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71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docx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

施工工法

 

 

沪宁城际铁路项目部

二0一0年十月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施工工法

1.前言

32m一跨式贝雷片支架法原位现浇制梁移动支架造桥施工,被称为移动的“桥梁预制工厂”是客运专线施工中典型的“高、精、尖”技术。

移动支架施工工艺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桥梁施工工艺之一,与传统的预制、安装、架桥等施工技术不同,该技术集模板、支撑系统功能于一体。

该技术在铁路系统迅速开始推广,随着近年来我国客运专线铁路桥梁的建设,移动支架32m原位现浇简支箱梁在铁路桥梁上的大量应用,但目前尚缺乏成熟可靠的采用一跨式移动支架进行制梁施工的技术和工艺。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部分处于软弱地基,在软弱地基上使用移动支架施工,避免了处理软基。

本文以沪宁城际铁路七乡河特大桥移动支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规范标准,并认真征求各方意见,总结、编制本工法。

2.工法特点

1、移动支架工法具有作业程序清晰、结构受力明确;

2、支架强度高,满足施工各种作业工况的要求;

3、移动支架不受桥下地质条件的限制,便于开展平行流水作业;

4、移动支架可在任意两个桥墩之间进行拼装、制梁,完成桥梁上部结构在桥墩原位现浇制梁,尤其适合于长大定型尺寸梁体的施工;

5、移动支架具有设备简单、造价相对低廉、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少、其过孔快捷,变跨方便,提高整体造桥速度,节约设备投资等特点。

3.适用范围

本工法能满足32m、24m的整体简支预应力砼箱梁直曲线桥位原位现浇制梁施工的要求。

4.工艺原理

一跨式移动支架是为了满足客运专线32m、24m简支箱梁原位现浇制梁的钢管排架和贝雷片组成的支架构造和施工而设计制造的桥梁施工设备。

本设备支承系统通过贝雷片传力于立柱,后通过立柱传力于承台。

通过对支承系统的重复组合使用,实现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原位现浇、逐孔成桥的施工工法。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图5.1-1工艺流程图

5.2施工要点

5.2.1移动支架技术参数

(1)施工梁跨:

32m24m,每跨梁重≤900t

(2)适应最大纵坡≤3%,横坡≤4%

5.2.2移动支架基本结构

(1)主结构系统

悬挑梁:

悬挑梁采用五根I63c工字钢焊接成整体;

立柱:

立柱采用φ529螺旋管;

顶托:

顶托采用I18工字钢焊接成整体;

砂筒:

砂筒采用φ529螺旋管做砂箱,C30钢筋混凝土做顶心;

横梁:

横梁采用两根I36b工字钢;

纵梁:

一跨式移动支架纵梁采用双层加强型贝雷片(321型16Mnl-3000mm、321型16Mnl-2500mm);

分配梁:

I12工字钢沿梁体纵向均匀设置。

(2)外模系统

外模板系统由非标模板、标准模板和支撑组成。

其中标准模板每段长为2米配作。

每块模板在横向和纵向都有螺栓连接,其骨架由工字钢及角钢组焊而成。

起拱线型按二次抛物线特征进行起拱。

侧模和底模起拱是同一线型同一起拱量。

为保证施工中安全,模板上设有活动平台和栏杆。

在32m、24m跨梁长变换时,非标准模板与标准模板相互互换即可。

(3)内模系统

内模系统由内模拆装小车、内模板、轨道、螺旋撑杆等组成。

内模小车为全液压机械手,用来完成内模板节段的拆、运、装工作。

轨道采用P24钢轨,依靠块支撑在底模上。

工作时利用内模拆装小车将各段模板运送到相应用于位置撑开装好,并用螺旋撑杆固定和调节。

内模小车装有伸缩油缸和起行机构,拆装和运送模板十分方便。

内模板系统由非标模板、标准模板、支撑组成。

其中标准模板每段长为4米。

每块模板在横向和纵向都有螺栓连接,其骨架由钢板筋肋与槽钢组焊而成,面板厚度6mm。

5.2.3移动支架设计方案的基本特征

(1)纵、横稳定性强,安全可靠

采用钢管立柱和贝雷梁的组合结构形式,且纵横向均采用贝雷梁联结片联结,使主框架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整体,该结构布置合理,受力明确,纵横向稳定性强,简单可靠。

