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62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docx

最新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外在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产生了不平衡的情绪,降低了工作积极性,丧失了工作兴趣,影响了教师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社会方面和职业压力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为中小学教师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职业倦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社会压力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1

第二节研究意义2

第二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3

第一节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3

第二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3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4

二、调查的过程4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4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5

一、生理方面5

二、情绪方面6

三、工作方面6

四、去人性化6

第三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7

第一节社会压力7

一、社会期望过高7

二、社会地位不高7

第二节个人心理素质8

一、心理承受力弱8

二、个体的“控制点”8

第三节职业压力9

一、工作量增大9

二、工作压力增大9

第四章克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10

第一节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10

第二节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10

第三节为中小学教师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11

第四节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第一章绪论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扮演着传道授业的社会角色,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教师人群的身心健康。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析。

第一节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激烈,压力的增大,教师领域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越来越平常,尤其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他们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而且这些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导致工作倦怠、职业枯竭,身心疲惫。

根据有关人士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中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没有多大的严重性,但是已经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2004年9月《法制晚报》与新浪教育频道联手推出“老师,您累吗?

”的在线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被调查者有生理耗竭现象;2004年l2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表明,50.34%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对教师个人来说,职业倦怠会使他们变得敏感,情绪极端化,经常会感到疲劳、烦躁、易怒、紧张、抑郁等,对工作缺乏激情,成就感降低,意志消沉,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健康受到威胁;对中小学学生来讲,职业倦怠使老师变得冷漠无情,甚至训斥、挖苦、体罚学生,导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心理阴影;对学校而言,教师职业倦怠,必然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名声受损。

为了维护教师个人的健身心康,保障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我们必须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相应对策,来帮助教师走出这种困境,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研究意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没有教师就无所谓教育,所以教师群体的健康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

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职业倦怠的现象更为严重,它严重危害了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降低了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新课程改革时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会严重阻碍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努力从教育管理层面创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现象的扩大化。

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能使人们重视教师的生存状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排忧解难,为处境不利的教师提供建议,从而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为培养高科技人才打好基础,鼓舞广大教师参与现代化教育事业的热情,有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上下求索,躬行践履的职业习惯,使全身心投入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事业中。

 

第二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中小学生,而中小学生需要更多的生活和心理上的关爱,所以中小学老师付出的要更多一些,他们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工作内容比较繁琐,工作强度比较高,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第一节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是1974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首次提出的,是现代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人们会产生一种秘迷茫、困惑、苦恼的身心俱疲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在教师这个职业领域内所产生的倦怠现象,具体来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面对工作压力不能合理调节情绪而出现的的一种情绪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得不到缓解,所产生的对工作失去兴趣、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

它会使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敷衍教育工作,在内心对教育产生厌烦并感到情感上冷漠,从而导致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种现象。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因压力得不到释放而产生的极端的心理问题,工作进入低谷状态,教学动机严重缺失的一种现象。

第二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为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笔者对XX中学和XX小学的一部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各位老师的想法和意见,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有关数据信息,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有效性,能代表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观点,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的有力依据之一。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访谈法为主,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而后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在前期准备中,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收集有关中小学教师生活状态的资料,从而确定具体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为问卷的设计(见附录)提供了主要依据。

二、调查的过程

本次调查,力求涉及中小学的各年级、各学科、各个年龄段的老师,于2018年10月份,在城关中学和实验小学的教师中发放了300份问卷,其中受调查的教师中,男教师的人数少于女教师,年龄大多在27到49岁之间。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首先深入到学校内部,在经过学校有关领导同意后,到办公室发放问卷。

接下来又先后和9名中学老师、12名小学老师进行了访谈,主要了解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以及生活中的状况和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等。

从这阶段的调查中,通过记录和分析,掌握了一些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情况,获得了一些有效信息。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81份,有效问卷277份,其中中学教师的问卷有169份,男教师74份,女教师95份;小学教师的问卷118份,男教师45份,女教师63份。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一些比较有效的信息,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现状:

(一)存在的普遍性

对于问卷中问题“您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统计结果显示,有57.3%的中小学教师表示对现在的工作已经没感觉了,有26.4%的教师表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有16.3%的教师喜欢现在的工作;对于“您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这个问题,有76%的教师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满意。

由此可见,教师人群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危害的严重性

对于问题“您心情不好时,会把情绪带到课堂上吗?

”,有69%的教师选择了“尽量克制,但是控制不住”,这种选择是很符合人之常情的。

另外,在城关中学和胡老师的访谈中,胡老师讲到有时候情绪上的变化,会使自己非常惭愧,感觉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的职业。

因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不仅仅严重威胁到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阻碍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极大地影响我国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情感的不满足,身体的衰竭,对工作的消极情绪,对服务对象的不负责任。

职业倦怠的形成不是某一特定事件造成的,而是由于工作中的挫折、压力、焦虑、失意等因素长期存在而形成的。

这在问卷调查中可以找到一定依据,例如:

对于“您认为自己现在正处于职业倦怠期吗?

