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7054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1.docx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出现

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典型代表:

非洲南方古猿

2.人类产生的时间:

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3.人和动物的区别:

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或劳动。

4.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5.“完全形成的人”的分类: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猿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6.人种出现的时间: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

7.人种的分类:

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8.人种形成的原因: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氏族社会

9.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

原始社会

10.问:

从婚姻状况上区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最典型的句子是什么?

答:

母系氏族社会: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

“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11.母系氏族社会出现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点:

①“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②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③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12.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部落间的产品交换和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了;特点:

①“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②男子主要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③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古埃及

(1)时间:

公元前3500年

(2)地点:

非洲的尼罗河流域

(3)文明代表:

金字塔——权力的象征

2.古巴比伦

(1)时间:

公元前3500年

(2)建立者:

苏美尔人

(3)地点:

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4)文明代表:

汉谟拉比法典

①目的: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②地位: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③处理纠纷的原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④实质: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的统治)。

⑤问: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答:

君权神授。

(5)国家性质:

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古印度

(1)时间:

公元前2500年

(2)建立者:

雅利安人

(3)地点: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4)文明代表:

种姓制度

①实质:

严格的等级制度

②分类:

统治阶级:

婆罗门、刹帝利;被统治阶级:

吠舍、首陀罗。

其中婆罗门是特权等级。

③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古中国

(1)时间:

公元前2070年

(2)地点:

黄河流域

(3)文明代表:

分封制

5.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主要原因: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6.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文明产生的相同原因:

地处大河流域。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雅典城邦的繁荣

1.西方文明之源:

古希腊(海洋文明)。

2.雅典在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3.雅典优越的地理位置:

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4.雅典城邦的繁荣:

(1)时间: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

(2)表现:

政治:

奴隶主民主政治(现代西方文明的典范;实质:

奴隶主的民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经济:

繁荣;文化:

昌盛。

(3)原因:

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

公民大会(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6.启示:

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杰出人物推动改革。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7.罗马城建立:

(1)时间:

公元前8世纪

(2)地点:

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

8.罗马共和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建立:

(1)时间:

公元前509年(同时期的中国正处于西汉时期)。

(2)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布匿战争”。

(3)称霸地中海的时间:

公元前2世纪

(4)最后一位皇帝:

凯撒(公元前49年)

9.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园476年)建立:

(1)时间:

公元前27年

(2)第一位皇帝:

屋大维

(3)分裂:

东罗马帝国(15世纪灭亡)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被日耳曼人灭亡;标志着奴隶制社会结束)。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

1.建立:

1世纪

2.统一:

5世纪(大和)

3.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制度)

(1)时间:

7世纪中期

(2)领导:

孝德天皇、中臣镰足

(3)背景:

内部: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动荡,改革势在必行;外部:

唐朝、朝鲜的兴起。

(4)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5)意义: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6)启示:

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杰出人物推动改革。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

穆罕默德

5.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622年(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6.阿拉伯国家基本统一的时间:

632年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封建社会的财富:

土地

2.法兰克王国(封建王国)的建立:

5世纪→日耳曼人

3.查理·马特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1)时间:

8世纪前期

(2)内容:

①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②条件: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影响:

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实质/特点);用一句话来形容: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查理·马特改革和日本大化改新的异同点:

①背景相同:

政局动荡,改革势在必行。

②内容相同:

都涉及土地问题,都是有条件的。

③结果不同:

日本大化改新改变了社会性质,而查理·马特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4.罗马教廷(教皇、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政治:

至高无上的地位;经济:

是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原因:

①法兰克等国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②教会本身也巧取豪夺,占有大量土地);精神和文化:

神权凌驾一切(布鲁诺、哥白尼)。

5.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6.时间:

10世纪

7.获得自治权的方式:

金钱赎买、武力夺取(法国琅城)。

8.国家:

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

9.形成的新阶层:

市民阶层;该阶层的组成:

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10.影响(意义):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1.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2.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圣索非亚大教堂)。

13.拜占廷帝国衰弱的过程:

①6世纪,东罗马帝国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②国家无力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来统治广袤的地区,国土不断被外族蚕食鲸吞。