(2)模板呈简直布置,方便安装及调整,砼面接缝少。

(3)支架整体两点支承,能满足曲线制梁。

 

图5.2.3-1简支箱梁移动支架横断面布置图

 

图5.2.3-2贝雷片平面布置图

5.2.4移动支架的安装

(1)场地准备

在起始桥墩跨内,清理安装现场。

场地面积70m×40m范围内无杂物且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如场地有限,保证两墩之间平整且近邻处还需有堆放货物和转场吊车的场地,承台外露清理干净。

用全站仪放出墩身纵向及横向中心线,弹出立柱安放中心线。

(2)移动支架拼装

将承台表面清理后,安装下横梁、立柱及顶托,并及时安装立柱间连接的桁架,根据标高反算,确定砂筒的高度。

安装上横梁、贝雷片及贝雷片连接件,根据预压试验结果调整贝雷片的预拱度值,安装外模和侧模。

1)下横梁安装前承台顶面清理干净,清除承台顶面浮浆,采用砂浆垫平。

2)根据梁体标高计算支腿高度,合理搭配支腿,将标高可调范围控制在砂筒可调升范围之内,并及时安装立柱连接件,检查立柱垂直度要求小于1%。

3)安装砂筒:

位置准确牢固、砂子压实,阀门关紧。

4)安装上横梁:

横梁无变形,焊逢无现炸裂现象。

5)安装贝雷片及贝雷片连接件,根据预压试验结果调整贝雷片的预拱度值。

6)侧模及底模安装前检查板面平整光洁度、无凹凸变形及残余黏浆,模板接口处清除干净。

检查所有模板连接端部和底脚无碰撞而造成影响使用的缺陷或变形。

(3)具体安装工艺及组织安排

1)由技术人员确定立柱的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立柱的高度,立柱可分为5m、2m,2m,0.5m几种规格,根据计算的立柱高度H进行适配。

立柱的最短尺寸为50cm,基础相差小于50cm,需要调整立柱标高;立柱与实际尺寸相差在10cm(0~10cm或40~50cm)之内,将砂筒和顶心间的高度调节,砂浆找平,上铺钢板;若相差50cm以上,则根据实际尺寸调整立柱的高度。

2)立柱高度H计算公式:

H=墩身高度+垫石高度+支座高度-底模高度-底模横向支撑高度-贝雷片高度-上横梁高度-砂筒及顶托高度-下横梁高度-各部位垫板厚度。

 

图5.2.4-1立柱安装横断面图

图5.2.4-2立柱平面布置图

3)将安装人员分为两组,一组安装相邻孔跨桥墩立柱、顶托及砂筒;另外一组在地面拼装贝雷片。

图5.2.4-3砂筒

4)先在承台上画出横向及纵向轴线,将立柱轴线画出,然后用16吨吊车把梁体两端的φ529螺旋钢管柱立起来,螺旋钢管柱严格垂直与承台面,垂直度偏差在5mm以内。

立好的螺旋钢管柱之间用角钢或槽钢连接牢固。

梁体同一侧的钢管立柱要连续施工并加固完成,以防止倾覆。

在立好的钢管立柱上放上砂筒(砂筒上部预埋φ20钢筋露出顶心5cm做限位卡,防止横向工字钢倾覆),砂筒内的砂填塞密实,在砂筒上垫一600mm×600mm×20mm的钢板以提高砂筒的承载力。

