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58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14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0页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0页
亲,该文档总共1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docx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

著作权申请流水号:

2016Z11L447984

 

作者:

宋剑波

 

2016年6月于武汉·藏龙岛

摘要:

本文以“跳出去”的视角,站在更宏观、更客观的角度重新探究了从太阳系起源到地球起源,从地球生命起源到人类起源,再从人类的进化到人类文明的发展的整个过程。

通过对人类进化过程的重新探究,对人类的智力进化有了新的认识,进而从智力的本质属性上深刻反思了人类文明的战争本质,提出了人类横向战争和纵向战争的理论,并通过对纵向战争本质的剖析,试图让人类社会认识到其毁灭人类文明的巨大危险性,提出了遏制和结束纵向战争的系统性措施,为人类实现永久和平和世界大同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类正乘坐人类文明的快车加速驶向终点,只有把人类文明从目前的幼稚的非智慧模式升级到成熟的智慧文明阶段,这趟快车才会变成慢车,甚至最终缓缓前行,只有这样,人类才会与自己的宿主和谐相处,才能避免世界末日过早地到来,才会有长久的未来。

关键词:

人类进化、智力进化、纵向战争、横向战争、反思文明、世界末日、智慧文明、世界大同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什么是人类文明2

1.2什么是环境危机2

1.3治标不治本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

1.4在环境危机面前人类社会难以达成共识5

1.5现今人类文明的天然局限性6

第2章人类进化与智力进化8

2.1达尔文进化论的对与错9

2.1.1达尔文进化论的先天不足9

2.1.2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法则经得起质疑9

2.1.3在人类的进化环境上,化石欺骗了达尔文11

2.2对人类进化环境的反推16

2.2.1人类进化于富盐浅水水环境16

2.2.2人类进化地的绝对封闭性16

2.2.3人类进化地的环境特点和所处区域17

2.3人类的智慧岛进化模型19

2.3.1灵长类的社会化生存与智力进化20

2.3.2物种的进化动力21

2.3.3河口猿的智力进化22

2.3.4智慧猿向人类的进化24

2.3.5同类间残酷竞争与智力的本质属性26

2.3.6河口猿的岛外进化与出走27

2.3.7智慧猿的岛内进化与出走29

2.3.8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智力优选机制32

2.3.9人类是月球之子34

2.3.10体毛退化与嗜盐嗜水的生理机制35

2.3.11人类的智力退化36

2.3.12野人传说的真与假39

2.4人类进化阶段的重新划分41

2.5唯化石论与盲人摸象42

2.6地球寻求生态平衡的力量45

第3章人类文明依然处于幼稚的孩童期45

3.1横向战争47

3.1.1从部族战争到世界战争的必然性48

3.1.2国家的本质50

3.1.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50

3.2纵向战争51

3.2.1纵向战争是广义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55

3.2.2狭义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发生56

3.3战争文化与人类文明57

3.4情商与人类文明57

3.5文化惯性58

3.6人类文明还处于幼稚的孩童期59

第4章环境危机引火烧身62

4.1太阳系起源和地球原始大气65

4.1.1太阳系星云的起源65

4.1.2气态分子与固态星尘的两轮吸积67

4.1.3原始太阳的点燃过程70

4.1.4内太阳系行星的形成74

4.1.5岩石行星与地球原始大气成分75

4.1.6现代大气中的氧气从何而来81

4.1.7原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具体含量85

4.1.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气候演变87

4.2生命诞生、演化与环境变迁88

4.2.1地球的生命反应炉时期89

4.2.2生命诞生的时间91

4.2.3现代地球的气候环境不具备再次诞生生命的条件92

4.2.4光合成油生物主导的第一轮碳固化93

4.2.5植物主导的第二轮碳固化96

4.2.6化石能源储量惊人97

4.2.7二氧化碳固化主导了环境变迁100

4.2.8恐龙灭绝与物种大灭绝的多米诺骨牌效应104

4.2.9全球变暖的危险在于突变106

4.3人类与癌症111

4.4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与世界末日113

第5章科技是人类的手中之火115

5.1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应用遥遥无期117

5.1.1可控核聚变的阴谋论117

5.1.2低层面共识之上的国际合作118

5.1.3可控核聚变替代化石能源是望梅止渴119

5.2星际移民与皇帝的仙丹120

5.2.1移民火星的可能性120

5.2.2宇宙中宜居行星出现的概率极低121

5.2.3“科学”臆想与星际移民122

5.2.4皇帝的仙丹131

5.3核电是饮鸩止渴132

5.4科学发展近乎停滞134

第6章导致人类灭绝的原因及风险评估140

6.1第一个风险是人工智能灭绝人类141

6.2第二个风险是全球流行性疾病143

6.3第三个风险是核战争144

6.4第四个风险是超级火山爆发145

6.5第五个风险是小行星撞击地球145

6.6第六个风险是人类遗传基因的退化145

