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08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docx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可行性策划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名称:

白水康家农民苹果专业合作社

法定代表人:

井建英

所有制形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

2、项目单位财务状况

现有总资产2658.26万元,负债358.26万元,所有者权益2300万元

(二)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名称:

陕西省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

新建、扩建

3、建设地址:

陕西省白水县冯雷镇耀卓村、刘家卓村

4、建设规模与内容

①在现有5700亩苹果园的基础上,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更新优质品种,完成绿色有机基地认证。

按照标准化果园要求,进行土壤改良、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配套等,每亩平均投资4323元,需投资2464.11万元。

②果园田间道路硬化、机械化机具和自然灾害防御设施配套、病虫害综合控防、有机肥源建设、示范推广新优品种和新型栽培模式,果园管理,病虫综合管理技术等,投资最新栽培制度和现代化生产技术展示等,需投资692.5万元。

③老果园高光效改造,以刘家卓村为主,进行老果园改造,到2010年完成3000亩更新任务,重点是高光效新树形改造和低产园提质增效。

需投资116万元。

④在冯雷镇耀卓村投入2200万元建设水塔、节水灌溉等设施用于有机苹果示范基地供水,确保水质无污染。

⑤在冯雷镇耀卓村建设苹果配套基地,包括果袋、果网及果树专用肥等,需投资2100万元。

(三)基地项目建设方案

1、严格按照有机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实施,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地块选择。

主要选择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势平坦的耀卓、刘家洼两个村。

  

   二是栽植品种以着色系红富士、皇家嘎拉、粉红女士等优质品种为主,早、中、晚熟品种相互搭配。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

项目区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加基地、合作社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同时,重点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推广,采取现场办班的形式,加大果农培训力度,提高项目区群众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达到每户有一个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员,确保按有机苹果标准生产。

   四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督和管理。

侧重抓好肥料和农药的销售环节和使用环节,实行销售许可证制度。

   五是推广新技术和实用技术。

在技术上依托单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并与该大学八名教授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与白水县果树研究所,白水县林业局、白水县苹果局配合,重点是配方施肥、覆草栽培、优质套袋、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花果管理、适期适时分级采收、包装贮运等。

2、进度安排

《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即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

3、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⑴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构成

《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7572.61万元。

其中: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7226.61万元,其他投资346万元。

⑵资金筹措

《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共需资金7572.61万元,其中:

①申请国家农业专项扶持资金5272.61万元。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础设建设、机械化配套、道路硬化、有机肥源建设。

②自筹资金2300万元,主要用于老园高光改造、病虫害综合控防、土壤改造、新品种推广和果园管理。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经济效益:

(1)亩项目投资:

投资总额7572.61/项目区面积8700亩=8704元/15年产果期=580.26元。

(2)亩收益:

亩产量2000公斤×商品率95%×市场均价3.00元/公斤+亩产量2000公斤×劣果率5%×市场价1.00元/公斤=5800元。

(3)亩纯收入:

亩收益5800元-亩投入900元(包括人工费、化肥、药品、项目投入等)=4900元。

(4)亩年均收入:

亩纯收入4900元×15年产果期/生长周期20年3675元(果树前三年生长期和后两年老化期不计算实际产量)。

(5)项目年均收益:

项目区面积8700亩×亩年均收入3675元=3197.25万元。

对比:

小麦:

亩均产量600斤×市场价格0.70元=亩收入420元-200元(化肥、机耕(播)费等)=纯收入220元。

苹果每亩可比小麦多收入4680元(苹果亩收入4900元-小麦220元)。

2、社会效益

《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的全面实施,将充分挖掘项目村的资源潜力,有效改善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显著提高群众经济文件生活水平,并带动运输、信息服务等中介行业的发展,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

3扶贫效益

通过《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使耀卓村、刘家卓村现有的270户672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原来的50元增加4860元,实现脱贫致富,稳定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

(五)项目辐射范围及其带动能力

《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辐射带动了白水县及周边地区农民种植苹果,使农民的收入增长有了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投资参股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带领更多的农民共同建立有机苹果示范园,达到农民增收。

其次,每年为市场提供的优质有机商品苹果,不论在国内、国外市场上,在品质和质量上,得到一定程度原保障,第三,项目实施后,可带动2560户农户增收,每年在苹果销售期,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每人每月直接增收约为1800元左右的收入。

本项目的实施直接涉及2560户农民,每斤优质有机苹果销售价比市场价高出至少0.10元,按年均每亩生产苹果1500公斤计算,每亩苹果年均净增加收入300元,按照每户平均种植苹果3亩计算,农户年均净利润(剔市场收购价外)900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出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2、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定》