在砂筒上放I36a工字钢做横梁,工字钢横梁放平,平整度不得大于2mm。

图5.2.4-4立柱及砂筒安装

5)然后用两辆25吨吊车安装纵梁(双层贝雷片),安装时采用两台吊车同时平行起吊,吊装至制定位置后,装上后用枕木或者钢管支撑,防止倾覆,吊装跨中位置的贝雷片后,用连接桁架将所有贝雷片连接成为整体。

6)拼装完下层贝雷片后,检查贝雷片的垂直度及线形,确定无误后,进行顶层的拼装,拼装方法同下层,上下层不可混层吊装。

贝雷梁全部吊装完毕后,横向用角钢或槽钢连接牢固,以保证纵梁整体的稳定性,贝雷梁之间的连接销连接牢固。

7)侧模吊装:

侧模模板每段为4m,侧模吊装时用16吨吊车按照箱梁施工方向逐片进行吊装,前后紧跟,不可间隔吊装。

8)侧模吊装完毕后与横向工字钢连接牢固,在侧模底部的纵向I20工字钢即行走梁两侧的位置在侧模底部每边各焊接一75×75×5mm的等边角钢或在靠近腹板位置处的行走梁外侧的位置焊一三角挡板,用三角挡板挡住行走梁往箱梁外侧移动,然后用方木把侧模与行走梁抵紧,防止侧模倾覆。

9)外侧模与底模连成一体,箱梁底模拼装时,底模必须和横向工字钢紧密连接。

侧模利用通风孔用φ25的精轧螺纹对拉牢固,防止浇筑砼时腹板涨模。

10)移动支架现场拼装完毕后,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认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

11)安装内模板:

在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开始安装内模。

内模由两节1480mm标准段1,两节3800mm标准段2,四节4000mm标准段3以及两节3000mm非标准段1组成,内有撑杆撑在内模轨道上。

5.2.5移动支架预压

(1)试验对象及其目的

试验对象:

移动支架,跨度为32.6米,计算跨度为31.1米。

试验目的:

通过模拟移动支架在箱梁施工时的加载过程来分析、验证移动支架贝雷梁框架及其模板系统的弹性变形,消除移动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检验移动支架的承载能力,确定移动支架重载下挠度,通过其规律来指导移动支架施工中的预拱度值,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

(2)试验荷载

1)理论试验载荷:

简支砼箱梁长32.6米,设计计算跨度31.1米,混凝土数量320.6立方米,砼总重量833.5吨,模板重量约为50吨,考虑施工荷载和其他荷载的影响因素,取安全系数1.1,试验载荷为833.5×1.1+50≈967吨。

扣除位于梁端的底板和腹板部分(每侧0.75m)的砼梁11.5×2=23吨重量,现场应模拟施加总载荷为967-23=944吨。

沿纵向31.1米长度方向,按实际部位荷载值及箱梁施工顺序进行试验荷载分配。

2)预压总荷载需944T,预压材料选用石粉,石粉堆积密度为1.45吨/m3。

预压重量控制:

采用地磅称量每车石粉实际重量。

(3)试验基准点

确定实际空模床的准确位置,以此作为位移的初始态。

压重物堆码前在移动支架砂筒顶部、贝雷片连接处、条形基础和翼板上面布置测点,详细测点布置见图9、图10,共78个测点。

预压过程中测量移动支架原始标高,压重后测移动支架的标高,计算各点变形值,卸载后测量移动支架各测点标高,并做好记录。

图5.2.5-1移动支架横断面布置图

图5.2.5-2移动支架平面测点布置图

图5.2.5-3移动支架横立面测点布置图

(4)试验前的检查

1)检查移动支架各构件联接是否紧固,尤其是螺栓之间的连接,机构装配是否精确和灵活,金属结构有无变形,各焊缝检测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2)检查移动支架的立柱、贝雷梁框架与桥墩间、贝雷梁框架间的锚固是否牢固。

3)照明充足,警示明确。

(5)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检测准备:

以空模床初始位作为基准状态,定测量基点和初始值。

2)场地要求:

