先进做法,还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权威机构对企业进行全面诊断,最终形成改革方案:

即以经营管理为主、高度集中控制的集团公司总部,转型为以战略管理和投资管理为主,对主营业务适度控制的企业集团总部;直线职能型和经营控制型混合控制的管理模式,调整为以战略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子(分)公司、事业部制为主,专业化管理与区域化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成权责明确、控放适度、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的组织体系。

改革重组后,下属73个单位归并为平煤股份、建工集团、医疗集团3个专业化公司,物业、化工、电力、装备4个事业部,平禹、瑞平、蓝天、长安4个区域公司。

新组建的几大战略业务群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活力。

4.中煤集团——借力跳板模式

中煤集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打造煤炭、煤机、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

煤炭产业中煤集团在全国排名第二位,煤机产业拥有实力雄厚的张家口煤机厂和北京房山煤机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但2006年中煤集团的煤化工产业处于真空状态。

兼并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兼并后改名中煤龙化集团公司),成为中煤集团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的基地和平台。

中煤龙化公司是集煤炭、化工、城市燃气生产输送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前身是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2001年12月组建的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册职工一万余人,固定资产近40亿元。

随着哈尔滨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和实施大庆天然气置换城市煤气的战略调整,企业改制进入实质阶段。

2006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将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尔滨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是煤气化,依兰煤气化厂是国内第一家煤气厂,日产净煤气242万立方米,拥有雄厚的煤气化技术力量。

中煤龙化公司组建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扩建甲醇生产线并新成立了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制油有限公司,利用油母页岩和高炉煤气生产煤化工轻油和重油。

2008-2010年,中煤龙化将完成25/年万吨甲醇项目,形成48万吨/年的甲醇生产能力;在已开工的60万吨/年的油母页岩基础上,再投建一配套70万吨/年油母页岩项目,加上现有的油品生产能力,油品生产能力将超过15万吨/年;并规划将部分甲醇转化为4万吨/年聚甲醛、5万吨/年二甲醚项目。

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

在此基础上,依托中煤龙化的煤化工技术和人才,中煤集团借助中煤能源股份,募集资金投向鄂尔多斯的2500万吨煤矿、420万吨甲醇、300万吨二甲醚及配套项目以及黑龙江的1000万吨煤矿、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及配套项目,形成集团煤化工产业体系,实现煤炭、煤化工和设备制造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战略愿景。

5.阳煤集团——战略大重组模式

近年来,阳煤集团实施“煤与非煤并重,做大与做优并举”战略,除煤炭基础产业外,以炭加工转化为主线,按照就地转化、循环利用的原则,阳集团近几年有选择地进入了相关产业,形成了电力、铝业、化工、磁材等四大非煤产业。

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上频出重拳,煤化工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壮大。

为了发展煤化工,阳煤集团已经在其内部专门组建了一个“化工局”,主要运作煤化工项目。

2008年2月,阳集团与山东淄博齐鲁第一化肥有限公司签订战略重组协议,取得了后者35%的相对控股权,阳集团首次进军下游化肥企业,成为齐鲁第一化肥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

齐鲁一化是2004年12月改制后的一个具有完全独立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齐鲁一化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14万吨,尿素23万吨,联合甲醇4万吨,蒸汽80万吨,发电4600万千瓦时,每年对无烟块的需求为20万吨。

2008年9月,阳煤集团与深州化肥总厂签署了并购重组协议,并成立了阳煤集团深州化肥有限公司,阳煤集团持有51%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而另外的49%股份,由深州市方面持有。

深州化肥成立于1969年,是一家以生产碳铵、甲醇为主的煤化工企业,目前具有年产合成氨2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深州市最大的工业企业。

在签署并购重组协议的同时,深州市政府与山西阳煤集团就“合作推进100万吨醇醚燃料项目”也正式签约。

据称,这一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人民币,每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是当地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同是2008年9月,山西省国资委已将三维华邦资产整体划入阳泉煤业集团,山西三维华邦集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这样,阳煤集团旗下拥有了(600348)及刚刚收编的山西三维两家上市公司。

山西主要从事化工、化纤、建材产品及焦炭的生产与销售及出口贸易,成为阳煤集团发展煤化工的重要基地和产业平台。

华邦集团是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和山西省34户优势企业之一,属国家大型一类高科技企业。

华邦集团是以电石乙炔为原料,主要生产聚乙烯醇、白乳胶和丁二醇的化工企业,主导产品聚乙烯醇年产量为7.5万吨,在国内10家同类企业中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工艺控制最先进、产品市场形象最好,引进德国汉高公司技术生产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产品,规模为3.5万吨,40余个品种,生产能力和技术含量均具全国同类企业之首。

2008年9月,阳煤集团与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战略重组签约暨新企业成立挂牌仪式在胶南隆重举行,双方合资成立山西(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

关停长达两年之久的恒源化工被成功盘活。

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是在原青岛胶南厂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始建于1969年。