3、陕西省关于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规划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

4、陕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定》

5、陕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

6、《陕西省2008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苹果产业项目实施计划》

7、白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钢要

8、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基础资料。

三、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

1、本项目符合国家和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政策,是国家“十一五”及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优先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

2、 本项目承建单位白水耀卓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建立、发布和实施了有机苹果管理体系。

该有机体系文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信息、有机生产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权限、有机生产计划、内部检查、跟踪审查、记录管理、客户申投诉处理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制定了有机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教育培训规程等,提供的种植基地平面图与位置图,基本满足有机产品标准要求。

制定了记录控制程序、内部检查控制程序、追踪管理、改进控制程序等相关文件,对追踪体系作了严格规定。

通过有机苹果批次号、票据及各项记录,基本建立起了追踪体系。

3、本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有可靠的技术支撑,可望能够按时按期完成项目建设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

(二)论证结论

《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经过多方分析和充分论证,论证结论如下: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建成后将会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到种植有机苹果的好处,因此,该项目建设对农民增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全面做好已建果业经济组织的规范工作,提高实效化运作程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以苹果生产、销售服务为主的实效化运作。

3、加快有机苹果技术研发推广,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整合科研资源,完善基础条件,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苹果科技单位的交流,建立服务于苹果产业的农民培训体系,培育农民科技示范户,加快先进实用果树技术的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4、本项目的建立提高了对农民组织化程度。

是农民专业合作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政府支持、行业自律、以服务为宗旨的行业组织。

综上所述,《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第二章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白水康家农民苹果专业专业合作社在白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注册资金2300万元。

合作社的注册,标志着该合作社运行进入合法化、正规化。

   

白水康家政农民苹果专业合作社在白水康农绿色有机农业科研开发有限公司的资助下,于2008年4月在白水县冯雷镇耀卓村成立,董事长井建英,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2300万元,现有有机苹果基地面积8700亩。

白水康家农民苹果专业合作社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营模式吸引农户入社,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吸纳入社员2570户,由于合作社产品质量好,已吸引了广东、上海、安徽、山西、北京等地区的苹果经销商到农民苹果专业合作社参观考察,目前合作社依托“红富士、秦冠”,把最优质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和连锁超市,为了让更多的社员受益,合作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致富这条主线,以全方位地为社员服务,并带动社员发展多种经营项目,调动社员的积极性,为合作社的发展开辟一条互助合作、共同致富的新道路。

董事长井建英,男,汉族,1961年8月6日出生,研究生,1985年开始从事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2006年凭着对市场信息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创建了白水县唯一的绿色有机农业科研开发公司,并与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建立了科研开发长期合作关系。

在2005年至今担任冯雷镇耀卓村书记兼村主任期间,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2005年被评为“2005年中国农村改革百名优秀人物”;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2006年荣获十二家电视台媒体行动“十大感动我的人”称号;2007年井建英总经理当选为陕西省政协委员,2007年由新闻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文化报社、北京法制文学研究会颁发的“中国新农村建设先锋人物”荣誉;2008年授予“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活动十佳个人荣誉同年,2009年授予“五一劳动模范”白水县委县政府授予井建英为白水县经济发展功臣称号。

二、项目组织保障

(一)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1、科学系统、完整统一

2、充实完善现有机构

3、从实际出发,为保护农民利益服务

4、责任明确、合理分工与协作

5、高效、务实、精干

6、精简高效、各负其职

(二)组织机构的形式

1、按照区域布局来划分职责范围,并建设管理机构。

2、每区为一个责任单位,并直接向专业合作社负责。

(三)组织机构职责

1、董事长:

全盘负责,并对苹果有机示范区和经营工作负全责

2、内务部:

主要负责全社日常行政事务,人事管理、对外联系和内部协调等工作,以及全社的财务管理等工作。

3、技术部:

主要负责全社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

4、生产部:

主要负责生产管理工作,包括苹果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管理工作以及对苹果筛选、清洗、包装等工作。

5、市场营销部:

主要负责全社的产品销售,广告宣传。

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相应的营销方案和产品方案,为全社经营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措施。

三、项目经营管理措施

1、项目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防治并举,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生活富裕和环境清洁。

2、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和技术标准,施工设计要符合有机苹果管理规程,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和工程监理制度以及项目编制、技术培训、物资采购、推广应用、管理评价等项目实施工作。

3、项目资金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扶持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在项目实施中坚持专款专用、专户管理的原则,严格程序,集中使用。

