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680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和解析Word下载.docx

  B、废除八股考试

  C、设立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答案】A

  【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壬寅学制,是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于1902年主持拟定的。

清末“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有:

设立京师大学堂;

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考试;

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

故选A。

  5、7〜11岁左右的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这一阶段被称作儿童认知发展的()。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获得守恒概念,所处的年龄阶段是7〜11岁。

故选C。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的是()。

  7、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B

  【解析】

  “三结合”教育即广义的教育,主要包括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8、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

  A、发展心理学

  B、思维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记忆心理学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9、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

  A、学习心理学

  B、人格心理学

  D、动机心理学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解析】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11、()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

  A、课程标准

  B、教材

  C、课程目标

  D、教师用书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内涵。

  12、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解析】班集体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这些要通过集体教育来实现。

因此,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13、()是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的一种形式。

  A、转换

  B、解释

  C、推断

  D、记忆

  【解析】领会是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推断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14、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下列不属于其基本特征的是()。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B、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C、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

  D、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各种权利

  【解析】学校事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员、设施、设备的事故以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

狭义的学校事故是指未成年受教育者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与学校有联系的人身伤害事故。

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既包括学生的人身权,也包括其他合法权益。

  15、在看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广泛受学生欢迎。

  A、对峙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解析】民主型是指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

这种对待学生的态度最受学生欢迎的。

  16、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解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17、李华同学因在班上排名靠后,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暗暗地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

  李华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排名而努力,属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18、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钻研教材

  B、掌握课程标准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19、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20、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原则。

  A、方向性

  B、公共性

  C、保障性

  D、平等性

  【解析】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确立了我国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2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解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与之相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它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22、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解析】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23、“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君子强化促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是为了服从社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

  24、下列选项中,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是()。

  A、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B、教育法律事件

  C、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D、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

教育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25、()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A、为人师表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爱国守法

  【解析】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2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小学阶段自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27、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设计

  D、课程类型

  【解析】课程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课程结构,使多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结构中产生合力,以有效的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要把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转化成为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设计既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

所以它是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

  28、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A、雅典教育

  B、斯巴达教育

  C、世俗教育

  D、骑士教育

  【解析】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29、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凯洛夫

  【解析】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30、教师专业发展最核心的是提高教师的()。

  A、教育理念

  B、社会地位

  C、不可替代性

  D、教育教学能力

  【解析】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获取新知识,

  【各省、市、县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有答案】

  【绝密资料,可打印】第122页,共242页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最核心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1、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只要围绕学校的教育目的即可,这主要体现了课外活动的()特点。

  A、自愿性

  B、广泛性

  C、自主性

  D、实践性

  【解析】课外教育活动的广泛性是指课外教育活动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进展速度,是以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接受水平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在围绕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可广泛涉及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索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道德言行的锻炼和养成,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2、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解析】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

  33、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

  A、政治与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34、()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A、家长

  B、学生处

  C、品德课老师

  D、班主任

  【解析】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35、学生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喜欢和别人对答案,不敢肯定自己的回答;

有的学生坚持自己的答案。

坚信自己答案的学生认知风格属于()。

  A、沉思型

  B、冲动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解析】坚信自己答案的学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其认知风格属于场独立型。

  36、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解析】从课程的任务来看,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18个月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信任感

  【解析】12~18个月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38、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解析】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39、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三育论思想的学者是()。

  A、严复

  B、王国维

  C、梁启超

  D、蔡元培

  【答案】A

  【解析】严复在19世纪末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救国论不仅在中国首倡“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新教育,而且对民国初年兴起的公民教育起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40、在目的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解析】双避冲突是指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41、小王毕业后成为某中学老师,他要求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为一致。

这时他所处的态度阶段属于()。

  A、服从阶段

  B、认同阶段

  C、内化阶段

  D、自动化阶段

  【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要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其中,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题干中小王“要求”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为一致,故其还处于认同阶段,未达到内化阶段。

故选B

  42、某初中班上的一位学生林某,因结交朋友不当参与了重大盗窃案,被市公安局拘留,班主任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通讯报道,文中采用林某的真实姓名详细描述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经过,并在某社交网站上发表,班主任的行为()。

  A、能够体现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能更好地发挥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作用

  B、表现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大家对教育的思考

  C、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不得公开报道学生的负面新闻

  D、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

  43、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知识性

  【解析】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育人性。

  44、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环境

  D、教学目标

  【解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45、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的师德规范是()。

  A、关爱学生

  B、严谨治学

  C、为人师表

  D、依法执教

  “有教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而师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则要求教师: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有教无类”正好符合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

  46、个人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

其中,个人品德的核心成分是道德认识。

  47、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解析】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4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回避困难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追求利益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解析】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

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

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而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如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

  49、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称为()。

  A、经验课程

  B、综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选修课程

  【解析】A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B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C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

D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术取向和职业需要而自由选择的课程。

  50、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等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书面言语

  B、独自言语

  C、对话言语

  D、内部言语

  【解析】对话言语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等特点。

  51、《学记》明确提出“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这反映的是()。

  A、教育观

  B、教学观

  C、教师观

  D、学生观

  “师严而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译为:

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

  52、关于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按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解析】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53、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的活动是()。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别活动

  D、自由活动

  【解析】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

  54、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解析】品德是由知、情、意、行构成的互动体。

其中道德意志是人在道德行为过程中所做出的意志努力,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55、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段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D、老年阶段

  【解析】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56、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