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014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的基本规律 习题剖析.docx

遗传的基本规律习题剖析

遗传的基本规律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自交,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1/2B.1/3

C.3/8D.3/4

【答案】C

【解析】AaBb的个体产生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而Aabb个体产生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所以这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产生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共有1/2×1/4+1/2×1/2=3/8。

3.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是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数不可能是(  )

A.1种B.2种

C.3种D.4种

【答案】C

【解析】红色长果的基因型为A__bb,黄色圆果的基因型为aaB__,当二者都是纯合子时,其后代的基因型有1种;当红色长果为杂合子,黄色圆果为纯合子时,或红色长果为纯合子,黄色圆果为杂合子时其后代的基因型数都是2种;当二者都是杂合子时,其后代有4种基因型。

3.(2015·开平模拟)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A.1/4B.3/8

C.5/8D.3/4

【答案】C

2.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

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的花粉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

A.2鲜红∶1蓝B.2紫∶1鲜红

C.1鲜红∶1紫D.3紫∶1蓝

【答案】B

4.(2015·广州二模)某植物的花色有蓝花和白花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

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亲本组合

F1株数

F2株数

蓝花

白花

蓝花

白花

①蓝花×白花

263

0

752

49

②蓝花×白花

84

0

212

71

A.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第①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C.第②组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D.白花植株与第②组F1蓝花植株杂交,后代开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答案】D

6.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

已知一株开紫花的植物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  )

A.2种B.4种

C.8种D.16种

【答案】D

【解析】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可以说明已知的一株开紫花的植物的基因型肯定是A_B_。

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可以说明亲本的基因型肯定是AaBb,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16种。

7.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答案】B

【解析】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2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错误;F1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为aaBB)杂交,后代为两种表现型,B正确;F2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的为纯合体(AABB),其余为杂合,C错误;F2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错误。

8.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B.ddRR

C.ddRrD.Ddrr

【答案】C

【解析】结合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的相关结论,利用反推和正推结合的方法就能分析出玉米丙的基因型。

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DdRr;再结合图2的比例抗病∶易感病=3∶1和高秆∶矮秆=1∶1,可以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9.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

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让F2中某一中产个体自交,后代中有高产个体出现。

该中产个体的基因型为(  )

A.A1a1A2a2B.A1A1a2a2

C.a1a1A2A2D.A1a1a2a2

【答案】A

【解析】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因此基因型中含4个显性基因的为高产个体,含3个显性基因的为中高产个体,含2个显性基因的为中产个体,含1个显性基因的为中低产个体,不含显性基因的为低产个体。

F2中某一中产个体(含2个显性基因)自交,要想使后代中有高产个体出现,该中产个体的基因型只能为A1a1A2a2。

10.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

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

A.2∶0∶1B.0∶2∶1

C.5∶0∶1D.0∶5∶1

【答案】B

【解析】由9∶6∶1比例可推出:

扁盘状、圆形、长形南瓜分别为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

对单显性个体测交,后代无双显性个体,圆形与长形比为2∶1。

1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结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答案】A

【解析】9∶7比例的出现,说明当具有双显基因时表现一种性状,单显和双隐表现的是同一种性状,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3;9∶6∶1比例的出现说明双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单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双隐表现的是一种性状,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同理,15∶1比例的出现,说明双显、单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双隐表现的是另一种性状,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12.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

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

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3/4

B.F2中,黄颖的基因型有2种

C.若将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植株中黑颖纯种的比例是1/4

D.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只有亲本基因组合为Bbyy×bbYy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

B_Y_、B_yy表现为黑颖,bbY_表现为黄颖,bbyy表现为白颖。

故F2中,黄颖的基因型有2种;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3/4;F1(BbYy)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只能得到单倍体,纯种的比例为0。

黑颖和黄颖杂交,后代中的白颖(bbyy)比例要求最大,则亲本基因组合应为Bbyy×bbYy。

13.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

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概率为7/16

D.耳聋夫妇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

【答案】B

【解析】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其基因型控制相应的表现型如下表:

性状

听觉正常

听觉不正常(耳聋)

基因型

D_E_

D_ee ddE_ ddee

夫妇中一个听觉正常(D_E_)、一个耳聋(D_ee、ddE_、ddee)有可能生下听觉生常的孩子。

双方其中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D_ee),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ddE_)的夫妇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DdEe,后代中听觉正常的占9/16,耳聋的占7/16。

基因型为D_ee和ddE_的耳聋夫妇,有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_E_听觉正常的孩子。

14.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

【答案】D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产生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  )

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C.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

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答案】 D

2.报春花的花色有白色和黄色两种,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基因A的表达。

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F1的花色表现为白色

C.F2中黄花与白花的比例是3∶5

D.F2中白花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

【答案】 C

3.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存在差异,凝胶电泳分离酶切后的DNA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甲图所示)。

根据电泳所得到的不同带谱,可将这些DNA片段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

现有一对夫妇生了4个儿女,其中3号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乙图所示,相关基因用D、d表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号的基因型为dd

B.2号的酶切电泳带谱为“—__”

C.3号的基因型为XdXd

D.5号若与一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该病的概率为1/2

【解析】 由遗传系谱图及电泳图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1号、2号、3号、4号、5号、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Dd、Dd、dd、DD、Dd、DD,所以2号的酶切电泳带谱为“-__”;因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不能确定,所以5号与其婚配,后代患该病的概率无法计算。

【答案】 B

4.如图为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解析】 设红绿色盲基因用a表示,据图可知Ⅱ-3的基因型为1/2XAXa或1/2XAXA,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AY,则婚配后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人群中正常女性可能是携带者,因此与Ⅱ-4婚配后代可能患病,但不知道正常女性为携带者的概率,无法计算后代患病的概率。