试验场地内无杂物,设置安全警戒线及告示,闲杂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3)辅助设备及材料(除荷载准备外):

50吨和25吨起吊机各一台、水准仪一台、挖掘机一台、编织袋若干、指挥用对讲机、喇叭

4)人员组织安排:

物资部负责试验材料的进场,施工人员负责重物组织装卸,工程部负责各种数据的采集,设备供应方配合试验工作,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由三方共同成立试验指导小组。

具体人员配备:

现场指挥共3人、位移观测4人、8名吊工负责堆载物的装卸、2名吊车司机和一名挖机司机、小工若干。

(6)加载方案及加载程序

模床两端各3.0米长范围内用袋装石粉,堆积封口(石粉共重145吨),模拟钢筋混凝土及内模重量,中间形成一个25.1米长的凹槽;凹槽中间堆以石粉484吨,用以模拟钢筋混凝土及内模重量;翼板采用袋装石粉堆载(共需堆载295吨)。

A:

加载程序

加载分以下几个步骤:

1)加载过程共分三级:

0——429吨——772吨——944吨

2)第一级加载:

0——429吨;

第一级加载为429吨。

在模床两端各3.0米的范围内堆放72.5×2=145吨重的袋装石粉;在翼板堆载袋装石粉134吨(均匀堆放在翼板上);底模中间长25.1米范围内用150吨石粉加载。

底模共承载295吨;支架共承重429吨。

加载完毕,开始第一轮测试。

3)第二级加载:

429吨——772吨;

第二级加载为772吨。

在翼板加载袋装石粉107吨,翼板共承载241吨;在25.1米长的底模中间加载石粉236吨,底模共承载531吨;支架共承重772吨。

加载完毕,开始第二轮测试。

4)第三级加载:

772吨——944吨;

第三级加载为944吨。

在翼板加载袋装石粉54吨,翼板共承载295吨;在25.1米长的底模中间加载石粉118吨,底模共承载649吨;支架共承重944吨。

加载完毕,开始第三轮测试。

B:

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各个压重载荷认真称量、计算,由专人负责记录。

2)所有压重载荷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3)在加载过程中,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

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

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并对移动支架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

4)加载全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现场协调。

5)每加载一级测试所有标记点的数据。

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停止加载,对体系进行补强后方可继续加载。

(7)卸载方案及注意事项

卸载方案类似加载方案,是加载程序的逆过程,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后,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移动支架的弹性恢复情况,卸载过程为944吨——772吨——429吨——0。

1)第一级卸载:

110%——90%;卸载完毕、半小时之后对测点进行测量观察。

2)第二级卸载:

90%——50%;卸载完毕、半小时之后对测点进行测量观察。

3)第三级卸载:

50%——0%;将全部载荷卸载即可,此时为卸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0%时,进行测量记录,观察支架变形情况,2小时之后再测量观察。

5.2.6梁部施工

(1)钢筋加工、绑扎:

钢筋统一加工,钢筋骨架绑扎结实,并有足够的刚度,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得发生任何松动和变形。

(2)混凝土:

胶凝材料(水泥、矿粉、粉煤灰)储藏罐,白天温度高时,通过洒水来降低罐体温度;砂、石料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降温。

夏季采用加冰冷却水搅拌混凝土。

(3)灌注混凝土前,应避免模板爆晒,混凝土入模前,控制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不超过35℃,混凝土入模温度在5℃-30℃;可通过浇洒冷却水来降低温度。

(4)浇筑混凝土前,清除模板钢筋上杂物,模板接缝严密、平整无错台。

(5)张拉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左右对称进行、张拉应力与伸长量双控的施工工艺。

初张拉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80%时进行;终张拉要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且龄期不少于10d时进行;

(6)孔道压浆:

采用真空辅助压浆。

在终张拉后48h以内完成,管道出浆口应装有三通管,浆体注满管道后,确认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方可封闭保压,入浆压力控制在0.2~0.3MPa,保压时压力控制在0.50~0.60MPa,保压时间为2min。

