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887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发展.ppt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杨树勇,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及标准及评分办法修订简述,发言提纲,一、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简述1.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含义2.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发展历程及建设成果3.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发展思路二、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办法的发展简述4.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法1994年7月5日煤生字第【295】号文5.煤炭工业部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1995.3.14煤生字第【95】号文6.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评审办法中煤协会行调20072号7.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评审办法中煤协会行业协调部2013年组织修订稿,这里讲的:

*“一定标准”即原煤炭工业部颁发和近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出台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高产高效矿井)的相关标准;“三高”即单产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四好”即安全状况好,经济效益好,劳动条件好,环境治理好。

一、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简述1.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含义,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安全、产量、效率和效益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高于同类矿井(露天)平均水平并达到“一定标准”的煤矿。

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三高、四好”,就是通过加强煤矿科学管理、改进技术、提高装备水平,提升采掘机械化水平和矿井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布局,简化系统,实现矿井集中生产,达到提高单产、提高工效、提高经济效益和确保安全的目的,从而促进和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发展历程和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1990年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引领下,煤矿综采、综掘等技术装备性能不断提高,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薄煤层自动化开采等以长壁高效综采为核心先进生产工艺取得巨大成功,掘进综合机械化快速发展,矿井提升运输和装装卸载系统自动化、全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等技术逐步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建设,出现了“一矿一面”年产300500万吨乃至千万吨以上安全高效集约化生产模式,确保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11年,全国生产煤炭35.2亿吨,其中406家安全高效矿井(露天)产量达11.3亿吨,占32.1%。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

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

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是我国能源安全必然的战略选择,而积极推动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就是必然的途径。

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

一是摸索试点阶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摸索探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模式,在全国煤矿组织开展创等级采煤队、掘进队和综采队“年产创百万吨”活动,促进了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采煤工作面单产。

1990年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4.8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5.1,其中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35.47%;原煤工效实现1.2吨/工;回采工作面平均月产达到1.6万吨;百万吨综采队达到46个。

二是规范发展阶段。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高产高效矿井标准,全面规划和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

*1992年7月,原煤炭工业部在河北邢台矿务局召开了“全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我国煤炭企业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一切适合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提高煤矿生产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推动了矿井高产高效建设。

*原煤炭工业部陆续出台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法(煤生字1994第295号)、建设高产高效露天矿暂行管理,办法(煤生字1995第546号、关于建设部特级高产高效矿井的通知(煤生字1996136号)等规范性文件,对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特别是为加速煤矿向集约型生产转变的进程,1995年原煤炭工业部党组做出了“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

规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建成100处高产高效矿井,实现原煤工效达到2吨/工,减人达到30万人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在2001年得以实现,100处高产高效矿井完成原煤产量2.38亿吨,占当年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的38%;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三是提高和推广阶段。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高效矿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1998年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承担了推动全国煤矿继续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组织工作。

2002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全面总结了十年来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新形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4年出台了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评审办法。

从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了不同井型生产能力和开采煤层,条件的差异,提出了特级、行业级、省级高产高效矿井标准及评审办法,全面推动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工作。

*随着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2005年全国有33个煤炭企业原煤生产能力达到千万吨以上,共建成高产高效矿井197处,生产煤炭6.3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9%,平均单井产量322万吨,平均原煤工效17.543吨/工,平均单矿盈利1.58亿元,百万吨死亡率0.045,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高产高效矿井数量和建设质量较九十年代初期有了极大提高。

*2007年我国高产高效矿井更名为安全高效矿井,更加突出了煤矿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

在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评审标准中,将特级、行业级、省级高产高效矿井标准修订为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这些荣誉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2005年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产业指导目录(40号令)中被列为煤炭行业鼓励发展类项目,以此可在部分省区(国家西部大开发包括14个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20年来,我国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成效巨大,数量在逐年增加:

可以看出,最近十年我国建成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2001年2011年,建成并命名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家数100406。

我国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的成果,提升了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了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显著改善了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加速了煤炭企业科学化管理进程促进了我国煤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煤炭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全国原煤总产量35.20亿t,中国20012011年度原煤产量,2011年国有重点煤矿按回采出煤方式分的原煤产量构成,20012011年国有重点煤矿机械化、非机械化出煤回采产量构成趋势,20012011年国有重点煤矿露天采煤劳动效率增长趋势,3.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发展思路,*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要求,丰富和发展“三高、四好”的内涵,以安全生产、科学布局、优化系统、科技支撑、集约高效开采、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职工收入、保护矿区环境为导向,建设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争取实现“十二五”安全高效煤矿达到800处及产量25亿吨的目标,保障国家煤炭稳定供应,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途径和要求:

大力发展煤矿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减头减面,减人提效;优化设计,合理集中生产,简化生产系统和环节,提高系统综合生产和抗灾能力;建立完善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积极防范和治理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状况根本好转;提升煤矿科学化水平,主要生产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经营管理实现综合信息化;加强环境整治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空气清新,生活、工作舒适,高科技、高安全、富裕和生态化的新型煤矿。