项目资金专人管理,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

杜绝乱用滥支。

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保证项目建设。

4、广泛参与

《白水康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项目》涉及到项目区2560户近7800人的利益,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工程,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镇、村、组三级干部参与其中,发挥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的作用,确保项目进展,项目区农民要积极配合,根据果园现状,按照项规划认真实施,全力投入,广泛参与,确保项顺利实施。

第三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的背景

陕西省白水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塬与黄土台塬的过渡地带,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苹果生产优势区域重点基地县之一,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唯一县级“中国苹果之乡”。

全县辖6镇8乡,总面积986平方公里,耕地72.9万亩,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1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苹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以提升白水苹果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的苹果标准化生产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白水牌”苹果已驰名大江南北,享誉国内外,先后在中、省评优及农业博览会上获60余项大奖。

截止目前,全县苹果面积51万亩,人均2.1亩,其中30万亩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挂果面积32万亩,年产量约40万吨左右,产值4亿元以上。

白水苹果已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县内贮运、加工等涉果企业28家,产业化程度列陕西果业基地县之首。

近年来,白水苹果已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提高白水苹果综合水平,巩固白水苹果品牌,白水苹果实施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白水是我省苹果大县之一,是全国优质苹果基地县之一,是国家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现有苹果面积51万亩,年均产量40万吨以上,产值4亿元以上。

苹果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果品产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面对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目前我县苹果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果农素质普遍较低,观念比较陈旧,科技意识不强,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第二,技术培训资金严重短缺。

县级财政属吃饭财政,果业技术培训经费十分有限,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对果农科技进步的培训要求;第三,培训设施还不够完善,与目前技术培训工作不相适应,造成了技术培训的长期有效机制还没有建立,严重制约着果业的健康发展;第四,果农生产水平偏低,优果率不高。

全县果农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常规技术应用不到位,整体管理比较粗放,集约经营程度较差,由于老基地县起步较早,起点较低,树形不够规范,树体较为密闭,从而导致单产较低,果实质量差,与现代市场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尽快建设果业技术服务体系,对于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实施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白水是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这一品牌已享誉全国。

但近几年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全县果园投入显著减少、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白水苹果”有品牌、无批量的问题已十分突出,尤其是近年苹果早期落叶病和腐烂病的大面积发生,使人们对白水苹果产业的存亡产生了担忧。

为了尽快扭转这一局面,白水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商,决定在白水县联合实施“白水苹果产业化科技示范和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科技先导,坚定信心、转变观念,加强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再树“白水苹果”新形象。

同时,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步伐。

第四章发展环境与建设条件

一、国内苹果生产形势

1、盲目发展势头得到控制,生产规模适应中国国情。

  我国幅源辽阔,栽培苹果区域广,涉及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形成环渤海湾、黄土高原、黄河故道、西南高地四大种植板块,20多个省份。

目前保存的苹果栽植区,从栽培者的认识程度、务作水平,以及立地条件、品种组成方面均是较好的。

2、优势区域确定,苹果生产重点西移。

  2003年根据我国苹果生产现状及苹果发展形势,国家农业部经认真调研,提出了苹果区划报告,确定了环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这样便使我国苹果栽培进一步向适生区集中,使我国苹果栽培区域得到优化。

苹果生产基地呈现明显西移现象。

3、发展品种得到优化,生产优势明显增强。

  我国苹果从引进到目前共完成了三次品种更新,目前,我国苹果栽培面积中富士占到了栽培面积的80%以上,初步形成了红富士系、嘎拉系为主,配套发展华红、藤牧一号、新世界等品种,使品种组成得到了优化。

4、品质得以提高,出口大幅度增加。

  经过多年的品种更新和栽培向适生区集中,我国苹果品质有大幅度的提升,优果率所占比例大大提高。

在一些优生区,优果率已达75%以上。

陕西的渭北,甘肃的陇东、山西的西北部等优生区胜出,成为我国苹果栽培最具活力的地方,地域优势充分体现。

各苹果产区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苹果品质大幅度提高,出口量持续增加,拉动苹果市场全面回升。

5、密度过大得以纠正,合理密植成为主流。

  密植果园在早产性和提高早期产量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进入丰产期后密植的各种弊端就会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在果实着色、果个大小、坐果率等方面均出现了难以克服的缺陷。

随着生产实践的深入,适度密植的观念被广大生产者所接受,乔砧红富士栽培密度逐步由亩栽111株、83株逐渐向亩栽56株左右过渡。

6、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提升。

  我国苹果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基础上,今后的重点为开拓国际市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减轻污染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生产成为生产的热门。

