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52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 《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 苏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化学《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1苏教版必修1

【主干知识】

1、氮气: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空气中78%(体积分数)是氮气。

氮分子(N2)为双原子分子,结构稳定,决定了氮气性质的稳定性,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生产上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2、固氮作用:

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途径举例

自然固氮→闪电时,N2转化为NO

N2+O2== 2NO

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化合态氮

工业固氮→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氨气

N2+3H22NH3

3、氮氧化物(NO和NO2):

NO

NO2

色、态(常温下)

气味

毒性

重要反应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①硝酸型酸雨的产生及危害

②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破坏臭氧层

措施:

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处理工厂废气

【典型例题】

1、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了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xx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NO可以是某些低价N物质氧化的产物

B、NO不是亚硝酸的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高价N物质的还原产物

D、NO是红棕色气体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

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NO2B、NOC、O2D、H2

3、下列气体由于能结合血红蛋白而引起中毒的是             ()

A、Cl2B、NOC、O2D、CO

4、鉴别NO2和溴蒸汽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溶液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C、用硝酸银溶液          D、用蒸馏水

5、美国医学教授因发现X物质在人体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而荣获xx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因此X物质被誉为“生物信使分子”。

已知X是一种奇电子数分子,也是一种污染大气的无色气体且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则X是:

()

A.CO      B.HF        C.CO2       D.NO

6、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的是:

                 ()

A.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D.由氨气制碳酸氢氨和硫酸氨

7、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水:

                 ()

A.是还原剂            B.是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8、一定体积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气体总体积的             ()

A、      B、       C、      D、

9、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O和bmol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

A、      B、      C、    D、

10、在标准状况下,将NO2和O2按体积比为4﹕1充满一个干燥的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上升,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45mol/LB、0.036mol/LC、0.026mol/LD、0.030mol/L

11、电闪雷鸣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平均发生315160余次闪电

(1)每当雷电交加之际,空气中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12、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

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填以下项目的编号)

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

C.造成酸雨

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2)在含Cu+离子的酶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NO2-)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3、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

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

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a开发氢能源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

14、地球外层空间存在臭氧和氧原子,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的有害强烈紫外线辐射,可是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会破坏臭氧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物中的氮氧化物(NO和NO2),它们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

O3+NO=NO2+O2,O+NO2=NO+O2。

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其总反应为:

由此可见,氮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了作用。

15、将一充满NO2和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若试管容积为10ml,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1ml,求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各为多少毫升?

课时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习目标】

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主干知识】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写出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喷泉实验

⑴喷泉实验的原理:

⑵实验现象:

⑶实验结论:

思考:

①喷泉为什么不满或失败?

②能否用CO2气体设计一个喷泉实验?

如何设计?

空气可以吗?

3、NH3与水的反应:

在氨水中既有自由的氨分子,也有水合氨分子和铵离子,主要形成水合氨分子。

只有一小部分水合氨分子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溶液显弱碱性。

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NH3·H2O一元弱碱:

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试分析氨水中所含微粒种类),氨水密度小于水,其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减小(酒精与之相同,硫酸、盐酸都与之相反)

NH3·H2O不稳定,加热易分解NH3·H2O==NH3↑+H2O。

4、氨与氯化氢反应:

⑴实验现象:

⑵实验结论:

⑶化学反应方程式:

⑷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是:

⑸氨气的检验方法:

铵盐的性质

1、铵盐的热解:

(一般规律)

(1)若为非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分解成NH3和对应的酸。

(酸不稳定继续分解);

(2)若为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复杂一般不要求同学们掌握。

2、铵盐的碱解 

实质:

与碱反应:

NH4++OH-△NH3↑+H2O

注意:

①该反应要生成NH3,必须要有加热条件,否则只能写成NH3·H2O

②该反应有何重要应用?

一是实验室利用该反应来制取NH3,二是利用该反应检验或鉴定NH4+,请你说出鉴定NH4+方法?

【精彩例题】

例1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氨气被氧化为一氧化氮D.由氨气制碳酸氢铵、硫酸铵和尿素

E.闪电时大气中氮的氧化物的生成F.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大气中的氮转化成氨

例2密度为0.9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设氨水用等质量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

例3标准状况下,将XLNH3溶于1LH2O中,制得密度为0.90g·cm-3浓度为12mol·L-1的氨水,求:

X=?