恒源化工曾是青岛市的百强企业之一,是胶南市重点骨干企业,通过严格管理,推动技术进步,大力实施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了快速发展,为胶南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产业升级的需要,2006年被关停。

关停之后,胶南市积极实施“治”与“救”并举的新思路,盘活闲置资产。

双方通过多次磋商,对恒源化工成功实施了战略重组。

重组后的恒源化工有限公司将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大力实施煤产品深加工,在胶东地区建设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6.陕西煤化集团——联合重组模式

陕西煤化集团公司是陕西省省属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是由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陕西华山化工集团公司、陕西陕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煤化工企业于2006年6月重组而成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拥有25个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达200亿元。

陕西煤化集团公司成立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以煤业为主体、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发展”的“一体两翼”战略,并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组建了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暨甲醇制烯烃工程实验室。

其中,化工研发中心着力实施的《甲醇羰基合成制醋酸酐技术研究》已取得实验室数据。

煤化工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渭化集团公司是大型化肥企业。

目前企业拥有12个子公司、分公司和事业性单位,总资产33亿元,在岗员工1640人。

产品形成了以尿素为主导,以高纯气体、煤化工助剂和其它化工产品为辅助的4大系列十多个品种,销售规模6亿元。

公司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我国煤化工领域和大型氮肥行业具有显著优势和影响。

今年开工建设年产20万吨甲醇、联产1万吨二甲醚项目,拟建年产1.2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规模将增长一倍以上。

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1997年8月由原陕西省华山化肥总厂整体改制而成的省属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同年由集团公司控股,联合11家投资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了陕西陕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现有员工3600余人,总资产12.5亿元,注册资本4.1亿元。

年产合成氨20万吨、尿素30万吨,硫酸15万吨、磷酸二铵14万吨,甲醇3万吨,三元素复合肥5万吨,编织袋1000万平方米。

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是在陕西省最早兴建的焦化专业生产企业——原陕西省焦化厂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股份制多元化企业,是全国50家最大炼焦煤气企业之一。

公司于2002年2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产品冶金焦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生产优质冶金焦及化工产品而著称。

拥有员工2500余人,该公司有年产30万t的机械化焦炉,年入洗原煤60万t的选煤厂,以及年产硫酸铵3000t、粗苯3000t和万吨焦油加工等配套化产设备。

1987年建成了年熔化1万t玻璃液现代化生产线,1994年利用剩余煤气建成每小时发电量2000kw的发电厂一座,使能源做到了综合利用。

并朝着构建100万t焦,60万t选煤,10万t焦油加工,5万t玻璃液生产线和矿泉水生产线,最终形成300万t机焦综合生产能力等多门类、多品种、宽领域的大型综合焦化集团,建成西部焦化产品生产的精品基地的目标迈进。

7.神华集团——战略大布局模式

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神华集团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战略在于占领煤制油的制高点,在国家的支持下已基本完成煤制油的战略布局。

目前神华集团在内蒙、新疆、宁夏、陕西等4个省区建立7个大型的煤制油/煤化工基地,预计总投资将超4000亿元,到2020年形成年产煤制油3000万吨和煤制化工品400万吨的生产能力。

神华集团控制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国内最好的煤炭资源和最适合发展煤化工的基地已经被神华集团捷足先登。

目前已有位于鄂尔多斯的世界首套1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位于银川市的60万吨/年煤制烯烃(MTP)项目、位于包头市的60万吨/年煤制烯烃(MTO)项目等3个大型煤化工基地实质性开工建设。

神华集团的煤制油项目目前全部在集团公司操作。

神华集团位于鄂尔多斯的煤直接液化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DCL液化技术,年产油品108万吨,年用煤量345万吨。

其一期工程生产线总投资为245亿元,建成后将年产各种油品320万吨。

按照计划,二期工程也将于2010年投产,建成后将年产各种油品280万吨。

另外,神华集团与南非沙索公司就引进后者的煤间接液化技术进行谈判,按照50:

50的股权方式进行合作,可研项目预计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

在新疆、宁夏、陕西等地规划的煤制油项目也已启动了前期工作。

并规划未来几年将在新疆建设820万吨规模的煤变油项目,要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煤制油基地。

4大煤制油基地投产后,神华集团油品总产能达到3000万吨,预计投资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将牢固树立起我国煤制油的霸主地位。

为推进集团公司煤制油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集团公司设置了煤制油和煤化工部,作为煤制油与煤化工产业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煤制油的煤化工产业的规划、立项和管理工作。

同时成立了神华集团煤制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煤制油的技术平台。

在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上,我国煤炭企业是各有所长,各有特点。

除上述几种模式外,永煤集团并购义马煤气化公司及安阳化工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兼并安徽淮化集团、平煤集团控股蓝天化工集团等,都通过兼并或联合快步走上了发展煤化工之路。

通过兼并重组获取煤化工产业技术和人才,壮大煤化工规模,是本世纪初煤炭企业煤化工产业最具特征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煤炭企业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