6.7第七个风险是人类长生不老遗传医学技术的突破146

6.8第八个风险是人造超级生物147

6.9第九个风险是纵向战争148

第7章智慧文明与人类未来150

7.1从感性敬畏到理性敬畏153

7.2在人类最高共同利益层面上达成新的共识154

7.2.1签订国家间永久和平协议,彻底结束横向战争155

7.2.2把军队从横向战争的机器变为环保警察157

7.2.3爱国主义与世界大同158

7.2.4颁布世界性的环保教育法案160

7.2.5从财富经济升级到环境经济160

7.3智能化生存与全球变暖162

7.3.1资源利用的智能化163

7.3.2业务流程智能化、无纸化与远程智能化办公165

7.3.3VR虚拟现实旅游和VR智能化购物166

7.3.4智慧化的城市运行168

7.4严格控制资源和能源消耗170

7.4.1停止对科学臆想的追求170

7.4.2尽快裁军和停止军备竞赛172

7.4.3人类的仪式与碳排放172

7.4.4停止人类文明的炫耀行为174

7.5发展真正的清洁能源176

7.6建立更具有生存安全感的福利型社会177

7.7小人权和大人权179

7.8宗教的启示和唯心的力量185

结束语188

参考文献189

 

引言

人类就像一个不懂事的乐于玩火的孩童。

如今,这把火玩得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引火烧身!

人类只有尽快觉醒,尽快长大、成熟,才能免于葬身火海的命运。

第1章概述

人类文明和人类文明所取得的所谓伟大“成就”一直以来是人类社会最引以为骄傲的东西。

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环境危机问题日渐突出,甚至在不远的将来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尽管人类社会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应对,但效果有限,不但没有从根本上遏制这些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以至于还在继续恶化。

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明遏制环境危机并不像人类想象的那么简单,所采取的行动也远非人类预想的那么有效。

这不得不促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和思考这一问题。

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之间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关联?

产生环境危机的根源是否由人类文明固有的缺陷所致?

这些固有的缺陷与环境危机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难以抗拒的因果关系?

放任这些缺陷的发展,是否会使得人类的末日过早地来临?

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才明白以上问题的答案是Yes,人类还有机会和能力来挽救地球和自己吗?

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人类的未来生存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跳出人类看人类,跳出人类历史看人类历史,跳出人类文明看人类文明,甚至跳出地球看地球,跳出地球历史看地球历史,以完全不同的视角来重新思考和探究人类文明与环境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尝试回答以上问题。

也许从“跳出去”视角,我们更能看清人类文明的本质和全貌,更能看清人类文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更能认清环境危机真正的危险所在,进而找出应对环境危机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这里所说的“跳出去”指的是用更宏观、更客观、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事物,并力图摆脱既有知识羁绊的一种思考方法。

本文正是在这种思考方法指导下的一次初步尝试。

1.1什么是人类文明

关于人类文明的定义,目前很难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本文所说的人类文明特指人类利用自己的智力,以寻求族群生存优势为目的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模式的总称。

1.2什么是环境危机

环境危机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生态崩溃等环境变迁对现实的和未来的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人类必须面对的生存挑战。

1.3治标不治本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环境危机,人类社会在联合国主导下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签约国分别达到了189个和188个,这标志着人类有组织地应对环境危机行动的开始。

人类社会试图通过这些《公约》以及参与国之间的谈判和博弈来减少碳排放总量,降低物种灭绝速度,从而减缓,甚至最终控制全球性环境危机。

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我们可以轻易地从互联网搜索到的几篇报道中得出结论。

根据2015年11-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期间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一篇题为《接近排放峰值》的文章指出:

“在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为3.1%的同时,2015年全球预期将排放357亿吨二氧化碳,这一数字低于2014年的359亿吨。