此后几百年,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日益衰弱。

③13世纪上半期西方军队东征,征服并统治拜占廷长达半个多世纪。

④拜占廷虽然一度复国,但领土大大缩小,而且四分五裂、国力衰微,政权岌岌可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⑤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比西罗马帝国晚了将近1000年)。

14.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闭关锁国

15.启示:

封闭则落后,开放则国兴。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古代文明传播的两种方式:

暴力冲突(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和平交往(马可·波罗来华、鉴真东渡、阿倍仲麻吕来华)。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

1.时间:

公元前6世纪

2.过程:

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和波斯(波斯人的伊朗)打了3场战役,史称希波战争。

3.结果:

希腊赢得胜利(马拉松比赛的由来)。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4.时间:

公元前4世纪

5.路线:

希腊←东征→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伊拉克),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定都巴比伦。

→灭掉波斯帝国→印度。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6.罗马帝国不断扩张的时间:

公元前27年以后;统治者:

屋大维

7.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规模的时间:

2世纪

8.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规模时期的版图:

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9.罗马帝国繁荣的表现:

帝国建立后,最初约两百年间,由于内战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10.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②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消极影响:

①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②给被侵略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1.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人(和平交往)

2.贸易通道:

“丝绸之路”。

东方→西方:

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

西方→东方:

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1)发明:

印度人(梵文)

(2)传播:

阿拉伯人

(3)发展:

12世纪传到欧洲,16世纪写法一致。

4.作用:

①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5.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间:

1271年;元朝当时的皇帝:

忽必烈。

6.著作:

《马可·波罗行纪》(香料四溢、遍地黄金)

7.影响:

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②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1)发明者:

古埃及人

(2)时间:

公元前3000年

(3)使用者:

僧侣和书吏。

(4)作用:

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2.楔形文字

(1)发明者: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2)时间:

公元前3000年

(3)作用:

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

(1)时间:

公元前6世纪

(2)地点:

古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4)教义:

忍耐顺从

(5)经书:

《金刚经》

(6)有关节日:

浴佛节

(7)传教场所:

庙宇

(8)向外传播的时间: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

(9)两条传播路线:

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4.基督教

(1)时间:

1世纪

(2)地点:

巴勒斯坦

(3)创始人:

耶稣

(4)教义:

忍耐顺从

(5)经书:

《圣经》

(6)有关节日:

圣诞节

(7)传教场所:

教堂

(8)公元纪年法的来源:

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兰教

(1)时间:

7世纪

(2)地点: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3)创始人:

穆罕默德(真主“安拉”)

(4)教义:

忍耐顺从

(5)经书:

《古兰经》

(6)有关节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

(7)传教场所:

清真寺

6.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

阶级矛盾尖锐。

7.三大宗教对当时的社会影响:

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

杰出的科学家

1.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他发明的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或灌溉。

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文学与戏剧

3.《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是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4.《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他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5.《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它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和《阿拉丁和神灯》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著名建筑

6.麦加大清真寺坐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

寺内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7.巴黎圣母院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它始建于12世纪。

法国大作家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成“石头的交响乐”。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1.步入近代的三场革命:

思想革命(文艺复兴)、政治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问:

“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各指什么?

答:

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

2.时间:

14世纪

3.地点:

意大利

4.区域:

意大利→英国

5.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6.指导思想(中心思潮):

人文主义

7.实质:

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8.三个代表及其代表作:

(1)(意大利)但丁——《神曲》→①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②文艺复兴的先驱。

(2)(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艺术大师。

(3)(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文学巨匠。

9.方式:

借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文化。

10.目的:

反对教会宣传的陈腐说教。

11.问: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什么会被湮没?