(1994年7月5日煤生字第【295】号文),二、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办法的发展简述,第二章建设范围第二条矿井都要把实现高产高效矿井作为企业奋斗目标,通过发展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合理用工,使企业少投入多产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有重点煤矿和有条件的地方国有煤矿。

4.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提高单产单进,实现合理集中生产,达到减人减面提效的目标,接近或达到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先进水平,逐步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特制订本办法。

第四条高产高效矿井分为部级和省级两类(后补充部特级标准(单产150万t/a,工效10t/工以上)第五条高产高效矿井的考核标准是产量和效率,实现高产高效矿井的前提条件是:

(1)实现采煤机械化(目前尚无适应的机械设备可暂用爆破落煤);

(2)达到省级及以上矿井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3)保持正常生产和一定经济效益。

第六条高产高效矿井的生产模式是一井一面或一井两面第七条分类标准分类标准见表1-1。

第八条水力采煤、露天开采和开采薄煤层、急倾斜煤层的矿井,可暂由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制定省级标准,报煤炭工业部批准后实施,部级标准待条件具备后另行制订。

第三章标准,表1-1高产高效矿井分类标准,第四章评定,第九条每年第一季末评比上年度达标高产高效矿井。

第十条由各省(区)所属矿务局提出达标高产高效矿井申请,省(区)煤管局负责审查验收,上报煤炭工业部核定批准。

直属矿务局的申请报煤炭工业部审批。

第十一条已建成的高产高效矿井由煤炭工业部命名,颁发证书,通报表彰。

第十二条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是煤炭工业发展方向,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列入各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第十三条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作为承包集团政绩考核的内容。

第十四条各单位在矿井建设中做好规划、任务、措施三落实,不断总结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十五条为适应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国内有关技术的研究。

第十六条当年建成高产高效的矿井,第二年在企业不突破工资总额的情况下可对有贡献的职工进行奖励,具体办法由企业自定,次年未能保持高产高效矿井称号的,即取消上述奖励。

第十七条新建改扩建矿井,在立项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建设高产高效矿井,老井应把安技费、改造费的安排与建设高产高效矿井规划统筹考虑,以利于加快建设速度。

第五章实施措施,一、进一步提高对建设高产高效矿井重要性的认识二、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狠抓落实,保证建设高产高效矿井规划按期实现三、建设高产高效矿井要从基础工作抓起,按照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四、保证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必要的资金投入五、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最终目的六、按照高产高效模式,进行老井改造和新井建设七、加强对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领导实现责任制,5.煤炭工业部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煤炭工业部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1995.3.14煤生字第【95】号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力量。

依靠科技进步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对于提高煤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改变煤炭工业的落后面貌,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煤炭工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为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步伐,特作如下决定:

6.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评审办法中煤协会行调20072号,2007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发布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评审办法的通知(中煤协会行调20072号),将“高产高效矿井”更名为“安全高效矿井”。

并对原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露天)评审办法进行部分调整。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自主创新,加快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引导煤炭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是指矿井工作条件达到规定标准,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工作面单产、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资源回收率、矿区环境保护符合规定的矿井(露天)。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类煤矿。

第四条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评审设立三个级别:

1、特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2、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3、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

第二章标准,第五条安全高效矿井(露天)须达到以下标准:

1、安全生产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百万吨死亡率为0;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当年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低于0.4;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当年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低于1;特级安全高效露天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行业一级安全高效露天矿百万吨死亡率低于0.1;行业二级安全高效露天矿百万吨死亡率低于0.2。

2、经济效益煤矿在保证安全生产各项必要投入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煤矿职工收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应分别达到煤炭行业人均年收入的2倍、1.4倍、1.2倍以上或分别高于本企业上年度的15、12、10。

3、采掘机械化程度安全高效露天矿采煤、剥离机械化程度应全部达到100;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应分别达到95、85、75以上;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均应达到95以上;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的综掘机械化程度,应分别达到40、25、15以上。

4、采煤方法及采出率煤矿水平接替正常,采区和工作面开采程序符合有关规定;煤矿采煤方法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采区采出率:

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不低于75;露天矿采出率不低于97。

5、信息化管理煤矿在调度、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必须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6、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煤矿必须配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7、矿井劳动定员管理煤矿应建立矿井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优化企业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必须实行“限员挂牌”制度。

8、环境保护煤矿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有合法有效的排污许可证明9、矿井综合单产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的综合单产,应分别达到12万t/个/月、8万t/个/月、6万t/个/月以上。

矿井开采难采煤层:

较薄煤层(1.5m)或大倾角煤层(25),考核综合单产乘0.5系数;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考核综合单产乘0.8系数。

10、矿井原煤工效,(注:

考核矿井难采煤层原煤工效标准的系数与综合单产标准相同),11、安全高效露天矿单产和原煤工效露天矿包机组月平均产量标准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露天矿包机组月平均产量,应分别达到12万t、8万t、6万t以上。

露天矿原煤工效分类标准,(注:

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计算依据剥采比用插值法)行业二级安全高效露天矿原煤工效标准,规定为行业一级标准乘0.8系数。

第三章申报与评审程序,第六条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实行动态达标制度,每年评审一次。