2014年,全球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增长缓慢,仅为0.6%,而在过去10年中,平均年增速是2.4%。

同时,根据截止到2015年10月的数据,可以预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将降低0.6%。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煤炭消费增速放缓明显。

不过文章作者,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廷德尔中心教授勒科赫(CorinneLeQuéré)表示: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已经达到排放峰值了么?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现状,以及中方如何处理经济,即“新常态”。

”该文章还指出:

“目前印度的温室气体排放和中国25年之前的水平相同。

与此同时,在其他新兴经济体方面,例如印度等依赖煤炭进行发展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仍有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重新上升。

如果历史重演,印度在10年之内将走中国的老路,那么全球碳排放会再次上升。

在2015年,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出现大幅增长。

对于数百万还没有机会使用电力的印度人来说,他们仍然期待使用煤炭来提供更多电力。

虽然2015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出现了一个令人欢迎的改变,然而如果排放维持在这个水平之上,仍然会导致全球变暖至危险程度,即与工业前时代相比,升温3-4度。

“这将是非常非常大的气候变暖,意味着降雨模式的根本变化,沿海地区将因海平面上升受到影响,这两件事情都会增加洪水的风险。

根据世界银行2007年《绿色数据小手册》(LittleGreenDataBook):

“1990-2003年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上升了16%。

这本作为世界银行年度报告的手册,列出了200多个国家的重要环境和发展数据。

根据石油巨头BP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7》中披露: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五年中,全球工业化进程造成了碳排放的快速上升,由此导致全球气候趋向变暖。

而以化石燃料转成碳和二氧化碳来计算,全球碳排放平均增加了3.4%。

而去年比上一年的碳排放超过3倍。

从以上报道提供的数据来看,20多年来,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及两个《公约》主导的行动机制(以下简称COP机制)对控制碳排放的增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阻止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快速上升趋势,仅凭2015年的数据来说明碳排放总量接近峰值恐怕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从目前类似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增长速度来看,今后随着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趋势及其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碳排放总量依然会呈上升趋势。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谈判目标来看,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碳排放的控制力度和气温上升幅度上有争论,比如,处在低海拔地区的岛国希望控制在1.5℃以内,而有些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对海平面上升不敏感的发展中国家却希望控制在2℃以内,甚至更高。

既有的事实可以充分看出,完全依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通过政府间的谈判和博弈来从根本上遏制碳排放增长是没有任何希望的,更不可能指望出现长期的下降趋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及其倡导的行动机制之所以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实背后有着更深层次原因。

环境危机只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系统性问题的外在表现,解决这一问题有赖于加深对这一系统性问题的认识并拿出系统性的解决办法,COP机制仍然停留于非系统化的技术层面,治标不治本,无法系统性地解决环境危机问题是一种必然。

1.4在环境危机面前人类社会难以达成共识

据2015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巴黎气候大会在艰难中前行》的报道:

“第21届巴黎气候大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经过了10天的讨论与协商,大会当前仍局势胶着、进展缓慢,相关协议迟迟未能达成。

巴黎气候大会堪称史上最高规格的气候大会,阻力重重究竟原因何在?

此次大会又能为世界气候问题的解决带来怎样的影响?

就解决世界气候问题达成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的难题。

无论是之前的《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无果而终,亦或是本次巴黎气候大会上各国在三大核心议题上达成共识的艰难过程,都印证了这一点。

人类社会在治标不治本的COP机制框架内尚且难以达成广泛的共识,应对未来环境危机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在达成共识上一再出现这样的困难局面是需要人类社会做进一步深入思考的。

1.5现今人类文明的天然局限性

COP机制成效不佳,难以达成共识的最明显,也是最大的障碍就是绝大多数参与国依然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竞争实力看得远高于人类的共同利益,没有几个国家愿意在降低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竞争实力的前提下做出减碳让步。

人类社会在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的共同利益面前尚且难以做出相对微不足道的让步,指望人类社会达成更高的共识,做出更大的让步恐怕是更艰难的一件事情。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养有军队,尤其是主要大国都有庞大的军队,其消耗的资源占全球总资源消耗量的相当比重,如果能把所有军队裁剪掉,将会减少相当比例的碳排放。

如果今天的人类社会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实现全面裁军,一定能够确保到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目标线以内。

人类社会能做到这一点吗?