答:

被教皇、教会长期压制。

12.影响(意义):

①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

13.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基础。

14.原因:

直接原因:

①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黄金、市场)。

②为了证明地圆学说(哥伦布)。

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15.代表人物及路线:

(1)哥伦布:

时间:

1492年→郑和下西洋:

1402年(早了90年)。

路线: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古巴、海地等地)。

(2)麦哲伦:

时间:

1519~1522年

路线: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环球航行)。

16.影响:

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④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⑤促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消极影响:

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贸易通道的变化:

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

2.17世纪欧洲的总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旧制度。

“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3.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5.时间:

1640年

6.标志:

查理一世召开议会,筹集军费。

7.领导阶层: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8.代表人物: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的颁布

(人治→法治、专制→民主)

9.过程:

①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②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护国主:

克伦威尔。

③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10.结束:

1688年

11.标志:

宫廷政变

12.任务:

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13.查理二世复辟建立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王朝)。

14.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15.《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

1689年

16.《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

限制国王的权利。

17.《权利法案》的内容:

《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财权:

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

军权:

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法权:

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18.《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

①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19.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日本、丹麦、瑞士、西班牙。

20.启示:

①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②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甚至反复繁荣过程。

③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1.美国的前身:

英属北美13个州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2.美国独立战争的外援:

法国

3.根本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导火线: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5.开始:

1775年4月

6.标志:

来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7.建军:

大陆会议,华盛顿任总司令(美国独立战争的代表人物)。

《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8.建国:

《独立宣言》

(1)时间:

1776年7月4日

(2)机构:

大陆会议

(3)内容:

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4)意义:

标志着美国诞生了。

9.领导阶层:

南方的种植园主和北方的资产阶级。

10.转折: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11.结束:

1781年约克镇胜利。

12.胜利: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3.性质:

既是一场独立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问:

为什么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独立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答:

说它是独立战争,它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战争;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在反抗殖民统治的同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4.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5.胜利的原因:

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

②战争的正义性。

③法国等国的援助。

16.任务:

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17.巩固:

1787宪法(没有涉及黑人奴隶问题)

(1)时间:

1787年

(2)内容:

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特点:

三权分立→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关系:

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是1787宪法的内容)。

(3)《独立宣言》被马克思誉为“第一宣言”。

(4)影响:

①开创西方民主先河。

②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华盛顿被誉为“战争第一人”、“和平第一人”、“平民第一人”。

19.评价华盛顿及他的优秀品质:

①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赢得国家的独立。

②亲自制定1787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③担任美国第一、二任总统,领导了美国政治、经济建设,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拒绝第三次总统竞选,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是美国的开国之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之一。

优秀品质:

不恋权贵、不慕虚荣。

20.美国独立战争的启示:

①民族独立,国家才能富强。

②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杰出人物推动革命。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

(最彻底)

1.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

1789年7月14日

3.标志:

攻占巴士底监狱。

4.领导阶层:

资产阶级

5.代表:

罗伯斯庇尔

6.过程:

①颁布《人权宣言》,主张自由平等。

②1792年,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③处死路易十六。

7.高潮:

罗伯斯庇尔掌权(1794年,代表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在热月政变中被处死);措施:

对内:

平息叛乱;对外:

打退外国军队多次进攻。

8.任务:

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9.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人权宣言》的内容: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内容: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11.《人权宣言》颁布的意义: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2.拿破仑统治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

13.背景:

对外战争仍在进行,人民生活没有摆脱困境,政局依然动荡。

14.夺权:

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

15.称帝:

1804年加冕称帝。

16.措施:

对内: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西方立法典范);对外:

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17.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元气大伤。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18.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积极: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消极:

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19.评价拿破仑:

①在他统治法国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一方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带到欧洲各地。

另一方面,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杰出的军事家。

20.法国大革命的启示:

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

2.背景:

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3.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

4.部门:

棉纺织业部门→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

5.代表:

(1)英国瓦特于1785年改良蒸汽机。

影响:

①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

②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

(3)英国史蒂芬孙于1825年发明火车机车。

影响:

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6.结束:

1840年前后(鸦片战争开始)

7.标志:

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8.意义:

积极: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④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消极:

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9.启示:

①重视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②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0.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装置、交通工具和能源:

动力装置:

蒸汽机;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能源:

煤。

11.工业革命的特点:

多发生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明者多是一线工人和机械师。

第四单元复习

1.问:

为什么说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不仅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革命?

答: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扫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