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8446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docx

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测评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

 

1.人类形成的时间大约在(  )

 

A.三四百万年前  B.二三百万年前

 

C.五百万年前  D.六百多万年前

 

2.现代人种的差异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晚期智人时期  B.早期猿人时期  C.早期智人时期  D.晚期猿人时期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  )

 

A.陵墓  B.宫殿  C.祭祀用的神堂  D.住所

 

4.母系氏族时期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老年人  B.年青人  C.青壮年男子  D.妇女

 

5.小李在他的旅游日记当中写道:

“今天,我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那么他到达的国家应该是(  )

 

A.意大利  B.法国  C.埃及  D.伊拉克

 

6.根据下图判断孕育了图中古代文明的河流是(  )

 

 

A.黄河  B.印度河  C.两河流域  D.尼罗河

 

7.造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处的进化阶段不同  B.宗教信仰的不同

 

C.自然环境及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  D.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8.在古希腊的诸城邦中特别崇尚武力的是(  )

 

A.雅典  B.斯巴达  C.腓尼基  D.罗马

 

9.下列不属于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国家是(  )

 

A.古罗马  B.古埃及  C.中国  D.古印度

 

10.为后世西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参照范例的是(  )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雅典  D.罗马帝国

 

11.“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  )

 

A.伯利克里的统治  B.亚历山大的统治

 

C.屋大维的统治  D.恺撒的统治

 

12.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来自下列哪一国家?

(  )

 

A.埃及  B.希腊  C.印度  D.巴比伦

 

13.下列事件发生在公元2世纪的是(  )

 

A.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B.秦统一中国

 

C.罗马共和国成立  D.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14.灭亡古埃及的国家是(  )

 

A.波斯  B.古巴比伦王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5.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议会  D.元首

 

16.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的欧洲城邦是(  )

 

A.斯巴达  B.特洛伊  C.雅典D.腓尼基

 

17.建造古代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的法老是(  )

 

A.拉姆西斯二世  B.图特摩斯三世  C.胡夫  D.哈佛拉

 

18.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半岛的王国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摩揭陀王国  D.阿拉伯帝国

 

19.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统治阶级的是(  )

 

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罗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0.罗马共和国进入帝国时期开始于以下哪一人物的统治(  )

 

A.屋大维  B.安东尼  C.凯撒  D.克拉苏

 

21.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49年  B.公元前509年  C.公元前173年 D.公元前476年

 

22.古希腊早期文明发祥于(  )

 

A.特洛伊  B.克里特岛  C.迈锡尼  D.提洛岛

 

23.中国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比古代埃及晚(  )

 

A.约1500年  B.约1900年  C.约1000年 D.约2500年

 

24.英国女王经常出现在电视画面中。

根据所学的有关人种的知识,你认为她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棕色人种  D.黄色人种

 

25.泰山是一个生活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孩子,他从小(  )

 

A.和他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定期能看到他父亲

 

B.和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C.和他的父亲生活在一起

 

D.和他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序言:

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材料二:

正文第15至20条:

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

 

正文第203条、205条:

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

 

正文第247条:

如果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就与弄瞎牛的眼睛同罪。

 

材料三:

结语:

(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改,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文件?

这部法律文件出自哪个国家?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这部法律文件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事实如其所说吗?

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证实你的观点。

 

(3)这部法律文件结语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4)这部法律文件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相传公元前509年,罗马开始建立A,A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是2名执政官,每年由选举产生,但统治实权仍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把持,一切重大事务均须经元老院议决。

 

材料二:

公元前30年,屋大维战胜政敌之后,攫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罗马进入B时代。

 

材料三:

人民起义愈演愈烈。

3世纪中期爆发的巴高达运动,虽被镇压,但前后延续了100多年,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此后,奴隶、隶农、贫农不断起义。

4世纪末,日尔曼人中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不断起义,多次打败罗马军队。

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于395年分为东、西两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述中古代罗马历史上的A、B时期分别叫什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A、B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分析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8.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旅行团去参观四大文明古国,请你说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具体名称、发源地及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18分)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

 

1.《汉谟拉比法典》刻于一根黑柱之上(下图),柱子上方浮雕体现了(  )

 

 

A.母子关系  B.人与自然的和谐  C.君授神权  D.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

 

A.火的使用  B.直立行走  C.使用工具  D.集体协作

 

3.人们“既知其父,又知其母”是在(  )

 

A.父系氏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时期  C.原始社会时期  D.人类形成初期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B.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

 

5.下图中的金字塔的主人是(  )

 

 

A.胡夫  B.图坦哈蒙  C.特雷奥帕特拉  D.哈佛拉

 

6.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埃及

 

7.下边这尊雕塑与下列哪一城市的起源有关(  )

 

 

A.开罗  B.伦敦  C.罗马  D.斯巴达

 

8.世界最早出现奴隶制国家的地区是(  )

 

A.长江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母系氏族社会以农耕生产为主

 

B.厄瑞斯特的传说,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情况

 

C.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D.父系社会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

 

10.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是在(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4世纪  C.公元前2世纪  D.公元5世纪

 

11.“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  )

 

A.《民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12.侵入古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