第七条符合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条件的煤矿,按行政隶属关系,向各省(区、市)煤炭管理机构、中央煤炭企业申报,各省(区、市)煤炭管理机构、中央煤炭企业接到申报材料后,按本办法规定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于每年3月中旬前以正式文件(附相关报表材料)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申报。

第八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采取书面审核与现场抽查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省报送的安全高效矿井和露天煤矿进行评审。

第九条评审、验收、公示期间,申报矿井出现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则不予命名。

第十条通过评审的煤矿,均在国家煤炭工业网()予以公示,广泛征求意见。

公示时间15天,公示期满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予以命名表彰。

第十一条煤炭企业应制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的发展规划,并建立激励机制。

对于在建设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具体奖励办法自定。

第十二条申报煤矿必须如实申报,如发现弄虚作假,除取消该矿当年申报资格外,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还将予以通报批评。

第四章附则,第十三条建立全国安全高效矿井(露天)信息联络员制度。

及时沟通和交流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评审办法中煤协会行业协调部2013年组织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引导煤炭企业科学、安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标准及评审办法(简称标准及评审办法。

第二条本标准及评审办法所称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是指达到规定等级标准,安全生产、工作面单产单进、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先进水平,资源回收率、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符合规定要求,按照核定生产能力均衡组织生产的矿井(露天)。

第三条本标准及评审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类合法生产的煤矿。

第四条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设立三个级别:

1、特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2、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3、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

第二章标准,第五条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应达到以下标准:

1、安全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达到规定要求。

特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一级标准;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二级及以上标准;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三级及以上标准。

2、经济效益

(1)煤矿在保证安全生产各项规定投入的前提下,实现盈利或完成利润计划;

(2)煤矿职工收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相应幅度的增长,安全高效矿井(露天)人均收入应高于煤炭行业的平均水平或比上年度增长。

3、采掘机械化程度

(1)安全高效露天矿采煤、剥离机械化程度应全部达到100;

(2)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应分别达到95、85、75及以上;(3)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的综掘机械化程度,应分别达到45、35、25及以上。

(3)井工煤矿采区回采率:

薄煤层(3.5m)不低于75;对于采用水力采煤技术的井工矿,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80、75和70。

(4)露天矿采区回采率:

薄煤层(10.0m)不低于95%。

5、信息化管理煤矿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应实现信息化管理。

4、采掘方法及采区回采率

(1)煤矿水平接替正常,采区和工作面开采程序符合规定;

(2)煤矿采掘方法、工艺和技术装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7、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有合法有效的排污许可证明。

(2)原煤入选率、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符合有关规定。

8、矿井综合单产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矿井的综合单产,应分别达到12万t/个/月、8万t/个/月、6万t/个/月及以上。

矿井开采难采煤层:

薄煤层(1.3m)或倾角25的煤层,考核综合单产乘0.5系数;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考核综合单产乘0.6系数;高瓦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考核综合单产乘0.8系数。

6、劳动定员管理煤矿应建立完善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9、矿井原煤生产人员效率,注:

考核矿井难采煤层原煤生产人员效率的系数与考核综合单产系数相同(根据不同条件有0.5、0.6和0.8的折算系数)。

露天矿包机组月平均产量标准特级、行业一级、行业二级安全高效露天矿包机组月平均产量,应分别达到12万t、8万t、6万t及以上。

露天矿原煤工效分类标准,10、露天矿单产和原煤生产人员效率,注:

1.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计算依据剥采比用插值法;2.行业二级安全高效露天矿原煤生产人员效率为行业一级标准乘0.8系数。

第三章申报、评审与发布程序,第六条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实行动态达标制度,每两年度为考核一周期(评审一次)。

评审时,以上一年度实际安全生产情况和技术经济指标为依据。

第七条符合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条件的煤矿,按行政隶属关系向各省(区、市)安全高效矿井(露天)主管部门、中央煤炭企业申报,初审通过,按规定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申报。

第八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设立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评审专家库,组织专家组,采取书面审核与现场抽查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对报送的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进行评审。

第九条各煤矿申报材料必须如实填写,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情况,取消参评资格。

第十条评审、验收、公示期间,申报煤矿如出现一次死亡三人及以上事故,取消参评或获得“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称号资格。

第十一条通过评审的煤矿,将在国家煤炭工业网()予以公示,广泛征求意见。

公示时间10天。

第十二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评审结果,对获得“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称号的煤矿进行表彰。

第十三条煤炭主管部门及煤炭企业应制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发展规划及实施细则,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建议煤炭企业(宜?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嘉奖,具体奖励办法自定。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章附则,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内涵具有自身的地质、技术和经济特色,必须体现建设的多层次及建设效果的多目标,不限于高产量、高效率,更应强调高安全、高回收率和高效益,也就是说,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应实现安全好、产量高、回收率高、用人少、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其中安全是前提,高效益是目的,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化为手段,去求得高回收率、高产量和高效率.,启示,安全高效矿井(露天)建设从根本上扭转了煤炭工业过去忽视安全生产,增产、增面、增人的传统做法,从而达到了安全、增产、增效、减面、减人和增盈的目的。

实践证明,建设安全高效煤矿是我国煤矿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