”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显示,有57.6%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已经对某一件事产生了倦怠时,说明他倦怠的表现已经很明显了,根据对文献资料的总结,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方面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9%的教师表示会经常有“烦躁、焦虑、头疼、失眠”等不适反应,这实际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一种表现。

在和小学女教师夏老师的谈话中,她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感到身体疲劳,没有活力,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其实预示着她已经处于职业倦怠期了。

二、情绪方面

教师处于职业倦怠会表现出焦虑的症状,如持续的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出现长期压抑、苦闷、厌倦、怨恨、无助等消极情绪,晚上无法正常入睡,不怎么关心现在,而是担心以后可能发生的事,且情绪波动较大等。

在和各位老师的谈话中,有6位女教师谈起自己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心烦、苦闷。

三、工作方面

对于“您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这一问题,前面已经说过,有76%的教师表示不满意,在和老师们的谈话中,甚至还有的流露出想要换工作的想法,这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已经产生倦怠,没有了热情。

“当您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会怎么办?

”有21%的教师选择了自己解决,有23%的教师选择了和同事讨论,有39%的教师选择了会心情烦躁,还有17%的教师选择了置之不理,这个结果显示了一部分的教师处在倦怠期,在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就想逃避,甚至拒绝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不愿意和同事之间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四、去人性化

“您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有57.3%的教师选择了没感觉,“您为什么选择当老师?

”有29.3%的教师选择了说不清,“您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有13%的教师选择了说不清,说不清其实就是一种麻木的状态,也叫“去人性化”,主要表现为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

 

第三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以及在调查中和21名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加上对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文献资料的深入理解,可以总结出形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社会压力

一、社会期望过高

在泰顺一中和李老师的访谈中,李老师的一席话让笔者记忆犹新:

“‘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就是老师’这句话也许是对的,但是这句话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公平,社会上有关利益得失的事,我们不能去争,因为我们是老师,要以身作则;社会上有什么要捐款的活动,我们一定是领头羊,因为我们为人师表,要做好榜样。

这就是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确实李老师的话说出了一部分老师的心声,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从事基础教育,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压力也越来越大。

更何况是处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教师还要不断创新,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没有达到社会和家长的要求时,人们就不约而同地把责任都推向教师,指责老师。

他们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工作上的劳累,还有情感上的不被理解,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辛酸,他们为自己的职业不能给自己带来光荣而烦恼,教师的成就感因此而降低。

导致他们对教育工作失去兴趣和激情,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倦怠心理自然产生。

二、社会地位不高

关于“您对当前的工作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这一问题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有65%的教师表示教师工资低;好几位老师都在访谈中,提到了自己不分昼夜的劳动,批改作业,写课堂计划,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劳心劳力,付出的与收获不成正比。

毋庸置疑,教师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常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地位,如为制定一些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对教师节的重视等,但是总体来说,教师工资待遇还是很低,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待遇远远低于付出的努力,微薄的工资不足于满足身体和心理上的损耗,付出和收获的巨大反差大大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由此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节个人心理素质

一、心理承受力弱

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年龄在30到45岁之间的中年教师,有79%的教师都意识到自己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在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中,有72%是女教师。

这个结果显示了性格特征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因素。

年龄在30到45岁之间的教师,他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明显地高于年轻教师或年长教师,而中小学教师大都在这个年龄范围内,因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得更明显,更普遍。

而女教师的心理素质一般没有男教师好,她们的承受能力比较弱,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常常感到无奈和失落,因此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二、个体的“控制点”

在“您心情不好时,会把情绪带到课堂上吗?

”的调查中,大部分老师选择的“尽量克制,但是控制不住”其实就是所谓个体的“控制点”较高。

所谓个体的“控制点”是指个体相信自身能够控制影响他的事件的程度。

具有高内控点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行为和行动主要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具有高外控点的教师则相信机遇、命运或其他人主要决定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

研究发现,那些高外控点的人比高内控点的人更容易发生职业倦怠,这也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

第三节职业压力

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一、工作量增大

在和小学四年级王老师的访谈中,王老师谈到,作为班主任,自己经常晚上快12点才能忙完班级里的事情,对班级工作的计划制定,对学习成绩下降同学的关注,对班里文体活动的策划,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负担在加重,工作时间在增长。

除了在课堂上要进行紧张忙碌的教学外,还要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因此就要安排大量的私人时间进行家访、调查、分析研究等额外工作。

这在实际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任务量。

二、工作压力增大

王老师还提到,自己除了要忙班级里的事,还必须抽出时间进行学习,给自己充电,学习学科领域的新进展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新发展,这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质量,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学校里还有来自不同方面的检查、评比、考核等,评价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业绩。

其实在现实中,除王老师讲的,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局甚至规定,凡在统一的考试中,成绩未达到学校规定的平均水平的班级,任课教师就要面临下岗的危险,这些硬性规定,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和压力,还有学校和教育界的一些优秀教师的评比,级别的晋升让很多教师急功近利,心力交瘁。

教师长时间的劳累,得不到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良好休息,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很容易就会出现职业倦怠。

 

第四章克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以及笔者在调查中所掌握的一些资料信息,结合调查问卷上教师们的一些建议,可以总结出克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节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

关于调查问卷中的最后一题“针对当前的教师生存状态,您有什么意见?