听到这样的想法大家肯定都笑了,一定会认为,没有军队谁来保卫我们的国家?

谁来保卫我们的安全?

谁来击退来犯之敌?

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大脑才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我们为什么会不假思索地就否定达成这个共识的可能呢?

我们的这种思维方式来自哪里?

我们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定势和壁垒?

这一切也许源于我们现有文明模式的局限性,而这正是人类难以达成共识的最大障碍。

近几年来,霍金博士在很多场合强调人类将在不远的未来面临灭绝的危险,人类最快将在200年内面临灭顶之灾。

当然有人会说,霍金博士只是又喊了一声“狼来了”,也许跟以往的世界末日预言一样,狼还是不会来。

到目前为止,人类受制于认识世界的局限性,还没有对人类活动导致环境危机的严重性进行更宏观,更系统的评估。

过去多次基于宗教或神话因素的世界末日预言成了“狼来了”,没有兑现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并不等于人类的未来就会太平无事。

恰恰相反,正因为之前的那些“狼来了”的预言麻痹了人类,尤其是其中的混乱逻辑干扰了人类对未来命运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忽略了人类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危险,才使得今天的环境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也许这次霍金博士发出警告的狼真的要来了。

假如全世界从现在起全面裁军就能够避免或大大推迟这一灾难性的结果,人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也许还是不能!

即便这次霍金博士所说的狼真的要来,人类社会能够超越国家利益,超越种族利益,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宗教信仰,摒弃前嫌,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加以应对吗?

也可能我们能得到的回应依然是“狼真的会来吗?

”。

目前的人类社会既无法认识到环境危机的严重性,更难以达成共识加以有效应对,按照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也许只能等到狼扑到人类身上了。

人类目前的这种生存状态充分显示出人类社会是缺乏整体生存智慧的,而这一点恰恰是由人类文明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能否改变人类社会的这一现状取决于人类对自身文明的重新认识,也许只有在这种重新认识的基础之上实现文明的升级,才能达成新的更高的共识,才可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永久性和平,才能实现世界大同,从而凝聚全人类的力量来应对未来将要面对的生存危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类之所以对自身文明的局限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根本上的认识误区,究其原因,一是人类更多地是从人类的内部视角的微观层面来感受和研究人类文明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视角上的局限性决定了认识上的局限性;二是到目前为止没有解决人类智力进化问题。

人类文明是建立在人类个体智力基础之上的,没有个体的智力,就不可能有群体的文明,因此,客观认识人类智力进化过程和智力的本质属性将是客观认识人类文明的前提和关键。

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的智力进化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因此探究智力的进化离不开探究人类的进化。

第2章人类进化与智力进化

人类的智力进化过程和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探究智力进化自然离不开重新思考人类的进化问题,而探讨人类进化就不可能绕过达尔文的人类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度让人类对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豁然开朗,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和考古学的基础,直到现在,其理论在主流学术界依然有着相当的权威性,但自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饱受质疑。

2.1达尔文进化论的对与错

尽管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了各种质疑,甚至有些学者全面否定了进化论,但到目前为止,这些质疑几乎都没有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可,但这并不等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就不存在问题。

2.1.1达尔文进化论的先天不足

达尔文进化论主要有两个先天不足,一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二是没有涉及人类的智力进化问题,甚至达尔文一生也没有在公开场合触碰过这一问题。

2.1.2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法则经得起质疑

对变异和自然选择进化法则最典型的质疑是“智能设计论”。

“智能设计论”拿眼睛的精密结构作为例证,声称只有高级智能设计者才能完成如此完美的设计,不可能通过长期的渐变累加进化而形成。

在我看来,这种质疑依然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复杂化的翻版。

这种质疑最大的缺陷就是完全忽略了时间的魔力,忽略了遗传基因变异的随机性和极端多样性(越接近于地球形成的初期,地表放射性越大,变异也就越活跃),以及物种在自然选择中环境因素的极端多样性。

物种进化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连续过程,今天的任何生命形式都是从地球上第一批诞生的生命那里经过连续不断的进化继承而来的,这一过程长达40多亿年,即使从高级生命诞生开始到现在最少也有15.6亿年(地球上高级生命的出现过去认为是在5-6亿年前,但按照最近的报道,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朱茂炎在燕山山麓发现了距今15.6亿年前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是人类用短短几十年的寿命难以度量的。