【达标提高】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

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铵C.固体氢氧化钠D.生石灰

2、在1L1mol/L氨水中

A.含1molNH3氨分子B.含NH3和NH4+之和为1mol

C.含1molNH3·H2OD.NH3、NH3·H2O、NH4+之和为1mol

3、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极易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A.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B.一氧化氮和氧气 C.氨气和氯化氢D.氯气和硫化氢

4、下列物质中,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Ca(HCO3)2⑤(NH4)2S

A.有②③④⑤B.有④和⑤C.有①②③D.全部

5、喷泉实验时烧瓶中充入a气体,滴管中盛放b溶液,烧杯中盛放b溶液,当把滴管中a溶液挤入烧瓶中,不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是

A.a:

氨气b:

水B.a:

二氧化硫b:

氢氧化钠水溶液

C.a:

二氧化氮b:

水D.a:

氯气b:

氯化钠水溶液

6、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NH3(气)和Cl2(气)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产物只有N2(气)和NH4Cl(固),则反应前后容器中压强比应接近于

A.1:

11B.11:

1C.7:

11D.11:

7

7、固体混和物,可能有氯化钙、碳酸铵、烧碱、硫酸铵,将它溶解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无其它明显现象,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原混和物中肯定有

A.CaCl2和(NH4)2SO4B.(NH4)2SO4和(NH4)2CO3

C.NaOH和CaCl2D.NaOH和(NH4)2SO4

8、气体X可能由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已知:

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却不见沉淀产生。

则有关X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一定有HBr,可能有CO2②一定不含CO2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CO2、Cl2

A.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

9、标准状况下,VL氨气被1L水吸收后,测得所得氨水的密度为dg/cm3,则氨水的物质

的量浓度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mol/L;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_________%.(本题中氨的式量以17.0计,水的密度以1.00g·cm-3计)

10、某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H2O(g)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Ba(OH)2(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CuO(变红)和无水CuSO4(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

11、有下列实验装置:

盐酸

还原铁粉

   aD

       

锌粒 干燥剂

    E酚酞试液

ABC

示意图中A是简易的氢气发生器,B是大小适宜的园底烧瓶,C是装有干燥剂的U形管,

a是旋转活塞,D是装有还原铁粉的反应管,E是装有酚酞试液的试管。

实验前先检查实

验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先关闭活塞a,并取下烧瓶B,向A中加入一定量浓度适

当的盐酸,发生氢气,经必要的“操作”[见问题

(2)]后,在导管的出口处点燃氢气,然

后如图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氢气在烧瓶中继续燃烧。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中的

还原铁粉,待B中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反应管D进入试管E中,使

酚酞试液呈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如何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答:

(2)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操作,进行该操作的方法是

(3)写出B、D中分别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B中:

D中:

(4)C中所盛干燥剂的名称是,该干燥剂的作用是____

课时3硝酸的性质(第一课时)

【学海导航】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特别是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掌握工业上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并了解主要生产过程

【知识准备】

1.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色、易挥发、气味的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发烟硝酸”的质量分数为。

2.化学性质:

硝酸除具有强酸的通性(电离方程式为)外

还有如下的特性:

(1)不稳定性:

观察浓硝酸的颜色,预测可能是什么原因,用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反应方程式:

拓展:

由此可知硝酸如何保存?

(2)强氧化性:

演示实验:

浓、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①与金属反应(写出浓、稀硝酸分别与Ag、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浓硝酸

稀硝酸

Cu

Ag

*可用稀硝酸洗涤沾附在仪器内壁上的银。

反应规律:

a.浓、稀HNO3能氧化除Au、Pt以外的所有金属。

b.可用通式表示:

M+HNO3M(NO3)n+还原产物+H2O

c.氧化性:

浓HNO3>稀HNO3。

(稀HNO3使石蕊试液变红后不褪色)

与非金属反应:

写出浓硝酸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其它还原剂的反应:

写出离子方程式:

稀硝酸分别与SO32-、Fe2+反应:

【巩固练习】

()1、下列溶液:

①BaCl2溶液、②溴水、③AgNO3溶液、④浓硝酸、⑤氯水、⑥稀硫酸,

可以用无色玻璃滴瓶长期存放的是

A.①②B.①⑥C.③④D.⑤⑥

()2、下列化学反应中,硝酸只表现了氧化性的是

A.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B.CuO+2HNO3(稀)=Cu(NO3)2+H2O

C.C+4HNO3(浓)=CO2+4NO2↑+2H2OD.3Ag+4HNO3(稀)=3AgNO3+NO↑+2H2O

()3、右图装置可用于

A.加热NaHCO3制CO2

B.用Cu和稀HNO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

()4、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

③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

()5、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B.氯水C.硝酸锌D.氯化铜

()6、38.4g铜与适量浓HNO3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下气体(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则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A.1molB.1.6molC.2.2molD.2.4mol

()7、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Cu+HNO3B.C+HNO3C.CuO+HNO3D.FeO+HNO3

8、硝酸在反应中的动态变化: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现象为

(2)若铜有剩余,则临近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硫酸,现象为原因是

9、若将12.8gCu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5.6L(STP)气体。

则所消耗的HNO3物质的量为多少?