压浆顺序为先下后上,低点入浆,高点排气,同时压浆,一次完成。

(7)砼浇注顺序

①、混凝土的灌注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对称连续灌注,由两端向中间循序渐进的施工方法。

灌筑厚度每层30cm,布料先从箱梁两侧腹板同步对称均匀进行,先灌筑腹板与底板倒角部位,然后灌注底板,再灌筑腹板,最后再灌筑顶板。

②、底板砼采用从内模天窗部位浇筑砼。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和附着式振动器配合施振。

梁端两腹板混凝土灌筑时,采用同步对称灌筑腹板混凝土,防止两边混凝土面高低悬殊,造成内模偏移或其它后果。

必须保证腹板混凝土初凝前顶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并及时整平、收浆。

(8)温度测试

①、箱梁测温点分Ⅰ、Ⅱ、Ⅲ、Ⅳ、Ⅴ共5个断面,每个断面分别位于箱梁的梁端、1/4L(8m)、1/2L(16.3m)、3/4L、梁端位置处;

②、在每个断面设置8个测温点其中A#测温点(共2个)测试梁体桥面温度,B#测温点(共2个)测试腹板内侧表面温度,C#测温点(共2个)测试腹板外侧表面温度,D#测温点(共2个)测试腹板芯部温度;

③、E#点测试腹板内侧环境温度,F#点测试梁体外部环境温度即大气环境温度,以上各测点详见图11。

④、梁体桥面温度采用φ20铁管预留测温孔,插入梁体顶板表面内50~100mm。

⑤、腹板内、外侧表面温度采用φ20铁管预留测温孔,埋入腹板内外侧的中部位置。

⑥、腹板芯部温度采用φ20铁管预留测温孔,埋入腹板芯部的中部位置。

图5.2.6-1温度测试测温点图

5.2.7移动支架拆除

(1)端模拆除:

端模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拆除,拆除后用吊车吊至存放地点,拆除过程中减少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钢筋绑扎采用双扎丝,按八字绑法布置。

(2)内模拆除:

松开内模支撑体系,两侧腹板向内收拉,顶板下降,内模与混凝土分离。

卸下内模纵向连接螺栓。

(3)侧模拆除:

梁体初张拉完成后,采用砂筒落架,第一次落模高度在5cm即可拆除侧模,在前孔梁翼模处的贝雷梁上安装机械,采用人工结合机械共同拆除侧模,要拆除侧模的中心部位用一台16吨吊车吊牢,防止侧模倾覆,用水平动力牵动侧模前移,吊车控制侧模的左右方向。

(4)底模拆除:

拆底模板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底模拆除顺序从跨中向梁两端进行。

为了保障操作安全,落模高度在20cm即可拆除底板模板、方木和横向工字钢,用人工配合倒链拉出箱梁底部,再用吊车吊放至存放位置,拆除底模时要统一指挥,拆除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观测梁体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5)贝雷梁拆除:

首先解除贝雷片之间的连接,然后在贝雷梁的两端分别用16吨的吊车吊牢,然后慢慢平放贝雷片,用吊车整体吊装贝雷梁。

贝雷梁的拆除必须一片一片的拆除,不可同时拆除多片。

贝雷梁拆除时按照同一个方向进行。

(6)螺旋钢管立柱拆除:

用16吨的吊车吊单个立柱分别拆除,同一侧的螺旋钢管立柱拆除一次完成,防止立柱不再是一个整体时容易失稳。

5.2.8施工周期

首孔梁施工周期表5.2.8-1

序号

工作内容

持续时间(天)

1

移动支架拼装开始

0

2

I50工字钢垫板拼装

1

3

支腿拼装

2

4

砂桶安装

2

5

横梁安装

1

6

贝雷片拼装

5

7

底板横向工字钢

2

8

底模拼装

2

9

侧模拼装(移动支架拼装结束)