早期的高级生命代际之间的时间间隔大部分都不超过一年,假如按照一年来计算,15.6亿年就相当于能繁殖15.6亿代,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近似的天文数字;如果按照果蝇10天繁殖一代来计算,就是560多亿代;即使按照人类15.6年一代人来计算(人类在近代文明出现之前代际之间的间隔甚至还少于15.6年),就是整整1亿代。

每一物种每一代的数量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尤其是早期的低等物种,数量更为庞大,而地球上所有物种个体的总数又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天文数字,在基数如此庞大的生物个体之中,基因变异的可能性几乎是无穷多的,在这种无穷多的变异可能当中,一个动物体的DNA中同时出现最原始眼睛所需要的几十种甚至更多种变异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我们对眼睛进化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完全忽略了变异具有的几乎无穷多的可能性,甚至在理解整个生物进化问题上也缺乏从这个层面上的理解,因此,从这个层面上去理解眼睛的进化,也许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可能的了。

再者,如此之多的物种个体在经历了如此之多代的变异和如此多样性的生物环境以及非生物环境选择之后,所呈现出的物种多样性也是远远超出人类想象力的。

由于“智能设计论”并未告诉我们谁是这个生物世界的高级智能设计者,从这点看也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或许其言外之意就是只有“神”或者外星智慧生物才可能是世界万物的高级智能设计者,那么归根结底依然是“神创论”或者“外星人创造论”的变相翻版。

“智能设计论”的质疑旨在推翻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法则,我认为完全是徒劳的。

相反地,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法则在诱变育种(如空间诱变育种、放射诱变育种)的科学实践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充分的验证,只是人工选择区别于自然选择,极大地干预了被诱变物种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这一法则在早期人类对农作物、家禽、家畜的驯化中也得到了实际上的广泛运用。

从这几方面来说,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法则是正确的,是经得起质疑的。

人们总是试图用另外一个因无法证实而被否定了的客观事实来否定已经认识到的客观事实,从而阻碍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在这一点上,人类对光的认识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这在后文将进行详细论述。

2.1.3在人类的进化环境上,化石欺骗了达尔文

按照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法则,一个物种是另一特定物种经过长期随机性的变异和适应特定环境的定向自然选择后从量变到质变而产生的。

反过来说,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所进化出来的结果或者说生存技能应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持续匹配,这亦应是一个普遍法则。

由此可以推出人类所进化出来的结果或生存技能也应与人类所处的进化环境持续匹配。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达尔文通过所谓“人类祖先化石”的发现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一个是人类是由某种类人猿,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不断进化而来的;另一个结论可能往往被我们忽略或者熟视无睹,那就是由于这些化石都是在远古大陆地层中被发现的,就想当然地认为人类是在纯陆地环境下进化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把达尔文的人类进化论称为人类的纯陆地进化论。

纯陆地环境区别于海洋环境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缺水。

陆地表面水的分布从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离散的,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地理地貌影响较大,在时间上的分布受降水影响较大;二是绝大部分陆地表面缺少以氯化钠为主的无机盐。

除人类之外,纯陆地哺乳动物在适应纯陆地环境的过程中进化出的最显著生理特征就是尽可能降低对水的浪费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氯化钠等无机盐的依赖。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狗和猫,它们的表皮几乎没有汗腺,皮肤把水包裹地非常紧,体表几乎不排出和蒸发水分,日常饮水量也非常少,对水的依赖度远远低于人类;它们的肾脏对氯化钠的耐受力极差,如果喂食过多的盐就会对它们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纯陆地哺乳动物这种生理代谢机制上的特征是长期适应干旱缺盐的纯陆地生存环境所进化出来的生存优势和必然结果。

反观人类,按照达尔文的纯陆地进化论,人类在陆地上一开始就完全向着纯陆地环境生存的劣势方向进化的。

比如,人类体表布满了丰富的汗腺,体温调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汗液的排出和蒸发,且在排汗的同时还会排出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钾等无机盐;人类的肾脏对氯化钠的耐受力极强,长期食用大量的氯化钠也不会对生命造成直接威胁。

人类在炎热的季节极易因过量排出汗液和盐分导致中暑死亡,在人类还未进化出足够的智力寻找和获取盐之前,这种生理代谢机制上的劣势是不可能让人类在陆地上持续生存进化下去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证据,比如人类的嗅觉相较于纯陆地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