 

A.达罗毗荼人  B.雅利安人  C.日耳曼人  D.苏美尔人

 

13.不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生产活动的是(  )

 

A.农耕  B.采集  C.狩猎  D.捕鱼

 

14.下图中弯月形状的地带被称为“新月沃地”,在这里诞生的文明古国是(  )

 

 

A.中国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15.我们辨别世界三大人种的依据是(  )

 

A.智力发展水平  B.人的眼睛的颜色  C.生活的地理位置  D.人的体貌特征

 

16.汉谟拉比制定法典是为了(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扩大疆域  

 

C.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D.做到民主公正

 

17.为夺取地中海霸权同罗马进行了三次战争的国家是(  )

 

A.俄国  B.迦太基  C.波斯  D.斯巴达

 

18.西欧奴隶制社会结束的标志是(  )

 

A.罗马帝国分裂  B.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C.恺撒遇刺  D.西罗马帝国灭亡

 

19.古代印度、巴比伦、埃及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

 

A.都地处大河流域  B.都较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都位于亚洲  D.都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

 

20.在古代雅典公民家庭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必须学习的是(  )

 

A.格斗  B.跑步  C.角斗  D.演奏乐器

 

21.下列不属于两河流域居民的是(  )

 

①苏美尔人②希伯来人③印第安人④阿卡德人⑤雅利安人

 

A.①③  B.②③  C.③⑤  D.①④⑤

 

22.空中花园的建成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

 

A.美尼斯  B.汉谟拉比  C.尼布甲尼撒二世  D.图坦哈蒙

 

23.“新月沃地”位于(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4.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和迦太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B.476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C.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D.罗马帝国开始的约200年时间史称“罗马和平”时期

 

25.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要想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你会选择去(  )

 

A.埃及  B.印度  C.斯巴达  D.雅典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20分)

 

公民大会每九年召开一次。

会议一开始,传令官便宣读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审核过的提案。

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登台发言,会场群情起伏。

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

一般提案,则举手表决;有关选举或放逐事宜,就采取抽签或投票方法解决。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哪座城邦的什么制度?

 

(2)这个城邦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什么?

 

(3)这个城邦在谁统治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4)材料中提到的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有关系吗?

什么关系?

 

(5)谈谈你对材料中的民主政治有什么看法,并说说你的理由。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古代西方人称A国为塞里斯国,意思为丝国。

 

罗马著名学者普林尼在他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记载“塞里斯林中,多丝,驰名宇内。

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

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

 

请回答:

 

(1)材料中的A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2)《自然史》中的描述哪里出现了错误?

 

(3)当时东西方之间出现了一条通道叫什么?

 

(4)下图中的两个人和罗马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关系?

 

28.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有印度学者认为:

“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

”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在事实上却未被消灭。

 

材料二:

《印度快报》曾报道:

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男女,由于恋爱,竟被家人吊死。

 

请回答:

 

(1)种姓制度形成的时间?

 

(2)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了哪几个等级?

他们分别由什么人组成?

 

(3)种姓制度的形成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A

D

C

D

C

B

A

C

A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C

C

C

D

A

B

B

A

A

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1)《汉谟拉比法典》(2分)古巴比伦(2分)

 

(2)从序言看其目的是:

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2分)这部法典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2分)事实并非如其所说。

(2分)根据材料举例说明:

“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

”“如果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就与弄瞎牛的眼睛同罪。

”由此可见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

(4分)

 

(3)叫臣民要遵守法典。

(2分意思相近即可)

 

(4)《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分)

 

27.

(1)A时期为罗马共和国时期(2分)B时期即罗马帝国时期(2分)

 

(2)A时期由奴隶主贵族集体执掌政权(2分)B时期政治上则由最高统治者独掌大权(2分)

 

(3)一方面是不断的对外战争及统治者的腐朽(2分)另一方面是境内的奴隶、平民起义动摇了帝国的统治。

(2分)

 

28.提示:

回答时要注意符合题目的情景要求

 

古埃及(埃及尼罗河)金字塔(6分)

 

古印度(印度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种姓制度》(4分)

 

古巴比伦(西亚两河流域)古城遗址《汉谟拉比法典》(4分)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4分)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A

B

D

A

C

D

C

C

D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B

D

A

D

C

C

A

B

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1)材料反映了古希腊雅典(2分)奴隶主民主政治(2分)

 

(2)公民大会;(3分)(3)伯利克里;(3分)(4)有关系(2分)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2分)

 

(5)回答时注意一分为二,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民主制度相对专制制度是一种进步;但雅典的民主政治也存在局限性:

绝对的民主不利于国家大事的裁决,而且在雅典妇女、奴隶及外邦人是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的。

(6分)

 

27.

(1)中国;(2分)

(2)“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2分)

 

(3)丝绸之路;(4分)(4)恺撒是罗马共和国的著名执政者;(2分)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2分)

 

28.

(1)种姓制度形成于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2分)

 

(2)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了4个等级,即:

婆罗门—祭司、贵族;(3分)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3分)吠舍—农民手工业者;(3分)首陀罗—被征服者、失去土地的人(3分)

 

(3)种姓制度的形成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