【答案】 B

5.(2014·淄博模拟)人类的某种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杂合子表现出的患病症状轻于纯合子。

下面是某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导致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结构异常

B.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Ⅱ4和Ⅱ5与正常异性结婚都会生出健康孩子

D.若Ⅱ5同时携带色盲基因,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两病皆患孩子的概率为1/8

【解析】 由于该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因此导致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杂合子和纯合子均可表现患病症状,且男性出现杂合患病现象,因此控制该病的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Ⅱ4为纯合子,与正常异性结婚,所得后代为杂合子,不会生出健康孩子,Ⅱ5为杂合子,与正常异性结婚会生出健康孩子;若Ⅱ5同时携带色盲基因,设A、a控制该遗传病,则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aaXBY)婚配生出两病皆患孩子的概率为1/2×1/4=1/8。

【答案】 D

6.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BB

Bb

bb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非秃顶红绿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红绿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红绿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6

D.秃顶红绿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推出,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Ⅱ-4的基因型为BBXaY(假设红绿色盲基因为a)。

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孩不秃顶,男孩有一半可能秃顶;后代关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两对等位基因同时考虑,则后代是秃顶红绿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秃顶红绿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非秃顶红绿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非秃顶红绿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

【答案】 D

7.(2014·南京模拟)如图为某家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6的基因型为BbXAXa

B.如果Ⅱ7和Ⅱ8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症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2/3

【解析】 由Ⅱ5、Ⅱ6正常,Ⅲ10患甲病,推知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为红绿色盲症;又因I1患红绿色盲症,则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根据题图可知,Ⅱ7的基因型为AaXbY,Ⅱ8的基因型为AaXBXb,Ⅱ7和Ⅱ8所生男孩可能患病;Ⅲ11基因型为2/3AaXBY或1/3AAXBY,Ⅲ12的基因型为2/3AaXBXb 或1/3AAXBXb,其后代发病率为1/9aa+1/4XbY-1/36=1/3。

【答案】 C

8.(2014·安徽理综)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

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

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杂交1 ♂甲×乙♀    杂交2 ♀甲×乙♂

    ↓   ↓      

    雌雄均为褐色眼  雄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解析】 依杂交1可知,褐色为显性;依杂交2可知,眼色性状与性别有关,为伴性遗传。

结合题意可知,褐色眼个体的基因型为A_Z

;纯合红色眼个体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W(♀)、aaZBZB(♂)、aaZBW(♀)、aaZbZb(♂)、aaZbW(♀)。

只有甲aaZBZB(♂)与乙AAZbW(♀)杂交,甲aaZBW(♀)与乙AAZbZb(♂)杂交,才分别符合杂交组合1和杂交组合2的结果。

【答案】 B

9.让某一品系的红果番茄自交,F1有红果,也有黄果。

现将F1中每一株红果番茄自交和将所有红果番茄随机交配,由此产生的F2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  )

A.3∶2∶1 4∶4∶1

B.2∶2∶1 6∶2∶1

C.5∶1 8∶1

D.3∶5∶1 3∶4∶3

【答案】 A

10.(2013·广东高考改编)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

A.白眼雄果蝇占1/2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答案】 C

(2015新课标卷Ⅰ,6,6分)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A错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病父必病,B正确;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具有世代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C错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只有在隐性纯合时才会表现出来,且具有隔代遗传的现象,D错误。

(2015福建卷,5,6分)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

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

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

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DNA分子杂交技术、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疾病,考查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难度适中。

[解析]X探针能与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说明这段区域中有一条链与其碱基序列相同,A正确;妻子染色体组成为XXX,为染色体异常疾病,B错误;妻子的父母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错误,会引起该病,C错误;该夫妇应该通过产前检查,避免孩子患病可能,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15分)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

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

组合

D、H同

时存在

(D_H_型)

D存在、

H不存在

(D_hh型)

H存在、

D不存在

(ddH_型)

D和H

都不存

在(ddhh

型)

花纹

颜色

野生型(黑

色、橘红色

同时存在)

橘红色

黑色

白色

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野生型×白色→F1:

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

橘红色×橘红色→F1:

橘红色、白色

丙:

黑色×橘红色→F1:

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____。

(2)让乙组后代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__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白色个体的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_,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目分析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该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

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DdHh)∶橘红色(Ddhh)∶黑色(ddHh)∶白色(ddhh)=1∶1∶1∶1。

(2)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产生的F1橘红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1/3DDhh、2/3Ddhh,纯合黑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ddHH,因此两者杂交的组合方式为1/3DDhh×ddHH、2/3Ddhh×ddHH,因此子代中表现型为野生型的概率为2/3×1/2+1/3=2/3,表现型为黑色的概率为2/3×1/2=1/3,因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黑色=2∶1。

(3)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因此F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中橘红色(D_hh)所占的比例为3/16,因此F2个体总数为640条,其中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ddHh)理论上的数量为640×2/16=80条。

(4)野生型(D_H_)与橘红色(D_hh)个体杂交,只有基因型为DdHh与Ddhh的亲本杂交,后代会出现白色个体,概率为1/8。

【答案】 

(1)测交 1∶1∶1∶1

(2)野生型∶黑色=2∶1

(3)80 (4)DdHh与Ddhh 1/8

考点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015福建卷,28,14分)28.(14分)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

(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

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

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

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答案]

(1)黄体(或黄色)aaBB

(2)红颜黑体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遗传规律、染色体变异和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

[解析]

(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

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