所得气体的平均式量为多少?

 

课时4硝酸的性质(第二课时)

【学海导航】掌握工业上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并了解主要生产过程。

【知识准备】硝酸的制法

硝酸的工业制法:

原理:

(写出化学方程式),

,。

设备,为提高原料利用率,采用的措施是,

硝酸厂的尾气主要是,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例题】

铜和镁的合金8.8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6720mL的NO2气体和1120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多少?

【巩固练习】

()1、实验室可以利用NaNO3和浓H2SO4加热制取硝酸,这是利用了HNO3的

A.氧化性B.强酸性C.不稳定性D.挥发性

()2、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03,充分反应后剩余m1g金属,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m2g金属,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是

A.m1一定大于m2B.m1可能等于m2

C.m1一定等于m2D.m1可能大于m2

()3、已知镁和稀硝酸反应时,每有1molHNO3反应,就有0.8mol电子转移,此时硝酸的还原产物可能是

A.NO2B.N2OC.NH4NO3D.NO

()4、0.4molCu2S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H2SO4、NO2、Cu(NO3)2和H2O,则参加反应而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

A.4molB.5.6molC.1.6molD.0.8mol

()5、有一无色气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碱溶液,但在常温下能被空气氧化,该气体是

(A)H2S(B)CO(C)NO(D)NH3

()6、某单质与浓硝酸反应时,每有0.25mol单质反应就消耗1molHNO3,则该单质氧化后所显示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7、0.1mol固体M(NO3)2加热分解,2M(NO3)2==2MO+4NO2↑+O2↑将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接近

A.5.6LB.4.48LC.0LD.1.12L

8、下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和C为无色气体。

填写下列空白:

已知:

2Na2O2+O2=2Na2CO3+O2

(1)物质M可以是     ;C是      ;F是      (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8.由Cu、Ag组成的合金30g,溶于80mL13.5mol·L-1HNO3中充分反应后,合金全部

溶解并放出6.72L气体(STP),所得溶液中C(H+)=1mol·L-1。

若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求原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教案1苏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硅、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的存在与性质,认识硅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应用。

2.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过程方法:

1.通过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含硅化合物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硅酸盐的结构复杂性。

2.通过探究性实验掌握硅酸钠的有关知识;学会将硅酸盐的化学式书写氧化物的形式的方法和技巧。

3.通过对硅酸盐工业产品的了解,使学生了解到硅酸盐矿物的应用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密切关系。

4.利用图片、模型、表格、视频、实物、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研究、探索、发现新材料的意识;体会“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我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成就、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新型材料的要求,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硅酸钠、单质硅、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氧化物形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单质硅和二氧化硅的结构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硅酸盐矿物、传统材料与信息材料的介绍。

第二课时:

单质硅、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及它们的用途。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玻璃、水泥、及陶瓷。

同学们知道这些硅酸盐是用什么原料生产的吗?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硅酸盐有关的知识。

提出问题:

(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怎样?

(2)硅元素在自然界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解析: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氧,约占总质量的四分之一。

(2)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

地壳质量的92%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

过渡:

硅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下面我们先来了解硅酸盐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硅酸盐的图片及其化学式:

结论:

硅酸盐的结构复杂

一、常见的硅酸盐

硅酸及其缩水结合而成的各种酸所对应的盐统称硅酸盐。

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很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

其改写的规律:

①各元素写成相应的氧化物,元素的价态保持不变。

②顺序按先金属后非金属,金属元素中按金属活动顺序表依次排列,中间用“·”间隔。

③注意改写后应与原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不变。

如:

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硅酸盐组成复杂,一般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它们的组成:

(学生活动)锆石:

ZrO2·SiO2红柱石:

Al2O3·SiO2

钙铝石榴子石:

3CaO·Al2O3·3SiO2镁橄榄石:

2MgO·SiO2

过渡:

在硅酸盐中,硅酸钠是极少数溶于水中的一种,用途广泛,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

硅酸钠:

Na2SiO3固体俗称泡花碱Na2SiO3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工业使用的一种黏合剂,耐火、耐腐蚀。

探究①加水溶解,并检验其溶液酸碱性;

(学生活动)(硅酸钠水溶液呈碱性)

②向溶液中通二氧化碳或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向溶液通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盐酸也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SiO3+2H2O+CO2==H4SiO4↓+Na2CO3

Na2SiO3+2HCl+H2O==H4SiO4↓+2NaCl(制取Na2SiO3)

③再向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白色沉淀溶解)

H4SiO4+2NaOH==Na2SiO3+3H2O

深化理解:

实验室保存Na2SiO3溶液的方法

因为硅酸的酸性比碳酸还弱,所以空气中的CO2可以和Na2SiO3水溶液发生如下反应Na2SiO3+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