”,很多老师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的老师都希望国家在政策方面,能够给教师的权益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为教师真正热爱并献身于自己的职业给予动力。

虽然《教师法》有明文规定,保证教师工资按时发放,保证教师的平均住房面积不低于国家公务员水平。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很多权益仍然不能得到保障,甚至有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都不能定期发放,住房问题更是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国家要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大力支持教师工作。

前面已经提到,有76%的教师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满意;在问卷最后一题教师们提的意见中,有超过70%的老师都提到了应该提高教师福利,希望能给他们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他们感觉到来自社会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号召社会和政府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改善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条件,给教师一个合理、稳定的物质保障,重视加强与教师人群的的心理沟通,使教师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都得到安全保障。

第二节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有65%的教师表示教师工资低;在访谈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提到了应该增加教师工资,“教师这项工作确实挺苦,我们劳心劳力,身心具惫,他们谁知道,以为我们多风光呢,我们的工资跟付出太不成正比了。

”这是城关中学物理老师贾老师在访谈中说的一段话。

确实如此,教师这个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本应该受到社会的爱戴,但是事实却事与愿违,虽然有人称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之楷模”等,但教师的职业地位并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重视。

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偏低,使许多教师心理失衡并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政策的倾斜,实质性地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并制定优惠政策,如职称评定、住房购买政策等,逐步完善对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

并通过舆论的宣传等手段,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为教师工作开辟有利的社会环境,真正让教师职业成为社会尊重的职业,使他们在社会中也能体会到自豪感和优越感,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

第三节为中小学教师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

“在工作中您遇到过让您头疼的事情吗?

”,有87.2%的老师都选择了经常会,学校生活其实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随时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也会激发,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尽力减少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加强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建设等,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多替教师着想、为教师服务,从精神、环境、物质、健康等方面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使教师心情舒畅,自信工作,为教师工作营造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在和老师的访谈中,有一多半老师表示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学校经常性的检查、评比、比赛和重复培训,教师工作本来就很辛苦,还要经常去应付一些不必要的形式活动,只会让他们产生倦怠,因此,学校建立科学的聘任、考评、晋升制度,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激发教师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工作动力,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空间。

除此之外,学校管理者还要努力改善学校设施,为教师营造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体娱乐活动,为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减少教师因机械、重复劳动而带来的情绪衰竭和心理疲劳,而且有利于缓解教师的情感压力,使各种消极情绪得以化解。

第四节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

对于“您心情烦躁时,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吗?

”这一问题,有73%的教师选择了不会,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杨老师在访谈中说:

“就是想放松,也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方式,时间长了就没那个想法了,烦躁就成习惯了”;对于“您经常和其他老师交流工作经验吗?

”有86%的教师选择了不经常。

这些结果显示,由于长期的压力得不到放松,大部分教师的心理都处在一个亚健康的状态。

因此,学校领导者要积极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目标,要丰富中小学教师的业余生活。

压力的释放是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中小学教师要学会放松,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释放压力的方式,可以打打球,跳跳舞,唱唱歌,也可以找朋友聊天,结伴出去旅游等,只要能放松心情,不再压抑,就很容易消除倦怠的心理。

还要注意在学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者首先要以自作则,为教师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榜样,不摆领导架子,对教师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办事公平,赏罚合理,正直无私。

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辅导与咨询机构,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培养教师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情绪,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和现场咨询,帮助教师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

教师本人要努力发挥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增强自信,保持乐观的健康情绪,克服消极因素,克服自暴自弃,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预防教师出现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也是预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同时,中小学教师也要充分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发挥性格中的优势,在教育工作中扬长避短,制定合理的专业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增强自我效能感。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见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加强与其他老师之间的交流,积极分担其他教师生活中的忧虑与艰辛,让同事之间体会到相互的关心,就会更有动力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结语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说过:

“职业枯竭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对整个社会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不仅仅是一个领域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现象,首先要受到影响的是中小学学生,教师产生了倦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小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就会大大降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其次还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教师的心理上会留下阴影,对以后的生活也有不利影响。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最终导致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停滞不前,甚至下降。

因此,我们要号召全社会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培训,增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应对职业倦怠的能力,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有力环境,使他们通过体验被社会重视,获得自信,获得主体效能感,最终达到缓解或消除职业倦怠的目的。

这些只是从提高中小学教师主体素质的角度提出的建议,也是许多教育理论家研究得出的共同结果,理论上的可行性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同时还需要与中小学职业环境的治理相互结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以及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努力,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加强管理和建设,最终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方等.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晓明等.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徐富明等.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研究.心理学探新,2005

(1).

[4].余凤珍: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2)

[5].黄长仙、单树荣: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6]赵玉芳、毕重增: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

(1).

[7]鲁洁.:

教育社会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O03(4)

 

附录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调查问卷

性别:

学历:

年龄:

级别:

A.中学B.小学

1、您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A、喜欢B:

不喜欢C:

没感觉

2、您为什么选择当老师?

(可多选)

A:

个人兴趣B:

生活需要C:

社会需要D:

说不清

3、您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A:

满意B:

不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