果实套袋、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的大量推广普及,农业、物理等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应用,使我国苹果农药污染的程度大幅度减轻,出口量大幅度提高。

二、白水县概况

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十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县联结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因境内白水河而得名,白水县地处东经109º16´一109º45´,北纬35º4´一35º27´之间,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埔县有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郊区与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山、雁门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

全县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万亩,辖5镇9乡,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白水县境内地貌复杂,地形破碎,表现为三山(西北雁门山、东北黄龙山、东南五龙山)盘踞,五塬(大杨塬、史官塬、尧禾塬、北井头塬、雷村塬)起伏,两河(南面白水河东面孔走河)沿界通过,1178条沟壑纵横交错.塬面从北向南倾斜,海拔落差446--1568米,平均海拔850米左右.地貌总体分为中低山区,黄土梁塬、黄土台塬和黄土沟谷四种类型。

白水县森林覆盖率为28.8%,植被覆盖度为36.3%,主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以及少量乔木林和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

境内土壤多属黄土母质,主要有褐土、娄土、黄土、红土等7个土类,质地良好,以轻壤和中壤为主,肥力特点是富钾,缺磷,少氮。

白水县位于中纬度半干旱地区,属暖愠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ll.4ºC,年极端最低气温一16.7ºC,年极端最高气温39.4ºC,无霜期207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577.8毫米,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且多为暴雨。

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以干早,暴雨、霜冻、冰雹、连阴雨等为特征的自然灾害频繁.

白水县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全县拥有33万亩荒山荒沟,是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七项指标的县份。

白水苹果果个硕大,果形圆正,果皮细嫩,洁净光滑,色红艳丽,肉质致密,细脆多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纯天然无公害,享誉海内外.全县苹果栽植面积51万亩,人均2.1亩,每年32万吨优质苹果。

白水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分布着洛河、白水河等49条河流和林皋、铁牛河等六座水库,水资源总量4956万立方米。

北洛河梯级开发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2.14万千瓦。

白水地处渭北黑腰带腹地.煤炭总储量达5.9亿吨,年产原煤150万吨。

建设火电厂2座,总装机容量11.2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亿度。

白水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白水大地处处路通、水通、电通.西延、蒲白铁路横贯白水,渭清公路、白洛公路、白宜公路、自澄公路、白铜公路纵横交错,使白水与外界的连接畅通无阻,8条县乡公路直通各乡镇。

电话、互联网、移动和联通业务网络遍布境内角角落落,白水人足不出户就能与天南海北的客商洽谈生意。

改革开放以来,白水县依托果、煤、酒、电、建五大支柱产业,按照“高举发展大旗,团结创新实干,强果壮牧兴工,抓水修路建城,优境争项招商,建设经济强县”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项目带动,以城带乡,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农村经济形成了果、粮、畜和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33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15.9%: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30万元,同比增长29.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617元,同比增长11.7%。

三、我县苹果发展优势

  1、基础条件:

①基地规模大,苹果标准化生产起步早,工作扎实有效。

白水县现有果园5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人均占有面积为全国之首;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白水县委、县政府将苹果标准化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于1996年成功注册品牌,止2005年底共有30万亩苹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特别是开展苹果标准化生产行动以来,白水人民认识更加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②果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

县上建设有苹果管理局,苹果研究所、土肥站、植保站、能源办等服务机构,拥有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32人,初级职称技术人员86人;各乡镇设有果树服务站,实现每村一名技术员,实行信息、技术、物资配套服务,县、乡、村果业服务体系健全,全县拥有果业队伍300余人。

③苹果产业化程度较高,市场活跃。

全县拥有冷储、加工以及包装等涉果企业28家,机制冷储能力达8万吨,占总量的30%,加工能力40万吨,各类果业专业协会34家,果业营销队伍2万余人,渭北果品营销信息及包装、运输枢纽市场在白水已经形成。

入世以来,白水苹果在国际国内市场十分活跃。

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苹果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白水狠抓苹果产业化,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以优化苹果主导产业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决定》、《关于加快苹果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使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特抓苹果主导产业的热潮,全力实施“名牌”战略,引进和推广了节水灌溉、生草覆盖、果实套袋、沼气生态、铺设反光膜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特别是近两年来,全县上下大力推广“巧施肥、强拉枝、大改形、无公害”苹果四项关键技术,把苹果标准化生产拿在手中,常抓不懈。

2、保障措施:

①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县政府成立苹果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张晓康同志任组长,县农牧、苹果、苹果研究所、科技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苹果局,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检查考核工作进度。

②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落实任务,明确责任。

领导小组组长与各有关部门、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立军令状,将工作任务层层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