4

10

支架预压

6

11

底板钢筋绑扎

4

12

内模安装

2

13

顶板钢筋绑扎

3

14

砼浇筑

1

合计

35

正常施工桥梁周期表5.2.8-2

序号

工作内容

持续时间(天)

1

I50工字钢垫板拼装

0.5

2

支腿拼装、砂桶安装、横梁按装

2

3

贝雷片拼装

3

4

底板横向工字钢

0.5

5

侧模、底模拼装

2

6

底板、腹板钢筋绑扎

3

7

内模安装

2

8

顶板钢筋绑扎

2

9

砼浇筑

1

10

初张拉

4

合计

20

6.移动支架劳动组织、材料与设备配置

6.1移动支架拼装及作业人员、设备配置

拼装设备一览表表6.1-1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规格

数量

1

吊车

25t

1

16t

2

2

电焊机

2

3

氧气乙炔切割设备

2

4

水准仪

1

5

倒链

5t、10t

各4

6

手动千斤顶

30t

2

拼装工具一览表表6.1-2

序号

工具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水平尺

1

2

靠尺

1

3

磨光机

8

4

手锤

8磅

6

5

套筒扳手

M24

10

M30

10

6

活动扳手

大号

2

7

钢尺

50m

1

5m

2

其他辅助材料表6.1-3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缆风绳

Ф12

m

70

2

麻绳

M

30

3

钢管

Ф48

100

4

枕木

2.5m标准枕

50

5

钢板

10mm~30mm

1

拼装及作业人员配置表6.1-4

序号

人员分工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指挥员

1

2

起重工

2

3

电工

2

4

液压工

2

5

辅助工

10

6

技术员

2

工程部、机械各1人

合计

19

6.2钢筋及预埋件加工设备及人员配置

钢筋及预埋件加工设备表6.2-1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闪光对焊机

UN-100KW

2

2

弯曲机

40B

2

3

调直机

1

4

交流电焊机

BX1-500

8

5

切断机

GQ-40

2

6

卷扬机

1T

1

7

氧气乙炔

2

人员配置:

钢筋工25人,电焊工6人,普工19人,合计50人。

6.3预应力施工设备及人员配置

设备配置表6.3-1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电砂轮切割机

1

2

穿心式千斤顶

300t

4

3

电动油泵

4

4

穿心式千斤顶

20t

1

5

真空压浆设备

1

6

水泥浆制浆设备

1

7

倒链

2t

4

8

钢管支撑架

4

9

塑料衬管

Φ75mm,32m/根

800

人员配置:

卷管3人、钢绞线下料、穿束、张拉8人、压浆4人,合计15人

6.4混凝土生产及供应设备

混凝土生产设备表6.4-1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混凝土搅拌站

HZS-75型

HZS-120型

2

6.5混凝土施工设备及人员配置

设备配置表6.5-1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高频附着式振捣器

40

2

插入式振捣棒

Φ50mm

10

3

提浆整平机

1

4

汽车泵

2

人员配备:

振捣工10人,普工12人,合计22人

养生用材料:

木抹子4把、水泵1台、高压水枪1个、通风机1个。

6.6一跨式移动支架材料用量

移动支架材料用量表表6.6-1

序号

物资

名称

规格

单位重量

数量

重量

结构名称

1

螺旋管

Q235D529*10L-7500mm

t

165kg/m

135m

22.275

立柱

2

螺旋管

Q235D529*10L-450mm

t

166kg/m

8.1m

1.34

砂筒

3

工字钢

Q235Ⅰ18L-600mm

t

24.13kg/m

66m

1.6

顶托、横梁

4

工字钢

Q235Ⅰ18

t

24.14kg/m

648m

15.64

底板横向支撑

5

工字钢

Q235Ⅰ36

t

65.66kg/m

48m

3.15

横梁

6

工字钢

Q235Ⅰ63c

t

179.79kg/m

120m

21.6

下横梁

7

工字钢

Q235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