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563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x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十分感谢语文组给我这个机会来和在座的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的第五篇。

本文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二篇。

新课程标准中说起课程目标中提到: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根据这样的精神,我确定了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

  3、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4、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击破重点,宜将采用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提问、讨论、解答的方法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方法进行教学。

对难点的处理则可利用课件辅助进行。

  三、说学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初一的学生应该学习一定的自学方法,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

“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

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并且自己对文章提出问题,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

)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之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以下环节: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2.朗读、复述课文

  3.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

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

长辈们的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一代代年轻人。

同学们,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

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

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

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令我们终生难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读读〕

  1、你了解作者吗?

(让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不必多讲)〔林海音传: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学生朗读课文(读时发现不理解的字词自行解决或同桌交流解决)。

  3、简要复述课文。

(主要事件复述清楚即可。

  点名复述,其他同学评价。

师及时鼓励,精要指导。

  4、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学生对顺序、倒叙比较熟悉,但插叙却接触较少,教师要作必要指导)

  〔⑴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

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同学们能找出触发的事与回忆的事吗?

学生分小组完成。

⑵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

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三)、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代表班级交流)〔议议〕

  〔爸爸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的⑴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⑵是一个特重感情的人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等。

鼓励表扬把握较好的小组和同学〕

  (四)小结。

(也可以让学生做)

  这一节我们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中爸爸的性格,那么课文什么地方最感动你,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五)推荐作业:

⑴反复读课文,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⑵熟记“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音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品味文章语言

  2.课题理解

  3.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品味文章语言。

〔谈谈〕

  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思想感情。

你认为本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话对“我”影响最大,为什么?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做法:

⑴爸爸打我;⑵让我闯练等。

话语:

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等。

  

(二)本文写爸爸的花的内容很少,但课题却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

你能另拟一个题目吗?

试一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题一语双关:

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另拟题时,要引导学生对所拟题目进行分析,找出优点及不足,老师不能,随便否定或肯定〕

  (三)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曾如文中的爸爸那样教导过我们,甚至象文中的爸爸那样打过我们吧,但我们以前却不理解,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了新的认识吗?

请大家谈谈。

(小组交流,如时间允许,也可以让部分同学在班上谈谈。

  (四)推荐作业

  ⑴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⑵运用插叙的方法,自拟题目写一篇反映自己成长历程的文章。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设计

第二实验中学郭秋菊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来自第二实验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感。

本文是一篇杂文,它从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学好本文,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的神韵。

主要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教学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读准子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或中心句理解中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感受作者的爱国的情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一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准备

为了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实现综合性学习,再加上课文比较难理解,最好安排预习,同时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五四运动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可以是录相、文本等)

二、说教法

1、新课标中专为初中设定语文课堂应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于是课堂教学不应是师问生答的检查性活动,而是学生展示个人优势与魅力的舞台,真正的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将谈话法、导读法、点拨法、交流质疑法、朗读解惑法等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法。

2、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度点拨,真正体现“以学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并丛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善提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充分地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让他们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吸引阅读、思考兴趣

“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本文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励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本文是李大钊于20世纪20年代完成的作品。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年轻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

1927年被捕,在狱中力尽磨难,顽强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顽强的崇高品质。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茫之中,走道了十字路口。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花费略长一点时间,首先插放我国歌咏民族精神的乐曲如《国歌》等,雄壮激昂的乐曲震撼学生的心灵,此时让他们说听后的感受,教师及时激情引导“五四时期,中华民族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艰难,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

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

这是提在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爱国人们面前严峻的问题,必须作出选择,必须作出明确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强烈呼喊”

(二)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促讲,甚至以读代讲,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之一。

1、教师范读:

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

如果在教学之初由学生朗读课文,可能不易掌握好分寸。

其实,教师的表情朗读也是一种处理教材的方式。

经过朗读处理之后,课文中飘忽的情感会变得直观可感,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理解。

2、扫清障碍朗读:

强调字词的认识,对学生有疑问的词句进行解答,对理解有难度的可安排造句。

3、学生自读:

以学生品味、交流心得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运用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进行练习。

(三)研读课文

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

“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疑起于思,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思考。

在合作学习前先让学生独立通过读书找疑,便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

大大增加了合作时的信息交流量。

教师进行归类整理又加以呈现,更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1)“如何理解文中的“雄健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3)文章反复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且形象生动,找出比喻句。

(4)分组讨论最后一段,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

2、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确定合作形式。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

合作学习前,确定合作小组的形式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率。

学生面对所呈现的问题并不一定都有能力解决,也不是都感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自由组合式”较为合适。

3、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组员可随时补充。

教师指导、总结。

(1)“雄健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就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

(3)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三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4)学生自由发言,小组间采用竞争方式调动积极性

此步关键在于平等、融洽的民主气氛,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职责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4、学生诵读

在情感熏陶、文意大致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可以进行配乐朗读,表情朗读,以使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

(四)扩展小结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线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毕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壮豪迈,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学生在问、思、答的过程中,逐层深入的阅读,并在这一学习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基本突破了重点难点。

(五)拓展延伸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学到什么?

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那么你会如何去做?

让我们高唱着进行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吧。

(六)布置作业

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南湖中心学校 陈海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4篇课文《土地的誓言》。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土地的誓言》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而抒的。

当时,“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还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再也难以遏制心中强烈的思乡之情,不由地向着黑土地,发下了自己的誓言:

我要回来!

我愿付出一切!

   二、说目标 

   我根据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个总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品味精彩短语,学会使用呼告、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这个特殊要求,为此我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 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和互相切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回顾历史、感受文本、促发情感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相互感染,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文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紧扣教学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

音乐导入,背景介绍:

(导入的设计应很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先播放《在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悲壮情怀。

然后出示历史图片,老师用激情的语调充当解说员,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九。

一八”的悲壮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整个课堂情绪上升到高潮。

   第二环节:

采用四步分层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

   第一层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听朗读带。

同时向学生提出要求:

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并用用一句话说说听读感受

2、让学生深情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提出不认识的字。

教师收集后迅速正音,并让学生书空当堂记忆。

4、整体感知: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层次:

品读课文。

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设计了一下几个问题:

①   课文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②   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

③   文章前后部分人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合作探究完成。

然后老师分别收集观点,再提出一个问题: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自己对国土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本文情感的表达运用了这样的一些方法:

大量色彩的词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还有呼告的运用,这些方法使得作者的爱国情感得到了宣泄。

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同时能同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再次品读:

文中有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情感。

让学生以四人为小组QQ聊天的方式来聊感动。

聊天的格式是:

《土地的誓言》---------这一句让我感动,因为------。

(这次品读是让学生在内容上再次感知文本。

第三层次:

赛读

回味文章情感、语言特色等,进行朗读比赛。

再度感受课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四层次:

延读

为了把爱国情感教育推向高潮,完成本文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1、同学们,“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播放国歌,学生齐唱国歌

3、拓展延伸: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

”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第三环节:

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深情赞美故乡————————誓死保卫家乡

我的说课讲完了,谢谢大家!

《最后一课》说课稿

桃李芬芳发表于2005-9-1918:

47:

00

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教版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

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一课》是第二单元里的一篇外国作品,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

(二)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综合学生的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生

本文故事性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安排一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三、说教法与手段

(一)说教法

1、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而课改特别强调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据此,本课拟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究式方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之后,把握时机,扩展思维,锻炼学生动口、动笔、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健康情感。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种感官共同调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另外,一个优质的课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贯彻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

(二)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据此,本节课在学法上特别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将对以下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

1、阅读感知学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